人教版三年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第二课时教案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培养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训练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培养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训练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荷花这篇课文。
2、荷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同学们也一定非常喜欢它,那今天,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到公园去看荷花。
3、是的,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使我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了,那么就让我们一道去看荷花吧!(相机板书:闻看)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同学们,请看视频。
(播放荷花欣赏视频)你看到了什么?(荷花、荷叶)。
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和荷叶?2、是的,我们看到了满池美丽的荷花和荷叶。
书上的第二自然段就给我们介绍了美丽的荷花和荷叶,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哪些句子是在写荷叶?哪些句子是在写荷花?3、哪些句子是在写荷叶?指名交流。
(出示描写荷叶的句子)4、读到这句话时,荷叶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1)荷叶长得多、茂盛。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你在生活中见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指名读,读出茂盛的感觉。
(2)荷叶长得绿。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是的,绿的非常好看。
指名读,轻轻读,读出美丽。
(3)荷叶长得大又圆。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相机板书:比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荷叶大而圆的特点)5、让我们将这三句连起来读一读。
在这一大池的荷叶中,白荷花出来了,白荷花是怎么出来的呢?(相机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第2~4自然段。
2.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换词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仿照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关注其在句式、用词上的特点,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词语,教师指导小结。
提示:参见“世纪英才好课件”词语听写。
2.集体回顾课文的写作思路。
初闻荷香(闻荷花)—再赏荷姿(看荷花)—幻化荷花(想荷花)—回到现实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着作者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他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这样的荷花带给他怎样的感受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可在句旁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给同学听。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自读课文,体会美感。
1.学生自读、批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圈画比喻句并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学生自由表述后,教师引导探究重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得像一幅画?(1)这一池荷花整体看上去很美。
(2)这一池荷花的颜色搭配很美。
(荷叶碧绿、荷花白、小莲蓬嫩黄色。
)(3)荷花的姿态很美。
(半开的、全开的、花骨朵儿。
)2.再读该段,从哪些词语可看出这一大幅画是“活的”?(挨挨挤挤、冒、展开、露出、破裂。
)3.品读重点句子。
(1)做一做动作,体会“挨挨挤挤”的意思。
(“挨挨挤挤”体现出荷叶多而密的特点。
)(2)思考:作者为什么用“挨挨挤挤”而不用“密密麻麻”呢?(荷叶长得非常茂密,就像一个个绿娃娃,顽皮地挨在一起,又挤在一起。
“挨挨挤挤”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突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又显得生动而别有情趣。
3《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课文理解与表达:
-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荷花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描述。
-请学生思考,荷花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3.写作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篇关于荷花的短文。
-要求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通顺,能够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荷花》第二课时,内容涵盖了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3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清晰:合理安排板书的布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④板书示例
-生字词板书:
荷花- hé huā
荷叶- hé yè
挨挨挤挤- āi āi jǐ jǐ
含笑一现- hán xiào yī xiàn
-课文理解板书:
荷花生长环境:水乡、池塘、荷叶等
荷花景象:白色、粉色、花香等
作者赞美:荷花美丽、纯洁、坚韧等
⑤板书评价与反馈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生字词的学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部分生字词,本节课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技巧,本节课是在已有基础上,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语文园地的练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类似的练习题型,本节课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麻城市龙池桥中心学校谭幼玲一、教学目标1.理解“姿势、翩翩起舞、仿佛、随风飘动”等词语,重点理解体会“冒”的含义与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丽。
难点: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
荷花一直为历代人们所喜爱,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近荷塘,欣赏《荷花》(板书课题)2、图片激趣,说说你看到的荷花。
哪些同学见过荷花?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欣赏荷花的图片,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
(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点评:新课启始,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3、初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的荷花。
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引导学生读描写荷叶美的句子: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作者从形状到颜色,从整体到局部细致的描写了荷花的美。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用词。
(二)、读思结合,培养语感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思考:“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探、伸、露、冲,挤)为什么作者单单用了这个“冒”字?你觉得荷花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3荷花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荷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荷花的美丽。
(2) 视频:播放一些关于荷花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词典和搜索引擎,帮助学生查找更多关于荷花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1) 《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2) 《荷花淀》:孙犁的小说,以荷花淀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展现了荷花淀人民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3) 《荷花》:郭沫若的诗作,通过对荷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 观察荷花:学生可以在课后到附近的荷塘或公园观察荷花,记录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
(2) 绘画荷花:学生可以尝试绘制荷花,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荷花诗歌: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关于荷花的诗歌,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荷花的赞美和向往。
(4) 研究荷花文化:学生可以研究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荷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寓意和象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裂开姿势仿佛随风舞蹈停止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
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
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道去看荷花吧!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以强调荷花的不同长势。
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
(2)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
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
(3)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
(4)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
(5)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
(6)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2、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重读“一大幅”“了不起”等词语,突出喜爱、赞美的感情。
(2)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
人教版三年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美读中体验荷花的美和“我”对荷花的喜爱。
读,能把描写荷花优美语言文字化作学生鲜明的视觉形象,呈现到脑海中,唤起想象,让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美的感染。
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品词析句: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教学策略】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
板块一:情境创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荷花之美作者描写的荷花很美,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家,你准备拍下哪一幅画面呢?默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
【优效的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板块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
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想象性描写。
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赏景,情景变融。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还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既让读者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方法】从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写荷叶、荷花的方法入手,指导学生看图和学文。
以读为本,走近荷花。
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花生长旺盛。
继而引导学生“:冒还可以用什么字来代替?”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引导思考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让学生换位思考,走近荷花。
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设计理念《荷花》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在作者笔下,荷花尽展其美丽风姿,作者感情随文章从“初闻花香”到“细赏花姿”再“幻化荷花”显得真挚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
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设置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美文之“美”,更多地应该由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体验。
所以,对这样一篇精致的美文,应充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美读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体验荷花的美和“我”对荷花的爱。
同样,充分地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更好地实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设计特色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整体感知,启动情感。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叶圣陶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
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荷花》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现在你们能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吗?学生自由读文,回顾文章结构:《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初闻荷香(第一自然段)再赏荷姿(第二、三自然段)幻化荷花(第四、五自然段)(设计意图: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还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学习模仿课文写好叙事状物类文章。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品读“初闻荷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陈瑞琼
【设计意图】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美读中体验荷花的美和“我”对荷花的喜爱。
读,能把描写荷花优美语言文字化作学生鲜明的视觉形象,呈现到脑海中,唤起想象,让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美的感染。
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品词析句: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教学策略】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
板块一:情境创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荷花之美
作者描写的荷花很美,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家,你准备拍下哪一幅画面呢?默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
【优效的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
板块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
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想象性描写。
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赏景,情景变融。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还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既让读者
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方法】
从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写荷叶、荷花的方法入手,指导学生看图和学文。
以读为本,走近荷花。
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花生长旺盛。
继而引导学生“:冒还可以用什么字来代替?”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引导思考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让学生换位思考,走近荷花。
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下册《荷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 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荷花的美以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圈点批注。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白荷花的美,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优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多媒体课件中演示的一幅幅鲜活优美的荷花形象中,初步感悟荷花的多姿多彩,从悠扬的古典乐曲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
二、合作品读,深化感悟
小组交流
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品词析句
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还可以用什么字来代替?
c、有的……有的……有的……
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优效的设计意图: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语句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究,联系生活理解挨挨挤挤、换词品析冒字。
】
【优效的教学策略:采用引导----发现式学习的策略。
对课文中的有些重点句子,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中感悟、理解、发现问题,找出不懂的地方并主动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潜力,有利于启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再创想象,理解重难点
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2、融情入景,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
【让学生展开联想: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的画”,体会是大自然的滋润,才有荷花蓬勃、婀娜多姿的的生长。
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
3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优效的教学方法: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让学生入情;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让学生动情;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让学生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