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荷花》教学设计

王崧舟《荷花》教学设计
王崧舟《荷花》教学设计

王崧舟教学设计《荷花》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

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周一贯评点)

人教版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荷花》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出示)“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让学生大胆回答。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组织学生讨论。)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口答: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最新3.荷花教学设计案例

荷花教学设计案例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那一方方美丽的荷花池,就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呢?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荷花教学设计案例,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文字优美,所描述的意境引人入胜,三年级的小学生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喜欢欣赏美的事物,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风和创造精神,决定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想了解到的和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并让学生自己当小导游员向大家介绍荷花,使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荷花的美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像共产党员那样经得起考验。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重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这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内容真实、具体,结构也很严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这“一大幅活的画”,通过出示课件、看图片,有感情地朗读来掌握重点。 3.教学难点 了解荷花的动态美,通过看画面想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心情。 课本上所出示的图只是荷花池的一角,而且是静止的,通过想象形成的画面应更丰满、活起来,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是因为作者满怀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去由衷地赞美它,为了突破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想象、看动画来更好地理解课文。

《荷花》公开课教案

《荷花》教学设计 倪中华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2、想去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老师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3、你们看得都陶醉了吧?来说说,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引导:从颜色、形状,还有荷叶等方面说。) 评:这个词用得真好!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来,生活处处是学习啊! 二、课文赏析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读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板书:美) 2、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第2段) 3、请同学们拿出笔,轻读第2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你“挨挨挤挤”这个词读得真好!挨是一个多音字,还读作……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师:人少够吗?那请你们小组来表演下。) ③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荷叶很多?让我们一起感受荷叶的多吧。(指定1-2大排齐读) ④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荷叶比作什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又让你知道了什么?生:荷叶很绿,很圆,很大(板书:叶) ⑤是啊,荷叶也很美呢!谁能读出荷叶的美? (指名读、再指定3-4大排齐读) 归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咦,叶圣陶爷爷看到的是荷花是红色的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B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荷花》教学设计九】 荷花教学设计获奖

【《荷花》教学设计九】荷花教学设计获奖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设计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 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 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 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一等奖教学 设计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蜓”“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未见荷花先闻其香!) (板书:闻清香) 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呢?先自己试试。(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 2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

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 ⒈《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经典的引入,可以作整理,作为资料] ⒉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⒉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⒊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⒋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⒌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⒍第二个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2000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⒎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⒏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⒐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⒑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⒒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 ⑴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⑵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 ⑶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李贵春 花卉(荷花) (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2、提高学生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审美能力,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特点,“荷”的画法步骤以及相关画法。 教学难点: 蘸墨与用笔 三、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演示工具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了解不多,因此,通过演示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通过带领学生临摹,使学生对用笔用墨有较深的体会。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1)请学生说说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 2)请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莲的诗篇、文章,感受荷花的品质 3)随堂欣赏: 《露气》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潘天寿是我国当代的花鸟大师。《露气》是以荷花为题材的写意画,荷是我国花鸟画家都特别喜爱的题材。潘天寿的这幅《露气》别具特色,他画的是清晨之荷,是浑身带着小露珠的荷,所以画题为《露气》写意画是大笔墨粗笔狂放的画法,不可能细细的描绘露珠,画家是用水墨淋漓的整体效果表现那种的感觉,这幅画中画家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荷叶。在荷叶的后面钻出红红的花苞,近景中的石块和苇草与大片的荷叶形成对比。既表现出荷塘晨露的意境,又构成丰富的笔墨变化意趣。这是一

幅非常成功的艺术杰作。 4)教师演示绘画步骤: # 侧锋按浓淡顺序画叶 # 中锋勾叶脉 # 用彩色勾画花卉 # 浓淡墨点染 # 点苔、点染完成 4、布置作业: 学生自由练习,感受中国画乐趣 5、巡视辅导: 6、课堂小结: 学生作业互评,交流创作感受 课后小结: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兴趣很高的去尝试,学生的作品中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方法,教师演示的环节,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从中体验到了运笔的方法

荷花获奖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花》为小学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美文,叶圣陶先生所写。课文用第一人 称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白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 索叙写,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 荷花的神韵,叫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虽全文内容不多,意境 却特别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又根据三年级学生形 象思维、记忆能力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被设定为“从不同的角度 赏析,对美文进行语言的积累”。 学情分析: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荷花的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荷花、对大自然 的喜爱、赞美之情。文字生动,意境幽雅,情感真挚,想象奇特。而三年级的学 生知识储备还有所欠缺,语文素养还不够稳定,此类美文,正是他们所需要积累 的对象之一。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记忆力非常有优势,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也 不断在提高,以积累作为阅读的其中一种方式,最合适不过。 设计理念: 散文是我们教材中常出现的一种文体,因其没有具体可感的事件,没有可以深究的寓理,所以以往对于此类文本的教学,我们总是有点无从入手。多用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但是总觉浮光掠影,煽情有余,收获不多。如何更深入地品味 文字,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如何找到更有 效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 《荷花》是一篇老课文,叶圣陶的一篇写景散文。文字简练优美,用词准确,句式多用排比、比喻,景与人、景与情,三者交融。如此的文本,对于孩子来说,意义在哪里呢?我想,涵咏之,积累之,能让自己的经验中留存这样的文字,将 来厚积薄发,吐纳之,运用之,应该就是学习这类文本的一大收获。因此,本文 的教学,我将其定位为——积累。 整个设计中渗透两个层次:积累的内容:作家作品——形象比喻——准确用词——独特句式;积累的方式:朗读、想象、背诵、运用。

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有感(新)

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有感 从教近十年,听了不少的课,可内心从未沉下心来想想怎么评课。往往是听完课后罗列几条优点,云淡风清地提些建议,从来没有细心、深入地去品课、悟课。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这本书,不禁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精彩的课堂案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给了我很多教学启示,深深为王老师的“至真、至善、至情、至性”所折服。 第一,教师一定要知识渊博。看了书中很多的语文教学实录,我发现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是上不出好课的,教师要博古通今,有丰富的情感,最好还要有灵动的智慧。知识渊博的老师才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而不是只会照本宣科,让学生的知识局限在课文中。 第二,语文教学要有诗意。王崧舟老师是一位富有诗意和禅意的老师,这本书中的每个教学案例都能给人诗意般的感觉,很多案例我读完看都能深深震撼和感动,震撼老师们独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感动于老师们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比如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木笛》一课,王老师评价《木笛》一课是对诗意语文理想境地的一种积极尝试和有效建构。我很喜欢肖老师的这一课,光读教学实录我都能深切体会到课堂中浓浓的诗意味,如果真得去听这一课,我肯定会身临其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王老师说诗意语文的表现来自四个维度:文本的诗意,教师的诗意,学生的诗意和教程的诗意。其中教师的诗意集中表现在执教者真挚、丰富、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情感上,教师只有经过理

性思考后,融入自己的智慧,将文本传达的感情通过教学语言或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不做作的。肖老师执教的这一课中,他的教学语言处处体现着诗意,如在教授词语时,肖老师这样引导:“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你需要用心听,由词语散发开来。词语,它有魔力呀,你往往能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这样的教学语言比起一般教师的简单的让学生读词显得更诗意,更有语文味。类似的语言文中还有很多,正是这么多饱含真情、发自肺腑的教学语言,才使学生真诚的思考,融入文本。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枯燥的读课文,讲解课文,学生是感受不到文本最深处的感情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诗意,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 第三,语文教学要注重朗读。看了纵多的案例后,许多的教学实录,绝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读词语、读句子,使用了齐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引读等各种朗读方式。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都善于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直到学生的感情被逐渐燃起。比如彭才华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在体会凡卡的生活这一教学环节时,彭老师就抓住:“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反复复的读,每一次分析凡卡的艰苦生活后,彭老师都会这样引导学生:“是的,所以凡卡这样说——”一共有五次回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这样的回旋中,学生的感情由无到有,由淡到深,最后完全融入课文。所以读不是简单的看着文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的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 的景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能说说你们喜欢什么花?(学生谈)老师最喜爱荷花,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出示荷花。 2.你们想了解荷花吗?让我们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3.谈谈感受: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你们形容的荷花真美啊,看得出你们平时积累了不少好词语,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自由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3.检查自学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让学生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饱胀:形容果实饱满。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花骨朵:没有开放的花朵。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舞。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理清课文脉络。 全文共有多少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板书:我去看看着想着看着 三、指导书写生字。 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形?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荷花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荷花人教(部编版) 3.《荷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获奖教学设计2 公开课获奖教案

《荷花》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教师引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

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生: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比划) 师: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三、再创想象,拓展语感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师: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刚才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 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湖心亭看雪赏析王崧舟

湖心亭看雪赏析王崧舟 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下面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 赏析王崧舟 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湖心亭看雪》是一次奇妙的古诗 之旅,听课时,感觉自己已成为一名学生,被老师引领者,在去往湖心亭的 小舟上,在湖面上慢慢悠悠地游历,感悟,最终,我、张岱、湖心亭雪景,融为 一体,张岱就是湖心亭的雪,我就是张岱,我就是湖心亭的雪,完全被吸引了进 去,步步紧随。 在课堂之后, 再以一位老师的视角来看教学过程, 发现教案上的流程与我们 平时的流程设计其实也是大同小异的:读古诗,品读诗句 ,感受诗人的性格及心境。 但所有人都说王崧舟老师的课是模仿不来的, 永远不可能上出他的那种诗意。 这种矛盾是要好好琢磨的, 琢磨不是为了模仿, 而是为了撷取古诗文教学诗意情 趣创生的的重要因素,对自己的古诗文教学有所启发。 湖心亭是一篇初二的古诗文, 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 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 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一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教学 的目标定位于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目标十分集 中, 而且直至这篇小古文的核心价值, 高年级的古诗文不应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也不应该让学生成为一个匆匆的过客,走马观花。一首古诗能够历经千百年 而流传至今,肯定有值得探究之处,肯定有其自己独特的价值,肯定是和现当今 的生活相通的,否则它不可能有如此强大、长久的生命力。 基于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王崧舟老师并没有被这首诗中每个字、每句话 的解释给牵绊住, 他只是抓住了文中写景的片段和最后舟子能够体现张岱性格的 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展开教学。 “食材”有了, 但是要呈现一桌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肴, 还需要巧妇的心思和 设计。 在听完课后回味无穷, 再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 发现这条路是王崧舟老师 为学生开辟的一条每节台阶并不高,但是曲径通幽的小路。在路的尽头回望,自 己已处于一定的高度,不禁疑问: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并不能读出张岱的心境,王

《荷花》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反思

《荷花》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优秀教学设计说明

《荷花》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出示)“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

王崧舟穷人教学设计(共3篇)

篇一: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 ⒈《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二、自学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⒊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⒌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⒏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⒐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⒑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⑹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第二课时 一、出示地球图片 二、学习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