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使学生了解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措施有一定的好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掌握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3.黄河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4.黄河的开发利用及其前景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念、特征、历史变迁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治理的成功案例,如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大坝等。
3.讨论交流法:学生就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或工程,加深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资料,如黄河治理的文献、报道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行程,如果需要的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和历史变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案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3、掌握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掌握黄河的基本情况,以及治理措施。
【学习难点】知道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学习过程】黄河的治理【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读图分析读课文内容和图2.41和图2.42完成:1、在图中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界线河口、孟津,看它们都位于哪个省区。
3、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4、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6、地上河的分布河段、形成过程。
7、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与治理。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进行学习结果的交流【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分析黄河的作用。
2、为什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3、讨论完成课本52页活动“认识黄河的忧患”。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D.四川盆地2、黄河断流现象出现的河段是()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上游3、下列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A、珠江B、黄河C、长江D、淮河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A、引黄淤灌B、加固黄河大堤C、全流域综合开发D、中游水土保持5、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宁夏平原D、四川盆地二、综合题下图是“黄河水系略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黄河发源地:________山;②注入海域:________海;黄河是我国第________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________,中、下游分界处④是________;位于黄河沿岸的城市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主要支流⑦是________,⑧是________;主要水电站⑨是________水电站。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从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概括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3.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有美了容。
”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二、讲授新课1.望闻问切---黄河的概括(1)通过读图,了解黄河的概括,你认为学习河流一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2)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3)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地区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4)黄河与世界多沙河流的比较图,你对黄河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含沙量大)(承转)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什么?让我们继续一起探究。
2.专家会诊---黄河忧患活动1提供黄河的“化验报告”---“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提问:①黄河各河段的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②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③继续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五大支流汇入。
活动2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河的视频,教材51页图2.35“黄河的忧患图”、“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的年降水量分布图”,提问:①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②黄河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且无大支流汇入?③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有什么危害?④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总结】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地理中的经济地理(资源和经济)。
学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
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和地形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河流概况。
(2)理解黄河的奉献。
(3)掌握黄河的危害和治理。
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2)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1.黄河某某概况;2.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活动探讨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佳句,耳熟能详,那他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河,认识黄河!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自主学习】学习一:黄某某流概况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山,曲折东流,最后注入B海。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目标呈现
1.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二.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黄河发源于我国山脉,注海,黄河的源头是.2.黄河干流形如一个巨大的 (汉字)形。
3.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
三.活动探究
活动一
4.读图《黄河流域水系》
(1) 找出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孟津
(2)黄河流域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集中在(上、中、下)游。
(3)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平原。
5.读图2.42《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分析:
治理黄河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提升
概况发源于、注入,长5500千米,第二长河
上、中、下游的划分——、。
黄河贡献:发电、灌溉
治理根本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
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五.达标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流入______海。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①是____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②是_____________。
(3)黄河泥沙来自_______游的____________高原。
(4)③是_________平原,④是______________平原。
(5)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后,就变成了“_______________”形态。
六.反思小结
1、小结本课所学知识。
2、你还有什么疑惑,请你提出来。
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三节黄河的治理导学案_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2.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主要忧患,提出其治理措施。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黄河的地理概况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山脉
三、学习过程
一. 阅读教材51页到53页的图文资料,完成52页的活动,认识黄河的忧患和治理
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3.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应当采取是哪些措施?
要求:认真阅读教材51到53页的图文资料,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最后统一的答案完成
爱心用心专心- 1 -。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教学难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黄河图片,猜河流教师描述: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条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向东,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观察景观图片,很快就能知道是黄河。
图片导入,既能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又是一条含沙量巨大,让我们忧愁不已的河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
(板书课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明确目标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讲授新课(投影)一、黄河的源流概况1、大诗人李白曾吟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海”指的是黄河注入的海洋,那么黄河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的什么山脉?又注入什么海洋?教师补充:黄河的长度约为5400千米。
2、在图2.41中,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并观察它们位于什么省区?3、小组合作,进一步来了解黄河。
1)流经的省区(P7)2)流经的地形区(P23)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渤海)学生读图,明确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相应的地图来获取答案。
明确:降水较少,蒸发通过阅读地图获得新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的能力。
3)流经的温度带(P32)4)流经的干湿地区(P36)4、综合以上的分析,说说黄河的水文特征。
量大,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投影)二、黄河的奉献(过渡)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知道黄河的奉献吗?展示有关黄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49页,总结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3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3.掌握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1.掌握黄河的基本情况,以及治理措施。
2.知道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自主学习】 学习一:黄河源流概况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 山,曲折东流,最后注入B 海。
(2)黄河依次流经青海省、 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最后在 省入海,全长5465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3)上中下游的划分 源头a (内蒙古)b (河南)入海口(4)主要支流:上游① 、② ;中游③ 、④ 。
学习二:母亲河的奉献(1)冲积形成平原:上游的C 平原和D 平原,以及下游的 平原。
(2)引黄灌溉:为沿岸的各个平原提供灌溉水源。
(3)水能丰富:黄河 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学习三:忧患与治理结合教材52页“活动”,完成下列问题:(1)上游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2)中游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3)下游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4)在初春或初冬时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的山东境内都具有的忧患是 。
原因是主要受 位置的影响。
【合作探究】1.在“学习一”的地图中,黄河在流经C 、D 两平原后,干流径流量如何变化?为什么?2.黄河在流经哪个河段后泥沙变多?为什么?上游中游下游3.【知识构建】【拓展延伸】黄河和长江在上游的开发利用中游什么相同点?为什么?【优化训练】右图是“黄河水系略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黄河发源地:________山;②注入海域:________海;黄河是我国第________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________,中、下游分界处④是________;位于黄河沿岸的城市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主要支流⑦是________,⑧是________; 主要水电站⑨是________水电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自学
(一)黄河流域自然环境
1、自学第49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黄河发源于高原的山脉,注入海。
(2)黄河是我国第长河。
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字。
(3)黄河主要流经、和区(干湿区),降水,而且主要集中在季节。
2、读图2.41,完成下题
(1)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区?
(2)黄河流经哪些地形区?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并在图中找出分界点。
3、于长江相比,黄河的含沙量。
黄河部分河段或时节往往形成。
二、互学
(二)黄河的贡献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1、黄河是中华名族的发祥地,被称为“”。
提供旅游资源:
塑造平原:
2、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平原和平原。
到了下游,黄河是平原的主要塑造者。
灌溉水源:
3、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之利。
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工程,提供和用水。
丰富水能:
4、黄河(河段)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三)黄河的忧患
1、黄河上游气候趋于,草地,化严重。
2、黄河中游流经高原,使得(忧患)严重。
黄河石世界上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3、黄河中游忧患严重的自然因素:降水集中在月,多;土层,
黄河中游忧患严重的人为因素:。
4、黄河下游河段成为“”。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经常遭遇灾。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坡度变,水流速度减,河水携带的泥沙,使得河床逐渐。
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
5、黄河近年来河水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三、导学
(四)综合治理
1、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
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
2、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治黄的根本在于。
3、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治理,如,修建;在下游加固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