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机制和综合防制措施

合集下载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兽 医 临 床
牛 子 宫 内 膜 炎 病 因 分 析 及 防 治 方 法
郭卫 平 ( 省启东市吕 江苏 四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60 ) 220
1 病 因分 析
11病 原 微 生物 .
病原性真菌如念珠菌 、毛霉菌可引起奶牛子宫
内膜炎 。
碘 溶液 2 0毫升 ,加蒸馏 水 5 0毫升 , 次 灌人 子宫 。 0 1
及 时 而 继 发 ; 种 时操 作 不 当 、 毒 不 严 , 配 消 如输 精 时
消毒性溶液 主要有 0 %来苏儿 、. . 5 01 %雷 夫奴 尔 、.%高 锰 酸 钾 、.5呋 喃 西林 、. %新 洁 尔 灭 01 00 00 2 溶液等 , 适用于各类奶牛子宫内膜 炎 , 尤其是 0 % . 1 雷 夫奴 尔溶 液 , 脓性 子宫 内膜 炎有 较好 的效果 。使 对 用 时 的温度 为 3 ~ 8 0 3 ℃。
体。
使子宫早 日 康复。 对于子宫蓄脓症的治疗 ,可用前列腺素及其类
似 物 , 次 向子 宫 腔 内注射 2 6毫 克 ,可获 得 良好 的 1 -
效果 。
导 致 牛死 胎 、 流产 、 孕 或其 他 生殖 道 机 能 障碍 不
的病毒有牛传染性支气管炎 、 牛病毒性腹泻、 副流感
为 4~5 0 4 %。
母牛缺乏运动 , 营养不 良, 牛抗病能力及子宫 奶 机能降低 ; 畜舍及产房卫生条件差 , 牛床不洁 、 通风 不 良、 环境潮湿 ; 奶牛 引产 、 胎衣剥离不当所造成的 创伤等 , 助产不当、 产道受损 ; 产后子宫 弛缓 , 恶露蓄 积 ; 衣 不下 、 宫脱 、 胎 子 阴道 炎 等症 处理 不 当 , 治疗 不
宫。每天或隔天 1 , 次 直至排出的分泌物量变少而洁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机制和综合防制措施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机制和综合防制措施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机制和综合防制措施奶牛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影响奶牛繁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需要对其发生机制有一定的了解,制定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

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机制奶牛子宫内膜炎是指奶牛生殖系统中子宫内膜的炎症,常见的病因包括静脉输液、难产或崩大产、产后宫内环境改变等。

如产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静脉输液或者输液时间不足,会导致奶牛子宫内膜过于干燥,而干燥的子宫内膜会很容易感染病原体。

此外,由于奶牛生殖道内部有许多病原体和细菌,容易在生产过程中感染奶牛子宫内膜,随后引发炎症。

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保证奶牛的饮食营养均衡。

保证奶牛的正常饮食,营养均衡充足,从而保证奶牛身体健康,免受疾病的侵扰。

(2) 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

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生殖道检查等,以及在产后及时进行阴道冲洗和阴道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做出及时的治疗方案。

(3) 生产环境的卫生措施。

每天都需要对奶牛圈进行清洁维护,建立科学的消毒制度,不断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4) 在产后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预防。

对于有子宫内膜炎症状的奶牛,需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预防,避免病情恶化。

(5) 管理牛群的健康状况。

及时清除病死畜禽,养好生病畜牛,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6) 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制度。

对于疫情信息及时掌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键。

3. 总结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多种环节的综合防制措施。

保证奶牛的饮食营养均衡、定期健康检查、采取生产环境的卫生措施、在产后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与预防、管理牛群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制度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重要措施。

只有在这些环节全面策略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子宫内膜炎,维护奶牛繁殖健康和生产效益。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 1 ) 加强 奶 牛饲 养 管 理 和 围产 期 的卫 生管 理 。合
理 添加 矿物 质 、 维 生素 等 营养 因子 . 注 意青 贮 饲料 、 干 草、 块茎 块根 饲料 和精 料 的合理 搭 配 。产前 加强 运 动 .
增 强抗 病 能力 。 临产前 对 奶 牛后 躯 进行 消 毒 , 产 后 立
和补 碱 。
4 综 合 防治 措 施
根 据临 床表 现 可分 为 急性 子 宫 内膜 炎 、 慢性 子 宫 内膜 炎 和隐性 子宫 内膜 炎 。 ( 1 ) 急性 子 宫 内膜 炎 。多 发 生于 产后 几 天 内或 流
产后 , 从 阴道 排 出大 量 污红 色 、 棕 黄 色腥 臭 的炎 性 分 泌物 , 阴道 充血 , 子 宫 颈开 张 , 子 宫角 变粗 下 沉 。直 肠 检查 , 可发 现一 个 或两 个子 宫 角变 大 , 子 宫壁 变 厚 , 收 缩 反应微 弱 。有 时触摸 子 宫奶 牛有痛 感 。有分 泌物 积
1 奶 牛子 宫 内膜炎 的主 要病 因
3 治 疗 方 法
( 1 ) 冲洗 子 宫 。
内膜 炎 的有 效方法 。治疗 原则 是清 洗 子宫 , 消 除炎症 ,
通 过使用 抗 生素 达到 净化 子宫 的 目的。每 天或 隔 天 1 次, 每次 反 复冲洗 , 直 到 回流液 变得 清亮 为止 。 ( 2 ) 子宫 灌注 。用子 宫 冲洗器 向子宫 内灌 注药 物 。 方 法为 : 1 0 %浓 盐 水 5 0 0 m L , 加 入 水 溶 性 土 霉 素 粉 5 0 g , 每天 灌注 3次 或 隔天 1次 。通 过 直肠 按压 子宫 体 使 炎性 产物 排 出 。 ( 3 ) 中药 疗法 。对 于恶 露不行 子 宫迟缓 者 , 灌 服益 母 生化 散 。方 剂 为 : 益母 草 5 0 g , 当归 1 2 0 g , 川芎 、 桃 仁 各4 5 g , 干姜 ( 炮) 、 灸 草各 1 0 g , 开水 冲调 , 候 温灌 服 , 每 日1 次, 连 用 5天 。 依 照病 情可 增减 灌药 次数 。 中国农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畜牧人才网阅读次数:125 发布时间:2011-12-22 0:00:00更多 0张静全黑龙江省克山县家畜繁育指导站1 发病原因母牛在正常产犊时是不需要助产的,除非倒生时要马上拉出。

有些养牛户在给母牛接产时,发现胎儿露头立即伸手拉,不采取任何消毒措施,这样往往造成子宫感染。

需要助产时,首先要把牛尾固定,然后把母牛的肛门、阴道、乳房等后躯部分仔细消毒,助产者的手臂及所用的助产器械必须认真消毒后方可助产。

助产时操作不规范,造成子宫颈和阴道拉伤而发生子宫感染。

正常情况下,母牛在产房内生产,产房应在待产母牛进入前消毒处理。

目前,有产房的养牛户很少,而且牛舍内卫生条件又很差,这很容易造成母牛生殖器官感染而发生子宫内膜炎。

由于奶牛胎位不正、胎儿过大、畸型、产道狭窄等出现难产时,特别是死胎进行截胎术时很容易造成子宫感染。

有些奶牛流产,由于胎儿及胎盘发生腐败,也会造成子宫感染。

产犊时母牛努责过强,助产时拉出胎儿过猛、过快,或产犊时由于产道损伤疼痛的母牛频频努责等,都会导致子宫脱出,往往由于在整复子宫时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子宫感染。

母牛产后胎衣超过 12 小时不下,由于胎衣的腐败而发生子宫内膜炎。

所以,胎衣不下是母牛子宫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奶牛人工授精人员在输精操作时不规范,输精工具消毒不严,操作时带入粪便等异物,或者输精动作过于粗暴,使母牛子宫颈及子宫内膜损伤,这些都易造成子宫内膜炎。

2 临床症状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时,从阴道内流出混浊或含有脓汁的分泌物,并有异味,阴门及尾根部粘有脓痂。

有些患牛只在发情期从阴道内流出变性的分泌物,严重时分泌物呈红色并混有灰白色组织块、恶臭。

有些病牛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食欲废绝,泌乳减少或停止。

直肠触诊时,子宫肥厚、发硬,收缩反应弱。

个别的病牛发情周期紊乱。

3 防治措施母牛分娩应在产房内进行,在生产母牛进入前要认真消毒。

干奶期母牛要加强户外运动,饲料营养要全价,特别应注意矿物质及维生素的合理给予。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畜牧兽医Xu m u s h o u yi奶牛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奶牛生殖系统疾病,可造成奶牛生殖障碍甚至不孕,从而给牧场效益带来损失。

据报道,产后早期阶段有90%的奶牛会发生子宫细菌感染,其中约20%的分娩奶牛患有子宫内膜炎,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比例可达49.63%,可见正确认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是提高牧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1发病原因1.1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其中细菌感染是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因。

分娩前后是奶牛体质相对虚弱时期,加之产后细菌聚集加速感染子宫和阴道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造成感染的细菌种类很多,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棒状杆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生殖器杆菌、嗜血杆菌、乳酸菌、化脓性放线杆菌、坏死性梭菌和拟杆菌等,并且是单一和混合细菌感染同时存在。

继发性的病毒也能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导致奶牛发生死胎、流产和不孕或其他生殖道疾病的病毒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副流感3型病毒及肠道病毒,这些病毒可间接引起子宫内膜炎。

真菌感染也是引发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酵母菌、葡萄毛球菌、耐热念珠菌、毛霉菌可引发奶牛发生急性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其中酵母菌是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且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毒力最强。

毛滴虫、胎毛滴虫、阴道滴虫等寄生虫通常寄生于母牛生殖器内,也可以引起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

1.2继发因素引起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继发因素较多,与牧场综合管理技术水平、机体自身状态等有关。

1.2.1牧场综合管理技术水平:技术员的人工授精水平和助产方式能引起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

例如在日常操作中,人工授精不当极易引发子宫黏膜损伤导致诱发感染,助产时消毒不严、野蛮助产、产后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处理不当等引发子宫内膜炎。

牧场牛舍消毒不严、环境潮湿。

奶牛日粮配比不合理,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奶牛抵抗力下降,发生胎衣不下或子宫自净能力较弱。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影 响奶 牛 的正 常 生 理 功 能 , 也 影 响 发 情 与 妊娠 , 而 且
满 液体 和气 体 。轻 轻按 摩 子 宫或 子 宫颈 时 , 子 宫 内容
物很 快从 阴道排 出 . 多为脓 性分 泌物 。 ( 2 ) 黏液 性脓性 子 宫 内膜 炎 。子宫 黏膜受 到 伤害 , 患 病奶 牛体 温 升高 , 食 欲 减退 , 活 动 量减 少 , 泌 乳 量 降
3 诊 断 方 法
子宫 内膜 炎奶 牛子 宫 内菌 群 的分 离 培养 鉴 定研 究 , 多 数 学 者认 为 该 疾 病 是 由细 菌 、 真菌 、 支 原体 及 病 毒 等 病 原微 生 物感染 引 起 的 , 其 中细 菌性 感 染是 引起 子宫
内膜 炎 的主要 原 因之一 。 本 文论 述 了奶 牛子 宫 内膜炎
( 2 ) 兽 医和 接产 人 员 的原 因 。在 助 产 时 消毒 不严
格, 助产 粗 暴 , 从 而 拉 伤产 道 。加 之 环境 卫 生差 , 以致 产 道感染 细 菌 。治疗 胎衣 不下 、 阴道脱 、 子宫 脱 和阴道 炎 等 疾病 时 消毒 不 彻 底 ,治 疗 不及 时或 者 方 法 不 得
奶牛长期不孕 , 严重影响奶 牛的繁 殖力和生产性能 。 关键词: 奶牛; 子 宫 内膜 炎 ; 发 病原 因 ; 防 治措 施 奶 牛 子 宫 内膜 炎 是 产 后 由病 原 菌 感 染 引 起 的 一 种 繁殖 障碍 性疾 病 。目前我 国奶 牛患 子宫 内膜 炎 引起 的不 孕 占成母 牛 不 孕 的 7 0 %左右[ 2 1 。子 宫 内膜 炎不 仅
当, 使胎 衣 腐败 及 手术 分 离 时细 菌进 入 子 宫 内而 引起
炎症 。输精 和 助产 时造 成 子宫 黏 膜损 伤 或 阴 道损 伤 , 在 产 后抵 抗 力 弱 的情 况 下 极 易 引起 外 源性 病 原微 生 物 的入侵 , 引发奶 牛子 宫 内膜炎 。 ( 3 ) 饲养 管理 。饲 养 管理 不 当 、 日粮 中的营 养不 均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四、治疗
子宫炎的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抵抗力,消除炎症及恢复子宫机能、增强子宫的血液供给、制止感染扩散,清除子宫腔内的脓性分泌物,提高子宫紧张度及子宫的自净能力。先用药液冲洗,然后按摩(通过直肠)。
1、对症治疗,并且向子宫内灌注清宫促孕宝或脓血净(奶中无残留),一次30~50ml,隔日一次,连用2~3次为一个疗程。
2 加强分娩管理,减少产道损伤和感染
①即将分娩的母牛单独饲喂,产区保持清洁。
②自然分娩。需要助产时牛的管理
①奶牛分娩后应有专人看护,发现努责强烈,产道损伤、流血、子宫脱垂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②头胎母牛常因产犊体质消耗严重,分娩后用50%的葡萄糖液500mL,1次静注,以促进体力恢复。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由于子宫内膜细胞,受病原微生物的长时浸润。细胞组织间白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出现炎性产物,使细胞上皮变性坏死及脱落,出现纤维素性沉着而形成脓膜.随着微生物的繁殖。出现化脓性或粘液性炎症。
一、病因分析:
在分娩时细菌侵入产道;难产过程中感染;产后护理不当(如助产不当),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引起子宫粘膜发炎;人工授精时消毒不严或交配时感染;由阴道炎引发子宫粘膜性炎症或化脓性炎
文字文字
2、辅助选药。激素的调整及利用,生殖激素紊乱的平衡调节很重要,避免偏激或不足。维生素的利用如VE抗不孕素使用,可注射也可子宫输入,例如鱼肝油含VA等输入子宫内可改善VA缺乏。如蜂胶的使用分析含多种维生素及其它的营养物质可改善子宫内的病变。如植物油可直接滋润病灶,使子宫腔内分泌加速恢复。
3、激素疗法。子宫注射氯前列腺烯醇0.6mg,9~11天后重复注射1次。子宫内积液时。肌肉注射雌二醇,使子宫颈口开放,排出内容物。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难孕牛的17%以上。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主要由外界环境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自身代谢紊乱、营养缺乏后不平衡等原因引起。

当奶牛所处环境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奶牛自身抵抗力降低时,常引发子宫内膜炎。

因此,该病应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用综合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利用饲草、饲料资源,提高奶牛的营养水平,是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提高奶牛繁殖能力最根本的措施。

此外,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搞好牛场环境卫生注重场地卫生,牛床、牛舍、运动场应保持干燥,定期消毒,一月/次,也可以针对环境情况增加到2次/月;及时处理牛舍及运动场粪便、积水、污水;保持牛体清洁、干燥。

三、控制产前、产后感染1、建立独立产房,并定期消毒,为生产母牛提供一个安静、清洁、保温的分娩环境;母牛分娩前应对分娩环境和母牛外阴等处消毒,一般情况下让奶牛自己分娩,不要打扰或过早助产,只有在难产时才给与适当助产,助产时应对助产者手臂和助产器械严格消毒。

如发生胎衣不下应及时治疗;分娩、助产时常发生产道损伤应及时治疗;若发现产后恶露异常,应及时治疗。

2、在奶牛生产中,应重视怀孕后期和产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锰、钴以及矿物质钙、磷等的比例。

临产前2周应转入产房实行单独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

产房、产床和产畜应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

在奶牛分娩过程中,助产操作要规范、防止产道损伤及感染。

对产后期奶牛,应尽快恢复其体力,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或葡萄糖酸钙,肌肉注射催产素防止胎衣不下,在产后24-48小时,应向子宫内灌注抗菌素1次,以防产后子宫感染。

如果奶牛产后12小时胎衣仍然不下,此时应采取药物注射等措施防止子宫感染。

3、产后1周应注意产床、母牛外阴及后躯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机制和综合防制措施
[摘要]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发病之一,由此引发了奶牛的难孕和不孕,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防控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饲养管珲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机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181-02
奶牛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黏膜发生黏液或化脓性炎症,为产后或流产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病。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因:奶牛产房卫生差、免疫力低下、子宫弛缓及血液循环障碍,都可引起本病发生。

一、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
1.饲养管理不当,消毒不严
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

在极冷极热时,身体抵抗力降低和饲养管理不当都会使子宫炎的发病率升高。

有的因配种消毒不严而引起的,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免疫力低下
引起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主要与饲养管理有关,过肥或过瘦,缺乏运动,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矿物质缺乏或比例失调,优质牧草缺乏等,均会降低奶牛的抗病力,容易发生子宫内
膜炎。

特别是硒和维生素e缺乏的牛群,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较高;患难产、酮病、胎衣不下等疾病的奶牛,产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另外奶牛产后,由于子宫血液循环障碍、子宫内膜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及受孕酮等激素的影响,子宫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活性下降,激素一细胞因子一免疫平衡遭到破坏,子宫内膜的免疫机能降低,子宫内炎性产物蓄积,影响全身机能,即会出现全身症状。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表现食欲不振,泌乳量降低,弓背努责,常做排尿姿势,从阴道排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或污红色恶臭的渗出物,卧地时流出的量更多,严重时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反刍减少。

直肠检查1个或2个子宫角变大,收缩反应减弱,有时有波动。

阴道检查可见子宫外口充血肿胀。

2.慢性子宫内膜炎
2.1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

发情周期不正常,或虽正常但屡配不孕,或发生隐性流产。

病牛卧下或发情时,从阴道排出浑浊带有絮状物粘液,有时虽排出透明粘液,但仍含有小的絮状物。

阴道及子宫颈外口粘膜充血、肿胀,颈口略微开张,阴道底部及阴毛上常积聚上述分泌物,子宫角变粗,襞厚而粗糙,收缩反应微弱。

2.2慢性粘液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从阴道中排出灰白色或黄褐色较稀薄的脓液。

母牛发情时排出较多,发情周期不正常。

阴道检查可发现阴道粘膜和子宫颈内壁充血,往往有脓性分泌物,子宫颈稍
开张。

直肠检查可发现子宫角增大,子宫襞肥厚,收缩反应微弱,有分泌物积聚时,触摸感觉有轻微波动。

冲洗回流液浑浊,其中夹有脓性絮状物。

3.隐性子宫内膜炎
生殖器官无异常,发情周期正常,但屡配不孕,只有在发情时流出的粘液略带浑浊。

发情时阴道流出的粘液中含有小气泡或发情后流出紫色血液。

三、病理变化
子宫粘膜轻度潮红、充血、肿胀,有小出血点,切开见粘膜下轻度水肿,以及粘膜弥散性充血,糜烂,粘膜下层炎性肿胀。

四、鉴别诊断
1.阴道炎:类似处是阴门流出分泌物,尾根附有干结物,时有努责、翘尾、弓背现象。

不同处是阴道检查,阴道粘膜潮红、肿胀,严重时有糜烂。

慢性脓性蜂巢织炎性阴道炎,触诊疼痛。

2.慢性子宫颈炎
类似处是有些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不同处是患慢性子宫颈炎,可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子宫颈粘液皱襞肥大,呈菜花样。

直肠检查子宫颈变粗,而且坚实。

五、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根据子宫内膜炎发病机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消除感染、增强免疫、提高子宫张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以局部处理为主,结合全身治疗。

1.1抗菌消炎法
1.1.1子宫灌注法,近几年临床报道较多的有以下几种药物:
抗生素:有条件的最好用药前进行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

为避免产生耐药性,造成药效下降,可选择几种抗生素配合使用。

每次用氧氟沙星2.5g、地塞米松100mg、生理盐水200ml,或强力霉素1.5g、氟苯尼考1.5g、生理盐水200ml子宫内灌注,隔日1次,连用3~5次。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奶牛,先用生理盐水清洗阴道和子宫颈口,然后用青霉素80-100万单位、链霉素0.5-1克、蒸馏水100-200ml,一次注入子宫,每日或隔日1次,直到排出的分泌物清亮为止。

1.1.2全身用药:当子宫内膜炎伴发全身感染时,需进行全身性治疗,尤其是恶露明显化脓和子宫内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应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可用青霉素320万u、链霉素300万u 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配合强心、补液、纠正酸碱平衡。

对患病已久,身体衰弱的病畜,可以静脉注射钙剂,以增强子宫张力。

1.2激素疗法
主要通过激素刺激子宫收缩,促进净化。

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可用前列腺素及类似物、催产素等促进炎性物的排出和子宫功能的恢复。

可用氯前列烯醇50μg一次肌肉注射。

子宫积液时,可注射雌二醇4~8毫克(目前少用),4-6天后注射催产素15-30单位。

2.1常用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常用中药,包括清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金银花、紫花地丁、穿心莲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益母草、桃仁、红花等;补虚药,如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其他药如肉桂、贝母、苍术、
2.2常用方剂
清官消炎混悬剂:由黄柏、青黛、元明粉冰片等制成(江苏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

治疗方法用清官消炎混悬剂每次100ml,以直肠把握法通过输精管向子宫注入,隔日投药1次,连用4次为1个疗程,重症病例连用2个疗程。

3.中西药合用
用中药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用西药抗菌消炎。

如:党参50g、黄芪50g、茯苓35g、陈皮40g、当归35g、川芎30g、桃仁30g、赤芍30g、红花30g、没药15g等,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4天;同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2次、5%温盐水冲洗2次、糖苏盐溶液(红糖90g、小苏打1g、食盐1g、蒸馏水加至1000ml)冲洗2次,最后子宫灌注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隔日处理1次,连续3次。

六、奶牛子宫内膜炎预防
根据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原则主要是增强免疫、预防感染。

1.保证牛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饲料营养要全面,尤其注意饲
料中维生素a、d、e及se、mn、co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ca、p等矿物质的比例。

研究发现,在奶牛产前2-3周添加阴离子盐可以有效降低奶牛产后瘫痪、胎衣不下、酮病、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真胃移位等疾病的发生,提高产奶量和情期受胎率。

2.保持环境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注意牛舍及产房的清洁卫生,人工助产、胎衣剥离、配种等所用的器械及操作人员手臂要严格消毒,防止将致病菌带入子宫。

操作规范,减少生殖道损伤。

3.定期健康检查,控制病情发展。

尤其关注产后期牛体健康,尽早发现和治疗原发病和继发病,避免错过理想的治疗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