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比较新版
公共行政学管理3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目的(一)公共行政的含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西方学者一般是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考察的。
1、政府的组织结构从小政府的观点看,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组织中行政部门所进行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
从大政府的观点看,公共行政则是政府组织中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在的机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
2、从政治与行政的关系角度来加以考察。
以美国学者古德诺为代表。
古德诺认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这一著名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是从这一角度分析的典。
3、从管理角度来加以考察。
从这一角度出发,公共行政被视作一种协调众人力量以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
美国行政学者古立克将这一活动过程具体分解为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即著名的POSDCORB七功能说。
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首先,我们把公共行政看做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
(二)公共行政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及目的公共行政学就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公共行政学以政府活动及其科学化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现代行政现象1、行政职能扩展政府的职能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被限定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财产不受侵犯方面,因而被称之为守夜人。
进入20世纪以来,守夜人政府已不再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行政权力急剧扩,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成为最活跃和最强有力的权力。
所谓行政国家,首先是一种国家公共行政职能现象,其次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现象,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的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展,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权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判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起着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比较公共行政论述

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这三种公共行政学范式。
1、理论基础不同: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是古典自由主义,其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干预主义。
它不同于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强调市场机制缺陷,主张干预国家经济生活以弥补市场不足。
新公共管理是理论基础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它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反对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
2、价值取向不同:传统公共行政主要强调效率,保护个体的私有财产和权利,看重生产力的提高;新公共行政学不仅强调效率,还开始注重公平。
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贫富差距过大,经济危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开始要求分配的公平,这样以维持资本主义的良好运转;新公共管理则关注的更多:效率、公平、效益。
除了上几点外,它特别强调效益,即社会效益或国民效益,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
考虑到的是更长远的利益。
3、政府角色不同:传统行政理论政府担当“守夜人”角色,即政府在一般情况不会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只维持一定秩序,只有在市场出现异常大幅波动等紧急状况,才会进行干预。
新公共行政政府则是一个“大政府”,即政府是一个积极的干预政府,干预市场的运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职能和影响范围都很大。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为“掌舵而非划桨”的角色,是指政府把握服务的方向,不直接介入公共事务且让渡具体实行公共服务的功能。
4、组织结构不同:传统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是以等级分明、分工严密为特征的等级级制结构。
新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也是等级制结构,但是结构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盛行,效率低下,公共行政的能力和信誉受到严峻挑战,开始谋求改变。
浅析行政学三种范式比较【论文】

浅析行政学三种范式比较摘要: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这三种行政学典型范式都是在对先前主流行政学研究重点及观点质疑与批判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行政学核心价值观及发展方向,并总结出可替代的新的理论范式。
从行政学传承与更替的视角来看,这三种范式是在“效率”与“民主”两种核心价值观间钟摆式地取舍与博弈,进而形成不同的理念、制度与方法,主宪主义与管理主义相互交替过程中,在实践上指导着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
关键词:行政学;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范式”是由美国学者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着作中提出的,他用范式这个词来阐释科学发展中的一定模式,从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范式用来界定应研究什么、应追问什么、应遵循什么规则等。
在行政管理研究领域,学者们研究公共组织定位与实践方向的视角各有特色,进而形成不同的研究流派。
从近现代行政管理学术思想发展历程来看,按照时间先后,出现影响力较大的三种范式,次序是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互为基础与条件,每种范式都具有批判、扬弃、超越色彩,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
三种范式的价值追求从名称上可见一斑,新公共行政强调“行政”,推崇公共的宪政思想;新公共管理侧重“管理”,探究技术手段;新公共服务意在“服务”,突出行为方式。
通过比较的方法对行政学研究领域三种典型范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范式”的认识。
一、依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复杂而强烈的社会诉求下做出的一种应和,是对先前思想的梳理、总结与超越。
(一)早期公共行政学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为诞生标志。
其最初的理论基础被公认为由三个部分组成: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组织、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这三个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关注效率。
威尔逊提出将政治与行政独立开来,以保证行政有足够的自主权;韦伯因受军事化组织的影响,认为等级森严、制度严密、层级分明的官僚制组织能保证政令畅通、执行迅捷,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是理性而高效的;泰勒通过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关注个体细节效率,为了效率穷尽一切可能。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论文】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摘要:范式变迁的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基本理论的重建, 二是方法与应用的改变, 其中, 前者更为主要。
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观点分歧较大, 既是因为他们对范式及范式变迁标准的理解不同, 也源于公共行政学本身的复杂性。
根据范式变迁的标准, 公共行政学研究有三种基本的范式, 即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
对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乃至政府管理实践大有裨益。
Abstract:There are two criteria for paradigm change:the first one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basic theory, and the second one is the change of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aradigm, in which the former is more important.Schola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the paradigm chan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ot only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paradigm and the standards of paradigm change,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tself.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paradigm change, there are three basic research paradigm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traditional publicadministr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public governance.Research of the paradigm chan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benefit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practices of government.Keyword:paradigm;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governance;自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以来, 公共行政学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
第3章 政治行政二分、科层制与科学管理 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公共行政学史
3.3.2 文官制度
公共行政学史
现代文官制度,是在反对官吏恩赐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 新兴资产阶级与贵族争夺统治权的胜利,是吸取政党分肥制教 训,为了稳定政局和保持政策执行连续性,在政治实践中逐渐 摸索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制度
《彭德尔顿文官改革法案》主要包括:第一,文官必须通过 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第二,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 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 第三,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
政治的任务体现在对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在另 一方面,是执行国家意志;
公共行政学史
政治与行政如何协调也是古德诺有关政治行政关系的研究重 点。
古德诺将政治与行政进行划分,表明他认同在政府部门内 部的确存在这两种功能的区别,但更重要的是,他试图为政 府的运作提供新的思路,以改善传统的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进行的部门划分。
对于庞大复杂的公共行政领域来说,传统公共行政学是 不完整的,其实用主义也让它难以面对迅速变动的公共行政 事务,它对公共行政世界的解释也越发乏力。很快,赫伯特· 西蒙、罗伯特·达尔、德怀特·沃尔多等人展开了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的批判。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2 政治行政二分
政治与行政的区分,确实是公共行政学成为独立学科的 开始。因为,这意味着大家开始意识到选举出身的政务官和 执行日常行政事务的事务官之间的不同,政党分肥制初期朴 素的选举至上观念也得以改变。研究者们开始真正从公务员 工作的实际和特殊性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公共行政,而不再 囿于那种认为只要把官员任免和选举结合起来就能保证政府 良好运作的传统想法。这成为日后公共行政学确立和发展的 重要基础。
法案
公共行政学史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比较新版

3. 科学管理学派 的思想是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 泰勒在 科学管理学派的思想是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的思想是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中提出管理的四类责任或条件;法约尔在《工 年 中提出管理的四类责任或条件;法约尔在《 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年 提出了工业企业的6项活动,行政管理的5 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提出了工业企业的6项活动,行政管理的5种 职能,14种原则. 职能,14种原则. 种原则
第二节 新公共行政学
1.强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理论 1.强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理论 基础. 基础. 2.主张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联性. 2.主张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联性. 主张政治 3.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3.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4.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 4.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 政体制的研究. 政体制的研究. 5.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5.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古典公共行政学
(三)古典公共行政学的缺陷 1.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 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 1.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并以正 式的政府组织 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对象, 政府组织( 式的政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对象,忽视对 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2.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 2.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 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 政治因素 过程的影响. 过程的影响. 3.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抽象为若干的 3.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抽象为若干的 原理及原则. 原理及原则. 4.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忽视公平标准. 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 公平标准 4.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忽视公平标准.
公共行政学第三章

对于公共行政领域,政府的作用就在于既要 尊重和引导自发性的社会秩序,又要遵循客 观规律,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建构合理的 人为秩序,二者不可偏颇。 人类需要秩序,但秩序又时常受到人为的破 坏,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利用自身的“暴力潜 能优势”来建构、引导和维护社会秩序。
节 公共
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 值评
一、公共行政价值评价的定义 就是社会公众对以国家为载体的公共行政行 为对于满足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的一种判 断、认识和反映。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公共行政价值评价的主 体只能是社会公众。
二、公共行政价值的概念
(一)定义 公共行政价值指的是公共行政(客体)对人类 社会(主体)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它是公 共行政所追求的一种应然状态,反映了人们 关于公共行政的希望和理想、信仰和依托。 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和核心, 只有对它的正确把握才能有效统摄和提升公 共行政学的理论研究。
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价值主客体颠倒关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价值主客体颠倒关系: 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价值 主体 国家 人类社会 客体 人类社会 国家
二、公共行政价值评价的特点 第一,多元性; 第一,多元性; 第二,层次性; 第二,层次性; 第三,规范性; 第三,规范性; 第四,服务性。 第四,服务性。
三、公共行政价值评价的类型 (一)主体:个人评价和社会评价 (二)客体: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节 公共
价值 价值 实现
一、公共行政价值实现的含义 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是指在公共行政价值主 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作为客体的公共行 政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公共行政的现实价值 和外在价值,对主体——人类社会产生了预 期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公共行政价值 主体需要,也即公共行政的价值目标的现实 化过程。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03章_行政权力

第三章行政权力一、行政权力的涵义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内涵?(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⒈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⒉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⒊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⒋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⒌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二、关于行政权力的各种学说(行政权力学说的演变?)⒈早期分权学说----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政治学》⒉三权分立学说----查理·孟德斯鸠⒊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布隆赤里;伍德罗·威尔逊;马克斯·韦伯;古德诺⒋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先生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所创立的一种学说。
⒌议行合一学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是统一的。
法国巴黎公社首创了议行合一的先例。
⒍组织权力学说——组织权力普遍存在,其重要功能在于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
三、行政权力的结构(简答)行政权力的结构:行政权力结构是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
㈠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指行政权力与其行使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
⒈纵向的层级结构;⒉横向的部门结构㈡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
⒈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有明显的指向;⒉行政权力的运行有层次性,其中间过程存在许多中介;⒊时间在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之间最大的区别;⒋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还包括权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反映行政权力结构效应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古典公共行政学
(二)古典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 古典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 1.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 1.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以正式的政府组织 采用制度 的研究方法 机构(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 机构(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 2.政治 行政二分法成为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2.政治—行政二分法成为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 行政二分法成为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3.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 3.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 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 4.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 4.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 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
公共行政学"范式 范式"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 范式"变迁及其比较 第一节 古典公共行政学 第二节 新公共行政学 第三节( 第三节(新)公共管理学 第四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
导言: 导言:范式解读
"范式":是由美国的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其 范式" 是由美国的科学哲学家库恩( 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范式"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范式" ,这个 字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共同显示"的意思, 字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 引申出模式 模型,范例等涵义 模式, 等涵义. 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涵义.库恩用范式这个概 念来说明科学发展中的一定模式, 念来说明科学发展中的一定模式,从而形成一定的观 点和方法的框架. 点和方法的框架. 能否拥有范式,是科学成熟与否的标志. 能否拥有范式,是科学成熟与否的标志.
第二节 新公共行政学
1.强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理论 1.强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理论 基础. 基础. 2.主张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联性. 2.主张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联性. 主张政治 3.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3.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4.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 4.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 政体制的研究. 政体制的研究. 5.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5.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学的兴起背景
(一)主要原因 1.政府失灵,引发西方政府改革浪潮. 1.政府失灵,引发西方政府改革浪潮. 政府失灵 2.官僚制的式微. 2.官僚制的式微. 官僚制的式微 3.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作用. 3.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作用.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作用 4.私营企业优秀管理经验的示范效应. 4.私营企业优秀管理经验的示范效应. 私营企业优秀管理经验的示范效应 5.公众监督作用的加强 5.公众监督作用的加强 6.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融合. 6.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融合. 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融合
3. 科学管理学派 的思想是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 泰勒在 科学管理学派的思想是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的思想是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中提出管理的四类责任或条件;法约尔在《工 年 中提出管理的四类责任或条件;法约尔在《 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年 提出了工业企业的6项活动,行政管理的5 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提出了工业企业的6项活动,行政管理的5种 职能,14种原则. 职能,14种原则. 种原则
第一节 古典公共行政学
一,古典公共行政学的兴起 古典公共行政学的兴起
古典公共行政学形成于20 世纪 20一 30年代 年代, 古典公共行政学形成于 20世纪 20 一 30 年代 , 其思想 20 世纪20 基础奠定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基础奠定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其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 20世纪60年代 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一)理论来源 古典公共行政学范式是由威尔逊和马克斯 韦伯 韦伯, 古典公共行政学范式是由威尔逊和马克斯韦伯,泰勒 威尔逊 等人所奠定的. 等人所奠定的.
第一节 古典公共行政学
(三)古典公共行政学的缺陷 1.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 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 1.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并以正 式的政府组织 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对象, 政府组织( 式的政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对象,忽视对 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2.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 2.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 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 政治因素 过程的影响. 过程的影响. 3.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抽象为若干的 3.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抽象为若干的 原理及原则. 原理及原则. 4.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忽视公平标准. 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 公平标准 4.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忽视公平标准.
范式的特点: 范式的特点:
并不是任何理论(方法,范例)都可称为范式的. 并不是任何理论(方法,范例)都可称为范式的.范式之 所以成为范式,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所以成为范式,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 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 (2)范式内在的一致性. 范式内在的一致性. (3)范式的共识性. 范式的共识性.
第二节 新公共行政学
二,新公共行政学的缺陷 缺乏概念和理论上的连贯性, 缺乏概念和理论上的连贯性,并未最终生 根立足, 根立足,未能最终取代古典公共行政学而成为 行政学研究的主导范式. 行政学研究的主导范式. 与新公共行政学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 与新公共行政学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政 策科学或政策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策科学或政策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学
二,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一)作为实践的公共管理的特点 1.在公共部门中实施专业化管理, 1.在公共部门中实施专业化管理,让管理者自己管理并 在公共部门中实施专业化管理 且承担责任; 且承担责任; 2.确立明确的目标, 2.确立明确的目标,设立绩效测量标准并且进行严格的 确立明确的目标 绩效测量; 绩效测量; 3.特别强调产出控制, 3.特别强调产出控制,对实际成果的重视甚于对过程或 特别强调产出控制 程序的关注; 程序的关注;
第二节 新公共行政学
一,新公共行政学的兴起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是对古典公共行政学范式的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批评与该学科的转变时期,由此推动了新公共行政学,政策 批评与该学科的转变时期,由此推动了新公共行政学, 科学(政策分析)的产生. 科学(政策分析)的产生 (一)古典公共行政学面临的挑战 达尔在《公共行政学的三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三大难题: 达尔在《公共行政学的三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三大难题: 公共行政学与规范价值的关系问题. (1)公共行政学与规范价值的关系问题.(2)公共行政学与人 类行为的关系问题. 公共行政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 类行为的关系问题 . ( 3 ) 公共行政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 .
第二节 新公共行政学
(二)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
随着二战以来对古典公共行政学的批判, 随着二战以来对古典公共行政学的批判,新公共行政 学逐渐形成,并以1968年召开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为标志. 1968年召开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为标志 学逐渐形成,并以1968年召开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为标志. 1968年,沃尔多发起在锡拉丘兹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 1968年 场举行研讨会,并在1971年出版论文集《 1971年出版论文集 场举行研讨会,并在1971年出版论文集《走向一种新公共 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 该书被誉为"新公共行政学" 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该书被誉为"新公共行政学 的宣言,其中弗雷德里克森的论文《 弗雷德里克森的论文 的宣言,其中弗雷德里克森的论文《走向一种新的公共行 政学》 集中地反映了"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 的基本观点: 政学》,集中地反映了"新公共行政学 的基本观点:
范式的主要内容: 范式的主要内容:
范式是包含着哲学, 科学, 社会, 范式是包含着哲学 , 科学 , 社会 , 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 合体.它的主要内容有: 合体.它的主要内容有: (1)科学史上重大科学成就所确立的定律,规则,方法; 科学史上重大科学成就所确立的定律,规则,方法; (2)指导科学家行动的基本准则,信念和世界观; 指导科学家行动的基本准则,信念和世界观; (3)文化传统,社会因素以及科学家的心理特征. 文化传统,社会因素以及科学家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学
1991年 1991年9月20-21日,在美国雪城大学的麦克斯 20-21日 韦尔学院,举行了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术研 韦尔学院,举行了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 讨会, 讨会,可以说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 1993年出版的会议论文集命名为 年出版的会议论文集命名为《 志.在1993年出版的会议论文集命名为《公共管 学科现状》 理:学科现状》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与"企业家政府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 论"
小资料: 小资料:库恩
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1922年 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1922年 18日生于辛辛那提 就学于哈佛大学, 日生于辛辛那提. 7月18日生于辛辛那提.就学于哈佛大学, 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2年开始讲授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开始讲授 科学史, 科学史,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马萨 诸塞理工学院.他与波普,拉卡托斯, 诸塞理工学院.他与波普,拉卡托斯,费 耶阿本德一起被欧美哲学界称为" 耶阿本德一起被欧美哲学界称为"科学哲 学四大巨头" 学四大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