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及水土保持防治现状及策略

合集下载

阐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阐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阐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现有的水土流失包括受水利侵蚀和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另外还有水蚀与风蚀的交错区。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广,总量大,在不同的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只有将水土保持工作搞好了,才能长期有效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作用。

一、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问题及危害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

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导致的后果首先是枯水季节的水量减少,甚至会使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另外水土流失会使湖泊、水库、河道等产生淤积、堵塞,蓄水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也使汛期水更多,易发生涝灾;其次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裸露,随着水力的冲击,许多泥沙就会顺着地表径流流向江河、塘库,不仅严重影响行洪能力,抬高河床,造成水位上涨,还会减弱水库的防洪能力,水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减少,甚至发生漫坝、垮坝等灾害。

二、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作用水土保持能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只有遏制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尤其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水土的保持是改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利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对拦蓄径流有重要作用,比如,梯田、水库的建立,在汛期可以减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少雨季节还可以补充径流,使径流的年际变化减少。

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及治理措施

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及治理措施

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及治理措施水利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水土保持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治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及治理措施。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是指地球表面由于人工或自然原因导致土壤的破坏和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被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均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 自然环境方面,水土流失会使得地表水循环发生改变,土地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土地表层被大量剥蚀和冲刷,导致水质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2. 经济方面,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的肥力和产量下降,从而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3. 社会方面,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十分严重。

二、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为了保护水土资源,今天许多流域和自然保护区采用不同的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1. 植草造林植草造林是一种最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通过植入草种和树种来增加植被覆盖率,阻止土壤流失。

特别是在河岸边缘植树造林,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岸线侵蚀,另一方面还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

2. 防颗粒流土壤侵蚀针对河道、山区等地容易出现的颗粒流土壤侵蚀现象,可以采用宽基础设施和防护屏幕等技术,防止泥石流和土石流侵蚀。

3. 减少人为因素水土保持的同时,也要防止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例如,避免过度放牧、开垦荒地和下坡灌溉等活动,减少人类活动对资源的破坏。

4. 填筑排洪渠道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洪水成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了避免洪水对周围土地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可以在流域中建立排洪渠道,以保护周围的土地资源。

三、结论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措施,可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的相关分析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的相关分析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的相关分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水土保持问题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问题的现状1.水土流失状况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泥沙、泥土和溶质物质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剥蚀、切割和沉积现象,是一种综合的自然灾害,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比较严重,约有65%的土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55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7%,严重危及农田、森林、草地、水库等土地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2.水土保持措施不足由于我国地大人多,地域差异明显,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土保持工作存在差异,尤其是在一些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举步维艰。

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建设工程的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缺陷,没有充分考虑到水土流失的问题,致使环境破坏加剧。

尤其是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更加困难。

3.自然环境恶化水土保持的不足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致使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环境失调,进而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存在严峻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关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1. 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规划方案,明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鼓励各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要强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督导检查,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doc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doc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下面为大家解答。

1 水利工程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项目主体工程、临建工程、土石料场、弃渣场及修建道路等,通过地表剥离、塌陷、压占等方式,破坏地表植被和原地貌,从而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水利工程施工期一般都比较长,施工期间,大量民工聚集在施工场地,其居住、取暖、做饭等,大多就近上山砍伐林木来解决,经过较长时期的人为破坏,附近林木被砍伐,降低了植被覆盖率,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施工过程中,因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使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以及风蚀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在大挖方段施工过程中,由于路段内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多余的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不便运往填方段,不得不进行弃渣处理,从而可能导致新的水土流失。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实施策略2.1 施工单位要承担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当水利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还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地整治。

对于工程进行过程中生产的垃圾、弃土等要及时清理掉,以免造成污染。

其次,对于在工程施工中所设置的临时建筑和硬化地面,在工程结束后要第一时间拆除。

若是因为工程需要而对地表土壤有所压实,则还需要在完工后进行深翻和复耕处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土地的抗侵蚀能力和生产能力。

此外,对于临时占用的农田、植被等地域,也应在完工后第一时间恢复其原有功能,从而杜绝水土流失的隐患2.2 因地制宜的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类型一般可以分为点状和线状,所以,在水利工程治理区域,可以根据不同施工地段的土层构造,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手段,如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但两者不能互相替换。

这是因为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两者结合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实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开挖区、回填区、弃渣场等区域特征,设计并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案,加大地表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地表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福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资源开发利用可能对水生生物和鱼类栖息地产生影响。
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引起地质构造变化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水利工程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居民产生影响,如水库淹没、移民安置等。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4
CHAPTER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拦挡工程
护坡工程
排导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
01
02
03
04
主要用于拦挡泥沙,包括挡土墙、拦沙坝、拦沙堰等。
主要用于保护坡面,包括护坡、排水沟、沉沙池等。
主要用于导引泥沙,包括导流堤、排沙槽、输沙渠等。
主要用于恢复土地,包括土地平整、土地改良、水保耕作等。
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将河流两岸的耕地逐步恢复为林地和草地,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保水保土能力。
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在河流上游建设小型的水利工程,如水坝、水闸等,以调节河流的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3. 效果评估:通过以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河流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河流的行洪能力得到了提高,河流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背景介绍:某水电站位于山区,既是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2. 综合措施
建设生态保护区:在水电站周边建立生态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如采矿、砍伐等。同时,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目的
环境监测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状况等方面的监测,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的环境和水土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

例如,修建大坝可能会导致河流的流速减缓、水位上升,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同时,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和填筑作业,容易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和治理,这些问题不仅会损害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要求,进行科学的选址和布局。

对于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影响的项目,要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

施工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施工现场,要设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如沉淀池、防尘网等,减少施工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

对于开挖的土石方,要合理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要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对于因施工需要必须破坏的植被,要在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恢复。

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梯田、鱼鳞坑、挡土墙等,增加地表的稳定性;植物措施则是通过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土能力;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轮作休耕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水利工程运行期间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要加强对水库、渠道等水利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的相关分析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的相关分析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的相关分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是指利用水利工程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防治和治理,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退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产。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是指针对当前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达到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问题分析1. 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目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大量的水土资源因水土流失而丧失,给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水资源浪费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尤其在干旱地区和山区,水资源的浪费更加严重,往往导致这些地区的干旱问题更加突出。

3.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也影响了水土保持的效果,使得问题更加严重。

1.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农民自觉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积极配合政府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水土保持的整体效果。

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修建水土保持工程,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利用,保护土壤,促进土地的生产力,防止土地退化。

3. 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实行节约用水政策,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改善水体环境,净化水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保护植被、恢复植被和修复生态环境工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水土保持工程中注重生态效益,推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现状及防治策略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现状及防治策略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现状及防治策略摘要: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具体的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工作,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科学严谨、公正,使得其可以顺利的度过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使得水利工程项目的效益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参建各单位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科学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控制工作。

本文首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几项有利因素,然后就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浅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一、引言现今,国内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仍然普遍无法有效的控制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因素;而且当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时,存在劳务与项目互相分离的问题,如此,各个环节中有相应的工作主体,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利益主体,这样就可能造成只强调自身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主体利益的问题,而且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这样也会造成管理工作的不科学。

不管是任何一个上述问题,都会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可能还会让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失去控制。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也是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的重要一环。

所以,目前参建各单位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科学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控制工作。

本文首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几项有利因素,然后就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浅要的分析与探讨。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几项有利因素1、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抗洪抗旱能力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抗洪抗旱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及水土保持防治现状及策略摘要:水利工程容易受到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水力与风力等因素影响,导致水土流失。

建设单位需要提高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开展水土保持相关工作。

本文针对当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促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更好的进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保持,顾名思义就是防治水土流失。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占压、扰动土地和毁坏植被的现象,使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降低或丧失,从而引起水土流失,对水利区域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利建设也刻不容缓。

水利工程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公益性工程,多为线性工程,里程较长,沿河两岸经常会有生产生活区以及废弃场所等,如果防护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水污染并加剧水土流失,从而使水利工程背离了原本的初衷。

因此,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确保水利工程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公益性水利工程,同时这也是国家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

一、水土流失现状发生的变化(一)水土流失地域发生变化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扩展,其产生的水土流失亦由山丘区扩展到平原区,由农村扩展到城市,由农业区扩展到牧区、林区、工业区、草原等。

(二)水土流失分布及强度发生变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挖、排弃、机耕碾压等生产活动,致使原来水土流失不太严重的地区,局部产生了剧烈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强度增大,原有的侵蚀评价和数据已不适用。

土壤侵蚀过程亦发生了变化,过去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产生、发展过程是规律性,现在局部地区打破了原有规律,可能从微度侵蚀延续迅速跳跃到剧烈侵蚀。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发生变化与原生的水土流失相比,水利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危害性具有突发性灾难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能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

二、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

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坡面截流能力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产生大量地表径流,瞬时形成山洪。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对下游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解决的重点及对策1、取料场工程修建需要大量的当地材料,从施工方便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取料场一般为沿线取料,布置分散且开采深度不一,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须要严格控制取料场的选择以及取料场后续的保护、治理措施。

2、防护林带应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工程管理范围内增加树木数量,重点进行坝前防浪林带和坝后防护林带的建设,以防风蚀。

3、坝体边坡防护根据工程特点,在冲刷严重的坝段采取工程护坡形式,其余坝段可采取草坡护坡防止坝体边坡困重力侵蚀产生塌方等现象。

三、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一)水库枢纽区防治措施水库枢纽区可通过开挖方的综合利用设计防护措施:开挖方的石渣可用于厂房区场地平整、进厂道路填方段填筑、临时挡墙堆砌等;项目区的绿化覆土可用表层土来代替;在坝体与山体的连接处、发电厂房后侧开挖边坡等处,设置浆砌石截排水措施。

开挖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坡面上的松动碎石。

(二)道路工程区防治措施道路工程区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道路边坡处通过撒播草种、植树种草来固定边坡土壤,保证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并沿着山侧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山坡水。

2、在库内正常水位以下的局部堆体边缘,可以进行浆砌挡墙护坡处理。

3、道路外侧通过种植行道树来进行绿化,并且要辅之以撒播草种来保持道路边坡的稳定性。

(三)施工临时设施区防治措施管理区占地施工初期地坪初平后可用作坝区枢纽施工场地,场地周边视地形需要增设排水沟及沉沙池。

施工后期拆除施工场地内临时设施,并做好绿化措施。

(四)移民安置区防治措施移民安置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表土剥离表土剥离采用推土机推土并集中堆放,并且要用填土草包将四周进行围护,剥离的表土需及时进行苫盖、设置截水沟以防止水土流失,表土剥离的厚度一般为0.3m。

2、临时排水沉沙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一般位于径流区边墙的外侧,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可以利用混凝土或砖砌筑,要形成梯形断面形式,其尺寸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区域内排水要求。

3、景观绿化景观绿化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

(五)料场防治区防治措施取料场的选址要考虑到尽量少占用施工区以外区域,因此尽量选在库区内山体,或者是地质条件良好的山凹内。

在料场的施工期,为确保施工安全,并有效进行水土保持,应设置砌石挡墙,并做好排水措施,对边坡的开挖可以采取分台阶开挖的方式,保持边坡的稳定性。

在料场施工完工后,要视料场的具体位置进行不同的防治措施,如位于水库淹没区内的,料场开采结束后只进行场地平整;如位于淹没区外的,料场开采结束后应削缓危险边坡,并覆土栽植草本类和爬藤类等适合岩质边坡生长的植物措施。

(六)弃渣场防治区防治措施弃土弃渣可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凹地、大坝下游或水库回水区以外,堆置前可用砌石挡墙进行拦挡,并在堆置表面撒播草籽、种植小灌木等绿化措施,做到与周边环境相一致。

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途径(一)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于水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长此以往,水利工程项目的功效也无法长期得到发挥。

因而,要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对水土流失进行依法防防治。

做到水土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二)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水土保持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群众性,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依靠群众,普及宣传水土保持相关知识,使得水土保持意识深入到每个公民心中,让每个人自觉保护水土资源,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水土流失,在社会上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健康风气。

(三)强化监督,促进发展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完善地方法规体系,严格执行“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加强水保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加强预防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各县区范围内开展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实施执法工作人员“约法三章”等措施,避免因执法人员素质问题影响执法效果,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加大对农村“四荒”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开发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对集中连片、动土量大的治理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加强对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和其他生态极度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的防范,严格控制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

结语水利工程防洪功效发挥的过程中,水土保持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将水土保持工作搞好了,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在水土流失易发的施工期,施工单位应该因地、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空间、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工程必须有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对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实施和实施后的效果进行监测,如果发生问题,及时调整防治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1]闫帅.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2]杨伯华.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措施[J].浙江水利科技,2008.4.[3]徐霄龙,张士平,张咏晶.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经验[J].中保持,2010.3.[4]尹红,安建英,杨丽萍.刍议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35.上接第398页混凝土养护工作。

在二次振捣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会在初凝阶段进行二次液化,消除混凝土结构中水膜和粗大骨料,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沉陷裂缝以及塑性裂缝出现的概率。

同时,需要注重混凝土振捣中存在的泌水现象,必要时可以在混凝土振捣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避免干缩裂缝的出现。

混凝土养护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后进行,不少于14天,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土工布或者塑料薄膜,并定期进行洒水处理,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实现混凝土的保温及保湿,养护以表面不泛白为宜,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在冬季施工中,养护人员需要用草袋覆盖混凝土,提升保温效果。

4.3、合理控制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温度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温度也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要合理的控制混凝土自身的温度,严格筛选混凝土材料类型、控制入仓厚度不大于30cm以及水泥的用量。

所以,为了从根本上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需保持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即使是存在一定的温差,也不要超过3℃,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实验人员全程旁站测定温度,包括出机口温度、入仓温度以及振捣完毕后混凝土一下10cm处的温度,一旦发现温差过高,一定要及时处理。

温控是最有效控制裂缝的方法之一,有效的温控措施能更好的的保证浇筑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混凝土拌合之前,严格检查原材料,按规范测定出机口及入仓温度,从而避免了混凝土裂缝的滋生[8]。

4.4、收缩裂缝的控制收缩裂缝包括塑性裂缝与干缩裂缝,针对这两种裂缝形式使用对应的控制措施。

(1)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

对混凝土工艺进行全方位提升,也是预防收缩造成裂缝的必要措施。

混凝土中使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也要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除此之外,混凝土中要加入减水剂并降低水泥的使用量,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4]。

(2)混凝土浇筑环节十分重要,在浇筑过程中,首先保证基层与模板无杂物、湿润。

(3)浇筑工作完成后,混凝土的表面要用塑料薄膜、土工布进行覆盖,保障混凝土的表面湿度。

初凝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遇到恶劣的天气,要做好应对及防护措施[9]。

4.5、采取适宜的有效预防措施(1)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在原材料的选择时一般选用干缩值较小,且强度较好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养护到位。

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进行施工时,要做好防风和遮阳措施,以防止裂缝的产生。

(2)沉降裂缝的预防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保持施工基础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若施工地基为土基时,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夯实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在施工中模板要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较强的支撑力,同时在施工时要保证基础受力均匀。

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后进行拆模,拆模的顺序为先安装的模板后拆,后安装的模板先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