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3-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地图观察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中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二、新课(一)、中国的地形特征1、出示“中国各种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图,由图可知,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由此可总结出: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讨论:山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开发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出示山区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讨论)叫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概括总结:优势: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方面具有优势;农业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劣势: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多山地自然灾害,经济落后,多贫困区。

开发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和建设基础设施; 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环境污染,预防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等。

(二)、中国的主要山脉1、复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此引出中国主要山脉的内容。

2、读课本P60页内容,在课本P61页图F上找出下列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名称和位置:(1)、东西走向的山脉(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弧形走向的山脉3、叫学生说出上面各种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在图中的位置。

4、思考:我国东部地区多什么走向的山脉?西部地区多什么走向的山脉?5、练习:①出示中国的主要山脉图,说出图中不同序号山脉的名称走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势吗?地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地势地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

讲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实例的影响。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学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学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熟悉我国地势的特征。

难点:说明我国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地表各种各样的叫做地形。

2.地表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3.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北纬36°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的地势是。

4.我国地势总特征是高低,大致呈级阶梯。

5.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河南省省会郑州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和为主。

6.我国第二级阶梯上主要的地形为和。

7.下列山脉中,即位于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又是省级行政区大致界线的是( )A.昆仑山B.天山C.太行山D.南岭8.有关我国地势特征,下列图解中相对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B.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C.大河多自东向西流D.大河流向阻隔了东西交通10.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和平原B.高原和盆地C.山地和高原【第二课时】【学习过程】1.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 )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脉2.我国的地形类型有、、、、。

3.被称为第三极的世界最高峰是,它是山的最高峰,位于我国和(国家)的边境上。

4.我国的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所占的比重是。

5.我国各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6.连线题:A.青藏高原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内蒙古高原②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C.黄土高原③冰川广布,雪山连绵D.云贵高原④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2.突破策略:利用地图、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而深化对地势、地形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地形的特点,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地势、地形特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地理素养。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赏析彩图“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上的山间小平原”、“山东半岛丘陵”等使学生在了解高原、平原、丘陵特征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壮丽,或雄浑、或清秀,各具不同特色的美。

知识与技能:1、教学生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使学生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使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教学。

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三课时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讲授新课:读图:读图C或下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讲解: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

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2.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怎样开发和保护积的1/10,位居第五。

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即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群策群力,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结:开发保护山区注意问题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要预防和避免自然灾难发生③水土流失严重,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明白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懂得了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

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中图版
【读图分析】引导学生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观察,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说一说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各有哪些?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读图连线】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61 页《中国主要山脉分布》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连成一线,教师讲解这两条分别是第三级和第二级阶梯、第二级和第一及阶梯的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在地形图上分析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的基本国情,片面分析我国地势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主要的山脉及分布我国主要的地形
难点
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的建立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内容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时间
节次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2.初步理解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3.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4.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分布以及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过渡】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
【读图填表】观察P61页图,然后请同学们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认真地填写在P64页的表格中。
【教师提问】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4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4 中图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教学目标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预习活动(一)课前预习案:学生利用课前时间,上百度互联网搜索中国的地形图,提前把本节课进行一定的预习,根据学案中的要求完成知识分类。

在图2—2中,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按走向分为五大类:(小组内每人一类,在地图上指出来)并能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山脉分布简图。

1、东西走向:①北:②中:③南:2、南北走向:①西:②东:3、东北—西南走向:①西:②中:③东:4、西北—东南走向:①北:②南:5、弧形山脉:活动2【讲授】讲授1、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对照地形图,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位置,并在上面山脉简图中标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讲授新课:
读图:读图C或下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讲解: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

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0,位居第五。

2.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怎样开发和保护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即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群策群力,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
A、B两组讨论后,全班发言,相互补充,展开争论,在此基础上,补充小结如下:
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发保护山区注意问题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要预防和避免自然灾难发生
③水土流失严重,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明白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懂得了山
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

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预防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做到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多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在讲课时我用《地形知识简介》导课,即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五种地形知识类型,为学习我国的地形知识打下了基础;又通过录像中的解说“地形对气候河流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学习我国地形的重要意义,就是能用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了在新课程下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基本理念。

这短短的1分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这一节课的学习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
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1、读图、析图,使学生能力更强。

要想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读图和析图时间去获得知识,在分析我国地势特点时,我先出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读图从整体上去分析我国地形的特点,对我国地形的特点有了解,学生析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绘图、解图使学生思维更新。

绘图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办法。

在讲我图地形特点之一——山脉纵横分布这个重点时我让学生在课本中“看到了什么”在图中“找到了什么”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把我国主要的山脉按走向画出来,并且边画边记,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不仅掌握了山脉的名称及其位置分布,而且发现了一些分布特点,找出了山脉的记忆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设计新颖。

在讲《中国地形》这一课时,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程序,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我国的山脉→分析出山脉是地形骨架这一特征,引导学生找出“骨架”的中间是“地形区”,分析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特点,又由地形看地势而分析出中国地势的特点。

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理论联系实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改善和优化了整个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联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