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的规律
词语搭配规律

词语搭配规律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词语则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往往会使用特定的词语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种搭配并非是随机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本文将探讨词语搭配的规律,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是我们日常交流中最常见的一种。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起到描述或限定的作用。
在搭配中,形容词往往与名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我们常说的“红色花朵”、“美丽风景”等,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搭配是自然而然的。
这是因为形容词往往与名词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其次,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还受到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会导致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规律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green tea”(绿茶)是常见的搭配,而在中文中,我们更习惯说“清香的绿茶”。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颜色和味道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二、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同样具有一定的规律。
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而名词则是动作的对象或者结果。
在搭配中,动词往往与名词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例如,“吃饭”、“喝水”等,动词与名词之间的搭配是符合日常生活习惯和逻辑的。
此外,动词与名词的搭配还受到语言习惯和习语的影响。
习语是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具有固定的搭配规律。
例如,“打电话”、“做梦”等,这些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在语言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习惯用法。
三、副词与动词的搭配副词与动词的搭配在表达方式上起到了一种修饰和加强的作用。
副词可以修饰动词的方式、程度或频率。
在搭配中,副词往往与动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快速行走”、“慢慢思考”等,副词与动词之间的搭配是符合语言习惯和逻辑的。
此外,副词与动词的搭配还受到语言习惯和习语的影响。
例如,“认真工作”、“轻轻地关上门”等,这些副词与动词的搭配在表达方式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习惯用法。
四、介词与名词的搭配介词与名词的搭配在语法上起到了一种修饰和关系的作用。
词语的搭配规律

词语的搭配规律词语的搭配规律是指在表达中,词语之间相互搭配使用的规则和约束。
正确的搭配能够使得表达更准确、生动,并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而错误的搭配则可能造成语意混淆、语句不通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词语的搭配规律,并给出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一、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是最常见的一种词语搭配。
在英语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的前面,用来描述名词的特点、性质等。
例如:1. beautiful flowers(美丽的花朵)2. delicious food(美味的食物)3. smart student(聪明的学生)二、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动词和名词的搭配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动作或者事件。
常见的动词和名词搭配有:1. take a shower(洗澡)2. make a decision(做决定)3. give a speech(发表演讲)三、副词和形容词的搭配副词和形容词的搭配常常用来描述一个动作或者事物的程度、方式等,常见的形容词和副词搭配有:1. very beautiful(非常美丽)2. quite interesting(相当有趣)3. extremely hot(极度炎热)四、副词和动词的搭配副词和动词的搭配可以表示一个动作的方式或者程度,常见的副词和动词搭配有:1. quickly run(迅速奔跑)2. carefully read(仔细阅读)3. loudly speak(大声说话)五、介词和名词的搭配介词和名词的搭配用于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常见的介词和名词搭配有:1. at school(在学校)2. in the morning(在早上)3. with a smile(带着微笑)六、名词之间的搭配名词之间的搭配通常用于表示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等,常见的名词之间的搭配有:1. bread and butter(面包和黄油)2. pen and paper(钢笔和纸)3. mother and child(母亲和孩子)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词语的搭配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的词语具有不同的搭配特点。
《搭配的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搭配的规律》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XX出版社XX年级数学教材第X章“排列与组合”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探索服装搭配中的规律,理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
2.学习使用排列组合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衣服、鞋子等搭配问题;
3.能够运用枚举法、树状图等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案;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计划改进的方向:
1.针对难点内容,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在小组讨论环节,给出更明确的讨论主题和指导方向,避免学生偏离主题。
3.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内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4.课后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解答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排列组合公式解决搭配问题。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枚举法、树状图等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案。
-深入理解组合中的“重复”与“不可重复”的概念,并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在服装搭配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不同的上衣、裤子、鞋子进行有效搭配,不出现重复或遗漏。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需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使用具体实例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重复”与“不可重复”的区别和实际应用。
-通过逐步引导和数学推导,让学生理解排列组合公式的来源和用法。
-运用图表、树状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案。
-举例解释,如在教组合中“重复”问题时,可以以学校运动会运动员入场为例,说明为什么每个运动员只能被计算一次。
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

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搭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了解不同语境中常见的搭配规律;3.能够准确运用搭配规律进行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搭配的概念与意义;2.常见的搭配规律;3.搭配规律在语言表达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搭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辨析不同语境中的合适搭配;3.运用搭配规律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方法: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来让学生了解搭配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搭配的兴趣;2.教师讲解:讲解搭配的概念、意义以及常见的搭配规律;3.学生探究:通过一些例句的分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搭配规律;4.小组讨论: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商讨并分享自己找到的搭配规律;5.案例分析:教师以一些常见的表达场景为例,分析其中的搭配规律;6.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搭配规律的运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7.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反馈。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个与搭配相关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看了视频后,对于搭配有什么新的认识呢?为什么搭配在语言表达中很重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搭配的概念与意义,并以一些实例来说明搭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3.学生探究(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已经排列好顺序的例句,要求学生分析这些例句中的搭配规律,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搭配。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也可以自行思考。
4.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找到的搭配规律。
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5.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表达场景,如道谢、表扬、道歉等,让学生分析其中常见的搭配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形式,和学生一起找出正确的搭配方式。
6.学生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搭配规律进行搭配练习。
学生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五千年婚配属象规律

五千年婚配属象规律中国5000年的婚姻搭配规律绝非空穴来风,下面为您一一介绍。
白马怕青牛;自来白马怕青牛,十人近着九人愁,匹配若犯青牛马,光女家住不停留。
羊鼠一旦休;羊鼠相交一旦休,婚姻匹配自难留,诸君若犯羊与鼠,夫妻不利家不宁。
蛇虎如刀错;蛇虎配婚如刀错,男女不合矛盾多,生儿养女定何伤,总有骨肉相脱离。
兔龙泪交流;兔儿见龙泪交流,合婚不幸皱眉头,一双男女犯争斗,若如黄莲夕梦愁。
金鸡怕玉犬;金鸡玉犬难躲避,合婚双方不可遇,两属相争大不宜,世人一定要禁忌。
猪猴不到头;猪与猿猴不到头,朝朝日日泪交流,男女不溶共长久,合家不幸一笔勾。
寻找属相相合的伴侣鼠加牛;黑鼠黄牛正相合,男女相配无差错,儿女百年多长久,富贵荣华福禄多。
虎加猪;青虎黑猪上等婚,男女相合好缘姻,财禄丰盈百事顺,人口兴旺有精神。
龙加鸡;黄龙白鸡更相投,过门发达好来由,儿女成才子孙壮,福寿长绵永不休。
蛇加猴;红蛇白猴满堂红,合婚相配古来兴,大婚相对子孙有,福寿双全多康宁。
马加羊;红马黄羊两相随,这等婚姻最完美,日子富裕久长在,子孙寿禄更夺魁。
兔加狗;青兔黄狗古来有,合婚相配定长久,家门吉庆福寿多,万母家财足北斗最佳搭配——以属相定合婚地支六合:鼠牛合化土虎猪合化木兔狗合化火龙鸡合化金蛇猴合化水马羊为阴阳中正合化土地支三合:猴鼠龙合成水局蛇鸡牛合成金局虎马戌合成火局猪兔羊合成木局地支三会:猪鼠牛会北方水局虎兔龙会东方木局蛇马羊会南方火局猴鸡戌会西方金局地支相冲:鼠马相冲牛羊相冲虎猴相冲兔鸡相冲龙戌相冲蛇猪相冲地支相破:鼠鸡相破马兔相破蛇猴相破虎猪相破龙牛相破戌羊相破地支相害:鼠羊相害牛马相害虎蛇相害兔龙相害猴猪相害鸡戌相害地支相刑:虎刑蛇蛇刑猴猴刑虎为无恩之刑羊刑牛牛刑戌戌刑羊为持势之刑鼠刑兔兔刑鼠为无礼之刑龙刑龙马刑马鸡刑鸡猪刑猪为自刑之刑属鼠人宜配属龙,猴,牛大吉,心心相印,富贵幸福,万事易成功,享福终身,其他属相次之。
忌配属马,兔,羊次之,不能富家,灾害并至,凶煞重重,甚至骨肉分离,不得安宁。
词语搭配规律解析

词语搭配规律解析词语搭配是指在语言表达中,某些词语之间具有常见的搭配关系,它们相互搭配使用时能够表达出更准确、更自然的意思。
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掌握词语搭配规律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解析词语搭配的规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1. 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是表达事物属性和特征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常,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使得句子更加具体、生动,给读者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比如,“beautiful flower”(美丽的花朵),“hardworking student”(努力学习的学生)等。
另外,有些形容词只能和特定的名词搭配使用,如“fast food”(快餐),“green tea”(绿茶)等。
2. 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常用于描述行为和动作的发生,它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示事件和事物的发展过程。
例如,“do homework”(做作业),“play basketball”(打篮球)等。
动词和名词的搭配还可以表达一种经验或感受,如“take a walk”(散步),“make a decision”(做决定)等。
3. 名词与介词的搭配介词和名词的搭配主要是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得句子更加具体,易于理解。
常见的名词与介词的搭配包括:“in the morning”(在早上),“at the airport”(在机场),“on the table”(在桌子上)等。
掌握这些搭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等信息。
4. 动词与副词的搭配副词可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或频率,从而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和精准。
比如,“speak fluently”(流利地说话),“run quickly”(快速奔跑),“study hard”(努力学习)等。
副词的选择要根据动词的具体含义和需要来决定。
5. 形容词与副词的搭配形容词和副词的搭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或者动词,使句子更加具体和生动。
衣服搭配口诀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衣服搭配口诀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色彩搭配要协调:深浅搭配或同色系搭配,避免色彩冲突。
2. 款式风格相匹配:简约与繁复、休闲与正式要相互呼应。
3. 上松下紧或上紧下松:营造比例平衡,突显身材优势。
4. 配饰点睛不可少:腰带、帽子、围巾等增添时尚感。
5. 季节气候要考虑:夏季轻薄凉爽,冬季保暖厚实。
6. 场合需求需注意:正式场合着正装,休闲时光穿休闲装。
7. 个人喜好最重要:展现个性,穿着自信舒适。
当然,衣服搭配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
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身材、肤色和个人品味进行尝试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搭配方式。
此外,多关注时尚潮流、参考时尚杂志或与时尚达人交流,也能获得更多的搭配灵感。
英语词汇搭配规律

英语词汇搭配规律英语词汇搭配是指在表达中,一些词语常常与特定的词汇搭配在一起,形成固定或常见的搭配习惯。
这些搭配规律既有语法上的要求,也受到语境和习惯用法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语词汇搭配规律:1. 动词+ 名词:许多动词和名词有固定的搭配。
例如:- make a decision(做决定)- take a walk(散步)- have a conversation(进行对话)2. 形容词+ 名词:形容词通常用来修饰名词,形成形容词短语。
例如:- beautiful scenery(美丽的风景)- strong coffee(浓郁的咖啡)3. 副词+ 动词: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
例如:- speak fluently(流利地说话)- run quickly(快速奔跑)4. 介词+ 名词短语:介词和名词短语的搭配表示位置、方向等关系。
例如:- in the morning(在早上)- on the table(在桌子上)5. 动词+ 副词:动词和副词的搭配可以强调动作的方式。
例如:- work efficiently(高效地工作)- speak loudly(大声说话)6. 形容词+ 不定冠词+ 名词:形容词通常与不定冠词搭配使用。
例如:- an interesting book(一本有趣的书)- a comfortable chair(一把舒适的椅子)7. 动词+ 介词+ 名词短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或方向。
例如:- look at the sky(看着天空)- talk to her(与她交谈)记住这些常见的搭配规律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然而,也要注意具体语境可能会影响搭配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于《搭配的规律》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高淳县固城小学侯仁平
[案例背景]:
《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因为笔者最近参加县级赛课执教了这一内容,在这次活动中感触颇多、收获颇丰,一是真正体验了“教学相长”的意义,二是进一步把握了学习的本质,因此选择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段记录下来,以拓展课堂学习的时空,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内涵。
[案例描述]:
片段一:开场白,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点
因为是借班上课,教师先简单地自我介绍,接着联系所在学校的特色,借题发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非常兴奋。
原因之一,老师可以认识这么多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原因之二,在这个讲台上,曾经站过老师最崇拜的两个偶像——一位是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张齐华老师,另一位是我们县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赵三多老师,其中赵三多是我曾经的同学、现在的同事,但他们现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偶像。
因为他们都具有刻苦求学、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这不就是我们今天共聚一堂的理由吗?今天不管赛课的结果如何,我都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努力了!”。
学生静静地听,若有所思。
师:光顾着自我表白,现在要上课了,老师也准备一下,先把外衣脱了,找一找家的感觉。
学生笑。
师:再把手机关了,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
同学们也准备好了吧?
生:好了。
师:好,开始上课。
……
[反思]: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要任务,但知识传播需要情感的投入,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无法深入人心的,也不会让学生真正地体验、有效地发展。
这
样一个抒情的开场白,能带给学生的绝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它可以为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指明努力的方向。
因为老师就是一个最好的示范,老师也在学,老师也有自己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片段二:抛砖引玉,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闸
在学生经历直观操作,理解“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搭配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抽象操作,用符号或图形等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实物图片的操作,并找到了有序搭配的方法。
现在你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吗?
生1: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生2: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生3: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
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师了解、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介绍。
突然,有学生惊奇于自己的发现,举手发言。
生4:老师,我发现了比图形、字母更简单的表示方法。
师略停顿,故作惊讶:啊?说说看!
生4:我发现,只要用一个算式就能将刚才所有的搭配方法表示出来,也就是2×3=6。
学生中有少数好像看懂的,作点头状;还有大部分好像不太明白,茫茫然。
师顺水推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用算式表示确实更简单了,只不过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还是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你的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生5:我发现了,算式里的2可以表示两件上衣,3可以表示3条裤子,因为1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2件上衣就有2个3,二三得六。
师:说得真棒!想一想,你还能受到刚才同学的启发,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6:3×2=6。
生7:2+2+2=6。
生8:3+3=6。
生9:3×1=3,3×1=3,3×2=6。
师相机板书,师:都能看懂吗?能说说这些算式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回答。
……
师:其实这些算式都可以用2×3=6或3×2=6来表示。
现在如果有3件上衣和3条裤子,想一想应该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生:3×3=9。
师:理由呢?
生10:因为2件上衣已经有2个3,3件上衣再加1个3,也就是3个3,三三得九。
师:那如果是4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
生:4×3=12。
师:5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
生:5×3=15。
师:好像越来越有感觉了。
想自己编几道吗?同桌互相出几道看看,你编我答。
学生互相编题、答题。
师:像这样的题目能编完吗?
生:不能。
师:那有规律吗?有怎样的规律?
生11:只要把上衣的件数乘裤子的条数就等于所有搭配的方法。
师:是这样吗?如果有200件上衣和300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生:600种。
师:现在你们是用实物搭配,或者图形表示,还是……
生:用算式计算。
师:看样子找到了规律,一切问题都很简单了。
[反思]:“神奇教师”孙维刚说:“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使他们形成联想,总是从心底油然而生,让那繁花似锦的知识在孩子的八方联系中浑然一体,乃至‘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使孩子们的思维总是处在浮想联翩、思如潮涌的状态之中。
”多么美好的境界!毋庸置疑,数学教育是关于思维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上述片段
中,学生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是由于内在的需要,而学习规律的价值就在于让思维更敏捷,让生活更简单。
片段三:设身处地,数学也有人情味
练习设计第2题,小明出游路线的搭配。
(对教材略有改动,将题目每一段中的一条曲线改成一条线段)
师:同学们,这道题比上一题复杂一些,建议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遍,通过读题弄清题目意思。
学生齐读题目。
师:小明从家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
生:8条。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2×4=8。
师:你能在图中指出是哪8条路线吗?
生指一指,教师课件演示。
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走?为什么?
生2:走直的路线。
师:用数学的语言怎么说?
生2:线段的长度比曲线短。
师:这句话完整吗?
生3:应加上“两点之间”。
师:补充得很好!数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种方法,但我们还是需要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反思]:一道练习题有多大价值?如果只是一味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只会厌倦、疲劳,学习热情逐渐低靡。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走?”这一问题一下子将学生拉入情境中,眼中的数学问题不就是生活实际问题吗?数学原来这样近、这样亲。
这时的搭配练习已经超越了题目本身,因为它已承载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
[案例分析]:
让我们从终点回到起点,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吗?怎样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情境的创
设、学习方式的转变、练习设计的精当上,我们是否思考:学生是怎样想的?他们更在意什么?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就是学的法子。
”
一、以人为本,彰显教学真义。
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仅是指学生,还应该有教师。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而正是教师的不断发展、提高,才能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在本课中,教师不仅在教学书本知识,更将自身作为参照物,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刻苦求学、不断进取、自我完善。
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本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无序到有序、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简单的表示方式,直至上升到数学规律。
通过教师的设问——“如果有200件上衣和300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迫使”学生将规律显性化,用以往的实物图片、图形符号已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了,规律的应用是迫于内在的需要,数学原来很有用!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设计在关注知识方法的同时,更有情感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凸显数学的亲和力,数学也有人情味!
二、点燃思维,渗透思想方法。
无论是课改前后,笔者一直坚信数学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思维的训练与发展。
学生进入课堂,就像一把等待点燃的火把、一辆等待发动的汽车。
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一把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
教师给学生的钥匙是什么?在本课中,这钥匙是指一个能触发人思维的问题,是一次有意义的操作,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次互动,是在学生经历、体验后的惊喜发现!因为有了这些,才刺激、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花。
“现在你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吗?”简单就是问题的核心,在追求简单表示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地抽象,寻找搭配现象的规律。
学生互相编题、答题,是由归纳到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的感性经验逐渐丰富,而规律也随之显现出来。
练习中,安排了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目——小明有一些衬衣和裤子,现在已知他有15种衬衣和裤子搭配的方法,猜一猜小明可能有几件衬衣和几条裤子?由果索因,逆向思维,学生对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思维水平得到有效发展。
再回起点,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但教师和学生已有了生命的体验、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