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电力拖动》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层级):工程电工工业机器人课程目标学习完《电力拖动》这门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企业电气设备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并同时培养同学具有恳切,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进展同学的职业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包括:1.能够娴熟使用常用电工工具;2.能够识别,选择,使用,修理与调整常用低压电器;3.能够分析,排除典型电气系统的一般故障;4.能够识读,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系统图;5.能够安装,检修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系统;6.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电气设备安全事故。
学习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1.低压电器元件简介与识别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与作用、低压电器的接线2.点动控制线路的介绍与安装点动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工作原理、安装以及故障检修3.正转自锁控制线路的介绍与安装正转自锁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工作原理、安装以及故障检修4.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介绍与安装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工作原理、安装以及故障检修5.正反转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介绍与安装正反转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工作原理、安装以及故障检修6.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介绍与安装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工作原理、安装以及故障检修7.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介绍与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工作原理、安装以及故障检修8.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介绍与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工作原理、安装以及故障检修9.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的介绍CA6140型车床、Z37摇臂钻床、M7130型平面磨床、X62W型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学习任务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组织方式方法建议(1)本课程教学的关键为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的控制系统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示范与同学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同学提问与老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同学在“教”与“学”过程中,识别电气器件,图纸,娴熟使用电工工具,测量工具,安装,爱惜与调试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标准

《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支撑课课程代码:0724014 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学分:5 先修课:高等数学、电路基础学时:85 后续课:交流调速系统、工厂供电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3年3月23日二、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基础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本专业一门最重要的技能养成课。
它是电机原理和电力拖动系统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其内容将为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而本课程的基础实验、实训和专业技能实训将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最基本的技能。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装配图的阅读与绘图,电工工具的熟练使用,交直流电动机的拆卸、装配与修理,变压器的安装与试验,电动机铭牌参数与计算、电动机参数与机械特性测试、电动机与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控制电机的选择与使用。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电机与拖动基础”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机电控制设备的控制技能,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课程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1)知识目标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3.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4.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6.变压器参数的测定7.变压器的并联运行8.交流电机的绕组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10.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11.异步电动机铭牌参数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3.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14.电动机发热及冷却15.电动机类型、额定电压、额定转速的选择(2)能力目标变压器的安装与试验变压器的运行特性与参数测试直流电动机的拆装,直流电机故障分析与维护,直流并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检修与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重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效率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温升实验三相异步电机运行故障及维修三相异步电机基本检测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测试同步电动机调相运行特性几种常用的控制电动机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2、课程内容设计(1)设计的整体思路: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

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机与拖动》项目课程标准一、标题:《电机与拖动》项目课程标准二、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学生,学制三年,在第二学期使用。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以项目为单元,以实用为目的,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主要介绍了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拆装与维修;电动机大的基本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及安装、调试与维修;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应用。
四、参考课时:72学时五、总学分:4学分六、课程目标:(一)职业技能培养目标1、会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仪表和识读电路图;2、会连接导线和埋设紧固件;3、能正确使用,维护常用电机电器;4、能安装照明电路,简单电力拖动电路并能处理简单故障;5、初步学会借助工具书,产品说明书和设备铭牌,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工器材、产品的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职业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拆装与维修;3、掌握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4、理解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及其安装、调试及检修工艺;5、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应用。
(三)职业道德与情感教育目标1、具备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加强规范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七、设计思路:本标准的设计根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电机与电力拖动项目教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课程改革方案和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并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机与电力拖动教程》作为蓝本,课程标准设计目标为:1、突出实用性,贴近生产实际。
根据学生毕业后就业顶岗的现实需要,在满足基本理论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模拟生产环境进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制定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课时数:64学时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原理及其运行特性,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方法,学会采用低压电器组成基本控制线路对电动机进行控制,为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结合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并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机与电力拖动教程》作为蓝本,课程标准设计突出实用性,贴近生产实际。
根据学生毕业后就业顶岗的现实需要,在满足基本理论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模拟生产环境进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模块化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学习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1.了解三相异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电动机常用的起动、制动、调速方法及工作特点。
3.掌握低压电器的作用、结构、主要参数、使用方法,了解各种新型低压电器。
4.掌握检测维护维修常用低压电器的方法。
5.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分析方法,能够按图连接电路。
(二)技能目标1.会查阅相关技术手册,能合理选择、使用电动机与常用低压电器。
2.会阅读并分析常用生产机械电气原理图。
3.能够检测维护维修常用低压电器。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设计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涉及电机和电力拖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学员将学习电机的原理、种类、特性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电力拖动的原理、组成、应用和调试技巧。
2. 课程内容2.1 电机基础电机原理,电机种类及其特性,电机控制方法,电机选型。
2.2 电力拖动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应用案例和调试技巧。
2.3 实践操作学员将进行以下实践操作:1.设计并组装一个小型直流电机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2.设计并安装一个电力拖动系统,完成一个有趣的小项目。
3. 教学安排3.1 课程时间本课程共计36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3.2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章节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电机基础8学时理论授课电力拖动8学时理论授课实践操作1设计直流电机控制电路10学时实验操作实践操作2设计电力拖动系统10学时实验操作3.3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课堂笔试:约占总成绩的30%。
2.实验考核:约占总成绩的40%。
3.课程总结报告:约占总成绩的30%。
4. 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方面:4.1 教材本课程的推荐教材包括:1.《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第2版),刘丽珍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2.《电机控制技术基础》,李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4.2 实验器材本课程的实验器材包括以下设备:1.直流电机2.控制电路板3.电力拖动设备4.示波器5.信号发生器4.3 其他资源本课程所需的其他资源包括:1.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5. 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种类及其特性。
2.掌握电机的控制方法。
3.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应用案例。
4.能够设计控制电路并完成一个小型电机控制系统。
5.能够设计并安装一个电力拖动系统。
6. 总结本课程是一门工程类的实践性课程,将实用性教学和理论课程相结合,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机及电力拖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

《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矿山工程系矿山机电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80 学分:5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煤矿电工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矿山机械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运行维修、矿山机械电气设备控制。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矿山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以《煤矿电工电子技术》为基础,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独立分析电力拖动系统各种运行状态和电机控制方法,掌握有关计算方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电动机,为后续矿山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为从事矿山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五、教学目标及设计思路1、直流电机能力通过对直流电机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的拆装一台直流电机,掌握其型号、结构、部件、绕组等,能对他励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掌握直流电机故障分析基本能力。
2、小型变压器设计能力通过小型变压器设计,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等,并掌握三相变压器的接线、连接组别及并联使用等。
3、异步电机拆装维修能力通过异步电机拆装,使学生能够掌握异步电机的结构、型号、工作原理、绕组连接方式等。
通过异步电机维修,使学生能够掌握异步电机基本特性、起速、调速、制动的类型及方法,并掌握异步电机常见的故障类型。
4、分析常见电力控制系统能力通过电力控制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流电机的启动、反转、调速、制动的接线和控制方法;熟悉常用接触器、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微电机能力通过微电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种微电机的结构特点及用途,通过提升机的控制分析了解几种微电机的使用。
六、能力要求1、直流电机能力学生能在1小时内独立对一台小型直流电机进行拆装,并说明直流电机各结构部件名称及作用,并能对简单的故障进行处理。
2、小型变压器设计能力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做出小型单相变压器的设计内容,包括容量的确定、铁芯尺寸的确定、绕组匝数及导线直径的确定等。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085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4适用专业: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1)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二、学习领域描述 (1)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2)一、总体目标 (2)二、分类目标 (2)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3)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3)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4)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0)一、教学实施建议 (10)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0)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1)第五部分附录 (12)一、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电机与电力拖动》是一门经典但又不断地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课程,电机作为机电能量相互转换的动力设备,电力拖动是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方式,因此,《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历来是电气及自动化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在掌握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电力拖动和电器控制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是我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以考试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2、课程定位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从事现代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和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因此,本课程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变频器原理与应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学习领域描述《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是针对动力设备(或能源设备)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为目标而设立,课程内容是电机学与电力拖动系统,掌握电机的原理及其运行特性,学会采用低压电器组成基本控制线路对电动机的进行控制,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内容:他励直流电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与电力拖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与电力拖动,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安装。
《电机及电力拖动》实验教学课程标准

《电机及电力拖动》实验教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各专业实验教学总目标:电机实验教学是电机类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电机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电机实验,使学生获取电机专业知识,验证相关理论,培养电机实验的能力包含实验设计,设备使用与电路连接,测试与仪器使用,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数据的测量与分析处理,简单故障的排除,实验报告与总结,查阅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电机实验学会测试电机的各种参数,各种运行特性,为今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选用使用电机并与其控制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使电机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二、实验项目明细表三、各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及任务实验一:直流并励电动机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认识直流并励电动机,仪表,电阻器等组件,并学习它们的选择使用方法。
2.学习直流并励电动机的接线,启动,改变电机转向以及调速的方法。
3.熟悉电机实验的安全操作规则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及任务1.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实验电路的接线。
2.多量程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的选择与使用。
3.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启动要求与方法。
4.调节直流并励电动机转速的方法。
5.改变直流并励电动机转向的方法。
实验二:直流并励电动机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实验的方法测取直流并励电动机的的工作特性,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
2.掌握直流并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和测功机的使用。
3.掌握直流并励电动机能耗制动的方法及能耗制动特性的测取。
(二)实验内容及任务1.工作特性,机械特性的测取。
2.变压,变磁调速特性的测取。
3.能耗制动特性的测取。
实验三:直流串励电动机(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串励电动机工作特性,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
2.熟悉直流串励电动机启动,调速及改变转向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任务1. 连接电机实验电路。
2. 电动机启动方法及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085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4
适用专业: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
二、学习领域描述 (1)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2)
一、总体目标 (2)
二、分类目标 (2)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3)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3)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4)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实施建议 (10)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1)
第五部分附录 (12)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电机与电力拖动》是一门经典但又不断地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课程,电机作为机电能量相互转换的动力设备,电力拖动是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方式,因此,《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历来是电气及自动化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在掌握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电力拖动和电器控制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是我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以考试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2、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从事现代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和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因此,本课程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变频器原理与应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学习领域描述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是针对动力设备(或能源设备)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为目标而设立,课程内容是电机学与电力拖动系统,掌握电机的原理及其运行特性,学会采用低压电器组成基本控制线路对电动机的进行控制,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内容:他励直流电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与电力拖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与电力拖动,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安装。
难点在于如何安装基本控制线路实现电动机的运转,重点掌握如何应用电动机拖动机械设备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项目与跟岗、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相互学习与沟通的团队协作的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作责任心强、安全与质量规范意识的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与学会发展的基本学习能力。
一、总体目标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的学习,了解电机的基本结构和电枢绕组的分布、直流电机的换向过程,理解电机气隙磁场的产生与分布、电枢磁场反应现象与作用、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的两个定律、发动机与电动机的可逆性、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平衡条件、电机运行过程的电磁物理现象,掌握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的实验方法、电力拖动系统的电磁功率与机械功率转换和传递的平衡关系,学会电机的电磁参数的计算、电机和负载的力矩与功率的计算,在实验过程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学习情境中能够团队协作、相互学习和沟通、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⑵理解电机磁场及电枢反应的作用和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⑶理解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条件和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的物理现象。
⑷掌握电动机起动、制动和调速的实验方法与动手操作技能。
⑸掌握低压电器控制线路设计与常用电气仪表的使用。
2、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目标
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能力,掌握电机与电力拖动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会学习。
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电机与电力拖动的基本实验方法,具有安全意识,认真动手操作,学会做事。
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善于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合作。
⑷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善于把先修课程知识点与后续课程知识点相融通,理性感性相结合,树立创新思维,学会发展。
3、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⑴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交流、团队协作精神。
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具有项目管理的职业能力,爱岗敬业工作作风。
⑸培养学生要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1、直流电机工作特性的测试
2、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多方面培养,包括专业、社会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实事求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在完成院内实训项目的基础上,还要融入到校外实训项目中,结合企业的生产线和机电设备等电机拖动的应用典型实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学术造诣、教学能力和经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企业的生产线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在实训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素质能力,使学生就业上岗能做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教学实施建议:
1、以“项目实战”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由若干名学生成立项目研究兴趣小组,设计小课题的拖动控制系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会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实行过程评价。
2、以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考证的案例导入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技能证书列入学习结果评价成绩。
实现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互动,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
3、以专业教师为主申报科研课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参与科研活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同时,学生也能及时了解到电机与电力拖动的最新技术发展动向和应用,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创新能力。
4、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机会,学生跟岗、顶岗实习,结合生产一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实战能力列入学生的课程评价。
5、专业教师把科研课题和成果导入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中,使学生贴近新技术、新工艺,实现教师的科研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做到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有机地相结合,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考核评价的建议:
1、考核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
⑴考核评价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建议本课程专业教师(包括实训指导教师)一起研究理论教学的内容,做到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够用和实用。
⑵考核评价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建议本课程专业教师(包括实训指导教师)一起研究实践教学的内容实施方案,使学生容易做到深入浅出,感性认知验证理性认知,有效地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⑶考核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建议本课程专业教师(包括实训指导教师)、
部分学生,有条件邀请部分在专业岗位上的毕业学生一起探讨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点与缺点,提高教学效果。
2、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建议按五块评价:
⑴学生学习态度:评价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谦虚好学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⑵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完成作业工作量与正确率,试验动手能力,试验结果与试验报告编写的正确率,期末考试成绩。
⑶综合素质能力:评价学生团结互助、相互交流、团队合作的能力,爱护公物,责任心与质量和安全意识。
⑷职业技术能力:评价学生技能实践能力,除了常规的实训外考取(主要是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加分鼓励,提高学生毕业上岗就业能力。
⑸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学会发展的能力,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项目或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对竞赛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加分鼓励,激励学生科技创新。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电机及电力拖动》胡辛鸣,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
2、《电机及电力拖动》王艳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8。
3、《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邓则名邝穗芳,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7。
4、《电机与电气控制》冯晓刘仲恕,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8。
5、《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李敬梅,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6、《电机及拖动基础习题集与实验指导书》张松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5。
7、《交流调速系统》宋书中、常晓玲,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5
第五部分附录
由于电能来源广泛、传输方便,电机作为机电能量相互转换的设备也就成为现代最主要、最广泛应用的动力设备(或能源设备),《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是一门经典但又不断地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如何应用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这是电力拖动的任务,我们的立足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论知识点够用、实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素质能力为宗旨,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从事现代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和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特别是福州地区要建设地铁交通,地铁交通运输也需要电力拖动系统,因此,本课程适应于地区发展更具有一定的意义。
课程标准制订人:吴亚麟
审核人:
制订日期:2011 年 8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