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八大趋势

合集下载

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八大趋势

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八大趋势

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八大趋势在不久前举行的“国际企业管理大会”上,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认真研讨了面向未来的世界企业管理,有八大发展趋势。

(一)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创新"在英语里起源于十五世纪,是“引入新东西新观念和制造变化”之意。

“创新”作为现代企业概念,是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系列生产要素(如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新市场等)加以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他强调:企业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大会认为,创新是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旋律.创新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五项:理念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培训创新。

(二)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和结晶.当今已是知识经济时代,即依靠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为基础的时代,是“知本”致富的时代。

知识,是创造人间奇迹的工具和源泉.特别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概念。

它是指: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完成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生产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一般是指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则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当然要规避信息技术的种种失误.大会认为,未来企业必须加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诺兰首次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学习型组织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当今世界范围内,企业平均寿命缩短了,一般大企业平均寿命40年,中小企业的寿命也在缩短。

从机制上看,企业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这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理论,首先是1990年美国的管理专家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来的。

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包括四层含义: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

他强调:“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大会认为,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

未来十年中国可能的八大杀手

未来十年中国可能的八大杀手

未来十年中国可能的八大杀手
小查尔斯·沃尔夫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小查尔斯·沃尔夫在其《裂缝》(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中,列出了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遇到的主要挑战,并将其主要归纳为八个方面,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并非全是无妄之说。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小查尔斯·沃尔夫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4
【相关文献】
1.未来十年中国八大投资热点 [J], 周冠军
2.未来十年中国八大投资热点 [J], 周冠军
3.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八大"敌人" [J], 鄂沪颁
4.未来十年中国八大投资热点 [J], 方怡
5.未来十年中国的八大趋势机会 [J], 侯伟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简析印刷行业未来八大发展趋势

2023年简析印刷行业未来八大发展趋势

低碳印刷技术
1. 优化印刷材料和工艺:低碳印刷技术采用更环保的印刷材料,例如水性墨、可降解的印刷纸张和再生纸,以减 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改进的工艺流程,如精确的调色和印刷过程监控,有助于减少废品和能源消耗。通过 结合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回收,低碳印刷技术可以显着降低印刷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2. 推广数字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低碳印刷成为可能。相比传统印刷,数字印刷不需要大量的 印版制作,减少了废料的产生。此外,数字印刷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印刷,避免了因大规模印刷而产生 的库存浪费。这为低碳印刷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3. 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低碳印刷技术鼓励印刷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方法和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减少原材料的 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并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印刷企业可以实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这种 转变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数码印刷设备快速普及
数码印刷设备 市场规模
市场份额
环保意识 印刷行业
绿色印刷技术
色彩表现力更强
印刷行业 高颜色表现力
市场需求 技术
材料 消费者
市场竞争力 销售额
印刷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1.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八大趋势及生产效率大 提升
印刷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未来八大发展趋势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2.环保印刷:绿色发展助力2.3万亿美元市场
2. 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印刷企 业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根据行业研究, 印刷行业中引入高效能的印刷设备和设施,与传统 设备相比,能耗可降低30%以上。此外,循环经济 模式提倡降低生产过程中对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 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据数据显示,采用循环经济模 式的印刷企业,废水排放量较传统企业减少了50%,

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核心观点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大规模跨区域扩张,母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这时母公司不能身兼项目操作者和管理者双重角色,企业从“母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的架构向“总部—区域公司”的集团模式转型成为必然。

未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至少有八大趋势,即规模化、集团化、民营化、差别化、品牌化,战略化、上市化以及网络化。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竞争加剧,房地产开发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然显现,逐渐出现了一批执市场之牛耳的“房地产航母”、“房地产大鳄”,房地产企业的数量却越来越少,优胜劣汰越来越快。

Ø什么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潘石屹认为是创新,王石说是人才,任志强提出是资本;有的人说是管理,是资源整合能力,是土地;还有的人说是资金,是关系。

甚至有人尖锐地提出中国房地产企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

理性的战略思考和建立科学的集团管理模式和流程管理是大型地产集团必然的选择。

未来房地产企业的咨询项目将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先进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上。

1.房地产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1.1背景:中国房地产已从“地产时代”进入“房产时代”随着土地供应、银行信贷、房屋预售、个人按揭等一系列涉及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中国房地产业的经营环境在进行着最为深刻的变化,房地产市场在走向规范和成熟的同时,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房地产业界普遍认为,2004年8月31日国家建设部关于土地转让相关制度的正式实施,成为了房地产发展史的分水岭——“8·31”之前,房地产市场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发展商获得土地及运作土地的能力;“8·31”之后,利润来源则主要是依附于土地之上的房产创新和增值,以前通过协议拿地及运作土地赢利的模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更透明、更具竞争力的土地获取渠道,赢利模式也从土地赢利向产品赢利转变,对资本的需求更大,对产品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学原理》全套教案

《管理学原理》全套教案

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了解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和管理学的学习方法;理解管理概念、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熟知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在掌握以上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管理的特征与性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教学难点管理的性质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理论讲授4课时。

教学大纲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一、管理的概念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的性质四、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第二节管理学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内容一、管理学的概念二、管理学的特点三、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四、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第三节管理学的学习方法一、唯物辩证法二、系统方法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四、归纳演绎法主要概念1.管理2.管理学3.自认属性4.社会属性5.技术技能6.人际技能7.概念技能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教学要求了解人类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的发展历史,包括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早期管理活动的特点;理解管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以及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脉络;熟知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以及现代管理丛林众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掌握“经济人”和“社会人”的管理含义。

教学重点古典管理理论以及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和理论评述。

教学难点管理理论的评述及发展脉络。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5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阶段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二、国内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三、早期管理活动的特点第二节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一、古典管理理论二、行为科学理论三、管理科学理论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一、管理过程学派二、社会合作系统学派三、经验或案例学派四、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五、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六、群体行为学派七、决策理论学派八、沟通(信息)学派九、管理数学(管理科学)学派十、经理角色学派主要概念1.古典管理理论2.弗雷德里克·泰罗3.科学管理理论4.亨利·法约尔5.一般管理理论6.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7.行为科学8.乔治·埃尔顿·梅奥9.霍桑试验10.人际关系学说11.管理科学理论12.现代管理理论丛林13.管理过程学派14.社会合作系统学派15.经验或案例学派1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17.人际关系行为学派18.群体行为学派19.决策理论学派20.沟通(信息)学派21.管理数学(管理科学)学派22.经理角色学派第三章决策教学要求了解决策理论,包括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当代决策理论;了解决策的基本要求、决策的标准;理解决策的涵义,决策的程序;理解并掌握决策的类型,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山西省统计局窦志达改革开放以来的26年,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新纪元。

期间GDP总量由1980年的454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0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6%(按可比价格计算),创造了大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回顾过去26年中国经济发展走过的路程,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经济总量的高速成长,通过数据的简单对比,还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动趋势,对这些趋势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有助于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趋势一:经济增长潜力逐级抬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而言,总是希望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较短的时期内赶上发达国家,但经济增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合理速度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是经济增长潜力,在这个速度下,国民经济的增长既快又好,如果持续高于这个速度,将引发由于经济资源普遍不足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持续低于这个速度,将造成经济资源的大量闲置,引发经济萧条和市场疲软。

在现实中经济增长潜力常用一个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表述。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由于经济基础逐步完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水平逐渐成熟,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逐级抬高的趋向。

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6.2%,八十年代GDP年均增长率为9.35%,九十年代提高到10.45%,由于进入新世纪只有5年的资料,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时期,所以我们与九十年代以来情况作合并研究,1991-2005年GDP的潜在增长率为10.1%,我们预计在未来10-15年内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国民经济将继续围绕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趋势二、经济增长波幅逐步平稳。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增长率总是有些年份高,有些年份低,但是,当经济增长的高点与低点差距过大时,对长期经济发展将造成大的损害。

所以,现实中常常把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高点与低点的绝对落差作为衡量经济运行机制及结果是否成熟健康的重要标志。

企业管理创新八大趋势

企业管理创新八大趋势

理 创 新最新 趋 势的跟 踪报 告。报 告全 面 阐述 了在商 业环境 的稳定
性 、 定性 、 预 测 性 已经 被 变 革性 、 确定 性 、 确 可 不 不可 预 测 性 所代 替 的 同时 , 内外企 业 在 管理 理 念 的指 导 下 , 应 时代 变化 进 行 国 顺 了许 多管理 变革 , 它呈现 出 了八 大趋 势 :
任上来。
房、 设备 等 , 然很 容易估 价和 进行管 虽
理 , 它 们 已 经 越 来 越 难 以决 定 企 业 的 但
PDM E P CR R M
、、 ! 息 - 、 等业 化 銎信 S 企 战 C M ,



价值 。相反 , 企业的价值更取决于无形 资产 , 如品牌 、 专利 、 特许经营 、 件 、 软 研 究项 目、 创意 以及专长等。 国外机构 的 研 究表 明 , 在企 业 的市场价值 中, 已有 6/7都取 决于这些“ 知识” 资产 。管 理 这些 资产 中的任何 一种都是很难 的 , 但
动员工积极性 。 发挥其能动作用等等。 企业是一个人造 系统 , 内部 系统是 可以改造的 , 其 这是企业 能 够实现可持续成长 的客观条件 。与可 以枯竭 的物质资源不 同, 业 企
文化 、 企业家精神等是 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
二、 企业 竞争 由传统 的要 素竞 争转 向企 业运 营能 力 的


由追求 利润 最大 化 向追 求企 业可 持 续成 长观 转


研究表 明, 把利润最大化作 为管理 的唯一主题 , 造成企业过 是 早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 品、 技术 、 知识 等创新速度 日益加快 的 今天 , 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

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八大趋势

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八大趋势

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八大趋势
一、数字化企业
当前,企业正在迅速从传统企业转变为数字化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
的应用,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团队
沟通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实现智能分析决策,实现软件及服务的智
能化等。

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方式,更加注重以数据为
基础,实现数据驱动和经验驱动的连续转换。

数字化企业需要把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客户体验、预测分析、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技术,从而实现企业的智能化管理。

二、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它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和排序数据,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化管理的实
施将使企业管理更加精细、更加客观,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
企业环境,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网络化管理
当前,企业管理发展趋势之一是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是指运用分
布式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建立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从内部管理到
外部关系,从上游供应链到下游客户服务的管理一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八大趋势
在不久前举行的“国际企业管理大会”上,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认真研讨了面向未来的世界企业管理,有八大发展趋势。

(一)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
“创新”在英语里起源于十五世纪,是“引入新东西新观念和制造变化”之意。

“创新”作为现代企业概念,是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来的。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系列生产要素(如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新市场等)加以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他强调:企业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大会认为,创新是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旋律。

创新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五项:理念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培训创新。

(二)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和结晶。

当今已是知识经济时代,即依靠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为基础的时代,是“知本”致富的时代。

知识,是创造人间奇迹的工具和源泉。

特别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概念。

它是指: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完成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生产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一般是指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则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当然要规避信息技术的种种失误。

大会认为,未来企业必须加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诺兰首次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学习型组织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
当今世界范围内,企业平均寿命缩短了,一般大企业平均寿命40年,中小企业的寿命也在缩短。

从机制上看,企业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这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理论,首先是1990年美国的管理专家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来的。

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包括四层含义: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

他强调:“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

大会认为,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

圣吉博士的理论及其五项修炼主张,被国际企业界誉为“走向21世纪的管理圣经”,应当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施。

(四)快速应变能力是时代的新要求
企业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往往是顺境与逆境并存,机遇与风险并存。

由于企业环境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力量,有天灾又有人祸因素,所以企业必须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

经济发展既有周期性(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又有突发性和连锁性(如金融危机)。

快速的应变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善变则胜”。

大会认为,未来企业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的,企业要有效的生存和发展,在客观或主观上,快速的应变能力乃是时代的新要求,是企业家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立足的素质能力,是企业战胜各种危机的“法宝”。

(五)全球战略是未来企业决战成败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跃进,地球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地球村”,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谁都离不开谁,彼此“相依为命”。

因此,形成一个概念:“全球一盘棋”。

所谓全球战略,就是企业的长期的、全局的、根本性的重大决策,必须放眼世界,登高望远,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

大会认为,互相封闭的时代已经过去,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也已经过时。

各国的企业要从全球利益的得失上谋划生存与发展,谋划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互利共赢的联合起来,国内外力争和谐协调,应当成为各国企业的新觉醒。

要形成共识:全球战略是未来企业决战成败的关键。

(六)跨文化管理是企业组织文化的升华
企业组织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成为西方管理学中最热门的课题,反映了企业管理从经济、技术上升到文化层面,这是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规范。

它分四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它有四个力功能: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约束力。

大会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对企业管理有着全面的影响。

“企业兴旺关键在管理,科学管理的关键在文化”。

未来发展趋势,不仅要弘扬本国的文化传统,也要接纳和融合各国的优秀文化,实施跨国文化管理。

同时,要关注企业文化的共性,更要重视个性建设。

(七)四满意目标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企业要践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四个满意目标: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和社会满意,其中最重要是顾客满意。

因为顾客是光临惠顾的贵宾,是上帝和亲人,是“衣食父母”。

个人、集体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是企业的宗旨。

为此,美国提出“4CS”理念:弄清顾客的真正需求;考虑顾客的成本;提供服务的便利;搞好与顾客的沟通。

旨在和谐商家与公众的互助合作关系。

大会认为,四满意目标是企业永恒的追求,这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文明进步。

四个满意,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企业内外矛盾纠纷,才会得到协调治理。

社会越发展,四目标的满意度越会提升,企业才会成为人们向往的“圣地”。

(八)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原是中国老子的思想。

企业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为而治,看似消极被动,实则“天道自然、人生自然、顺其自然”之意。

老子的“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已载入1987年美国政府的国情咨文中。

日本许多企业的办公室也贴有“无为而治”、“无为胜有为”、“清静无为”等格言。

有的老总实行“三不而治(看不见、听不见、做不到)”,尽量调动下属的主观能动性,让下属发挥创造力量。

“经营之神”松下指出:不管理或少管理而使企业正常运作,乃是企业成熟的表现。

大会认为,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为此,要建立科学可行的企业运作体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先进团队;要有一整套自觉的企业制度等,才能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