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数据标准

合集下载

6.2 GIS数据标准

6.2 GIS数据标准
20


1980西安坐标系
我国1980西安坐 标系的大地原 点,确定在陕 西咸阳市泾阳 县永乐镇石际 寺村境内,具 体坐标在:
34°32′27.00″N 108°55′25.00″E
2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经国务院批准于2008 年7月1日起正式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地心坐标系, 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独立坐标系—确需采用独立坐标系的,应根据《测绘法》 第十条之规定:“因建设、城市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大城市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确需建立独立坐标系,由国务 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确需建立独立坐标系,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采用独立坐标系建设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遵照国家测绘 局2006年发布的《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管理办法》 (国测法字[2006]5号)执行。
体要求。

27


1:100万地图投影与分带:
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了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该投影 是假想圆锥轴和地球椭球体旋转轴重合并套在椭球体上, 圆锥面与地球椭球面相割,将经纬网投影于圆锥面上展开 而成。其经线表现为辐射的直线束,纬线投影成同心圆弧 (如下图)。 为了提高投影精度,我国按百万分之一的纬度划分原则, 从0度开始,纬差4度、经差6度一幅,从南到北共分成15 个投影带,每个投影带单独计算坐标,建立数学基础。


四个基本要求:
数学基础—是为准确描述基础地理信息空间位置 特征而制定的数学法则,主要包括空间参照系统 和地图投影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比 例尺、投影与分带和地图分幅等)。
9

数据内容—本标准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内容进行 了准确界定,按地理要素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划分 为12个大类(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 名、DOM、地籍与房产及其他数据)。 生产过程—规定对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生产过 程进行了规范(对项目设计、技术设计、数据源、 仪器设备、标准执行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gis规范

gis规范

gis规范GIS规范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和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

遵守GIS规范可以保证地理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GIS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是GIS规范的一些重要方面。

1. 数据质量规范:GIS数据必须具备高质量的特点,包括准确性、完整性、实时性和一致性等。

在数据采集、入库和更新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比如数据验收、数据纠正、数据核查和数据验证等,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格式规范:GIS数据应该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模型,以便于数据共享和交换。

常见的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如ESRI的shapefile格式)和栅格数据(如GeoTIFF格式),而数据模型则指数据表结构和属性定义等。

3. 数据命名规范:为了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易于识别,GIS数据应该按照一定的命名规范进行命名。

例如,可以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使得每个数据集具有唯一的名称,并包含有关数据集的相关信息。

4. 数据存储规范:GIS数据的存储应该遵循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文件目录规范。

可以按照项目组织、地理区域、数据类型等方式进行分类和存储,使得数据能够被方便地管理、维护和检索。

5.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GIS数据应该进行定期的备份和恢复操作。

同时,需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6. 数据权限和安全规范:GIS数据的访问和使用需要进行权限管理和安全控制,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而其他用户则无法进行操作。

7. 数据更新和维护规范:GIS数据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更新包括新增数据、删除数据和修改数据等操作,维护包括数据清理、数据校正和数据更新等操作。

8. 数据共享和交换规范:GIS数据应该具备良好的共享和交换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和系统之间的数据需求。

GIS数据库标准

GIS数据库标准
第 5 章 GIS 数据库标准
主要内容:
5.1 GIS数据库标准体系 5.2 GIS数据的分类与编码 5.3 GIS数据库的数据质量 5.4 GIS数据库行业规范
5.1 GIS数据库标准体系
5.1.1 标准原因与特点 5.1.2 GIS 数据库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5.1.3 国内外GIS 标准的研究进展 5.1.4 国家标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介绍
应用标准——解译标准
对地理现象和实体的表达,地图是一 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地图表达地 理空间现象通常是通过某种 “模型”来 实现的。至今,人们所强调的往往是地 图的产品(结果),而没有检验最终产 品结果的标准,缺乏对隐含其后逻辑的 探讨,即缺少建立各种地理模型的标准。
(2)数据标准
因为数据是GIS 的基础,所以关于数据 方面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主要包 括 数据交换、数据质量和数据说明文件等 三方面的内容cations environment ):标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系统应用 环境,如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和查询方法等。利用这 个通用环境,用户可以减少在学习上的弯路和提高生 产效率。
? 一个GIS标准的制定实际上是一项重大的技 术进步。它为建立各种 系统软件和硬件组成 提供了标准界面,也为检测各部分功能的正确 性提供了机会。
据提供部门都制定自己的元数据文件,联邦 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 )和国家标准与技 术研究所(NIST )在研究元数据标准,以 作为SDTS 的补充。加拿大遥感中心 (CCRS )也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5.1.1 标准原因与特点
? 什么是标准? ? 标准产生的原因 ? 标准的特点
5.1.2 GIS 数据库标准体系的GIS 标准化的作用、编制原则和内容
1 GIS 标准化的作用 2 GIS 标准的编制原则 3 GIS 标准的内容

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格式 通用标准

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格式 通用标准

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成果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

然而,由于数据格式和标准的不一致,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共享和利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制定和推广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的通用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

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是指针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成果所制定的数据格式和标准,旨在统一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地理空间数据,实现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共享性。

这项工作涉及到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编码、数据交换和数据服务等方面,是地理信息行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进行深度评估和探讨:1. 数据模型: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以便描述和组织不同类型的地理要素和属性。

目前,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适用于描述点、线、面等地理要素,而栅格数据模型适用于描述连续数据表现的栅格图像。

如何在统一的数据模型下,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有效整合和交互,是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数据编码: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需要统一数据的编码方式和标识符。

地理要素的唯一编码、属性字段的标准命名和单位规范等,都是确保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关键环节。

在这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唯一性、连续性和描述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 数据交换: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方式和协议。

以往,不同的GIS软件和数据评台之间,数据的交换常常需要依赖特定的数据格式或者接口,导致数据交换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

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交换协议和标准,对于促进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和互通至关重要。

总结来看,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化成果格式通用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对于促进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GIS的数据源

GIS的数据源

GIS的数据源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采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在GIS中,数据源是指供GIS系统使用的地理数据的来源。

数据源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GIS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GIS的数据源及其标准格式。

一、数据源的类型1. 空间数据源:包括地图、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地理空间数据。

2. 属性数据源:包括人口统计数据、经济数据、环境数据等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属性数据。

3. 地理编码数据源:包括地址点、道路、地名等地理编码数据。

4. 空间分析数据源:包括地形数据、地貌数据、地学数据等用于地理分析的数据。

二、数据源的标准格式1. 空间数据源的标准格式:- 地图数据:常见的格式有Shapefile、GeoJSON、KML等。

其中,Shapefile 是一种常用的矢量地图数据格式,包括.shp、.shx、.dbf等文件。

- 影像数据:常见的格式有TIFF、JPEG、PNG等。

其中,TIFF是一种常用的栅格影像数据格式,支持多波段数据存储。

- 点云数据:常见的格式有LAS、LAZ等。

其中,LAS是一种常用的点云数据格式,包括点的坐标、强度、分类等信息。

2. 属性数据源的标准格式:- 表格数据:常见的格式有CSV、Excel、数据库等。

其中,CSV是一种常用的表格数据格式,以逗号分隔每一列的数据。

- 数据库:常见的数据库有MySQL、Oracle、PostgreSQL等。

其中,MySQL 是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支持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查询。

3. 地理编码数据源的标准格式:- 地址点数据:常见的格式有CSV、Excel等。

其中,CSV是一种常用的表格数据格式,包括地址的经纬度、街道、城市、国家等信息。

- 道路数据:常见的格式有Shapefile、GeoJSON、KML等。

其中,Shapefile 是一种常用的矢量地图数据格式,包括道路的几何形状、名称等信息。

4. 空间分析数据源的标准格式:- 地形数据:常见的格式有DEM、DTM等。

GIS数据采集需求标准

GIS数据采集需求标准

GIS数据采集需求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定义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需求标准。

数据采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确保获取准确、完整和可靠的地理信息数据。

在明确数据采集的需求标准之后,可以指导数据采集工作的进行,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2. 数据采集目标数据采集的目标是获取与特定GIS项目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

通过数据采集,可以获得几何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其他必要的数据元素,以支持各种GIS应用和分析。

3. 数据采集流程数据采集过程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和详细要求。

2. 确定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

3. 确定数据采集的时间和地点。

4. 进行实际的数据采集工作。

5.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质量控制。

6.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

7. 导入和集成数据到GIS系统中。

4. 数据采集需求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需要明确以下数据采集需求:4.1 数据类型需求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例如地理要素、地形要素、地理属性等。

4.2 数据精度需求确定数据采集的精度要求,例如地理坐标的精度、高程数据的精度等。

4.3 数据更新需求确定数据采集的频率和时机,以保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4.4 数据格式需求确定采集到的数据应采用的格式,例如矢量数据格式、栅格数据格式等。

4.5 数据共享需求确定采集到的数据是否需要与其他系统共享,并确定共享的方式和标准。

5. 数据采集评估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评估,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评估过程应包括数据验证、质量控制和数据一致性检查等。

6. 总结本文档定义了GIS数据采集的需求标准,包括数据类型、精度、更新、格式和共享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遵循该标准,能够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GIS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以上是关于GIS数据采集需求标准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

GIS标准化中国国家标准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数据库国道编码执行国家标准《公路路线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917.1~917.2-89)。

代码的结构如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的内容,包括NFGIS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

本标准可用于对NFGIS数据集的全面描述、数据集编目及信息交换网络服务。

2. 参考标准ISO 15046-15地理信息--元数据(CD 2.0)FGDC 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CSDGM)v.2.03. 术语3.1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

也可译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3.2 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 Element)元数据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3.3 元数据实体 (元数据 Entity)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

3.4 元数据子集 (元数据 Section)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3.5 信息交换网络 (Clearinghouse)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子连接的网络。

3.6 数据志 (Lineage)数据继承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3.7 引用文献(Citation)数据集引用或参考使用的资料、数据集、模型、文献等。

4. NFGIS 元数据层次结构和性质4.1 元数据层次结构本标准规定NFGIS元数据分为三层: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元数据实体是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子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在同一个子集中,实体可以有两类即简单实体和复合实体,简单实体只包含元素,复合实体既包含简单实体又包含元素,同时复合实体与简单实体及构成这两种实体的元素之间具有继承关系。

GIS行业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

GIS行业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

GIS⾏业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1 《地理格⽹》(GB12409—1990)简介 2 《国⼟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1992)简介 3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l4804—1993)简介 4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1995)简介 5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简介 6 《地理信息⼀致性与测试》(GB/T 19333.5—2003/is019105:2000)简介 7 《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程的标准表⽰法》(GB/T 16831—1997)简介 8 《国家基本⽐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1992)简介 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简介 10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1997)简介 1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简介 12 《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GB/T 17278—1998)简介 13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简介  14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简介 15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技术规程》(GB/T 17797—1999)简介 16 《电⼦海图技术规范》(GBl5702—1995)简介 17 《中华⼈民共和国⾏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2)简介 18 《县级以下⾏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2003)简介 1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2659—2000)简介 20 《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GB/T 17694—1999)简介 21 《地图学术语》(GB/T 16820—1997)简介 22 《测绘基本术语》(GB/T 14911—1994)简介 23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 14950—1994)简介 24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8317—2001)简介 25 《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街坊、市政⼯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GB/T 14395—1993)简介 26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2001)简介 27 《公路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7734—1999)简介 28 《公路等级代码》(GB/T 919—2002)简介 29 《公路路⾯等级与⾯层类型代码》(GB/T 920—2002)简介 30 《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 11708—1989)简介 31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GB 917.1-917.2—2000)简介 32 《⼲线公路定位规则》(GB/T 18731—2002)简介 33 《国、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GB/T 17730—1999)简介 34 《⽔路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7735—1999)简介 35 《中华⼈民共和国⼝岸及有关地点代码》(GB/T 15514—1998)简介 36 《中华⼈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GB/T 10302—1988)简介 3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 17228—1998)简介 3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 9649)简介 3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简介 40 《地下⽔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T 15218—1994)简介 41 《⼟地基本术语》(GB/T 19231—2003)简介 42 《中国⽓候区划名称与代码⽓候带和⽓候⼤区》(GB/T 17297—1998)简介 43 《中国⼟壤分类与代码》(GB/T 17296—2000)简介 44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GB/T 14721.1—1993)简介 45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然保护区》(GB/T 15778—1995)简介 46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病害》(GB/T 15161—1994)简介 47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害⾍》(GB/T 15775—1995)简介 48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GB/T 15628.1—1995)简介 49 《海洋⽣物分类代码》(GB/T 17826—1999)简介 50 《标准化⼯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0简介 51 《标准化⼯作指南※第2部分:采⽤国际标准的规则》(GB/T 20000.2—2001简介 52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6—1991)简介 53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法》(GB/T 7027—2002)简介 54 《分类与编码通⽤术语》(GB/T 10113—2003)简介 5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2000)简介 5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0)简介 57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 19004—2000)简介 5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期和时间表⽰法》(GB/T 7408—1994)简介 59 《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 5271.1—2000)简介 60 《软件⼯程术语》(GB/T 11457—1995)简介 61 《电⼦数据交换术语》(GB/T 14915—1994)简介 62 《软件⼯程标准分类法》(GB/T 15538—1995)简介 63 《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GB/T 13702—1992)简介 64 《软件⽀持环境》(GB/T 15853—1995)简介 65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件编制符号及约定》(GB/T 1526—1989)简介 66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简介 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简介 68 《软件⽂档管理指南》(GB/T 16680—1996)简介 69 《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79—1993)简介 70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l7859—1999)简介 71 《⽹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GB/T ,17900—1999)简介 72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GB/T 18018—1999)简介 73 《信息技术包过滤防⽕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8019—1999)简介 74 《信息技术应⽤级防⽕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8020—1999)简介 75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2000)简介 76 ((cad电⼦⽂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部分:电⼦⽂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 17678.1—1999)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数据的标准化与数据共享范志坚1,2,方源敏1,汪虹2(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2.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昆明 650034)摘要: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

数据的标准化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也是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数据共享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数据的标准化和数据共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GIS;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共享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sharing in GISFan Zhi-jian1,2,Fang Yuan-min1,Wang-Hong2(1.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650093,China;2.Yunnan Provincial Geomatics center,Kunming 650034,China) Abstract:The cor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data.Data standardization is the key tocarry out data sharing and also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promot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data sharing is the core problem that 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eeds to be resolved,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sharing are the key technolog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Key words:GIS;data standardization;data sharing0 前言过去几年我国GIS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这些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和行业中。

由于历史和机制的原因,各个部门基于各自的部门利益,不愿意对外共享数据;另外,由于不同的行业部门采用不同的GIS软件,各部门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方法各不相同,同时,各部门在使用同一商业GIS软件时,又做了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于是形成了许多独立、封闭的系统,对数据的共享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再就是不同用户提供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途径,其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因而给数据共享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格式转换后丢失信息的棘手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软件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数据的标准化,以至于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与利用,导致重复投资和信息资源浪费。

降低采集、处理数据的成本,促进数据的共享,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随着“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的兴起,GIS 正走向社会化、大众化,并且融于主流的信息技术。

国家有关部门正逐步将GIS 嵌入到电子政务系统中,使之成为信息社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数据的标准化1.1 数据标准化的定义数据标准是指数据的名称、代码、分类编码、数据类型、精度、单位、格式等的标准形式。

数据标准的制定对于GIS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数据标准的研究仍然落后于GIS的发展。

数据的标准化是在数据应用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数据标准化不但是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需要,而且是在一个系统内保持数据的连贯性、持续有效性的需要。

GIS数据的标准化直接影响地理信息的共享,而地理信息共享又直接影响到GIS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据共享的实现除了由国家颁布一定的法律规范来保障外,最需要的是要有统一的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的统一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前提条件。

在数据标准化建设还不是十分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满足数据共享,在数据生产和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尽量满足GIS数据标准化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1.2 数据标准化所包含的内容(1) 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又称数据参考系统或空间坐标系,具有公共地理定位基准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特点。

通过投影方式、地理坐标、网格坐标对数据进行定位,可使各种来源的地理信息和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上反映出它们的空间位置和四至关系特征。

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是各类地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相互配准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

所以说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是保障数据共享的前提。

(2) 统一的分类编码:GIS数据必须有明确的分类体系和分类编码。

只有将GIS数据按科学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存储、管理、检索分析、输出和交换等,从而实现信息标准化、数据资源共享等应用需求,并力求实现数据库的协调性、稳定性、高效性。

分类过粗会影响将来分析的深度,分类过细则采集工作量太大,在计算机中的存储量也很大。

分类编码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统一性、完整性和可扩充性等原则,既要考虑数据本身的属性,又要顾及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分类代码的稳定性和惟一性。

(3) 统一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是规定数据交换时采用的数据记录格式,主要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一个完善的数据交换标准必须能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能从源系统向目标系统实现数据的转换,尽管它们之间在数据模型、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方面存在差别;二是能按一定方法转换空间数据,该方法要跨越两系统硬件结构之间的不同。

GIS软件或数据并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也不是一个专题系统单独使用,而是可多次使用,相互共享。

一般属性数据库仅有几种固定的数据类型,因此数据转换问题比较简单。

但是空间数据与之不同,除了起说明作用的属性数据外,还有起定位作用的空间数据,因此数据共享比较复杂。

但是总的原则是制定的数据交换格式应尽量简单实用,能独立于数据提供者和用户的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及软硬件环境,数据格式应便于修改、扩充和维护,便于同国内外重要的GIS软件数据格式进行交换,保证较强的通用性。

在当前GIS软件数据格式较多的情况下,应制定一套稳定的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并将国家的基础空间数据面向成这一标准,逐步向各行业推广。

(4) 统一的数据采集技术规程:GIS数据库中涉及到多源数据集,它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种类繁多,空间定位数据和统计调查数据并存的特点。

数据随时更新且有共享性、利于数据传输、交换等需求。

根据空间数据库的目标和功能,要求数据库全面而准确地拥有尽可能多的有用数据。

作业规程中对设备要求、作业步骤、质量控制、数据记录格式、数据库管理及产品验收都应作详细规定。

所采集的数据应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现势性的特点。

(5) 统一的数据质量标准①数据质量标准:GIS数据质量标准是生产、使用和评价数据的依据,数据质量是数据整体性能的综合体现,对数据生产者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子,它可以使数据生产者正确描述他们的数据集符合生产规范的程度,也是用户决定数据集是否符合他们应用目的的依据。

其内容包括:执行何规范及作业细则;数据情况说明;位置精度或精度评定;属性精度;时间精度;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表达形式的合理性等。

②数据质量控制:由于生产部门数字化作业人员水平、数据生产所采用的各种数据源(地形图、各种遥感影像等)、航摄及解析仪器、数字化设备的精度不同,最终导致对GIS数据的精度和质量差异。

另外,对地理特征的识别质量与作业人员的专业训练也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提高GIS数据的质量,需要对GIS数据质量进行控制。

其内容包括:完整的技术方案;优化的工艺流程;严密的生产组织管理;各环节的质量评价及过程控制等。

(6) 统一的元数据标准:随着GIS数据共享的日益普遍,管理和访问大型数据集正成为数据生产者和用户面临的突出问题。

数据生产者需要有效的数据管理、维护和发布办法,用户需要找到快捷、全面和有效的方法,以便发现、访问、获取和使用现势性强、精度高、易于管理和易于访问的GIS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等元数据信息变得更加重要,成为数据资源有效管理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数据生产者和用户都已认识到元数据的重要价值。

其内容包括:基本识别信息;空间数据组织信息;空间参考信息;实体和属性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数据来源信息;其他参考信息。

1.3 数据的标准化所面临的问题首先,GIS数据的标准化仍受到传统地理学习惯的制约,存在专业定义与描述上的相悖,例如土壤分类、地貌分类、森林分类、土地利用分类等等,分类问题未形成兼顾交叉学科的标准体系,则制定数据标准也失去了基础。

其次,GIS 数据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数据模型的不标准化。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GIS商业软件数据模型是不统一的,例如ArcGIS,MapInfo,MapGIS以及GeoStar等。

2 数据共享2.1 数据共享的定义数据共享就是让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能够读取他人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

数据共享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信息发展水平,数据共享程度越高,信息发展水平越高。

2.2 数据共享的解决方案数据共享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简称NSDI)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除了政策和行政协调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外,技术层面的共享上仍有大量的难题需要解决。

但是由于不同的GIS软硬件平台、数据格式、数据标准、参考系统、数据的组织方法及学术、经济和立法的障碍等因素,实现数据的共享并非易事。

尽管如此,目前还是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一般的数据共享问题,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数据转换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即不同的部门分别建立不同的系统,当要进行数据集成或综合应用时,先将数据进行格式转换转为本系统的内部数据格式再进行应用。

但是这种数据共享方法是低级的,它是间接的延时共享,不是直接的实时共享。

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以及“数字中国”应该追求直接的实时的数据共享,就是说用户可以任意调入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实现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目前,实现GIS数据共享大体上有三种方案:数据格式转换方案、数据直接访问方案和数据互操作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