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徒弟有几个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王重阳与全真七子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19年第01期这得先从全真教的创教说起。
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是陕西咸阳人,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出生,原名中孚,家业丰厚。
他年轻时热衷仕途,但其时宋金交战,关中地区一度为刘豫的傀儡政权齐国所统治,王重阳参与齐国的科举考试,没有考上。
金熙宗天眷元年,他改名德威,弃文从武,考上了武举,说他身怀武功也并不夸张。
不过王重阳仕途坎坷,又遭受过家财被盗之厄,直到47岁还郁郁不得志,于是出家为道士。
据说王重阳曾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真秘诀,之后入终南修炼,他掘了一个地洞,上面封了几尺高的土,四角各栽海棠一株,这就是著名的“活死人墓”,比之小说中令人遐想连篇的巨大工程,这个地穴小得可怜,大概也就是个刚刚能住人的窑洞而已。
1167年,王重阳离开陕西,东赴山东半岛传教,先后在宁海(今牟平一带)等地收了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等多位弟子,因为这七位特别知名,在全真教史上影响极大,被冠以“七真”名号。
七真中,马钰与孙不二原本是夫妇,家财饶富,夫妻也很恩爱,王重阳通过种种方式劝诱,终于使马孙二人先后出家。
谭处端是因为得了风痹之症,久治不愈,王重阳以气功为其治病,一宿而愈,就此跟随王重阳。
王处一自幼好道,郝大通本以卜筮为业,都有一定的道教修养。
刘处玄在邻居家墙上人无法探到的地方看到了王重阳留下的诗句,前来投奔。
七真中年纪最小,后来对全真教贡献也最大的是丘处机,他跟随王重阳时仅十九岁。
王重阳大概真有一定的“异能”,这也是他能够吸引民众的原因之一,而且他肯定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的宗教领袖,所以短短三年间,就在山东半岛组织了比较完善的教团,最重要的是收录了以七真为代表的有相当文化修养,能够传承和发扬他的宗教理念的众多弟子。
1169年,王重阳留下郝大通和王处一在山东铁查山修炼,率马、刘、丘、谭四弟子回陕西,途中逝世于开封,年58岁(虚岁),小说中写王重阳死得很早确是实情。
全真七子逻辑题关于王重阳的武功

全真七子逻辑题关于王重阳的武功飞雪连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武侠射雕三部曲中,王重阳是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天下第一,是少有的绝顶高手。
其曾创立了全真教,在道教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重阳的弟子,第一代门徒只有七个,为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的实力如何?只能说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但是不属于顶级高手,尤其是在四绝中的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眼中:全真七子个个草包。
问题随之而来,为何王重阳为天下五绝之首,武功曾经天下第一,教出来的弟子,却被四绝所小觑呢?比较普遍的观点有两个:一是出在师父王重阳身上,王重阳的武功是自身顿悟出来的,对于武学的造诣极深,但是他并不懂得怎么教徒弟,而且王重阳收徒时,已经接近垂垂老矣,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是出在全真七子自身,全真七子没有习武的先天优势,他们拜在王重阳门下时,已经错过了习武的最佳年龄。
可以将全真七子与武当七侠作对比,武当七侠是打小习武,而且是经过张三丰层层挑选,习武资质极高。
其实这两个观点都不靠谱。
首先,王重阳开创的是全真教,全真教在道教历史上,地位极高。
也就是说,全真七子们上得最多的是“文化课”,而不是“体育课”。
王重阳注重道法,全真七子在道法的专研上,超过了武学。
这也就是为何全真派的内功最为纯正?与他们研习道法是分不开的。
至于武学,全真七子们仅仅达到能够一流高手水平就行,本身就是为了自保而用的,即使武功不厉害也没关系,王重阳也留下了天罡北斗阵,至少让全真七子不受任何人之欺负。
对于以上观点:马钰、丘处机和周伯通也可以作为佐证。
原著中,马钰曾经坦言,先师王重阳注重道法,认为道学是本,武学是末。
全真七子中,丘处机虽然不是大师兄,但是武功却超过了大师兄马钰,这又是为何呢?丘处机生性好斗,争强好胜,同时对武术天生的痴迷,于是反其道而行,更多精力去研习武学,对此,王重阳担心丘处机舍本逐末,误入歧途,训斥了一番。
至于周伯通就更不用说了,周伯通并不是王重阳的弟子,而是王重阳的师弟。
千峰先天派传承介绍

十一代祖师千峰老人赵避尘,道号一子,又号顺一子,北京昌平阳坊镇人。 自幼好武,更酷爱道学。为了追求性命双修之功,曾跑遍数省,投师36 位。这些师傅有的虽知性命双修而不知全部功法。赵避尘并不满足所得, 继续追求,终于得遇“了然”、“了空”二位禅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 三日,赵避尘自淮安关由水路至金山寺。人寺拜谒了然、了空二位禅师。 见二位禅师像貌出奇,日光如电,炯炯射人,遂跪地求教。了然、了空见 其求道心诚,便收为庙外弟子,赐道号一子。并在静室内秘授真功三昼夜, 指点性命根蒂,诀破周身关窍。临别时了空禅师再三叮嘱避尘:“汝是俗 家,一定要生儿育女留下后代再用大功。”避尘归里后隐于商界。1920 年,了空禅师来到避尘家中传授“性命双修全诀全法”,并赐“天命”、 “法卷”,同意避尘自立千峰派,开门授徒,接续命脉。
十代祖师了然,道号清祥,在乾隆年间遇柳祖授予龙门派“性命双修全 诀”,后住瓜州金山寺修炼,是了空祖师的师兄。柳祖著作中有《了然五 问》。 十代祖师了空,道号清净,北京人。自幼在北京天桥西仁寿寺出家, 属禅宗临济派。清嘉庆四年五月,柳华阳祖师来京住仁寿寺,将性命双修 秘诀授予了空师祖。住月余离去。后来了空师祖见仁寿寺不是用大功之地, 遂出庙云游,至金山寺挂单与了然师祖一同修炼。二祖师后传功于赵避尘, 是为龙门十一代。
九代祖师柳华阳,道号太长,洪都之乡人氏。幼而聪颖好佛,常怀方外想。后 虽翰林及第,却无意宦途。终于投皖水双莲寺落发出家。入庙后始知寺内无性 命双修真诀。出于求道心切,忽发一念,每夕二鼓,五体投地,虔心祷告早遇 明师。逾半载,事巧合,幸有龙门第八代祖师来双莲寺,传予性命双修真功, 又遇壶云老师开通周身关窍。伍祖临行嘱曰:“佛家双修今已失传,子当继其 命脉,三教一家万勿分门别户”。柳祖谨遵师命度了然、豁然、会然等。后于 嘉庆四年五月,在北京前门外、天桥西仁寿寺内度了空,授予“性命双修全 诀”,是为龙门第十代。柳祖著有《金仙正论》、《慧命经》流传于世。
全真教的衰落缘于中层干部的培养不力

全真教的衰落缘于中层干部的培养不力作者: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天华溥首席专家张宏波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全真教曾经是数一数二的大派,自从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以来,其江湖地位一时无两,教派最高领导在华山论剑时获得“中神通”的江湖地位也绝不是浪得虚名。
但就是这样一个以火箭般速度成长的教派,其衰落速度也十分惊人,仅仅三四代的功夫,全真教已经后继乏人,在江湖中再无位置,真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
当然全真教衰落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就是全真教在发展中没有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能打敢拼的中层干部队伍。
中层干部队伍是一个组织中的脊梁,也是组织运转的中枢,可以说,将中层干部队伍的不力看做导致全真教发展衰落的直接原因一点也不为过。
在创业掌门人王重阳去世后,全真教建立起了由王重阳七位嫡传弟子组成的董事局的高层领导机构,号称“全真七子”,虽然全真七子的武功皆未能达到其师父王重阳的高度,但是在江湖中也皆是一等一的高手,尤其丘处机真人在江湖中地位与影响颇高。
在董事局之下,组成了以赵志敬、尹志平为代表的中层领导机构以及以鹿清笃为代表的基层领导机构。
而这个几乎应该肩负起全真教未来发展重任的领导组织机构,却在各个方面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具体表现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1、德要说起“德行”,重阳老道要是知道后世徒孙的所有所为,恐怕就能气的从墓里爬出来教训这群小兔崽子。
而全真教中层干部德行的集体败坏在天下所有武林名门大派中达到绝无仅有的高度。
赵志敬因为与杨过上山拜师时曾经有过不快,吃了杨过和郭靖的亏,自觉丢了面子,结果在杨过拜自己为师后一直借用手中权力报复,最终逼得杨过负伤下山,也与重阳宫交恶,这种胸怀的中层领导不断的给全真教的发展种下恶果、大损了重阳宫的声威。
在后来,赵志敬更是追随金轮法王、投靠蒙古王爷,全然不记金轮法王与全真教的恩怨和蒙古国与大宋国为敌,不但犯了教规还成了汉奸。
最令人可恨之处是赵志敬利用周伯通的顽劣与金轮法王串通陷害自己的师叔祖,这真是达到了郭德纲所斥责的欺师灭祖的境地了。
侠客风云传关于全真七子之叙述

侠客风云传关于全真七子之叙述
摘要:
一、全真七子的简介
二、全真七子在侠客风云传中的角色设定
三、全真七子的技能和战斗特点
四、全真七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和评价
正文:
【一、全真七子的简介】
全真七子,即王重阳的七个弟子,他们是道教全真派的第二代传人,各自拥有独特的武功和性格。
在侠客风云传这款游戏中,全真七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分别是:马钰、丘处机、王处一、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和郝大通。
【二、全真七子在侠客风云传中的角色设定】
在游戏中,全真七子各自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背景。
例如,马钰为人正直,一心追求真理;丘处机则是个热血的江湖侠客,仇视金国;王处一则是聪明机智,善于谋略;孙不二则是个忠诚善良的人,郝大通则是个爱好和平的人等等。
这些角色设定使得全真七子在游戏中显得栩栩如生,深受玩家喜爱。
【三、全真七子的技能和战斗特点】
全真七子在游戏中的武功和技能各有特色,如马钰擅长远程攻击,丘处机则擅长近战等等。
他们的战斗特点也各异,如王处一善于利用环境隐蔽自己,孙不二则擅长防守等等。
这些特点使得全真七子在游戏中具有丰富的策略性和
可玩性。
【四、全真七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和评价】
在侠客风云传中,全真七子的表现得到了玩家的普遍认可。
他们的角色设定丰满,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战斗特点鲜明,使得游戏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全真七子的加入也使得游戏在战斗和剧情上更加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总之,全真七子在侠客风云传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存在使得游戏更加完整,更具可玩性。
全真教

刘处玄
• 刘处玄(公元1147--1203)字通妙,一说字道妙,号长生子。 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 静自守。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游寓齐豫,乞食炼形,重 阳君去世后,与马谭邱守孝庐墓三年,遵师遗言随谭长真奔 赴洛阳,亦如谭长真以游方乞食为生,花街柳巷炼性。与谭 常有书信往来。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继任全真掌教, 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返回掖县老家,大弘教法,金章宗闻 风征请,待如上宾,官僚士庶络绎相仍,户外之履,无时不 盈。承安四年(公元1198)乞归,赐名“灵虚”。 • 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仙去。至元六年赠“长生辅化明德真 人”,世称“长生真人”。为“北七真”之一。以修炼、传 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随山派. 简称随 山派。
全 真 七 子
马钰
• 马钰(1123年-1183年),原名从义,字宜甫, 入道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马丹阳。 山东宁海(今山东福山)人。全真道道士。在出 家前,马钰与孙不二是夫妇。马钰是全真道祖师 王重阳在山东收下的首位弟子。大定十年王重阳 逝世后,马钰成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著有《洞 玄金玉集》十卷。 • 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赠为“丹阳抱一无为 真人”。世称“丹阳真人”。为“北七真”之一。 以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 为全真遇仙派,简称遇仙派。
郭靖到底生于哪年 ?
• 1。直接推算 射雕开篇《风雪惊变》:“光宗传到当今天子庆元皇帝手里,他在临安已坐了 五年龙廷”,第二年春天,李萍怀孕,十月,郭靖生,可见郭靖应该生于宋宁宗 庆元六年,即公元1200年。 2。按照铁木真接受金招讨使时间推算 射雕第三回《大漠风沙》:“孩子已经六岁了”,“册封铁木真为大金国北强 招讨使”,按《续资治通鉴》,此年为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可见郭 靖应该生于1196年。 3。按照铁木真称帝时间推算 射雕第六回《崖顶疑阵》:“咱们一十八年辛苦,想不到竟是养虎贻 患。”,“数日之后,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大会各族部众,这时他威震大漠,篆古各 族牧民战士,无不畏服。王罕与札木合的部众也尽皆归附。在大会之中,众人推 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称为“成吉思汗”” 可见郭靖十八岁的时候,铁木真称帝,此年应该为蒙古太祖称帝之元年,公元 1206年,可见郭靖应该生于1188年。 4。按照铁木真死亡年代推算 射雕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恶》:“他养我母子二十年,到头来却又逼死我的母 亲”,第四十回《华山论剑》中,铁木真亡,这两回时间基本是同一年,可见郭 靖二十六岁时候,铁木真亡,此年应该为公元1227年,所以郭靖应该生于公元 1201年。 •
王重阳 简介

1168年8月至1169年10月,王重阳在宁海、登州和莱州先后成立五个群众传教组织,以“会”为名,全真教称“三州五会”,即宁海州文登县“三教七宝会”、牟平县“三教金莲会”、登州福山县“三教三光会”、蓬莱县“三教玉华会”及莱州掖县“三教平等会”。“会”有门堂、廊舍、水井,如同道庵,道友可在此论道修行。自此远近风动,与会日千余人。
教学上,重阳对弟子十分严厉,往往以诮骂捶楚的方式磨练,方法更甚佛教禅宗的“棒喝”,超出常人的理解,有信徒因难以忍受而散去。刘处玄即一度不堪其苦而逃遁,重阳羽化时未能立在床边。
影响[编辑]
王重阳成立“三州五会”,信徒云集,全真教开始风行山东半岛,形成基层群众组织。五会有一致的约束规矩,全真教兴盛后,仍以五会为榜样,在各地建会,向大众传布全真教旨。
天罡北斗阵
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门武功,全真七子按北斗星座的方位,集体御敌的阵法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却搭在身旁之人身上,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功力,的确威不可当。
参考文献[编辑]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
蜂屋邦夫著,钦伟刚译:《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阳与马丹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思想[编辑]
王重阳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同源,劝人读佛门的《般若心经》、儒教的《孝经》,道家的《道德经》和《清净经》。人人可以求仙学道,七十岁学道也不迟,修道者的真师是自己的心神,类似禅宗人人本有佛性之说,如果慈悲清净,就可立刻顿悟。他吸收佛教禅宗,以打坐为修行方法,视酒色财气为修道的大敌,主张不立文字,最好不由书面上的字义解释道教玄理,以免受文字束缚。
《全真七子》

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
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元世祖的诏封。
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马钰初名从义,字宜甫,一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
汉扶波将军援之后,本扶风人,五代兵乱迁宁海。
世业儒,祖觉,字翠叟,至孝,通五经,父师扬,字希贤。
仪观修伟,沉静有度量,以孝义称。
母孕梦麻姑赐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生。
师儿时常颂乘云驾鹤之语,及长为儒而不思进取。
大定十年七月马丹阳祖师与乡人战师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师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
终日吃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
”后重阳师自终南来,径入怡老亭,战师问:“布袍竹笠冒暑东来何勤如焉。
”曰:“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
”既食瓜即从蒂而食,问其故曰:“甘从苦中来。
”问从何处来,曰:“路远千里,特来扶醉人。
”马祖默念言:“予从前所有醉中人扶之语,何以得知。
”因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
”后马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功夫(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
后来马祖居东亭,墙外有林檎一株,枯已久矣,四月四日,师从环汲水以沃之复活。
因作异术记。
芝阳道友崔公,阅其文疑其过情。
遂于四月移竹两丛,松一株于全真庵以移植,不时枝叶皆黄萎。
崔启师曰:“此竹松可活否?”师答诗云:“窗外不惟君子绿,庵前又喜大夫青”之句。
遂令门人于知一,去其黄叶,以涤面水溉之,不旬日荣茂如初(甘泉润物,变朽回春)。
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后改动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
谭处端名玉字伯玉后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乃王重阳祖师所授之也。
世为宁海人,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一日生,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坠井,其家人急救之,则安坐乃上出之,无所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徒弟有几个
导语:王重阳徒弟有几个王重阳是全真教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武功最高的人,王重阳早年是一位抗金英雄后来抗金失败,失败之后
王重阳徒弟有几个
王重阳是全真教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武功最高的人,王重阳早年是一位抗金英雄后来抗金失败,失败之后郁郁寡欢的王重阳就到终南山退隐了,退隐后的他在终南山创立起了全真教。
既然王重阳是一派的创始人那么他自然有很多徒弟。
那么王重阳徒弟都有谁呢?
看过小说《射雕英雄传》的读者应该都知道王重阳徒弟被江湖人称为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都是王重阳的嫡传弟子,他们分别是丹阳子马钰,长春子丘处机,长真子谭处端,玉阳子王处一,太古子郝大通,长生子刘处玄,和清净散人孙不二七人。
马丹阳原名又叫马从义,后来改名叫做马钰,他是王重阳的大徒弟,江湖人称丹阳子。
孙不二,号清静散人她是王重阳众多弟子中唯一一位女性,所以她被世人称为孙仙姑她是马丹阳的妻子。
谭处端原名叫谭玉,他号长真子。
王重阳在山东传道时遇到谭处端见他很有天赋,所以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
郝大通号太古子也被称为太古道人,人称不语先生,他也是王重阳的徒弟之一。
刘处玄字妙通,他从小没有了父亲一心道,所以投奔了王重阳,王重阳见他心诚,所以收为自己的嫡传弟子。
在王重阳的嫡传弟子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长春子丘处机,他曾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出现。
王重阳的嫡传弟子,各个在道学上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他们被并称为全真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