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习题1.简释下列概念: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一、名词解释题1.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5.总供给 7.交易动机 8.投机动机 11.自生支出13.边际支出倾向 15.流动性偏好17.IS曲线19.工资粘性21.菲利普斯曲线2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二、单项选择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B、跨期替代效应C、开放替代效应D、以上三项都是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B、水平的C、向上倾斜的D、向下倾斜的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B、价格水平C、宏观经济政策D、汇率9.“滞胀”理论不符合()观点。
A、货币主义B、凯恩斯主义C、理性预期学派D、实际经济周期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B、0.10C、0.90D、1.00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D、以上三项1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17.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条件是()。
A、总支出增加B、总支出减少C、价格水平下降D、价格水平上升19.IS曲线为y=500-2000 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 曲线上()。
A、r=0.02,y=450B、r=0.05,y=400C、r=0.07,y=360D、r=0.10,y=30021.计划总支出曲线()。
A、是向上倾斜的B、是向下倾斜的C、是垂直的D、是水平的23.如果总存货等于计划存货,那么()。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DCAAB DCCBD D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收入y将增加。
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P),W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
在短期内,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宏观经济学习题(6-8)

第六章开放经济一、选择题1.当一国的净资本流入为正值时:A 该国的资本账户处于盈余状态。
B 该国存在贸易盈余和资本账户盈余。
C 该国的资本账户处于平衡状态。
D 该国存在贸易赤字和资本账户赤字。
E 该国资本账户处于赤字状态。
答案:A2.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 进口+出口=净资本流入。
B 进口=出口-净资本流入。
C 进口=出口+净资本流入。
D 进口+净资本流入=出口。
E 进口=净资本流入。
答案:C3.对于一个大国开放经济来说,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该国的长期影响是( C )A.国民储蓄的减少 B.利率上升 C.净出口的上升 D.产出减少4.在开放经济中:A 私人储蓄+净资本流入=投资+政府储蓄B 私人储蓄=净资本流入+投资+政府储蓄C 私人储蓄+投资=净资本流入+政府储蓄D 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净资本流入=投资E 私人储蓄+净资本流入+投资=政府储蓄答案:D5.在小型开放经济中,预算赤字的上升将:A 降低利率和投资。
B 不改变利率或投资。
C提高利率和投资。
D 提高利率但降低投资。
E 降低利率但提高投资。
答案:B6.汇率是指:A 两国之间的贸易赤字。
B 一国的净资本流入。
C 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D 一国货币的升值率。
E 一国货币的贬值率。
答案:C7.在开放经济中,投资—储蓄恒等式表明:A 私人储蓄必定等于私人投资。
B 私人储蓄加上从国外的资本流入必定等于投资C 私人储蓄加上从国外的资本流入必定等于投资加上政府赤字。
D 私人储蓄加上从国外的资本流入必定等于政府赤字加上经常账户赤字。
E 私人储蓄加上从国外的资本流入必定等于政府赤字加上经常账户赤字再加上投资。
答案:C8.对美国而言,提高私人储蓄可能会:A 提高预算赤字。
B 降低预算赤字。
C 增加投资。
D 对利率和投资没有影响。
E 引起美元升值答案:C二、名词解释1.贸易逆差 2.贸易顺差 3.名义汇率 4.实际汇率1.贸易逆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1. GDP2.均衡产出3.资本积累的“黄⾦率⽔平”4.流动性偏好5.通货膨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D.⼯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中,()不是要素收⼊。
A.总统薪⽔;B.股息;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D.银⾏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个家庭当其收⼊为零时,消费⽀出为2000元;⽽当其收⼊为6000时,其消费⽀出为6000元。
在图形上,消费和收⼊之间成⼀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10 000元,根据⽣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C. 以T年起⾄⽣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额均匀地⽤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平状,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是().A.投资在很⼤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常以⾄于影响投资;C.政府开⽀代替投资,⽽政府开⽀波动剧烈;D.利率⽔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A.右移10单位;B.左移10单位;C.右移40单位;D.左移40单位.8.中央银⾏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保存储备;C. 发⾏货币;D. 为政府赚钱9.利率和收⼊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LM曲线的左上⽅的区域中,则表⽰().A.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B.投资⼩于储蓄,且货币供给⼩于货币需求;C.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D.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挤出效应().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利率,从⽽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出;B.对私⼈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部门可⽀配收⼊和⽀出的下降;;C. 政府⽀出增加使利率提⾼,从⽽挤出了私⼈部门的⽀出;D.政府⽀出的下降导致消费⽀出的下降。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
济活动不完善的衡量。一旦男管家的工作成为他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劳务就不再计入GDP。
这例子说明,GDP不包括任何在家里产出的价值。同样,GDP也不包括耐用品(汽车以及电冰箱
等)的估算租金和非法贸易等物品或劳务。一
_I、政府采购、投资、净出口、消费、投资一
6、(1)2000年名义GDP-10000000,2010年名义GDP-15200000,2010年实际GDP-IOOOOOOO
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
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
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2010年GDP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1. 52,2010年(’PI-1.6一
(2)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CPI是拉斯派
尔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由(1)中计算得2010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
是1.52,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5)0,o;而(1PI是1.6,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
随着劳动力增加而递减。因此,实际工资下降。一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2.通货膨胀的原因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5.失业的种类6.失业的原因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一、单项选择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
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G N,经济将():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A10%;B16%;C6%;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设是不同的。
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A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B规模报酬不变C人口增长率为常数D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A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B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D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B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C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D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是多少?2. 假定某国的资本—产出比V=4,消费倾向C/Y=0.8,而G N =%326,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怎样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y=f(k)=2k−0.5k 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4. 如果某国在十年中的经济增长率为9.8%,就业增长率为2.5%,资本增长率为5%,增长公式中的α=0.45,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如果资本增长提高1%,那么产出增长率增加多少?5. 已知集约化生产函数为y=f(k )=k−0.2k 2,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为人均资本。
平均储蓄倾向为0.1,人口增长率为5%。
试求:(1)均衡资本—劳动比率;(3)均衡人均产出;(4)均衡人均储蓄;(5)均衡人均消费。
6. (1)某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K=200,劳动人口N=200,投资I=20,固定资产折旧率δ=5%,平均消费倾向c=0.6。
求劳动人口人均产出水平,并求资本增长率。
(2)如果劳动人口增长率n=1.2%,储蓄率s=12%,求资本-产出比率(K/L ),并求劳动人口人均生产为0.5时的资本—劳动比率。
(三)简答题:1. 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主要结论。
2.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如果实际增长率与均衡增长率不相等,将会出现什么情况?3. 简述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4. 假设一个经济体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 t =A t f (L t , K t )。
其中, Y t 、L t 、K t 顺次表示第t 期的总产量、投入的劳动数量和资本量,A t 代表技术状况。
试推导经济增长率关于技术进步率、劳动和资本增长率的分解式,并指出其对经济增长问题的意义。
(四)论述题:1. 比较分析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并分别指出其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2. 写出Solow 经济增长模型,求出均衡的资本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求出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
标准答案(一)1. A ;2. B ;3. B ;4. C ;5. B ;6. B ;7. A ;8. C ;9. D ; 10. A ;11. A(二)1. 答:由题意可知,国民收入Y=1000亿美元,消费C=800亿美元,因此有:储蓄S=1000−800=200(亿美元);储蓄率s=S/Y=200/1000=20%。
要使该年200亿美元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应为:%54%20—===V S G W 产出比资本储蓄率此时,如果第二年的增长率达到5%,则:Y 2=1000×(1+5%)=1050(亿美元)ΔY=Y 2−Y 1=50(亿美元)由V=4,可得:投资I=ΔY ×V=50×4=200(亿美元)即该年200亿美元的储蓄正好在第2年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实现均衡增长。
2.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当G=G W 时,经济活动实现均衡增长;而当G=G N 时,经济活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只有当G=G W =G N 时,经济活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由消费倾向C/Y=0.8可知:储蓄率=(Y−C)/Y=1−0.8=0.2此时,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S/V=0.2/4=5%广东省游乐设备事务所 专业设计开发游乐设备 游乐设备|游乐场--广东省游乐设备事务所-游乐设备设计及研发|游乐设施|游乐设备厂|游乐场|游乐场项目已知自然增长率G N =%326>G W根据经济增长模型,G W <G N 时,储蓄不足而导致利率上升,引起使用资本的成本上升,促使厂商以更多的劳动力替代资本,因为资本使用量减少,则资本—产出比下降,这种调整过程一直持续到资本—产出比为:3%326%20===N G s V此时,V=3,N W G V s G ====%3263%20 即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3. 答:(1)经济均衡增长时,有:)0()(==+=δδnk ••k n sy将s=0.3,n=3%代入得: k k k 03.0)5.02(3.02=-所以,k k k =-2520得8.3=k(2)按资本黄金律水平的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n k f =)('于是,有:2−k=0.03,k=1.97。
4. 答:根据全要素增长率的公式L dL K dK Y dY AdA βα--=,可得: 全要素的增长率=9.8%−0.45×2.5%−(1−0.45)×5%=5.925%。
由劳动的产出弹性α=0.45,可知资本的产出弹性β=0.55。
因此,如果资本增长1%,则产出增长率增加0.55%。
5. 答:(1)在不考虑折旧和技术进步时,在稳定状态有:Δk=sy−nk=s(k−0.2k 2)−nk=0。
因为k>0,故整理得:k=5−5n/s=2.5,因此,均衡的资本—劳动比率为2.5。
(2)将k=2.5代入生产函数中,可得到均衡的人均产出:y=1.25。
(3)均衡人均储蓄sy=0.125。
(4)均衡人均消费c=y−sy=1.125。
6. 答:(1)已知储蓄倾向s=1−c=1−0.6=0.4,投资I 与产出水平Y 的关系满足:I=S=sY所以,Y=I/s=20/0.4=50故劳动人口的人均产出率为:Y/N=50/200=0.25要计算资本增长率ΔK/K ,就需先计算资本存量增加ΔK 。
资本存量的增加等于新增投资I 减去原有资本的折旧δK ,即:ΔK=I−δK=20−0.05×200=10所以,资本增长率ΔK/K=10/200=0.05(2)根据Solow 模型均衡条件k k f s n )(⋅=,将N Y k f =)(,N K k = 代入可得:N K N Y s n ⋅=由此可得出资本—产出比率K/Y 为: 10012.012.0===n s Y K同样,由Solow 模型均衡条件整理可得到资本—劳动比率k=K/N 为:n k f s k )(⋅=已知s=0.12,n=0.012,f(k)=Y/N=0.5,代入得: 5012.05.012.0=⨯=k (三)1. 答:(1)该模型主要研究在保持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2)模型的假设前提包括: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S 是收入Y 的函数,即S=sY ;③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要素L 和K ;④劳动力按一固定的比例增长;⑤不考虑技术进步和折旧问题;⑥规模报酬不变。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为:v s Y Y G =∆=。
它表明,要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出比的比率。
(3)哈罗德—多马模型以凯恩斯关于储蓄—投资分析的理论为基础,即均衡的经济增长能否实现,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系数的高低,并且要求社会上每一时期的储蓄额必须等于和全部转化为投资。
(4)哈罗德—多马模型在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新古典学派、新剑桥学派分析经济增长模型的出发点。
2. 答:(1)均衡增长率也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是指在储蓄率s 和资本—产出比v r 为既定的条件下,使储蓄率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