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大学传热学第一章 绪论

大学传热学第一章 绪论

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
• 稳态传热过程——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传 热过程。
• 非稳态传热过程——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传 热过程。
• 一维传热过程——传热过程中热量只在一个方向进行。 • 多维传热过程——热量在多个方向传递的过程。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 导热 • 热对流(对流) • 热辐射(热辐射)
传热学
第一章 绪论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 有温差的地方就会有传热。 • 热量传递具有方向性——从高温到低温。 •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导热、热对流和辐射。
传热学的应用的实例
• 食品加工 • 航天飞行器表面的冷却 • 稠油开采 • 电子器件的冷却 • 生物工程 • 能源动力 • 交通运输
• 实例:两个非接触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火焰的 热量传递;太阳辐射等等。
• 计算: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AT 4
Ac 0
T 100
4
5.67108W /m2 K 4
第二节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 定义: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给另一侧流体的 过程称为传热过程。
• 模拟法:利用同类现象可比拟的特点,用已知现 象的规律模拟所要研究的现象。
• 实验法:通过试验的方法来获得所要研究问题解 的方法。
第三节 传热学发展简史
• 本节内容请同学自学。
• 实例:由墙壁隔开的室内外空气间的传热。 • 计算:传热方程
传热方程
kAt t
f1

1
At t
1/ h / 1/ h
f1
f2
1
2
传热学的研究方法
• 解析法:首先建立所研究问题的数学描写,然后 应用解析数学的方法,求解该问题。

传热学课件第1章

传热学课件第1章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2.对流换热(Convection)
(4)对流换热的分类:
强迫对流
流动起因
自然对流
无相变 有无相变 有相变 凝结换热 沸腾换热
2.对流换热(Convection)
(4) 牛顿冷却公式 表面传热系数, W/(m2.K) 流体温度,℃
1.导热
(5)傅里叶定律
1822年,法国数学家Fourier
负号表示热流方向与 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热流量,W
dt Φ A dx 导热系数,
W/( m.K)
W
W 2通过平板的一维导热 m
面积,m2
Φ dt q A dx
热流密度,W/m2
1.导热
(6)导热系数: 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
家用散热器
5. 传热学的应用
航空航天
高新技术
电子器件
医药卫生
5. 传热学的应用
能源动力 传统工业 石油化工
制冷空调
5. 传热学的应用
大 型

机 航空航天 在航空航天领域,航天飞 机表面材料要求绝热良好; 卫星上装有的太阳能吸收

箭 升 空
装置能提供卫星工作所需
的部分能量。
5. 传热学的应用
建筑环境 建筑上,利用空气导热系数
W (m
2
K)

h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K 时,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影响因素: 流体物性 、、、c p 流速

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与布置
研 究 对 流 换 热 的 基 本 任 务 就 是 确 定 h

传热学第一章 绪论

传热学第一章 绪论
是无做功过程。 (4)热力学研究热量在一段时间内总的交换量(J),而传热
学着重于单位时间的换热量(W)。
二、传热学课的重要性
a 日常生活中:
冰箱和电视机放置 暖气片的设计 保温温度的选择
b 石油工业中: 输油管道(埋深、保温) 稠油开采(注蒸汽)
三、两种热传递过程
稳态过程: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Q1 A1 bT14 ,
Q2 A2 bT24
Q1,2 A1 bT14 A2 bT24 A b (T14 T24 )
第三节 热阻的概念
公式Q A tw1 tw2 A t 及


公式Q c A(tw t f)
可改写成公式Q t t 及 (A) R
(3)辐射力的计算公式(四次方定律)
Eb bT 4 b — 斯蒂芬 波尔兹曼常数,5.6710-8 W m2 K 4
T — 黑体的绝对温度, K
对于非黑体,E bT 4 — 黑度(发射率)
以上讲的是热辐射,而不是辐射换热。
(4)辐射换热
tw1
tf
tw2
透明气体
考虑两个无限大平板的 辐射换热(黑体)
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2)特征:
a. 物体间无相对位移;
t1
b.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 b.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Q
t2
(3)导热量的计算
δ
x
如上图所示的大平壁,若其两侧壁面各点温度保持不变,
分别保持为tw1及tw2,且,则热量将从tw1一侧传向tw2一侧。此 时通过大平壁的热流量Q可表示为:W
(1)热对流:
流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相对宏观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

传热学——精选推荐

传热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基本内容:一、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⒈导热 掌握导热系数λ是一物性参数,其单位为w /(m·K);它取决于物质的热力状态,如压力、温度等。

⒉对流 掌握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 为一过程量,而不像导热系数λ那样是物性参数。

⒊热辐射 掌握黑体辐射的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

二、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⒈传热过程 理解传热系数K 是表征传热过程强弱的标尺。

⒉热阻分析1、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到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二、定量计算本节的定量计算主要是利用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所对应的定律,即导热的傅里叶定律,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公式,热辐射的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另外,传热过程、热阻综合分析法及能量守恒定律也是较重要的内容。

1、一双层玻璃窗,宽1.1m ,高1.2m ,厚3mm ,导热系数为1.05W/(m·K);中间空气层厚5MM ,设空气隙仅起导热作用,导热系数为0.026W/(m·K)。

室内空气温度为25℃。

表面传热系数为20W/(m 2·K);室外空气温度为-10℃,表面传热系数为15W/(m 2·K)。

试计算通过双层玻璃窗的散热量,并与单层玻璃窗相比较。

假定在两种情况下室内、外空气温度及表面传热系数相同。

解:(1)双层玻璃窗情形,由传热过程计算式:(2)单层玻璃窗情形:显然,单层玻璃窃的散热量是双层玻璃窗的2.6倍。

因此,北方的冬天常常采用双层玻璃窗使室内保温。

2、一外径为0.3m ,壁厚为5mm 的圆管,长为5m ,外表面平均温度为80℃。

200℃的空气在管外横向掠过,表面传热系数为80W/(m 2·K)。

1传热学第一章课件

1传热学第一章课件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 强; 若物体的种 类 不同、 表面状况 不 同,其辐射能力不同
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 辐射进行的 热量传递
2.辐射换热的特点
➢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 即:不需要 介质的 存在,在真空中就可 以传递能量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 着能量 形式的转换 物体热 力学能 电 磁波能 物体热力学能
热 力学: tm , Q
传热学:过程的速率
水,M2
20oC
t = f ( x , y , z , ); Q = f ( )
传热学研究内容 热量传递的机理和速率、温度 场的变化
传热学的工程应用
1、 强化传热:即在一定的 条件下, 增加 所传递 的热量。 如热水的 搅拌冷 却
2 、 削弱传热,也称 热绝缘 :即在一 定的温差 下,使 热量的传递 减到最小。如热 水瓶
教材
《传热学》,戴锅生著,第二版
学时
总学时:24,讲课:22,实验:2
参考资料:《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编著,第四版 《传热学重点难点及典型题精解》,王秋旺,西安交大出版社
辅导
周四 4:00-5:00pm,一校区教4楼 热能教研室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热学概述 §1-2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1-3 传热过程与热阻
燃煤电厂的基本流程
锅 炉 工 作 原 理
三、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相同点: 传热学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始终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在热量传递过程中 若无能量形式的转换,则热量始终保持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不同点 a. 工程热力学:热能与机械能及其他形式能量之间 相互转换的规律。不考虑热量传递过程的时间。

传热学1第一章

传热学1第一章

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第一节基本概念及傅里叶定律一、基本概念1. 温度场温度场是指某一时刻,物体的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

一般地说,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对直角坐标系即()=,,,τ(1-1)t f x y z式中t-温度;x y z,,-直角坐标系的空间坐标;τ-时间。

2. 等温面与等温线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叫做等温面。

不同的等温面与同一平面相交,则在此平面上构成一簇曲线,称为等温线。

图-1-1房屋墙角内的温度场图1-2 温度梯度3. 温度梯度grad tt n n∂=∂ (1-3) 在直角坐标系中,温度梯度可表示为grad k zt j y t i x t t ∂∂+∂∂+∂∂=(1-4) 在圆柱坐标系中,参看图1-3, 温度梯度可表示为grad r z 1t t t t e e e r r zφφ∂∂∂=++∂∂∂ (1-5) 在圆球坐标系中,参看图1-3,温度梯度可表示为grad t =r θ11sin t t t e e e r r r θϕθφ∂∂∂++∂∂∂ (1-6)图1-3 圆柱和圆球坐标系图1-3 圆柱和圆球坐标系4. 热流矢量热流矢量q 在直角坐标系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为x q 、y q 、z q 。

而且x q q =i +y q j +z q k (1-7)热流矢量q 在圆柱坐标系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为r q 、q φ、z q ,r r zz q q e q e q e φφ=++(1-8)热流矢量q 在圆球坐标系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为r q 、q φ、q θ,r r θq q e q e q e φφθ=++ (1-9)二、傅里叶定律g r a d q λ=-t (W/m 2) (1-10)x tq xλ∂=-∂ y tq y λ∂=-∂ (1-11) z t q zλ∂=-∂ r t q r λ∂=-∂ 1t q r λφφ∂=-∂ z t q z λ∂=-∂ (1-12) r t q r λ∂=-∂ 1s i n t q r λθφφ∂=-∂ θ1t q r λθ∂=-∂ (1-13) 第二节 热导率grad qtλ=- (1-14)图1-4 热流矢量和温度梯度图1-5 各类物质热导率的范围273K时部分物质的热导率表1-11.气体的热导率λ=13u lρcv(1-16)图1-6 气体的导热系数1-水蒸汽;2-二氧化碳;3-空气;4-氩;5-氧;6-氮图1-7 氢和氦的导热系数2.液体的热导率液体热导率的数值约在0.07~0.7W/(m ⋅K)范围内。

传热学讲义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

传热学讲义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

第一章 导热理论基础本章重点:准确理解温度场、温度梯度、导热系数等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导热基本定律及导热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物质内部导热机理的物理模型:(1)分子热运动;(2)晶格(分子在无限大空间里排列成周期性点阵)振动形成的声子运动;(3)自由电子运动。

物质内部的导热过程依赖于上述三种机理中的部分项,这几种机理在不同形态的物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导热理论从宏观研究问题,采用连续介质模型。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傅里叶定律1-1 导热基本概念一、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一)定义:在某一时刻,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称为即为温度场(标量场)。

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在直角坐标系下,温度场可表示为:),,,(τz y x f t = (1-1)(二)分类:1.从时间坐标分:① 稳态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温度分布与时间无关,0=∂∂τt ,此时,),,(z y x f t =。

(如设备正常运行工况) 稳态导热:发生于稳态温度场中的导热。

② 非稳态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化的温度场,温度分布与时间有关,),,,(τz y x f t =。

(设备启动和停车过程)非稳态导热:在非稳态温度场中发生的导热。

2.从空间坐标分: ① 三维温度场:温度与三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z y x f t z y x f t τ ② 二维温度场:温度与二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y x f t y x f t τ∆tt-∆tgrad t③ 一维温度场:温度只与一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x f t x f t τ 二、等温面与等温线1.等温面(isothermal surface):在同一时刻,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面即为等温面。

2.等温线(isotherms):用一个平面与等温面相截,所得的交线称为等温线。

为了直观地表示出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可采用图示法,标绘出物体中的等温面(线)。

1传热学-第一章课件讲解

1传热学-第一章课件讲解

热 力学: tm , Q 传热学:过程的速率
水,M2 20oC
t = f ( x , y , z , ); Q = f ( )
传热学研究内容 热量传递的机理和速率、温度 场的变化
传热学的工程应用
1、 强化传热:即在一定的 条件下, 增加 所传递 的热量。 如热水的 搅拌冷 却 2 、 削弱传热,也称 热绝缘 :即在一 定的温差 下,使 热量的传递 减到最小。如热 水瓶 3 、温度控 制:为使 一些设备能安全 经济 地 运 行 ,需要对热量传递中的 关键部位进行温 度控 制 。如航 天器返回 地面, 笔记本的 散热
四、传热问题的分类和主要计算量


稳态传热过程: 传热过程中各处温度不 随时间变化。 非稳态传热过程:传热过程中各 处温度随时间变化。
热流量:
dQ Φ= d
[W]
W 2 m
热流密度:
t Φ q= = A
§1-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l
l
为什么水壶的提把要包上橡胶?
不同材质的汤匙放入热水中,哪个黄油融解更快?
在下列技术领域大量存在传热问题
动力、化工、制冷、建筑、环境、机械制造、新 能源、微电子、核能、 航空航天、微机电系统 (MEMS)、新材料、军事科学与技术、生 命科 学与生物技术…
燃煤电厂的基本流程
锅 炉 工 作 原 理
三、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相同点: 传热学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始终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在热量传递过程中 若无能量形式的转换,则热量始终保持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计算公式:
(1)热辐射公式: ②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俗称温度四次方定律)(P3) (黑体) r AT 4
(实际物体) σ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常量或黑体辐射常数, σ=5.67×10-8 W/(m2.K4)。 ε称为该物体的发射率(习惯上称为黑度), 表示物体辐射能力接近黑体的程度 实际物体 黑体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三、热辐射(简称辐射)
1、定义:(P3)
(3)辐射传热: 物体之间相互发射和吸收辐射的综合效果就造成了物体间 以热辐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
传热,习惯上称为辐射换热。
第七章 辐射传热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三、热辐射(简称辐射)
2、特点:
r AT 4
0 1 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4、计算公式:
(2)辐射传热公式:(P3) 辐射传热热流量必须同时考虑物体的发射和吸收,即要算 收支总账。 ①两个面积均为A的平行近距放置的黑体表面间的辐射传热:
Φr=σA(T14-T24)
②一非凹小物体A1与外围大空腔之间的辐射传热热流量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三、热辐射(简称辐射)
1、定义:(P3)
(1)辐射: 物体中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而以电磁波的方式传递能量的 过程称为辐射。被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2)热辐射: 物体会因各种原因产生辐射,其中由于自身温度或热的原 因而产生的辐射称为热辐射。 换句话说,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 状态改变时激发出来的。
c hc At hcdlt w t f
1017 .4W

6 3.14 0.15 12 60 30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管道辐射散热量为
r 1A T14 T24 1dl T14 T24
0.9 5.67 108
如水冷式柴油机气缸和冷凝器:
图1-4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例1-1 一块厚度δ=50mm的大平板,两侧表面温度分
别为tw1=200℃和tw2=100℃,试求不同材料时的导热热 流密度: (1)λ=389W/(m· K)的铜材; (2)λ=46W/(m· K)的钢材; (3)λ=0.13W/(m· K)的石棉;
计算结果表明:铜是热的良导体, 而石棉则可起到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例1-2 直径为150mm的蒸汽管道有12m的长度通过机舱,机舱温 度为30℃,管道外壁面温度为60℃,发射率为0.9,与周围空 气间的对流传热系数为6W/(m2· K),试分别计算蒸汽管道在机舱 内的对流散热量、辐射散热量和总散热量。 解:管道对流散热量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简称导热)(P2)
1、定义:
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依靠分子、
2、特点:
①纯导热各部分之间无宏观的相对位移;
②无能量形式的变化; 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
第一章 绪论
②同时受热量传递规律和流体流动规律的支配。 ③是换热的基本过程之一,工程应用十分广泛。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2、特点:
①流体各部分之间有宏观相对位移; ②与流动状况有关; ③无能量形式变化; ④包括边界层中的导热和主流中的对流。
3、机理:
分子的随机热运动和边界层内的成团运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三、热辐射(简称辐射)
2、特点:
(3)热辐射是物质的固有特性。 ①物体间有温差时:高温物体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 ②物体温度相同时:物体辐射出去与吸收进来的能量相等, 处于动平衡状态,辐射传热量为零。 (4)温差对辐射传热的影响更明显。 ①导热和对流传热:Φ∝Δt ②辐射传热:Φ∝Δ(T4)
Φr=ε1σA1(T14-T24)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4、计算公式:
(3)表面传热系数h(P3) ①表面传热: 工程实际中,一个物体表面常常既有对流传热又有辐射传 热,这种对流与辐射同时存在的复合传热现象称为表面传热。
②表面传热系数: 对于辐射传热与对流传热互不干扰的表面传热,总热流量 应为辐射传热量Φr与对流传热量Φc之和 ,即: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总传热过程 一、定义(P5)
总传热过程是指高温流体通过固体壁把热量传给另一侧低 温流体的热量传递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总传热过程工程应用十分广泛。 热量通过固体壁纯属导热,而流体与壁面之间则是对流传 热(对于液体),或者是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的复合传热(对 于气体),因此:
传热过程通常包括两种或三种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1、定义:(P2)
(1)热对流: 由于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 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①只能发生在流体中,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热对流
②是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工程中很少单独存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二、热对流(简称对流)
1、定义:(P2)
(2)对流传热: 流动着的流体与所接触的物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习惯上称为对流换热。 ①既有流体分子间的微观导热,又有流体宏观位移的热对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简称导热)(P2)
(2)Fourier公式
A
q
tW 1 tW 2


tW 1 tW 2
λ称为热导率或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 热能力大小的物性参数,单位为W/(m.K)
图1-2 平壁一维稳态导热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二、热对流(简称对流)
第一节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比较:
例如:
500℃
20℃
工程热力学—平衡态可逆过程 —热功转换规律 —平衡温度T 传热量Q 传热学—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 —热传递规律 —传热速率Φ 图1-1 温度场t=f(x,y,z,τ) 传热时间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稳态热传递过程和非稳态热传递过程


3.14 0.15 12 60 273

4
30 273
4

1115 .5W
总散热量为
c r 2132 .9W
计算结果表明,管道表面温度不高,其辐射散热量与对流 散热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必须同时予以考虑。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 热量传递规律
热量传递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常见的现象 在船舶轮机工程中应用广泛
二、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比较:
同属工程热物理学科,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热物理现象的客观规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比较:
稳态热传递过程: 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 (稳定工况运行) 非稳态热传递过程: 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 (起动、停机、变工况运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四、任务:
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传热 1、计算热流量 削弱传热 现象判断 2、确定温度分布 温度控制 其他计算 改善设备运行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1)辐射传热是非接触传热。 ①导热和对流传热都必须由冷热物体直接接触 或通过中间介质相接触才能进行; ②而辐射传热不依靠物质的接触而进行热量传递, 且以光速传递,在真空中最为有效。 (2)辐射传热过程伴随着能量形式的两次转化,即: ①发射时:热力学能→辐射能 ②吸收时:辐射能→热力学能
第七章 辐射传热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解: 由公式 q
(1) q 389
tW 1 tW 2

可计算
200 100 7.78 10 5 W/m2 0.05 200 100 4 q 46 9 . 20 10 (2) W/m2 0.05
200 100 2 q 0 . 13 2 . 60 10 (3) W/m2 0.05
例1-3 某钢板的发射率为0.8,表面温度等于室温为27℃, 试计算钢板的辐射热流密度。此时,钢板与环境之间的辐 射传热热流密度又为多少?
解:钢板的辐射热流密度为:
r 4 8 4 qr T 0.8 5.6710 27 273 367.4 W/m2 A
此时钢板与环境温度相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辐射传热 热流密度为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三、热辐射(简称辐射)
1、定义:(P3)
(2)热辐射: ※温度高于0K的所有物体都在不断地将自身的热能转换为辐射 能向外发出热辐射。 ※同时亦不断地吸收周围物体投射到它上面的热辐射, 并把吸收的辐射能转变成热能(热力学能)。 ※因此说热辐射是物体的固有特性,是热传递基本方式之一。
Φ=Φr+Φc=hrAΔt+hcAΔt=(hr+hc)AΔt=hAΔt
表面传热系数: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r hc
表面辐射传热系数 hr 单位W/(m2.K) 表面对流传热系数 hc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工程实际问题:
要进行传热计算首先要学会传热分析,分析一个复杂的实 际热量传递过程由哪些串联环节组成,以及在同一环节中有哪 些热量传递方式并联地起作用,并能分清主次,这是求解实际 热量传递问题的基本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