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VB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

合集下载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选择题1.下面程序运行时,若输入395,则输出结果是Private Sub Command l_Click( )Dim x%x=InputBox(”请输入一个3位整数”)Print x Mod 10,x\100,(x Mod 100)\10 End SubA.3 9 5B.5 3 9C.5 9 3D.3 5 9正确答案:B解析:VB中常用算术运算符有8个,其中幂运算符(/)→整除(\)→取模(Mod)→加、减(+、-)→连接(&);然后进行关系运算(=、>、<、<>、<=、>=);最后进行逻辑运算,顺序为:Not→And→Or→Xor→Eqv→Imp。

3.设a=10,b=5,c=1,执行语句Print a>b>c窗体上显示的是A.TrueB.FalseC.1D.出错正确答案:B解析:VB中的逻辑值True和False在参与关系运算时会自动进行类型转换,其中True转换为-1,False转换为0。

本题中先计算a>b(10>5为真)结果为True,此时系统自动转换其值为-1,然后计算-1>c(-1>1为假),结果为False。

4.要求如果x被7除余2,则输出x的值,下列语句中不能实现此功能的语句是A.Ifx rood 7=2 Then Print xB.Ifx-(x\7)*7=2 Then Print xC.Ifx-(x/7)*7=2 Then Print xD.If x-Int(x/7)*7=2 Then Print x正确答案:C解析:整除运算符“\”的功能是取两数相除结果的整数部分,取模运算符“MOD”的功能是取两数相除的余数部分,且前者的优先级高于后者。

据此判断本题中的选项,只有C选项使用了“/”普通算数除法运算符,而且没有对结果进行取整操作,是不能判断被7除余2的。

5.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年份是闰年:1)年份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2)年份能被400整除若y代表年份,下面判断闰年的正确表达式是A.y Mod 4 And y Mod 100 Or y Mod 400B.y Mod 4=0 Or y Mod 100<>0 And y Mod 400=0C.y Mod 100<>0 And(y Mod 4=0 Or y Mod 400=0)D.y Mod 4=0 And y Mod 100<>0 Or y Mod 400=0正确答案:D解析:逻辑运算的优先级低于关系运算,而且逻辑运算中优先级从高到低是Not→And→Or,据此判断D选项符合题意。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0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0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0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算法的有穷性是指( )。

A.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B.算法程序所处理的数据量是有限的C.算法程序的长度是有限的D.算法只能被有限的用户使用正确答案:A解析: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

有穷性是指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知识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2.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35),初始状态为front=rear=35。

现经过一系列入队与退队运算后,front=15,rear=15,则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A.1 5B.16C.20D.O或35正确答案:D解析:循环队列的队头指针和尾指针都等于15,此循环队列中元素的个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队头指针和尾指针都是第一次到达15,此时元素个数为0:第二种情况是队头指针第一次到达15,而尾指针第二次到达15,此时元素个数为35。

知识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3.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根据是( )。

A.数据结构B.模块间的逻辑关系C.程序调用规则D.软件要完成的功能正确答案:D解析:黑盒测试方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黑盒测试是对软件已经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进行测试和验证。

它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征,只依据程序的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要求。

知识模块:公共基础知识4.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中,外模式(用户模式或子模式)有( )。

A.3个B.2个C.1个D.任意多个正确答案:D解析: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因为用户可有多个),但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只能有一个。

知识模块:公共基础知识5.如果要定义一个窗体级变量,定义变量语句的位置应该是A.在使用该变量的过程中B.在该窗体模块所有过程的前面C.在该窗体模块所有过程的后面D.在某个标准模块中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变量的定义位置和定义关键字的不同,变量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局部(Local)变量:在过程(事件过程或通用过程)内定义的变量,其作用域:该变量所在的过程,定义时使用Dim、Static关键字;模块(Module)变量:模块变量包括窗体变量和标准模块变量2种。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3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3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3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按照“后进先出”原则组织数据的数据结构是A.队列B.栈C.双向链表D.二叉树正确答案:B解析: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

在栈中,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顶元素总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也是最先被删除的元素;栈底元素总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也是最后才能被删除的元素。

即栈是按照“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简称LIFO)或“先进后出”(First In Last Out,简称FILO)的原则组织数据的。

因此,栈也称为“后进先出表”或“先进后出”表。

知识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2.下列对队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队列属于非线性表B.队列按“先进后出”原则组织数据C.队列在队尾删除数据D.队列按“先进先出”原则组织数据正确答案:D解析:队列(queue)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

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

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中,最先插入的元素将最先能够被删除;反之,最后插入的元素将最后才能被删除。

因此,队列又称“先进先出”或“后进后出”的线性表。

知识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3.有数据定义语句:Dim a,b As Integer Dim x%,Y as Integer执行语句后,不是整型变量的是A.aB.bC.XD.Y正确答案:A解析:在Visual Basic中用户既可以显式声明一个变量,也可以不声明而直接使用变量,显式声明变量时每个变量都应使用类型说明符或者As子句声明类型,否则该变量将被视为变体类型。

4.以下合法的VB变量名是A._xB.2yC.a#bD.x_1_x正确答案:D解析:变量是用一个名称来表示的,给变量命名时应遵循规则:名称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名称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英文字母,最后一个字符可以是类型说明符;名称的有效字符为255个;不能用VB的保留字作变量名,但变量名中可以包含保留字,如ConstA;变量名也不能是末尾带有类型说明符的保留字,如:Dim!是不合法的变量名;不区分字母的大小写。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4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选择题1.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其存储空间连续,各个元素所占的字节数( )。

A.不同,但元素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B.不同,且其元素的存储顺序可以与逻辑顺序不一致C.相同,元素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D.相同,但其元素的存储顺序可以与逻辑顺序不一致正确答案:C解析: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其存储空间连续,各个元素所占的字节数相同,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知识模块:公共基础知识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结点中具有两个指针域的链表一定是二叉链表B.结点中具有两个指针域的链表可以是线性结构,也可以是非线性结构C.循环链表是循环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D.循环链表是非线性结构正确答案:B解析:结点中具有两个指针域的链表既可以是双向链表也可以是二叉链表,双向链表是线性结构,二叉链表属于非线性结构。

循环链表是线性链表的一种形式,属于线性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而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顺序存储结构。

知识模块:公共基础知识3.在具有2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中,叶子结点个数为( )。

A.nB.n+1C.n-1D.n/2正确答案:A解析:由二叉树的定义可知,树中必定存在度为0的结点和度为2的结点,设度为0结点有a个,根据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得度为2的结点有a-1个。

再根据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度为1的结点有0个或1个,假设度1结点为0个,a+0+a-1=2n,得2a=2n-1,由于结点个数必须为整数,假设不成立;当度为1的结点为1个时,a+1+a-1=2n,得a=n,即叶子结点个数为n。

知识模块:公共基础知识4.下列算法中均以比较作为基本运算,则平均情况与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相同的是( )。

A.在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寻找最大项B.在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进行顺序查找C.在顺序存储的有序表中进行对分查找D.在链式存储的有序表中进行查找正确答案:A解析:寻找最大项,无论如何都要查看所有的数据,与数据原始排列顺序没有多大关系,无所谓最坏情况和最好情况,或者说平均情况与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相同的。

国家二级(VB)机试模拟试卷3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模拟试卷3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模拟试卷3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基本操作题 3. 简单应用题 4. 综合应用题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 )。

A.x=a+1B.a+1=xC.If x=a+1 Then Print xD.If a+1=x Then Print x正确答案:B解析:赋值语句中,“=”是赋值号,左侧只可以足变量,不可以是常量或表达式,故B选项错误,if后跟关系表达式,关系表达式中,“=”是关系运算符,判断左右关系表达式是否相等,结果为True或False。

所以答案为B选项。

2.窗体上有一个名称为CD1的通用对话框控件和由四个命令按钮组成的控件数组Command1,其下标从左到右分别为0、1、2,3,窗体外观如图所示。

命令按钮的事件过程如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ndex As Integer) Select Case Index Case 0 CD1.Action=1 Case 1 CD1.ShowSave Case 2 CD1.Action=5 Case 3 End End SelectEnd Sub 对上述程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单击“打开”按钮,显示打开文件的对话框B.单击“保存”按钮,显示保存文件的对话框C.单击“打印”按钮,能够设置打印选项,并执行打印操作D.单击“退出”按钮,结束程序的运行正确答案:C解析:通用对话框中Action=1,或用ShowOpen方法都可显示“打开”文件对话框;Action=2,或用ShowSave方法都可显示文件“另存为”对话框;Action=3,或用ShowColor方法都可显示“颜色”对话框;Action=4,或用ShowFont方法都可显示“字体”对话框;Action=5,或用ShowPrinter方法都可显示“打印”对话框;本题中,“打开”、“保存”、“打印”、“退出”按钮的下标(即Index值)分别是0、1、2、3,用Index值区分各命令按钮。

国家二级VB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谓算法就是计算方法B.程序可以作为算法的一种描述方法C.算法设计只需考虑得到计算结果D.算法设计可以忽略算法的运算时间正确答案:B解析:算法是指对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数学上的计算方法,也不等于程序。

算法设计需要考虑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与足够的情报,不能只考虑计算结果。

算法设计有穷性是指操作步骤有限且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如果一个算法执行耗费的时间太长,即使最终得出了正确结果,也是没有意义的。

算法在实现时需要用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描述,所以程序可以作为算法的一种描述方法。

知识模块:公共基础知识2.设数据结构B=(D,R),其中D={a,b,c,d,e,f}R={(f,a),(d,b),(e,d),(c,e),(a,c)}该数据结构为( )。

A.线性结构B.循环队列C.循环链表D.非线性结构正确答案:A解析: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两个要素:一是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记为D;二是D上的关系,它反映了D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通常记为R。

即一个数据结构可以表示成B=(D,R)。

其中B表示数据结构。

为了反映D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一般用二元组来表示。

例如,假设a与b是D中的两个数据,则二元组(a,b)表示a是b的前件,b是a的后件。

本题中R中的根结点为f,元素顺序为f→a→c→e→d→b,满足线性结构的条件。

知识模块:公共基础知识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栈中,栈顶指针的动态变化决定栈中元素的个数B.在循环队列中,队尾指针的动态变化决定队列的长度C.在循环链表中,头指针和链尾指针的动态变化决定链表的长度D.在线性链表中,头指针和链尾指针的动态变化决定链表的长度正确答案:A解析:在栈中,通常用指针top来指示栈顶的位置,用指针bottom指向栈底。

栈顶指针top动态反应了栈中元素的变化情况。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全真模拟试题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全真模拟试题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全真模拟试题考试大全一、选择题:35题,2分/题,共7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当运行程序时,系统自动执行启动窗体的某个事件过程。

这个事件过程是()A)Load B)Click C)Unload D)GotFocus2.无论何控件,都具有一个共同属性。

这个属性是()A)Text B)Font C)Name D)Caption3.在一行内写多条语句时,语句之间要用某个符号分隔。

这个符号是()A), B); C)、 D):4.表达式3∧2*2+3 MOD 10\4的值是()A)18 B)1 C)19 D)05.下面的变量名合法的是()A)k_name B)k ame C)name D)k-name6.设有如下变量声明Dim time1 As Date,为变量time1正确赋值的表达式是()A)time1 = #11:34:04 # B)time1 = Format(Time,"yy:mm:dd")C)time1 = #"11:34:04"# D)time1 = Format("hh:mm:ss",Time)7.表达式12000 + "129" & 200的值是()A)12329 B)"12129200" C)"12000129200" D)"12329"8.若设a = 4,b = 5,则下列表达式值为真的是()A)(True+a)>0 And b>10 B)a>b Or b>10-aC)(False-b< 0) Eqv (a>b) D)a>b Xor b+3>59.当窗体上的文字或图形被覆盖或最小化后能恢复原貌,需要设置窗体的属性是()A)Appearance B)Visible C)Enable D)Autoredraw10.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编写以列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Static b As Integera = a + bb = b + 4Print a,bEnd Sub程序运行后,单击该命令按钮三次,屏幕上显示的值是()A)4 12 B)0 4 C)4 8 D)8 1211.Visual Basi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构成对象的三要素是()A)属性、控件和方法 B)属性、事件和方法C)窗体、控件和过程 D)控件、过程和模块12.下列程序段错误的是()A)Dim a As Integera = array(1,2,3,4)B)Dim a(),b()a = array(1,2,3,4):b = aC)Dim a As Varianta = array(1,"asd",true)D)Dim a() As Varianta = array(1,2,3,4)13.表达式String(1,"I am student") + Replace("am harass","rass","ppy") & "!"的值是()A)"I am happy!" B)"I am student I am s am harass studentam happy!"C)"I am student am harass!" D)"I am student am happy!"14.下列程序段中,能正常结束循环的是()A)I = 1DoI = I + 2Loop Until I = 10B)I = 5DoI = I + 1Loop Until I < 0C)I = 10DoI = I + 1Loop Until I > 0D)I = 6DoI = I - 2Loop Until I = 1 [Page]15.引用列表框(List1)最后一个数据项应使用的表达式是()A)List1.List(List1.ListCount) B)List1.List(List1.ListCount-1)C)List1.List(ListCount) D)List1.List(ListCount-1)16.有如下程序:Option Base 1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y(3,3)x = Array(1,2,3,4,5,6,7,8,9)For i = 1 To 3For j = 1 To 3y(i,j) = x(i*j)If(j > = i) Then Print y(i,j);Next jPrintNext iEnd Sub运行时输入出的结果是()A)1 2 32 4 64 6 8B)1 2 32 4 63 6 9C)12 43 6 9D)1 2 34 6917.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编写如下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Print pl(3,7)End SubPublic Function pl(x As Single,n As Integer) As SingleIf n=0 Thenpl=1ElseIf n Mod 2=1 Thenpl=x*x+nElseP1=x*x-nEnd IfEnd IfEnd Function程序运行后,单击该命令按钮,屏幕上显示的结果是()A)2 B)1 C)0 D)1618.以下属性和方法中,可重定义坐标系的是()A)DrawStyle属性 B)DrawWidth属性 C)Scale方法 D)ScaleMode属性19.在窗体上画一个文本框,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Private Sub Form_Load()Text1.Text = ""Text1.SetFocusFor i = 1 To 5Sum = Sum +iNext iText1.text = SumEnd Sub上述程序的运行结果是()A)在文本框中输出15 B)在文本框中输出0C)在文本框中输出不定值 D)出错 [Page]20.已知x代表某个百分制成绩,下列程序段用于显示对应的五级制成绩,正确的是()A)If x > = 60 ThenPrint "及格"ElseIf x > = 70 ThenPrint "中"ElseIf x > = 80 ThenPrint "良"ElseIf x > = 90 ThenPrint "优"ElsePrint "不及格"End IfB)If x < 90 ThenPrint "良"ElseIf x < 80 ThenPrint "中"ElseIf x < 70 ThenPrint "及格"ElseIf x < 60 ThenPrint "不及格"ElsePrint "优"End IfC)If x > = 90 ThenPrint "优"ElseIf x > = 80 ThenPrint "良"ElseIf x > = 70 ThenPrint "中"ElseIf x > = 60 ThenPrint "及格"ElsePrint "不及格"End IfD)Select Case xCase x > = 90Print "优"Case x > = 80Print "良"Case x > = 70Print "中"Case x > = 60Print "及格"Case ElsePrint "不及格"End Select2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滚动条的重要事件是Change和ScrollB)框架的主要作用是将控件进行分组,以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C)组合框是组合了文本框和列表框的特性而形成的一种控件D)计时器控件可以通过对Visible属性的设置,在程序运行期间显示在窗体上22.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heck1复选框,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若选中复选框,则Check1.value的值是()A)True B)2 C)0 D)123.在下列关于菜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每一个菜单项都是一个控件,与其他控件一样都有自己的属性和事件B)除了Click事件之外,菜单项还能响应其他的如 DblClick等事件过程C)菜单项的快捷键不可以任意设置D)在程序执行时,如果菜单项的Enabled属性为False,则该菜单项变成灰色,不能被用户选择[Page]27.下列关于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的传值调用是将实参的具体值传值递给形参B)过程的传址调用是将实参在内存的地址传递给形参C)过程的传值调用参数是单向传递的,过程的传址调用参数是双向传递的D)无论过程传值调用还是过程传址调用,参数传递都是双向的28.执行了下面程序后,组合框中数据项的值是()Private Sub Form_Click()For i=1 to 6Combo1.AddItem iNext iFor i= 1 to 3Combo1.RemoveItem iNext iEnd SubA)1 5 6 B)1 3 5 C)4 5 6 D)2 4 629.若在Shape 控件内以FillStyle属性所指定的图案填充区域,而填充图案的线条颜色由FillColor属性指定,非线条的区域由Back Color属性填充,则应()A)将Shape控件的FillSte属性设置为2至7间的某个值,BackStyle属性设置为1B)将 Shape控件的FillSte属性设置为0或1,BackStyle属性设置为1C)将Shape控件的FillSte属性设置为2至7间的某个值,BackStyle属性设置为0D)将Shape控件的FillSte属性设置为0或1,BackStyle属性设置为030.下列程序的执行结果是()Private Sub Form_Activate()Dim score(3) As Integer, total As IntegerDim aa_score As Variantscore(1)=50: score(2) =14:score(3)=36tota=0: i=0For Each aa_score In scorei=i+1total=tota + aa+_scorePrint i,aa_score,totalNextEnd SubA)1 0 02 50 503 14 644 36 100B)1 50 502 14 643 36 100C)0 50 501 14 642 36 100D)0 0 01 50 502 14 643 36 10031.在Activate 事件过程中,写入下面的程序:Option Base 1Private Sub Form_Activate()Dim t As IntegerDim a( ) As Varianta=Array (2,4,6,8,10,1,3,5,7,9)For i=1 to 10\2t= a(i)a(i)=a(10 - i + 1)a(10 - i + 1)=tNext iFor j= 1 to 10Print a(j);Next jEnd Sub运行程序后,显示的结果是()A)2 4 6 8 10 1 3 5 7 9 B)1 3 5 7 9 2 4 6 8 10C)9 7 5 3 1 10 8 6 4 2 D)10 8 6 4 2 9 7 5 3 132.在Activate 事件过程中,写入下面的程序:Private Sub Form _Activate()Dim S As String, a As String, b As Stringa= "*" : b =" $"For i= 1 to 4If i / 2= Int(i / 2) ThenS=String(Len (a)+i , b)ElseS=String(Len(a) + i, a)End IfPrint S;Next iEnd Sub运行程序后,显示结果是()A)$$ ***$$$$***** B)*$$**$$***$$$****$$$$C)**$$$****$$$$$ D)$*$$**$$$***$$$$****33.在窗体上设置相应的控件,并在代码窗口编写下列程序:Printe Sub Form_Click()Dim a As Long ,b As Longa=InputBox("请输入若干个整数")Call P(a,b)Print bEnd SubPrivate Sub P(x As Long, y As Long)Dim n As Integer, j As String*1, s As Stringk=Len(Trim(Str(x)))s=""For i= K To 1 Step -1j=Mid(x,i,1)s=s+jNext iy=Val(s)End Sub运行程序,在InputBox框中输入123456,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则输出结果是()A)123456 B)654321 C)135246 D)24613534.设定文本框内的文字内容是否允许修改的属性是()A)Text B)Locked C)PasswordChar D)Multiline35.要建立一个学生成绩的随机文件,如下定义了学生的记录类型,由学号、姓名、三门课程成绩(百分制)组成,下列程序段正确的是()A)Type studlno As Integername AS Stringscore(1 to 3) As SingleEnd TypeB)Type studlno As Integername As String *10score() As SingleEnd TypeC)Type studlno As Integername As String *10score(1 to 3) As StngleEnd TypeD)Type studlno As Integername As Stringscore(1 to 3) As StringEnd Type [Page]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国家二级(VB)机试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二级(VB)机试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基本操作题 3. 简单应用题 4. 综合应用题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B.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顺序存储结构C.循环队列是非线性结构D.循环队列是一种逻辑结构正确答案:B解析:在实际应用中,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一般采用循环队列的形式。

2.下列关于线性链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各数据结点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但它们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必须一致B.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可以不一致,但它们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C.进行插入与删除时,不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正确答案:C解析:一般来说,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序号是不连续的,并且各结点在存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与逻辑关系也不一致。

线性链表中数据的插入和删除都不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只需改变结点的指针域即可。

3.一棵二叉树共有25个结点,其中5个是叶子结点,则度为1的结点数为( )。

A.16B.10C.6D.4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二叉树的性质3: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所以本题中度为2的结点是5一1=4个,所以度为1的结点的个数是25—5—4=16个。

4.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

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正确答案:B解析: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给出了每个用户的局部数据描述。

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所以选择B。

5.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A.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B.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字C.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字D.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正确答案:A解析:实体完整性约束要求关系的主键中属性值不能为空值,所以选择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二级VB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是( )。

(分数:2.00)A.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B.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C.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解析:解析: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所描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

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与操作方式。

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语义联系,它们之间的制约与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与相容。

2.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模型包括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 )。

(分数:2.00)A.物理模型√B.空间模型C.时间模型D.谓词模型解析:解析:数据模型按照不同的应用层次分为3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它是一种面向客观世界、面向用户的模型;它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无关,与具体的计算机平台无关。

较为有名的概念数据模型有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及谓词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又称逻辑模型,它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该模型着重于在数据库系统一级的实现。

逻辑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又称物理模型,它是一种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此模型给出了数据模型在计算机上物理结构的表示。

3.建立表示学生选修课程活动的实体联系模型,其中的两个实体分别是( )。

(分数:2.00)A.学生和学号B.课程和课程号C.课程和成绩D.学生和课程√解析:解析: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是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要建立表示学生选修课程活动的实体联系模型,能互相区别并可以联系起来的实体是学生和课程。

4.每所学校都有一名校长,而每个校长只在一所学校任职,则实体学校和实体校长之间的联系是( )。

(分数:2.00)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解析:解析:每所学校只有一名校长,每个校长只在一所学校任职,则实体学校和实体校长之间是一对一的联系。

5.在学校每间宿舍住1到6名学生,每个学生只在一间宿舍居住,则实体宿舍与实体学生间的联系是( )。

(分数:2.00)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解析:解析:一间宿舍可以住多名学生,一个学生只能在一个宿舍,则实体宿舍与实体学生间的联系是一对多。

宿舍是一的一方,学生是多的一方。

6.在学校里,教师可以讲授不同的课程,同一课程也可由不同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与实体课程间的联系是( )。

(分数:2.00)A.一对多B.一对一C.多对一D.多对多√解析:解析:一个教师可以讲授不同的课程,同一课程也可由不同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与实体课程间的联系是多对多。

7.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 )。

(分数:2.00)A.菱形B.三角形C.矩形√D.椭圆形解析:解析:在E—R图中实体集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实体名;属性用椭圆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或“联系”连接起来;联系用菱形表示,在菱形框内写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将其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1:n或n:n)。

8.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 )。

(分数:2.00)A.关系的数据操纵B.关系的并发控制√C.关系的数据结构D.关系的完整性约束解析:解析: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关系的数据结构(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操纵(查询、删除、插入、修改),关系的数据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9.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关系模式是用来记录用户数据的( )。

(分数:2.00)A.实体B.视图C.属性D.二维表√解析:解析:关系模式采用二维表来表示关系,简称表。

10.下面选项中不是关系数据库基本特征的是( )。

(分数:2.00)A.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B.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C.与行的次序无关D.与列的次序无关解析:解析: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一般满足7个性质:①元组(行)个数是有限的——元组个数有限性。

②元组(行)均不相同——元组的唯一性。

③元组(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元组的次序无关性。

④元组(行)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特征——元组分量的原子性。

⑤属性(列)名各不相同——属性名唯一性。

⑥属性(列)与次序无关,可以任意交换——属性的次序无关性。

⑦属性(列)的分量具有与该属性相同的值域——分量值域的统一性。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只能有1个B.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可以有1个或多个√C.关系模式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D.关系模式必须有2个以上的候选关键字解析:解析:在关系模式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称为该关系的键或码。

关系模式中可能有若干个键,它们称为该表的候选码或候选键。

关系模式中不能没有候选键。

12.学校的数据库中有表示系和学生的关系:系(系编号,系名称,系主任,电话,地点),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入学日期,专业,系编号),则关系学生中的主键和外键分别是( )。

(分数:2.00)A.学号,无B.学号,专业C.学号,姓名D.学号,系编号√解析:解析:一个属性(即一列),在某张表中不是主键(主码),但在其他表中是主键(主码),则它是第一张表的外键(外码)。

在“系”表中,“系编号”为主键;在“学生”表中,“学号”是主键,“系编号”不是主键,则“系编号”是表“学生”的外键。

13.关系的实体完整性要求关系中不能为空的属性是( )。

(分数:2.00)A.主键属性√B.外键属性C.全部属性D.候选键属性解析:解析:关系模型中可以有3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约束是指若属性M是关系的主键,则属性M中的属性值不能为空值。

14.有两个关系R和T R得到关系T的运算是( )。

(分数:2.00)A.并B.交C.选择D.投影√解析:解析: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十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称为投影。

对关系R进行投影运算的结果记为πA(R),其中,A为R中的属性列。

本题中关系T中的两列与关系R中的两列相同,故为投影运算。

15.关系R经过运算σA=B∧C>4∧D>3 (R)的结果为( )。

(分数:2.00)A.(a,a,2,4)B.(e,e,6,1)C.(c,c,11,4) √D.(a,a,2,4)和(e,e,6,1)解析:解析:选择运算是在二维表中选出符合条件的行,形成新的关系的过程。

设关系的逻辑条件为F,则关系R满足F的选择运算可写成σF(R)。

本题中条件为“A=B∧C>4∧D>3”(∧为并且的意思),只有(c,c,11,4)满足。

16.有三个关系R、S和T T由关系R和S通过( )得到。

(分数:2.00)A.交√B.差C.选择D.并解析: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S。

本题中,关系T中的行既属于关系R又属于关系S,故为交运算。

17.有三个关系R,S和T R和S得到关系T的运算是( )。

(分数:2.00)A.交B.投影C.并√D.选择解析:解析:关系R与S经并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构成,记为R∪S。

本题中,关系T中的行要么属于关系R,要么属于关系S,故为并运算。

18.有三个关系R、S和T R和关系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 )。

(分数:2.00)A.选择B.差√C.交D.并解析:解析:关系R和关系S经过差运算后得到的关系由属于关系R而且不属于关系s的元组构成,记为R—s。

观察题干可知,关系T中的行属于关系R,但不属于关系S,故为差运算。

19.有三个关系R,S和T R和s得到关系T的运算是( )。

(分数:2.00)A.交B.并C.投影D.自然连接√解析:解析:自然连接要求两个关系由进行比较的是相同的属性,并且进行等值连接,在结果中还要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本题属于自然连接,隐含条件是R.A=S.A。

20.由关系R1和R2得到关系R3的操作是( )(分数:2.00)A.笛卡尔积B.并C.等值连接√D.交解析:解析:关系R1和关系R2没有同名列,但关系R1中的B列与关系R2中的D列有相等值,因此属于等值连接。

21.学生选课成绩表的关系模式是SC(S#,C#,G),其中S#为学号,C#为课程号,G为成绩,关系T=πS#,C#(SC)/C表示( )。

(分数:2.00)A.全部学生的学号B.选修了表c中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C.选修了课程C1或C2的学生学号D.所选课程成绩及格的学生学号解析:解析:πS#,C# (DC)表示从关系sc中取出S#、C#两列,得到的结果与关系C进行除运算,表示选修了表C中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

22.定义学生选修课程的关系模式如下:S(S#,Sn,Sd,Sa)(其属性分别为学号、姓名、所在系、年龄);C(C#,Cn,P#)(其属性分别为课程号、课程名、先选课);SC(S#,C#,G)(其属性分别学号、课号和成绩)。

检索选修课程名为“操作系统”的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姓名的表达式是( )。

(分数:2.00)√解析:解析:课程名“操作系统”需要在c表中进行查找,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需要在SC表中查找,“学生姓名”需要在S表中查找,所以必须对上述三个表进行连接后再进行操作。

具体操作是:先从C表中选出课程名是“操作系统”的行σCn="操作系统" (C),但是只要“课程”列πC# (σCn="操作系统" (C)),得到筛选结果的一个小表;在SC表中找出“90分以上(含90分)”的行σG>=90 (SC),得到第二个小表;两个小表进行连接操作并从结果中取“学号”列πS# (πC# (σCn="操作系统" (C)) (SC));这样得到的结果再与S表连接并从结果中只取“姓名”列πS# (πS# (σCn="操作系统"。

23.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关系模式设计属于( )。

(分数:2.00)A.物理设计B.需求分析C.概念设计D.逻辑设计√解析:解析:关系数据库设计有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进一步修改等几个阶段。

在需求分析阶段形成需求说明书,概念设计阶段形成概念数据模型(E—R模型,作为进一步设计数据库的依据),逻辑设计阶段形成逻辑数据模型(从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关系视图设计、模式规范化),物理设计阶段形成数据库内部模型(此时涉及具体软件硬件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