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高三化学上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1)沪科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1)沪科

(2) 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如果最外层为8个(K 层为2个)就达到了饱和稳定结构。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 超过32过……
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来形象表示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的排布状况呢? 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氢原子(H) 氧原子(O)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镁原子 (Mg )
OHCO32-
观察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演示图,思考讨论:金属原子 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变成阴离子,原子结构上有何 变化?
五、电子式 定义: 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
层上的电子的式子。
例如: 氢原子: H •
氧原子:
•• •O •
••
练习:完成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7---10号元素、14—18号元素
思考: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 子,非金属易得到电子达到饱和稳定结构,那 么这种饱和稳定的微粒又叫什么呢?
一、电子的运动特征
三“极”一
运动物体
汽车 炮弹 人造卫“星 无宇”宙飞船 电子
速率(Km/S) 0.03 2.00 7.80
11.00 2200.00
(光速的
特征1:速度极快
1%)
乒乓球直径
核外电子运动空间范围
410-2 m
n10-10 m
特征2:运动空间极小
特征3:无固定运动轨迹
测不准
思考:既然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轨迹,那么 我们就是否没有方法来描述电子的运动呢?
六、离子
1定义: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 带电微粒称为离子(ion)
2、离子的形成:
原子
Na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
失1e
+11 2 8 1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1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课件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1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课件沪科版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7/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0
thank
you!
2019/7/9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Z) = 质子数 = 电子数
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子 Z 个
原子核
原子(
A Z
X

中子 (A-Z)个
核外电子
Z个
化 合 价
质量数
质子数
-2
O 16 2-
(C)属于同位素的原子一定为同种元素
正确,因属于同位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水(H2O)和重水(D2O)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指的是原子之间关系,不是分子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学习了两个重要概念: 质量数和同位素 此“数”不同彼“素”, 小心! 不要写错啊!
原子的质量数是指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的核中 所含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在实际使用中常代替同位 素的原子量, 所以也叫做近似原子量。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一、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经典习题
1、某三价金属离子,具有28个电子,其质量数为70,则 它的核内中子数是( ) A 28 B 31 C 39 D 42
2、对于第n电子层,若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 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其容纳的电子 数比n+1层上电子最多能多10个,则第n层为 ( ) A L层 B M层 C N层 D 任意层
2、本章作用和地位
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规律 之一。涉及到的这些概念和原理不仅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整 个过程中,而且渗透着化学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 ②是培养学生从感性学习走向理性学习的开端。对初高中的 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方法:模型法、实 验法。 (2)学习从具体事实中归纳出规律的科学方法。
+
-
三维图
+
-
-
●探究卢瑟福模型的合理性
卢瑟福行星模型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吗?
α α α α α
-
+
-
汤姆生的电子发现实验:
-
------+++++
C A
+
1903年汤姆生“ 葡萄干面包“模型:
负电荷 正电荷
截面图
-
-
-
原子是一个球体,R=10-8CM,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内,
而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
卢瑟福α粒子(He2+)散射实验:
铅 盒
放 射 体
闸 门
显 微 金 粒 镜 箔 子 片
真 空 罩
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___________;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 为物质___________;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___________(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 。 2.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 ①物质由原子组成; ②原子在化 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了______的存在,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的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 注: (1)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 1895 年发现了___________; (2)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确认了铀盐和纯铀具有___________; 电子的发现和元素的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 4.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式模型: 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带正电的原子核运 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的α 粒子散射实验
4
17.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⑤两种不同分子;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⑦两种不同阳离子;⑧两种不同阴离子; 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 18..用正确的序号填空:①12C、13C、14C; ③H2O 和 D2O;④CH3CH2OH 与 CH3OCH3;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 A、B、C、D 均是 1~20 号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 B、C、D 的内层电子数为 10,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A 原子核外有 2 个未成对电子. (1)D 离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已知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子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②元素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③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____决定. 18 18 1 (2) 2.0g 由 1 该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含中子数为__________; 1 ������ 和 8 ������构成的水 1 ������ 2 8 ������, (3)核内中子数为 N 的 R2+,质量数为 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和白磷; ⑤CH4 和 CH3CH3;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高一化学_第一章_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_知识点梳理【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是由间断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割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①物质由原子组成;②原子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1/1836;②原子中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粒子,这些粒子之间镶嵌着许多电子。

4、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②电子的运动形态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5、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他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原子核外,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跃迁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用电子在给定时间内在空间的几率分布的图像来描述电子的运动,这些图像就是电子云。

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大的地方,“浓密”一些;几率密度小的地方,电子云“稀薄”一些。

但电子云的正确意义并不是说电子真的像云那样分散,电子云只是一种几率云。

二、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做元素。

2、原子的构成:3、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X)叫做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AZ注:4、构成原子或离子粒子间的数量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原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④阴离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5、(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素材沪科版(2021学年)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素材沪科版(2021学年)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素材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素材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素材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1。

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一百多年前,元素被看作仅包含一种原子的物质.按照道尔顿的原子论,相同元素的一切原子应是一样的。

然而1911年后,人们发现相同元素的原子未必完全一样。

英国索弟发现,当放射性元素分解的时候,要产生一系列其他元素;有些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似乎处在周期表中的同一位置,但放射性不同。

索弟称这些同一元素的不同品种叫做同位素。

同时,有人进一步用质谱证明,同一元素的原子能被分成不同相对原子质量的品种。

目前,除了天然存在的几百种同位素外,据统计已由核轰击法合成了1200多种同位素.这时,我们可以说,元素是一种物质,它的所有原子具有相同原子序数或同数目的质子。

ﻫ放射性元素1896年,法国的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后,居里夫妇分离出了含量稀少但具有强放射性的元素钋和镭。

几年时间,锕和氡也被发现了。

1917年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镤.到1925年,天然元素全部被发现,周期表以92号元素铀而告结束。

但周期表中还有四个空位43、61、85、87号,化学家们继续探寻这些元素。

自1939年来,核科学家不但合成出了43号(锝)、61号(钷)、85号(砹)和87号(钫),而且合成出了16个超铀元素,周期表从1到109号除108号外全被填满了,其中93到107号人造元素大多数是由美国西博格等人最先在柏克莱制出的,这些元素没有稳定的同位素,因而在自然界是找不到的。

2020年沪版高一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0年沪版高一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上册期末冲刺复习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一、原子结构发现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道尔顿原子理论------约瑟夫·约翰·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二、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元素的新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

所以氕、氘、氚都是同一种元素——氢元素。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的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氕、氘、氚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性质性质:(1)同位素的不同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2)在天然存在的某周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归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同位素),所以元素的种数远少于原子的种数。

三、原子的组成和三种微粒间的关系A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Z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显电性。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核电荷数=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四、离子定义: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称为离子。

注意: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

分类:阳离子—— 的离子;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 的离子;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电荷数例1. 假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时11.2 LO 2的质量为32gB .16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C .44gCO 2和28gCO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 .标准状况时44gCO 2的体积是22.4L【答案】D例2.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B .二者属于同一种元素C .和的性质相同D .和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答案】B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 .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索C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D .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答案】D例4. 伊朗核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谓浓缩铀就是提取一定浓度的.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具有放射性B .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C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D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3,核外电子数为92 【答案】D例5. 金属钛代替钢铁广泛应用于宇宙火箭和导弹中,有“宇宙金属”之称。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如同大 型体育场与蚂蚊)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 1个质子带一个
位负电荷
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资料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
古典原子论
战国 惠施(中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中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 的实心球体。
葡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逊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 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 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 中性原子。
汤姆逊模型 Thomson model (1904)
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 子嵌着同数 目的电子
拉塞福模型 Lutherful model (1911)
带正电荷的核 位于中心,质 量主要集中在 核上,电子沿 不同轨道运转
玻尔模型 Bohr model (1913)
电子在一定轨 道上绕核做高 速圆周运动
公元前四世纪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十世纪
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1661年
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 学的定义
1748年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1772年、73年
高中 一年级 第一学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上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知识点总结
.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程:
古典原子论:惠施、墨子、德谟克利特;
近代原子论:道尔顿;
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
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卢瑟福;
电子云模型:波尔。

——了解
2.重要人物及成就:
道尔顿(原子论)、汤姆孙(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伦琴(X射线)、贝克勒尔(元素的放射放射性现象)、卢瑟福(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3.原子的构成;(看第一章例题)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关系;原子、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①原子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
数种类
AZX
(+)
中子(不带电)
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对中性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对阳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ZAn+
e=Z-n,Z=e+n
对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ZBm+
e=Z+m,Z=e-m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即A=Z+N
质量数(A)
(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被称为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判断;同素异形体;(看第一章例题)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讨论对象是原子。

②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也不论其如何不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不变。

(即丰度不变)
(见1.2提纲)
5.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简单计算);
a
(设某原子质量为ag)
①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m12c×1/2
此相对质量不能代替元素的相对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即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是某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的乘积之和。

即:m=ma×a%+mb×b%+mc×c%+
③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所得结果为该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看第一章例题)
6.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高低;理解电子层(k、L、m、N、o、P、Q)表示的意义;
①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

②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填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依次类推,(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第一层为2的原子为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

7.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素)、电子式的含义;
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原子、离子、分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见1~20号元素和第三章提纲)
第一章
拓展知识点
P173
常用的稀型离子有氖型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微粒的含义):
氖型离子:原子核外为10电子,包括N3?、o2-、F-、Na+、mg2+、Al3+。

NH4+;
常见10电子微粒:分子(cH4、NH3、H2o、HF);原子(Ne);离子(N3?、o2-、F-、oH-、Na+、mg2+、Al3+、NH4+、H3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