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主题,主要探讨的是哪些内容?A、元素的周期性B、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C、化学键的本质及不同类型D、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在设计高中化学实验课时,以下哪种设计原则不太适合?A、安全优先原则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C、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原则D、强调学生主体性原则3、以下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不受反应物浓度影响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C、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加,与温度无关D、压强对气体反应的速率没有影响4、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技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馏过程中,冷却水应该从下往上流动,以确保冷凝效果B、中和反应过程中,如果酸过量,则溶液的pH值会低于7C、在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如果观察到火焰呈现绿色,则样品中一定含有钾D、液态空气的分馏过程中,氮气先于氧气被分离出来,因为氮气的密度大于氧气5、在下列化学实验中,不能直接观察到沉淀生成的操作是:A.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 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D. 铁与稀硫酸反应6、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以下哪项实验操作最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这一概念?A. 碘与酒精反应B. 硫在空气中燃烧C.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D. 氢氧化钠溶解于水7、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下列哪种方法最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A、教师讲解法B、实验探究法C、课堂测验法D、自学阅读法8、下列哪个选项是构成化学探究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A、学生的自我学习B、教师的课堂教学C、实验探究活动D、学生的课外阅读9、在分析化学试验中,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准确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A. 滴定法B. 分光光度法C. 质谱法D. 电子天平法 10、在讲授化学课程时,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A. 过多地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B. 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化学反应过程C. 仅阐述学科概念,不涉及实际应用D. 强调课程的理论性,并未与学生互动11、在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 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12、在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B. 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C. 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将向生成物方向移动D. 降低温度,平衡将向放热方向移动13、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下哪个实验最适合用于演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A、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碳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4、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有效?()A、将元素周期表制成折页,让学生进行记忆B、制作多媒体动画展示周期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C、让学生逐个查找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D、教授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过程15、在以下化合物中,哪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A. NaOHB. HClC. NaClD. NaNO316、下列哪种方法属于化学分离方法?A. 离心分离B. 萃取C. 冻结蒸馏D. 重量分析法17、在下列化学反应中,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是()A. Cl2 + H2O = HCl + HClOB. 2Na + Cl2 = 2NaClC.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D. Cl2 + 2KBr = 2KCl + Br218、在下列实验方案中,能够实现将溶液中的氯离子定性检测的是()A. 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B. 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C. 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D. 向溶液中加入氯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19、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电子云是描述所有电子在其原子轨道上的具体位置。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本试题为回忆版,部分题目不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实行的是()。

A.国家统一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C.学校自主课程D.学科和活动课程【答案】B【解析】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目的是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其中,“三级”指的是国家、地方、学校。

2.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是()。

A.能力和德育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A【解析】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图1是某高中化学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电子迁移内容的类比图像,下列选项不属于类比图像核心的教学功能的是()。

图略A.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B.降低认知难度C.解释抽象知识D.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答案】D【解析】类比图像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呈现形式,既有图像的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又能有效的促进知识迁移。

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数据化统计形成一个具有形象、直观、有说服力的图标,再与有共同类别或特征的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的工序。

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形象的解释较为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示降低了学习的认知难度。

7.有关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B.探究教学要按照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依次开展教学活动C.科学探究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D.科学探究要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科学人物、计算机应用、职业链接、概念图等多重呈现方式呈现。

从太空探索、能源利用、物质研究、地球探索、探索生命、生态系统等视角,强调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体验,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
等状况进行的预测。
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答案】A
【解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4、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Na+、K+、MnO4-、C023- B、由水电离的c(H+)=lxl0-13 mol/L的溶液中:Mg2+、Cu2+、S042-、N0-3; C、0.1 mol/L NH4HCO3溶液中:K+、Na+、N03-、Cl一 D、O.1 mol/L FeCl3溶液中:Fe2+、NH4+、SCN】
15、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 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答案】D 【解析】 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制造出陶器,到唐宋时期,制陶水平已经很高。故本题选D。
【答案】B 【解析】 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
物;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
9、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 )。
①化学课程标准; ②化学教材; ③学习者学情; ④教学媒体。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教师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教师版)
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技术.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里的“实验”的含义的是( )。 A、实验原理 B、实验史实 C、实验事实 D、实验探究活动
【答案】A
【解析】
1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解释又可以表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这说明了元
【答案】B
【解析】解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是( )。 A、能力与德育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A 【解析】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20、下列烃的溴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乙烷B.丙烷C.丙烯D.异丁烷 A、A>B>C>D B、D>C>B>A C、A>B>D>C D、C>D>B>A
【答案】D
【解析】解析:烷烃的取代反应属于自由基反应机理,反应的快慢与生成自由基的稳定性有关。键的解离能越小。自由基越稳
定:烯丙基自由基>异丁基自由基>丙基自由基>乙基自由基
试卷链接:/t/A NvniwV.html
2/10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素周期表的本质是( )。
A、假说 B、定律 C、理论 D、模型
【答案】B
【解析】解析:假说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 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 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 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由题干描述可知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定律。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注:本试题部分题目不全,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完整版试题,如有更新,学员可通过自动升级获取最新内容。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本试题为回忆版,部分题目不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实行的是()。

A.国家统一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C.学校自主课程D.学科和活动课程【答案】B【解析】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目的是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其中,“三级”指的是国家、地方、学校。

2.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是()。

A.能力和德育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A【解析】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图1是某高中化学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电子迁移内容的类比图像,下列选项不属于类比图像核心的教学功能的是()。

图略A.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B.降低认知难度C.解释抽象知识D.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答案】D【解析】类比图像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呈现形式,既有图像的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又能有效的促进知识迁移。

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数据化统计形成一个具有形象、直观、有说服力的图标,再与有共同类别或特征的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的工序。

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形象的解释较为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示降低了学习的认知难度。

7.有关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B.探究教学要按照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依次开展教学活动C.科学探究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D.科学探究要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科学人物、计算机应用、职业链接、概念图等多重呈现方式呈现。

从太空探索、能源利用、物质研究、地球探索、探索生命、生态系统等视角,强调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体验,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A.化学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浓度变化可以为负值,但速率始终用正值表示,故A错误;B.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B 错误;故答案选:C。

2、在N2+3H2⇌2NH3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1,在此段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1sB.2sC.3sD.4s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注意对应公式的运用以及化学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难度不大。

首先,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

题目给出,在反应N2+3H2⇌2NH3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1。

同时,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1⋅s−1。

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我们可以写出以下比例式:v(NH3) v(H2)= 2 3将已知的v(NH3)和v(H2)代入上式,得到:0.6mol⋅L−1Δt0.45mol⋅L−1⋅s−1= 2 3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求出时间Δt:Δt=0.6mol⋅L−1×320.45mol⋅L−1⋅s−1=2s所以,这段时间为2s,选项B正确。

3、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时,可采用重结晶法C.纸层析法实验中,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的水作为固定相,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D.减压过滤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

高级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

高级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下列哪种实验最适合用来演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B、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C、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下列哪项课外活动最能实现这一目标?A、参加学校体育比赛B、设计并进行一个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样品的酸碱度C、在校内组织文艺晚会D、参观当地的科技馆3、在化学实验中,为了防止玻璃仪器破裂,下列哪种操作是错误的?A. 用玻璃棒搅拌加热的溶液B. 将热玻璃仪器直接放入冷水中冷却C. 使用耐热玻璃制作加热设备D. 加热玻璃仪器时先预热再加热4、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正在讲解燃烧反应的原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必须是燃料与氧气直接接触才能进行B. 燃烧反应中,燃料会吸收氧气并释放热量C. 燃烧反应中,氧气作为反应物参与化学变化D. 燃烧反应不需要催化剂5、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应伸入试管内B、过滤实验中,漏斗的下端尖嘴应紧贴烧杯内壁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6、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H2O2 → 2H2O + O2↑B、CaCO3 → CaO + CO2↑C、2Na + 2H2O → 2NaOH + H2↑D、N2 + 3H2 → 2NH37、以下哪个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2Na + 2H₂O → 2NaOH + H₂↑B、CaCO₃ + 2HCl → CaCl₂ + CO₂↑ + H₂OC、CaO + H₂O → Ca(OH)₂D、Fe₂O₃ + 3CO → 2Fe + 3CO₂8、在电解质溶液中,下列哪种离子的迁移率最高?A、Na⁺B、Cs⁺C、K⁺D、Li⁺9、在化学实验中,以下哪个操作是错误的?A.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B. 滴定时,胶头滴管插入锥形瓶中,液面以下部分不能接触瓶壁C. 将待测液滴入待测液中测定其浓度D.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的最低点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10、下列关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B.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C. 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D.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11、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B.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C. 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12、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在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B. 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D. 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应将电极插入水中,并用酒精灯加热1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13 )。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4. 诊断题 5. 案例分析题 6.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是( )。

A.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B.了解二氧化碳的自然界循环过程C.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D.感受化学对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正确答案:D解析:A、B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C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2.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

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正确答案:C解析: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

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中关于档案袋评价的描述为“建立学习档案是要求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

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

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3.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属于( )。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正确答案:A解析:化学事实性知识是指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反映物质的存在、制法、保存和用途等多方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有机化合物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

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

4.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

A.计算机辅助学习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正确答案:B解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是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