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建筑总平面设计19页PPT
合集下载
第三章--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PPT课件

厨房:900/800mm
双扇门 门宽:1200~~1800mm
四扇门 门宽:2400~~3600mm
-
26
2、窗的面积:
窗口面积大小主要根据: 房间的使用要求 房间的面积 当地日照情况 设计时可根据窗地面积比=
进行窗口面积的估算,也可先确定窗口面积,然后根据表规 定的窗地面积比值进行验算。
-
27
不同的建筑空间为了保证室内的明亮程度, 照度标准是不一样的。离地面低于0.5米的 窗户洞口面积不计入窗地比的窗户面积如: 在住宅设计中客厅的窗地比一般是1/6~1/4, 卧室的窗地比一般为1/6~1/8 ;楼梯间 ---1/12;工业建筑中窗地比取为了1/8。
48
-
49
-
50
-
51
B、
❖ 楼梯的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为
❖ 主要楼梯
❖ 次要楼梯
❖ 消防楼梯
-
52
(2)楼梯的宽度与数量 ——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
A、楼梯的宽度 〉=850mm/人 1100~~1200mm/两人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的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疏散要求 (注:住宅内部楼梯可减少到850~900mm/人) B、楼梯的数量——疏散楼梯 通常情况下,每一栋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楼梯
建筑外观及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
24
-
25
1、门的宽度和数量
房间中门的最小宽度是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股数及家具 设备的大小决定的。
单股人流通行的最小宽度取550mm
一个人侧身通过需要300mm
门的最小宽度——
单扇门
厕所:700mm 阳台:900mm
卧室:900mm 普通教室/办公室:1000mm
第三章平面设计三版)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 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三. 路线平面设计内容
合理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
第二节 直 线
一. 直线的特点
1.优点: 两点间直线最短
短捷、直达
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 测设容易
2.缺点: 难于与地形协调 易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 过长直线易使驾驶员疲倦
第三章 平面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 路线
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的组成: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
二. 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
1.汽车行驶轨迹特征: (1)轨迹连续且圆滑
(2)轨迹的曲率连续
(3)轨迹的曲率变化率连续
2.平面线形组成
乘客舒适程度
μ<0.10,不感曲线存在,很平稳; μ=0.15,略感曲线存在,尚平稳; μ=0.20,已感曲线存在,稍感不平稳; μ=0.35,感到曲线存在,感到不平稳; μ≥0.40,非常不稳定,有倾倒危险;
运营经济性 μ≯0.15
μ的舒适极限, 由0.1~0.16随 行车 速度 而变
2. 最大超高 ih(max) ≤ fw
(4)长直线或长下坡的尽头的平曲线,除 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外, 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 安全措施。
第三节 圆曲线 一. 圆曲线的特点
1. 曲线上任意点曲率半径相同,测设和计算 简单;
2. 对地形、地物和环境适应性更强;
3. 汽车受离心力作用,且比在直线上行驶多 占道路宽度;
Y O
Ls X
3. 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
房屋建筑学-建筑总平面设计培训课件(ppt 93页)

7
(2)对用地范围、建筑范围的控制
规划对用地范围的控制多是由建筑红线与 道路红线共同来完成的。另外,限定河流等用 地的蓝线以及限定城市公共绿化用地的绿线, 也可限定用地的边界。红线所限定的用地范围 也就是用地的权属范围,除了某些特殊项目, 比如公益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规划主管部门批 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之外,其他项目不允许 超越红线布置。
建筑总平面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 朝向、绿化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 行总体布局,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总 平面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 定单体建筑的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布置、管线 及绿化系统布置。
3
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应满足一下基本要求: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为保证河网、
水利规划实施和城市河道防洪墙的安全以及防
洪抢险运输要求,沿河道新建建筑物应按规定 退让河道规划蓝线。
城市绿化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
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11
12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 规划中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 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 要求,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14
3.1.2 相关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对总平面设计也会有大的影响,
它们是场地设计前提条件的另一部分,主要表 现在对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的要求。在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于场地内建筑物 的布局、建筑物与相邻场地的边界线的关系, 建筑突出物与红线的关系,基地内的道路设置 道路对外出入口的位置、绿化及管线的布置、 场地竖向设计等方面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 场地内的消防车道、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等消防 问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对规范中的规定和要 求在设计中应予以遵守和满足。
(2)对用地范围、建筑范围的控制
规划对用地范围的控制多是由建筑红线与 道路红线共同来完成的。另外,限定河流等用 地的蓝线以及限定城市公共绿化用地的绿线, 也可限定用地的边界。红线所限定的用地范围 也就是用地的权属范围,除了某些特殊项目, 比如公益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规划主管部门批 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之外,其他项目不允许 超越红线布置。
建筑总平面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 朝向、绿化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 行总体布局,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总 平面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 定单体建筑的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布置、管线 及绿化系统布置。
3
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应满足一下基本要求: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为保证河网、
水利规划实施和城市河道防洪墙的安全以及防
洪抢险运输要求,沿河道新建建筑物应按规定 退让河道规划蓝线。
城市绿化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
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11
12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 规划中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 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 要求,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14
3.1.2 相关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对总平面设计也会有大的影响,
它们是场地设计前提条件的另一部分,主要表 现在对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的要求。在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于场地内建筑物 的布局、建筑物与相邻场地的边界线的关系, 建筑突出物与红线的关系,基地内的道路设置 道路对外出入口的位置、绿化及管线的布置、 场地竖向设计等方面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 场地内的消防车道、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等消防 问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对规范中的规定和要 求在设计中应予以遵守和满足。
第3章建筑平面设计尚晓峰房屋建筑学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设计资料的积累,结合当前社 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各地实际情况,国家及 各地区 的相关部门编制出一系列的面积定额指标,在实际 工作中,房间面积的确定主要是依据这些 面积定额 指标。
表3-1是部分民用建筑房间使用面积定额参考指标。
有些建筑的房间面积指标未作规定,其房间使用面 积大小的确定并不像教室等房间的面积确定那样简 单,如展览室、营业厅等,使用人数不固定,家具、 设备的数量和布臵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设计 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同类型、规模相近 的建筑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使用要求和经济条件, 通过分析合理确定房间面积。
3.1平面设计的内容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 计两个方面。 单个房间平面设计是在整体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 上,确定房间的面面积、形状、尺寸及门窗大小和 位臵,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捃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 确定建筑平面各组成部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使用 要求,综合基地环境和其他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 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织起来。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民用建筑平面设计的 内容,并能运用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一般民用 建筑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通常是由若干个单体空间有机地组合起来的 整体空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人们常从平面、剖 面和立面三个角度去表现建筑整体和各个空间的 组 合关系。
建筑的平面、剖面和立面设计三者是密切联系而又 相互制约的。建筑平面表达的是建筑物在水平投影 方向的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并集中反映建筑物 的使用功能关系,这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因 此,建筑设计往往最先从 平面设计着手。建筑平面 图也同时反映了围合建筑空间垂直构件之间的位臵 关系,所以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还是需要从建筑三 维空间的整体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立面, 调整修改平面设计,最终达到平面、立面剖面的协 调统一。
第三章场地总体布局PPT课件

接待室及值班室等组成,其位置应设于对外联系和对内管 理方便的部位。行政管理部分的附属用房包括仓库、配电 间、维修间、锅炉房、车库等,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文化馆各类用房 在使用上应有较 大的适应性和灵 活性,根据不同 规模和使用要求 可增减或合并, 便于分区使用统 一管理。
除群众活动区 和专业工作区联 系比较弱,几个 功能区联系相互 间较密切,但是
• 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并合理有序地组织场地内各种活动,促 使场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周围环 境相协调。
ppt精选版
(二)主要内容
• 1、分析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和内容要求,明确场地的各 项使用功能。
• 2、分析场地本身及四周的设计条件,研究环境制约条件及 可利用因素。
• 三对本项目使用者进行直接调查。可采用问卷、访谈等式, 这是了解使用者要求的最直接的手段。
• 最后,实际建成后,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使用状况是否与设 计初衷一致,以此进行总结提高,作为以后处理类似问题的 经验。
ppt精选版
第三节 场地分区
• 场地分区就是将用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将场地 包含的各项内容按照一定关系分成若干部分组合 到这些区域之中,场地的各个区域就是特定部分 的用地与特定内容的统一体,同时各区域之间形 成有机联系。
3.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 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 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4.文化馆设置儿童、老年人专用的活动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 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
5.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 传设施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文化馆各类用房 在使用上应有较 大的适应性和灵 活性,根据不同 规模和使用要求 可增减或合并, 便于分区使用统 一管理。
除群众活动区 和专业工作区联 系比较弱,几个 功能区联系相互 间较密切,但是
• 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并合理有序地组织场地内各种活动,促 使场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周围环 境相协调。
ppt精选版
(二)主要内容
• 1、分析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和内容要求,明确场地的各 项使用功能。
• 2、分析场地本身及四周的设计条件,研究环境制约条件及 可利用因素。
• 三对本项目使用者进行直接调查。可采用问卷、访谈等式, 这是了解使用者要求的最直接的手段。
• 最后,实际建成后,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使用状况是否与设 计初衷一致,以此进行总结提高,作为以后处理类似问题的 经验。
ppt精选版
第三节 场地分区
• 场地分区就是将用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将场地 包含的各项内容按照一定关系分成若干部分组合 到这些区域之中,场地的各个区域就是特定部分 的用地与特定内容的统一体,同时各区域之间形 成有机联系。
3.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 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 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4.文化馆设置儿童、老年人专用的活动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 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
5.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 传设施
第三章_建筑平面设计

水平视角 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 形成的水平视角大于等于 垂直视角 第一排学生眼睛与黑板垂 面上边缘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
教室布置及有关尺寸 a≥200mm; b 小学>850mm; 中学 >900mm; c>600mm; d 小学<8000mm; 中学<8500mm; e>120mm; f>550mm; 注:布置应满足视听及书写要求,便于通行并尽量不跨座而直接就座
第三章 建 主要使用房间平面设计 第三节 辅助使用房间平面设计 第四节 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 第五节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平面设计
用来表达建筑物内部空间组合和外部 形象的建筑图有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 三种图样综合起来,即可全面地反映建筑 物从内到外、从水平到垂直的整体面貌。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各部分在水平 方向的组合关系,通常较为集中地反映建 筑功能方面的问题。因此,进行建筑设计 时,总是先从平面设计入手。
部分民用建筑房间面积定额参考指标
房间名称 中小学 普通教室 面积定额(m2/ 人) 1~1.2 备 注
小学取下限
办公楼
一般办公 室 会议室
3.5
0.5 2.3
不包括走道
无会议桌 有会议桌
铁路旅客站
图书馆
普通候车 室 普通阅览 室
1.1~1.3
1.8~2.5 4~6座双面阅 览桌
(二)房间的平面形状
3.风向和小气候因素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夏季或冬季的 主导风向,适当调整建筑物的朝向,使夏 季可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而冬季又 可避免寒风的侵袭。
第二节 主要房间的平面设计
房间是组成建筑物最基本的单位。 房间的形式包括房间的大小、形状以及 门窗设置等。
3 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1.个数、容量和平面分布 :在日常使用中,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 ; 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 ;
数量和分布需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各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来确定
2.使用的安全 :应按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及其构造要求 来设计
3.4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第3章 建筑平面设计
第3章 建筑平面设计
3.1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 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 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 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 连结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 (b) 用走道连接 (c) 用起居室连接各其它房间的典型住宅平面 (d) 某旅馆用内走道连接各间客房 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 各并联部分 的一种组合方式 并联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
民用建筑 常用家具尺寸
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 所需的空间尺度
教室、卧室、营业厅中 家具近旁必要尺寸
3.2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确定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 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 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 通的面积)
顾客入口
某饭店大堂
工作人员入口
并联式的平面组合交通 组织尽量明确简捷,避 免不必要的交叉
3.4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 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 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 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 连结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 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 的一种组合方式 3. 混合式组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 某一个局部采用一种组合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 为主
数量和分布需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各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来确定
2.使用的安全 :应按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及其构造要求 来设计
3.4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第3章 建筑平面设计
第3章 建筑平面设计
3.1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 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 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 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 连结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 (b) 用走道连接 (c) 用起居室连接各其它房间的典型住宅平面 (d) 某旅馆用内走道连接各间客房 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 各并联部分 的一种组合方式 并联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
民用建筑 常用家具尺寸
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 所需的空间尺度
教室、卧室、营业厅中 家具近旁必要尺寸
3.2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确定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 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 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 通的面积)
顾客入口
某饭店大堂
工作人员入口
并联式的平面组合交通 组织尽量明确简捷,避 免不必要的交叉
3.4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 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 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 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 连结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 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 的一种组合方式 3. 混合式组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 某一个局部采用一种组合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 为主
设计基础PPT课件: 第3章 平面设计艺术鉴赏

3.2广告招贴设计鉴赏
知识点31 b.文字美:传达信息功能、图形审美作用双重角色元素【选择】(P37第2段第2行) 创意美(创意:字体设计) 编排美(视觉整体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2广告招贴设计鉴赏
知识点31 c.色彩美:色彩给人的视觉效应和情感效应【选择】(P37倒数第3段) 对比和调和 节奏和韵律
3.2广告招贴设计鉴赏
3.3标志设计的鉴赏
知识点33 3、创意中的功能内涵 【选择】(P43第1段第2行) 一个好的标志设计,正是把它实用、功利的制约转换成为新颖、独创的契机 。 4、创意中的工艺制约【选择】(P43第2段第1行 ) 一个成功的标志要适用于各种用途。
3.3标志设计的鉴赏
知识点34 三、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选择】 (P43第4段) 1、构成艺术美 构成手法是标志设计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使之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构成手法主要包含:重复,特异、对称、错视、肌理等。采用构成手法设计的标志 , 图形感强、简洁。
目的在于传达与识别
3.3标志设计的鉴赏
知识点33 二、标志创意(P39第4段开始) 重点 1、标志创意 在众多的标志设计中,创意是标志设计的生命。【1707单】(P41第3段开始) a.以企业的经营内容、行业特征进行创意,特定的行业特色美 b.以传统文化、民族艺术进行创意,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强的民族感染 力 c.以特殊的图形符号进行创意,简洁易懂、国际性强
3.1设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
知识点28
1.图形 a.图形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选择】 (P30第2段第1行) b.具象图形:直接将信息传播给观众,具有一定亲和力和认知度,易接受。【1910单】(第3段第1行)
c.抽象图形: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注意度。(第3段第4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环境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建筑获得日照的状 况和有效的日照时间。
房屋日照间距的要求,每套居民住宅必须又一间居室获 得日照,日照时间分别在大寒日2h或冬至日1h连续满窗日照。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L = H /tanα L ——房屋间距 H ——前排房屋檐口和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差 ∠α——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当房屋正南时) ∠β——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方位角(当房屋正南时)
建筑物基地红线的关系
基地红线是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 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如果基地与 城市道路接壤,其相邻处的红线应该即为城市道 路红线,而其余部分的红线即为基地与相邻的其 他基地的分界线。
建筑物与基地红线之间的关系
(1)建筑物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将其基底范围,包括 基础和除去与城市管线相连接的部分以外的埋地管线,都控 制在红线范围之内。
如通L常/H是1=作0出.8对、房1.0屋、间1.距2、L和1.5前等排。房屋的高度H1比值的规定,
建筑物与基地高程的关系
根据建筑物和等高线位置的相互关系,坡地建筑 主要有以下两种布置方式:
1、建筑物平行于等高线时的布置 当基地坡度小于25%时,房屋可以平行于等高线 布置。 易解决入口,土方量较少,造价较低。
2、建筑物垂直或斜交与等高线的布置
当基地坡度大于25%时,房屋可以采用垂直 或斜交与等高线的布置方式。
更多精品资请访问
更多品资源请访问
(2)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在边界红线范围之内留出 防火通道或空地。
(3)建筑物的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基地邻近的建筑物的最低 日照要求。
(4)建筑物的台阶、平台不得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
(5)紧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除非相邻地界为城市规划规 定的永久性空地,否则不得朝向邻地开设门窗洞口,不得设 阳台、挑檐,不得向邻地排泄雨水和废气。
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物质环境 生态环境
建筑物与周围物质环境的关系
建筑物与周围物质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室外 空间的组织是否舒适合理,建筑物的排列是否井 然有序,有关的基本安全性能是否得到保障等等。
注重环境效果的居住小区规划布局
注重环境效果的居住小区规划布局
建筑物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角度来看,我们所 建造的供生产、生活的人工环境一定要纳 入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系统。在设计 的过程中,可以从建筑的光环境、风环境、 卫生绿化条件、节能等方面来进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