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习题

《国际贸易》习题

第一章导论思考与习题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10.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思考与习题: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和一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43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43张)

资料来源:Business Week,July 15,2002
6.3.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了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
一、跨国公司促进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 当前,国际贸易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 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三分之一在国 家与国家之间进行。即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 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多。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万人)
5 4 3 2 1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美国
加拿大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向北美地区的移民大幅增加,主要由三个因素:1. 台湾和香港的经济起飞(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增加);2.政治冲击波(台海危 机、97回归等);3.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
6.2 国际资本流动
6.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
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
国际借贷 单纯货币资产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 (或资产组合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外直接投资(FDI)
(1)国际借贷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银团贷款(即辛迪加贷款) 项目贷款 出口信贷
(2)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股票投资
国际债券投资
(3)国外直接投资(FDI)
FDI指国外公司对本国进行实物资产投资, 包括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在本国建立合资或独 资企业,进行厂房和设备投资,购买房地产等。 FDI不包括证券投资,FDI的主要形式是: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 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 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降低商品价格、规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利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才原 居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丧失。
当然,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完 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会割 断,有可能回流。
• 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
•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 墨西哥移民:净收益≥b+e (这部分收益归谁?) •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 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 界总体上获得收益
2. 对子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
控制所在国的经济:比如美国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 制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巴西100的汽 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60的电力工 业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跨国公司将大量利润汇回母国,导致所在国经济“增 长而不发展”。 吸纳所在国的高级人才; 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关键技术,导致所在国对跨国公 司技术的依赖。
增长趋势 资本流动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入发达国家总量减少。发达国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知识等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利与弊。

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家通过各种途径将投资资金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首先,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带来直接投资,促进外国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工资收入。

其次,资本的国际流动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跨国传递,促进全球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一方面,资本的国际流动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稳定。

资本短期炒作的行为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另一方面,资本的国际流动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大量资本的流出可能使得富人更富,而不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指劳动者从一个国家移居到另一个国家工作。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在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供应不足,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存在高失业率和过剩的劳动力资源。

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而目标国家可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其次,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递。

移民者往往具备较高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他们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创新,促进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然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能加剧目标国家的社会不稳定。

移民者的到来可能导致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能带来文化冲击。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劳动者的到来可能导致社会文化的混杂和冲突。

技术知识的国际流动技术知识的国际流动是指技术人员、研发机构和技术成果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资本的国际 流动:是指 资本从一国 或地区跨越 国界向别的 国家或地区 转移的一种 国际投资活 动。
资产组合投资 : 国际借贷(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 组织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出口 信贷);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股票投 资、国际债券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并购方式和创建方式
当代国际资本国际流动 的特点
输入国,成为该国公民。 像中国每年向中东国家
像美国、澳大利亚、加 大量输出的建筑劳工,
拿大等国所接受的高技 也包括各国母公司向海
术移民就属此类。
外子公司派遣的商务人
员,都属于此类短期劳
动力流动。
当代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主要特点
问题:当代劳
动力国际流动的 主要特点有哪些? 并具体解释之。
特点一:劳 动力国际流 动的多向化
使外部市场内部化,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 企业内部资源流动与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 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就是企业对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接投资 的过程
决定企业内部化的因素就成为决定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因素
结论:
市场的不完全导致许多交易无法通过外部市场 达成,即使达成,也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 因此,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便具备了一定意义上 替代市场的功能,一旦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 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 动力,该扩张过程跨越国界便产生了跨国企业。 而企业制造内部“市场”的过程,即为内部化 过程。
特点二:劳 动力国际流 动的二元结 构
劳动力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 流动 ; 发达国家之间的劳动力国际流动; 发展中国家之间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二元结构,是指 参与国际流动的劳动力总体是由智 力型和体力型两个不同层次的劳动 力构成。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1. 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跨越国家边界进行流动的现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意义、原因和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意义2.1 优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通过流动,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可以引进外国劳动力,满足劳动力需求;资金不足的地区可以吸引外国资本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这样,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有助于促进各国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

2.2 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有利于技术转移与创新的扩散。

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使得技术和知识得以流动,从而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的发展。

技术转移和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3 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起到积极作用。

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可带来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国际劳动力的流动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3.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3.1 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可以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利润率。

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以降低成本并扩大利润。

此外,国际间的资金流动和技术转移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2 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平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受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影响。

一些国家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其他国家则面临劳动力短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不断变化,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实现供需的平衡,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劳动力国际流动在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劳动力移动的收益与成本比较
这是劳动力迁移的最直接原因。劳动力移动的直接收益表 现为移动后实际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环境、水平的改善。
劳动力移动的成本是指为迁移而付出的全部代价。主要包 括交通运输费用和其他货币支出,迁移期间的工资和其他 收入损失,为迁移而付出的其他非货币支出或牺牲,如社 会、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不适应。如果劳动力移动 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就构成了劳动力移动的现实基础。
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受人口增图2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流动与进出口关系1990年与2005年404050的比重流入量占劳动力总数的进口额占gdp比重发达经济体劳动力流入发达经济体商品与服务进口404050的比重流出量占劳动力总数的重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流出发展中经济体商品与服务出口010203019902005年份010203019902005年份3普通型劳动力的流动趋缓技术型劳务限制放宽?一些国家和地区奉行保护主义政策主要是针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设限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不会有太大改观技术型劳务会日益成为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主力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概况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有移民和外籍劳工两种。 “移民”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最终成为该国居民。 “外籍劳工”只是在别国临时工作。 从流动的性质看,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多数
是永久性移民,到日本、欧洲、或中东国家的,多是外籍 劳工。从流动的方向看,基本上是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 口相对少的国家,从经济落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 资高的经济发达国家。
如下图1所示,1975年,国际移民总数为7990.8万人,占 全球总人口数的2.15%;1985年,全球移民总数增加至 10246.4万人,占全球总人口比重达到2.3%;2000年,全 球移民数量进一步增加至17568.5万人,占全球人口比重 达到2.9%;2019年,全球共有移民18969.3万人,国际移 民数量占全球人口比例增加至2.95%。在此背景下,劳动 力流动全球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概述(PPT95张)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概述(PPT95张)

介 绍
• 在前面的章节中都假定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 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要素流动是除了国 际贸易外各国经济交往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 本章主要介绍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国 际流动的基本情况,这两种要素的国际流动对 两国贸易、生产、消费和福利的影响,以及要 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
简介
• 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是国际一体化的形式之 一。
阅读:Immigration and the U.S. Economy
• In the past generation, immigration in the U.S.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especially among workers with the lowest education levels and the highest education levels.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immigration occurred among workers with the lowest education levels, making less educated workers more abundant, possibly causing a widening wage gap between less educated workers and highly educated workers.
• 国际一体化的另一种形式是生产要素的国 际流动 或简称要素流动。 • 要素流动包括: • 劳动力流动 • 通过国际借贷的资本转移 • 跨国公司形成中的国际联系
Movements 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 Movements 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clu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世界超级10强(2002.5)
资料来源:Business Week,July 15,2002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6.3.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了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一、跨国公司促进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6.2.2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变动分析 • 资本输出国:工人受损;资本获益;资本收益>劳
动力损失,净收益为正 • 资本输入国:工人获益;资本受损(未考虑资本
输入的外部经济效应,若考虑则资本也可能获 益);劳动力收益>资本损失,净收益为正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6.3.2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
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开设的苯胺工厂视 为世界第一家跨国公司的话,迄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发展 历史了。二战后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后更是快速发展, 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力的局面。 全球有6.3万个跨国母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 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 世界上5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75%的全球贸易; FDI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是由跨国公司控制的。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中国近年来向北美地区的移民情况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向北美地区的移民大幅增加,主要由三个因素:1. 台湾和香港的经济起飞(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增加);2.政治冲击波(台海危机、 97回归等);3.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二、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通过FDI方式将资本从收益率低的国家转 移到收益率高的国家,使资本在全球的配置更有效率;
跨国公司在各国的分公司不仅为所在国带来了资金 和就业,还带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市场, 是生产资源的转移,不是单纯的货币转移;
跨国公司的业务还促进了各国银行、保险、证券、 会计等金融服务部门的国际化进程。(外部融资大,是内部融
资的4倍)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三、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
1. 技术的直接转移:通过国际化生产网直接转移软、硬件 技术。 2. 技术外溢:示范和模仿效应;联系效应(主要是与供货 商和客户联系);人力资本流动效应。 3.技术转移的战略:过去是创新国先垄断,通过出口产品 满足国外市场;若干年后转移给发达国家的子公司;又若 干年后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 现在由于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所以往往采取共同投资、 联合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战略。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6.3 跨国公司
6.3.1.跨国公司概论
一、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NCs)是指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国家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 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联合国跨国公 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的三要素:(P216)
•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 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 界总体上获得收益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 6.1.3 移民的其他外在成本和收益
• 一、 财政影响 对移民输出国而言:各项税收以及兵役义务
的损失可能会超过移民移居国外而减少的公共服 务成本—征收移民税;
对移民接受国而言:移民享受的公共福利的 费用可能少于,也可能超过他们交纳的税收—反 对非法移民(美国加州1994年的187号提案)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2. 对子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
控制所在国的经济:比如美国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 制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巴西100的汽 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60的电力工 业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跨国公司将大量利润汇回母国,导致所在国经济“增 长而不发展”。 吸纳所在国的高级人才; 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关键技术,导致所在国对跨国公 司技术的依赖。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益变动
工资(元)
2.0 1.0
墨西哥
工资(元) SL’
5.0
SL
c
4.0 100
移 民 成 本
a
be
美国 SL
100
SL’
d
DL
450 500
DL
劳动力
200 250 300
劳动力
• 劳动力自由流动前:墨西哥:就业量500,均衡工资1.0;美国:就业量 250,均衡工资5.0
• 劳动力自由流动:墨西哥 100 美国
• 1.为了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率 • 2.降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运输成本 • 主要靠企业间贸易行为的内部化和生产合
理布局来实现。(1)投入品内部化解决厂 商间的利益冲突;(2)研发和技术转移内 部化解决技术的定价难、交易成本高和技 术外溢问题。(3)生产靠近原料产地、消 费市场以及资源丰裕地等可降低成本。 • 3.绕过贸易壁垒
• 当前,国际贸易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 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三分之一在国 家与国家之间进行。即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 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多。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有了巨大发展和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上债券和股票交易数量大幅增加 →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取代商业贷款占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是主要融资国,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在上升
21世纪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变化: 跨国投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跨国资本增加对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投资的关注,技术资本投资呈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6.4 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 6.4.1 要素流动与贸易的替代效应 一、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的替代效应 • 效应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会改变劳动力输出国
和输入国的资源配置,进而会对两国间的贸易产 生影响。对劳动力输出国而言,国内劳动力减少, 其影响恰好与出口扩张型增长相反;对劳动力输 入国而言,国内劳动力增加,其结果类似于进口 替代型增长。因此,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某种程 度上起到了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作用。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6.2 国际资本流动
6.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 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
国际借贷 单纯货币资产流动 (或资产组合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资本流动 国外直接投资(FDI)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1)国际借贷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银团贷款(即辛迪加贷款) 项目贷款 出口信贷
r
F A国
r
B国
M
r3
r2 r1
OA
E
N
r2
G
VMPKB
VMPKA
C
D
OB
图6-5 国际劳动力迁移的产出和福利效应
资本CD从A国转移到B国,使两国利率均为r2,这 使得世界的总产出增加EGM,其中A国得到ENG,B国 得到EMN。B国的总产出增加ECDM,其中外国投资者 获得ECDN,余下EMN作为B国国内的净所得。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 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 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降低商品价格、规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纵向渠道:指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生产过程在别国投资设厂, 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既有利于利用别国的廉 价劳动生产力和资源,又保证了生产上的连续性,从而促进了 全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 效应二:在要素收入方面,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会造成输出国工人工资上升,输入国工人工资 下降。这与两国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结 果是一致的。这是两者间替代关系的另一种表 现。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还是国 际间的劳动力流动,都会导致各国内劳动力收 益与其他要素收益的差距缩小(斯托尔珀-萨 缪尔森定理),并导致各国间劳动力收益的差 距缩小(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增长趋势 资本流动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入发达国家总量减少。发达国
家:流入美国放缓,欧盟吸引力加强,日本吸引力减弱。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各国 FDI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转自世界银行与高盛公司,2004.7.15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中国吸引FDI的情况
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FDI是主要的引资形式。 2001年中国的FDI为468.8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94%,中 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被国际称为“中国引资奇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 二、 人才流失 高级人才迁移迁移到其他国家会导致“智
利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完 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会割 断,有可能回流。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 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2)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股票投资 国际债券投资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3)国外直接投资(FDI)
FDI指国外公司对本国进行实物资产投资, 包括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在本国建立合资或独 资企业,进行厂房和设备投资,购买房地产等。 FDI不包括证券投资,FDI的主要形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