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感悟类设问-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专题2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基础知识【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专题2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基础知识【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重点考向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
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 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趣》),其中主动者“癞蛤蟆”没有出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孟子三章》“百里溪举于市”说“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属于被动意
义,而“介”词于则介绍处所(名词)“又留蚊于素帐中”。其中的“于”表示被动 的意思。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 和您结好。
重点考向
考向三:文言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同学们
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五种句式。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 “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 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重点考向
(3)定语后置句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
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文言文比较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文言文比较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文言文比较阅读2020温州--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听蕉记[明]沈周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

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

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

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

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

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选自《石田先生文钞》[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

②曷:疑问代词。

何,什么。

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

④戛摩:击撞摩擦。

⑤迨:等到。

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

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

⑧骧:奔驰。

◎材料二夜雨有作[宋]张嵲睡足秋堂夜雨声,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材料三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

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13.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4. 《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15.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16.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17. 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答案】12. (1). 接受,承受 (2). 借,凭借 (3). 竖立 (4). ②13. 蕉叶大而空,承接雨的时候发出声音。

2020中考文言诗文解题法名师精彩解读3――感悟评价

2020中考文言诗文解题法名师精彩解读3――感悟评价

2020中考文言诗文解题法名师精彩解读3――感悟评价题型阐释感悟评判,确实是在阅读过程中相伴着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明白得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摸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并提出自己专门的发觉与见解、摸索与质疑。

感悟评判类试题,大差不多上开放性简答题,所涉及的内容要紧包括:1.要求依照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发;2.结合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明白得;3.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讲等。

精题解析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咨询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朴素古风存。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描写了如何样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2018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试题〕解析:第一咨询是把握诗句差不多内容,它只要求写出诗人当时的耳闻目见即可。

第二咨询是要求考生讲出对诗句的自我感悟,这就要深挖其内在意蕴,并摸索一下人们将它应用到现实生活的用意。

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被传诵不绝的哲理名句,它的哲理意蕴与其现实意义紧密相关。

答案例如: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围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假设无路,忽又爽朗的情形。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逆境中显现期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例2阅读«陋室铭»,回答后面咨询题。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关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018年重庆市中考试题〕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

从能力角度上讲,考查的是鉴赏评判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它要求抓住的条件联系全文,谈时切入角度要准。

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夺分之文言文阅读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夺分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7: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文言文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题型要求考生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中主(次)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做出合理的归纳和评判。

其中包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等。

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链接例7 (2019长沙中考)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

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

⑤居官:担当的官职。

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傅:推诿。

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对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第一问:结合选文内容,从石奢关于忠孝的辩解和“自刎而死”的抉择、李离不接受晋文公的宽赦,毅然选择“伏剑而死”可知,这两个人物都具有守法尽责的精神;第二问可根据两段内容,分别概括故事情节即可。

词语解释-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词语解释-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2:词语解释近年中考语文文言词类考点主要分为:古今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

命题方式主要为:具体释义,选择题。

翻译题实际上是考查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考点链接】例(2019天津中考)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

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业,水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

②府治:府衙。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好:小石,碎石。

⑤亟:急速,赶快。

⑥周旋: 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文卷悉.烬悉: ⑵喝使归舍.舍:【解题点拨】“悉”可以联系《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的“悉”字;“舍”可以联系《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句中的“舍”字。

【答案】(1)全,都(2)房舍,住宅【方法指导】1.通假字解释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例如:在《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句中的“唱”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

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披”字就讲通了。

注意事项:在解释通假字的时候,要先写出其本字,然后再解释其语境义。

例如: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现象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意思便是今义。

2020届中考语文热点猜押练5 阅读文言文的启示与启发(含解析)

2020届中考语文热点猜押练5  阅读文言文的启示与启发(含解析)

猜押练5 阅读文言文的启示与启发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阅读理解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阅读理解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阅读理解
复习要点
1.整体感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准确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

3.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或道理。

4.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或对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或疑问。

1
应树立整体意识
考试时提供的课外文言文语段,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人物传记、著名典籍中的精彩片段等,涉及到的主题多数为三种:人物的性格、处世的方式、科学的哲理。

我们要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事、景、情、理等信息。

从内容上分辨是记人,还是叙事,是说理,还是写景,树立整体意识。

(1)记叙类文言短文,应分析:文中主要事件的起因是什么,事情的发展会怎样,结果如何,主要人物(主人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反映其哪些思想、精神、品质、特征等。

(2)写景状物类短文,应分析:所写的景与物,有哪些特征,作者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描摹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等。

(3)议论类短文,应分析:标题属于哪种类型,论题是什么,作者基本态度与看法怎样,又是如何论证的等。

只要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心中有数,就能增强阅读的针对性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以避免漫无目标的盲目阅读和无效低效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7 杞人忧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7 杞人忧天(2023·山东东营·东营市实验中学校考二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叉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乙)(陆象先)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司马韦抱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

”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桉察使。

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

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新唐书·陆象先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往晓.之晓:②其人舍然..大喜舍然:③为政尚.仁恕尚:④民慢.且无畏慢: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作用。

3.阅读甲、乙两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①告知,开导;②消除疑虑的样子;③崇尚;④不恭敬,傲慢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人物形象鲜明。

甲文对话体叙事,言简意赅,逻辑严谨,将杞人忧思忧虑的形象与晓之者忧彼之所忧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乙文通过对话描写,将陆象先“为政尚仁恕”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示例二:运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甲文中“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将两人疑虑消除、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之情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乙文中“大吏惭而退”等描写则把大吏惭愧而退的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启示、感悟类设问文言文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代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常考查有关感悟启示、拓展认识的内容,它们既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也是考生答题的难点。

考查类型主要有:①认识启示类:谈对阅读材料中某一问题的认识或从中获得的启迪;②拓展感悟类:从阅读材料出发进行拓展,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探究并得出发现。

考点链接例9 (2019襄阳中考)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 [注释]①谒者:官名。

②河南: 指河南郡。

③节: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矫制:假传圣旨。

⑤数: 屡次。

⑥黄老之言: 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 大的原则。

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解题点拨】本题考察阅读文言文获得的启示。

选文末尾处总结了汲黯任东海太守时“东海大治”的原因是“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

答题时要从这一关键点出发,发散思维,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可以得到“不过分苛责、强求他人”“宽宏大量”“珍惜机会、改过自新”等启示。

【答案】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

然后“东海大治”。

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方法指导】1.文言文启示、感悟类设问解题角度2.文言文启示类答题思路【考点专项练习】1.(2019河北卷)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注释】①迥异:相差根远。

②开:开导,启发。

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xǐ):数倍。

⑤影响: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

⑦华: 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

⑨《左》《国》:《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曹:辈。

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

⑬义蕴: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散播。

⑮举:举出。

⑯去:距。

⑰枵腹:腹中空虚。

⑱极:通“亟”,急。

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2019杭州卷)【甲】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家人又颇病,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知与公蕴居甚适,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且频以书见及。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子高当已入京,不知得及相见于京师否?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四千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会当国,数年不复相闻。

人谓二人之交遂睽。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亚往造之。

少述出见,唯相劳苦及吊元泽之丧、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遂留荆公,差酒共饭,剧谈经学,才氏幕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刹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侧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王安石和孙少迷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3.(2019昆明卷)【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4.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

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

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③隐处也。

二年,伯珍移居之。

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

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

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

③龙丘萇:人名。

④窭:贫穷。

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

……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

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①如此。

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

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

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乙】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校对。

②藉:借助。

③经年:一年以后。

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6.《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7.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

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②也。

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④吾亲,失之一也。

高尚⑤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

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可追者,年⑥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⑦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驱:快步走。

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

③辟车:下车。

④殁:死亡⑤高尚:清高。

⑥年:岁月。

⑦辞:离世。

从“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和“门人辞归养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