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加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年代中,中生代包括以下哪个时期?A. 寒武纪B. 侏罗纪C. 泥盆纪D. 始新世2. 以下哪项不是岩石的三大类?A. 沉积岩B. 变质岩C. 火成岩D. 变质沉积岩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4.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黄铁矿5.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解释?A. 地震带的分布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升降D. 月球的形成...(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分为____、____、____。

2. 沉积岩的主要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

3. 地壳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和____。

4.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三种主要相互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

5.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壳运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岩浆岩的侵入作用及其对地质结构的影响。

3. 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古环境重建的意义。

####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板块构造理论对现代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2. 分析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

#### 五、案例分析题(10分)某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沉积岩层,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化石。

请根据沉积岩层的特点,分析该地区的古环境可能是什么样的。

### 地质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 B2. D3. A4. A5. D...(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答案)#### 二、填空题答案1. 地壳、地幔、地核2. 侵蚀、搬运、沉积3. 构造运动、岩浆活动4. 俯冲、碰撞、扩张5. 二氧化硅####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 地壳运动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形成山脉、裂谷、海沟等地貌。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第 3 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2.灰分元素3.必需元素4.大量元素5.微量元素6.有利元素7.水培法8.砂培法9.气栽法10.营养膜技术11.离子的被动吸收12.离子的主动吸收13.单盐毒害 14.离子对抗 15.平衡溶液 16.生理酸性盐 17.生理碱性盐18.生理中性盐 19.胞饮作用 20.叶片营养 21.诱导酶 22.可再利用元素23.生物固氮 24.易化扩散 25.通道蛋白 26.载体蛋白 27.转运蛋白 28.植物营养临界期 2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0.缺素症二、缩写符号翻译1.AFS2.Fd3.Fe-EDTA4.NiR5.NR6.WFP7.GOGAT8.GS9.GDH 10..NFT 11.PCT 12.FAD二、填空题1.在植物细胞内钙主要分布在中。

2.土壤溶液的pH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吸收随pH的增大而;阴离子的吸收则随pH的增大而。

3.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和三种营养元素。

4.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和。

5.参与吲哚乙酸代谢的两个矿质元素是和。

6.在植物体内充当氨的解毒形式、运输形式、临时贮藏形式的两种化合物是和。

7.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和。

8.亚硝酸还原酶的两个辅基分别是和。

9.硝酸还原酶的三个辅基分别是、和。

10.植物体缺钼往往同时还出现缺症状。

11.对硝酸还原酶而言,NO3 - 既是又是。

12.应用膜片-钳位技术现已了解到质膜上存在的离子通道有、和等离子通道。

13.作为固氮酶结构组成的两个金属元素为和。

14.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15.促进植物授粉、受精作用的矿质元素是。

16.以镍为金属辅基的酶是。

17.驱动离子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形式是和。

18.盐生植物的灰分含量最高,可达植物干重的。

19.植物体内的元素种类很多,已发现种,其中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有种。

《矿山地质》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矿山地质》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矿山地质》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

地形图比例尺表示图上二点之间距离d与( )。

A.地面二点倾斜距离D的比值。

M (M=D/d)
B.地面二点高差h的比值。

1:M (M=d/D)
C.地面二点水平距离D的比值。

1:M (M=D/d)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 )。

A。

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3.在使用地形图时,对于山头和盆地的等高线都是环网状,可用( )来加以区别。

A.形状 B.示坡线或高程数据
C.等高线的稀疏
4.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 )必定相等。

A.地面高程 B.水平距离
C.水平角度
5.当地物较小,不能按比例尺绘制时,常用( )来表示。

A.比例符号 B.半依比例符号
C.非比例符号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6.地形图比例尺表示图上二点之间距离d与地面二点倾斜距离D的比值。

( )
7.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况越详细,测绘工作量大。

( )
8.象限角为锐角。

( )
9.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是平面图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地形图仅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 )
10.地面上点的标志常用的有临时性标志和永久性标志。

(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
11.煤炭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经过____、一____、
一、_ ___ 一四个过程。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1.对地下结构物产生浮力的地下水是承压水或潜水。

2.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是指洞室围岩总应力的重分布。

3.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

4.流纹状构造反映了岩浆岩的喷成相形成环境。

5.该矿物可定名为XXX。

6.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斑状结构及生物结构四种类型。

7.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称为岩石的饱水系数。

8.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9.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明显降低。

10.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上升或下降。

11.纪为地层单位。

12.统为地质年代单位。

13.岩层在空间的位置是由走向、倾向、倾角确定。

14.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向方位角相差90度。

15.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滑动。

16.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崩塌。

17.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张性滑坡和剪性滑坡。

18.下列哪项组合最易发生岩溶:石灰岩、地下水、植被覆盖少。

1.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包括:选择合适的围岩支护方式、加固围岩、减少荷载、降低水位、控制地下水、加强监测等。

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是指地下水中总溶解物质的含量,代表地下水的溶解能力和对地质构造的侵蚀能力。

3.变质作用包括热变质、压力变质、化学变质和接触变质。

4.沉积岩的构造类型包括层理结构、节理、褶皱、断层等。

5.斜坡变形和破坏的方式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6.沉积岩的成因包括物理和化学沉积,以及生物作用沉积。

四、论述题(14分)冲积平原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土壤松散、孔隙水含量高、土壤可塑性大、地面沉降、地震易发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基础沉降、地面塌陷、土壤液化、建筑物倾斜、地震灾害等工程地质问题。

因此,在冲积平原区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评价,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和工程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共8套)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共8套)

中国矿业大学学年第学期《煤矿地质学》试卷(1)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34分)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武纪(Є)、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的硅酸盐熔融体。

根据 SiO2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答:答题要点: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包括:顶底板中裂隙增多(一般在10-20m范围);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如岩层裂隙构通含水层,则出现淋水增加、甚至发生涌水。

C、遇断层前后,瓦斯涌出量往往明显变化;3.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答: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

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

《矿山开采方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矿山开采方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矿山开采方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共35分,每个概念5分)
1.柱式体系采煤法
2.最大控顶距
3.采煤工作面作业形式
4.放煤步距
5.对拉工作面
6.支护强度
7.倒台阶采煤法
二、简答题(共35分。

每小题5分)
8.壁式体系采煤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9.采煤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的标志是什么?
10.什么是液压支架及时支护方式?
11.综采面过断层的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12.再生顶板是怎样形成的?
13.放顶煤液压支架如何分类?
14.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有哪些缺点?
三、画图题(30分)
15. -个普采工作面长度为150米,工作面采用四排柱控顶,排距为0.6米,柱距为0.75 米,使用MG2×300W双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端头割三角煤斜切进刀,请绘出“四。

六”工作制工作面循环图表。

矿山工程地质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矿山工程地质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矿山工程地质》期末考试试题简答题:(86分)1.请简述矿山工程的特点。

(7分)矿山工程是利用地质体建筑成的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工程,矿山工程的主体是由土体和岩体直接组成的建筑物.特点:1、赋存条件具有不可选择性2、具有明显的时效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对地质环境强烈的扰动性和对地表环境严重的破坏性。

5、相关地质灾害种类繁多,而且伴随着矿山建设和生产的整个服务期间。

2.矿山建设中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控制这些工程地质问题出现的关键性工程地质条件有哪些?(8分)矿山建设中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如下三组:(1)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2)井巷及采场围岩稳定性问题;(3)由于采矿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控制上列三组工程地质问题是否出现的关键性工程地质条件:(1)软弱、破碎岩体及软弱夹层;(2)软弱结构面,包括断层带、层间错动带及贯通较长的大节理;(3)地下水;(4)地应力。

3.请简述矿山工程地质研究的几大方向。

(7分)(1)矿山勘测技术:综合勘测和探测技术在矿山规划、设计、建设和开采等各个阶段均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地球动力学(Geodynamics)、地球物理(Geophysics)。

当前,RS、GPS和GIS技术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为“三S”技术,在矿山勘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我国是多露天开采的国家,进行边坡稳定性研究以确定经济合理的边坡角是露天开采技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工程地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3)井巷与采场围岩变形控制:矿山建设与生产需要开拓和掘进大量的巷道、硐室及井筒等地下工程,这些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及维护技术一直是矿山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其中,软岩巷道支护和厚表土层井筒破坏是两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井巷围岩稳定性问题。

(4)地表与山体移动与控制:大面积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取决于采场顶板管理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一是采用充填法管理顶板。

矿床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矿床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矿床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过程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A. 火山作用B. 沉积作用C. 岩浆作用D. 构造作用答案:D2. 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矿物是以下哪种?A. 铁矿石B. 铅矿石C. 锌矿石D. 铜矿石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简述矿床形成的几种主要机制,并比较它们在地球历史上的重要性。

答案:矿床形成的几种主要机制包括火山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

其中,火山作用主要是由于地壳上的火山喷发活动形成的矿床;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沉积物(如泥沙、碳酸盐等)中的矿物质沉积和固结形成的矿床;岩浆作用是由于岩浆的侵入和冷却形成的矿床;构造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和变形形成的矿床。

这几种机制在地球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同。

火山作用和构造作用在地壳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许多重要的金属矿床,如铁矿石、铜矿石等。

沉积作用虽然在地球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并不是主要的矿床形成机制。

岩浆作用在造山带的形成和火山活动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些重要的金属矿床。

2. 请简要描述金矿石的成矿机制及其主要富集形式。

答案:金矿石的成矿机制主要有火山作用、沉积作用和热液作用三种。

火山作用是指由于火山活动形成的金矿床,主要是在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的过程中,金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

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沉积物中的金矿沉积和固结形成的金矿床,主要是在历史时期,由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携带着溶解的金质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沉积和富集形成。

热液作用是指由于岩浆侵入引起的地下水的升温和溶解金质物质,然后在断裂带、逆冲带等地质构造条件下,经过矿化作用逐渐形成金矿床。

金矿石的主要富集形式有蛏式富集、层状富集、脉状富集和包体富集等。

蛏式富集是指金以细粒形式沉积在沉积岩的砂层中;层状富集是指金沉积在砂岩或页岩的特定层位中;脉状富集是指金以矿脉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之中;包体富集是指金以金伴生矿物的形式出现在岩石的包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他们具有均匀且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接触角:通过三相平衡接触点,固—水与水—气两个界面所包之角(包含水相)称为接触角。

3.富集比:精矿品位对入料品位的比值。

4.筛分分析:将物料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筛分成若干个粒级,求得以重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5.自由沉降:颗粒在广大空间内的沉降,或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受周围颗粒或容器壁影响的沉降。

6.抑制剂:抑制非目的矿物可浮性的调整剂。

7.等电点:当没有特性吸附,ζ电位等于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

8.粉碎比:被粉碎物料粉碎前的粒度与粉碎产物粒度的比值,以i表示。

9.回收率:精料中有价成分重量含量与给料中有价成分重量含量之比,总的回收率通常以ε表示。

10.梯度匹配:铁磁性钢毛半径a与给料颗粒半径b应有一合适的比值,在此合适比值下,介质丝作用在邻近磁性颗粒上的磁力最大。

11.润湿性:润湿是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置换另一种流体的过程,浮选中常将cosθ称为“润湿性。

12.同相凝聚:当粒子的表面电位符号和大小都相同,即y1=y2=y时所产生的凝聚现象。

13.活化剂:促进目的矿物与捕收剂作用的调整剂。

14.零电点:当ψ0为零(或表面净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

15.解离度:16.矿石:指能被利用的矿物资源,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有用矿物;可以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

17.选料比:选得一吨精料产品所需给料的吨数。

18.筛分效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物量与入筛物料中所含粒度小于筛孔的物料量的比的百分数。

19.选择性絮凝:在含有两种或多种矿物组分的悬浮液中加入絮凝剂,由于各种矿物对絮凝剂的作用不同,絮凝剂将选择性地吸附于某种矿物组分的粒子表面,促使其絮凝沉降,其余矿物仍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0.等电点:当没有特性吸附,ζ电位等于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解离度;物料群中,某矿物的单体解离颗粒数占该粒群中含有该矿物的颗粒总数的百分数。

二、填空1.资源加工学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通过分离、富集、纯化、提取、改性等技术对矿物资源、非传统矿物资源、二次资源及非矿物资源进行加工,获得其中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

2.决定物料加工工艺的基本参数包括了物料的物相组成、物料中元素赋存状态、物料中物相嵌布特征和工艺产品的研究。

3.在不同的行业中粉碎作业的目的是不同的,但在矿物加工行业中,被加工的物料的有用组分和非有用组分或有用组分之间都是紧密连生在一起的,而用物理选矿方法要将有用组分和非有用组分分离成单独的精矿,首先必须使连生在一起的有用组分和非有用组分解离;同时,由于各种矿物分选方法对物料的分离粒度上限、下限有一定范围,因此矿物加工过程中,粉碎的物料粒度应尽可能的不低于选矿方法所能回收的粒度下限,不“过粉碎”。

即既要求单体解离,又不过粉碎,粒度适合分离要求。

这是矿物加工中的重要因素。

4.重选方法对物料进行分选的难易程度可简易地用待分离物料的密度差判定,即:5.要在磁场中有效分选磁性较强同磁性较弱的颗粒物料,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条件是:Fm>Fc>Fm*。

6.电选机使用的电场有静电场,电晕电场和复合电场。

7.矿物溶解离子对捕收剂作用的影响包括:竞争吸附和沉淀捕收剂。

8.水力分级中介质的三种运动形式为:垂直上升介质流、水平介质流、旋转介质流。

9.对于助磨剂的助磨作用机理,主要提出了两种学说。

一是“吸附降低硬度”学说:助磨剂分子在颗粒上的吸附降低了颗粒的表面能或者引起近表面层晶格的位错迁移,产生点或线的缺陷,从而降低颗粒的强度和硬度,促进裂纹的产生和扩展:二是“料浆流变学调节”学说:助磨剂通过调节浆料的流变学性质和颗粒的表面电性等,降低浆料(如矿浆)的粘度,促进颗粒的分散,从而提高浆料的可流动性,阻止颗粒在研磨介质及磨机衬板上的粘附以及颗粒之间的团聚。

10.电选电场中颗粒带电的方式有感应带电、传导带电、电晕带电、摩擦带电四种。

11.磁选机的类型繁多,而磁选机的磁场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开放磁系磁场,闭合磁系磁场和磁介质磁场。

这三种磁场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别,分别适应不同磁性物料的分选。

12.重选介质在选别过程中处于运动状态,主要的运动形式有:等速的上升流动、垂直的非稳定流动,沿斜面的流动、回转运动等。

13.工业生产中被粉碎物料产品,是一群粒度分散、大小不一的混合颗粒群。

粉体的粒度特性包括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形状、表面积等。

14.在双电层结构中在两相间可以自由转移,并决定矿物表面电荷(或电位)的离子称“定位离子”溶液中起电平衡作用的反号离子称:“配衡离子”。

三、简答题1.简述资源加工学学科体系包括的四大学科领域?【解】资源加工学包括四大学科领域:矿物加工(Mineral Processing);矿物材料加工(Mineral Material Processing);二次资源加工(Secondary Material Processing);金属提取加工(Metal Metallurgi cal Processing),可简称为4-MP。

2.说明矿物磁性的分类及其分选特点。

【解】根据磁性,按比磁化率大小把所有矿物分成强磁性矿物、弱磁性矿物和非磁性矿物。

强磁性矿物:这类矿物的物质比磁化率X>3.8×10-5m3/kg(或CGSM制中X>3×10-3m3/g),在磁场强度H达120kA/m(~1500奥)的弱磁场磁选机中可以回收。

弱磁性矿物:这类矿物的物质比磁化率X<7.5×10-6m3/kg~1.26×10-7m3/kg(或CGSM 制中X=6×10-4cm3/g~10×10-6cm3/g),在磁场强度H0800kA/m~1600kA/m(10000奥~20000奥)的强磁场磁选机中可以回收。

非磁性矿物:这类矿物的物质比磁化率X=1.26×10-7m3/kg或CGSM制中X<10×10-6cm3/g,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不能用磁选法回收。

3.矿物表面电荷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解】矿物表面电荷的起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优先解离(或溶解)优先吸附吸附和电离晶格取代4.物料机械粉碎过程中,粉碎机械对物料的施力方式有哪些?【解】根据粉碎机械施力方式差异,粉碎施力种类有挤压、弯曲、剪切、劈碎、研磨、打击或冲击等。

5.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有哪些参数?与浮选过程有何关系?【解】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有:接触角、润湿功与润湿性、粘着功与可浮性。

接触角θ、润湿性cosθ、可浮性(1-cosθ)均可用于度量固体颗粒表面的润湿性,且三者彼此之间是互相关连的。

当矿物完全亲水时,θ=0°,润湿性cosθ=1,可浮性(1-cosθ)=0。

此时矿粒不会附着气泡上浮。

当矿物疏水性增加时,接触角θ增大,润湿性cosθ减小,可浮性(1-cosθ)增大。

6.分析颗粒在电选机中的瞬时荷电量、最大荷电量及剩余荷电量及其对电选过程的意义。

【解】物料颗粒在时间t内,在电晕电场中由于吸附离子和电子所得到的荷电量与电场强度颗粒进入电晕场前,t=0,颗粒未荷电;颗粒进入电晕场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荷电量增多;当荷电时间足够长时,荷电量达到极限值,称为最大荷电量。

在电晕场中充分荷电的颗粒离开电晕电场后,经接地圆筒极接触传走部分电荷后,颗粒表面所带的电荷。

不同电性质颗粒传走电荷的程度不同.导体颗粒由于其导电率高,能在l /40~l/1000秒内传走所获得的电荷;非导体颗粒经过过渡电阻只放电,过渡电阻为颗粒本身电阻与接触电阻之和,因此颗粒在电场中获得电荷离开电场后,导体颗粒剩余电荷少或为零,非导体颗粒剩余电荷大,而使两种电性质颗粒在电场中得到分选。

7.简述半胶束吸附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

【解】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离子完全靠静电力吸附在双电层外层,起配衡离子作用,因此又称为“配衡离子吸附”。

在浓度较高时,表面活性剂离子的烃链相互作用,形成半胶束状态,产生半胶束吸附浮选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形成的半胶束吸附吸附是在静电力吸附基础上,又加上分子烃链间的范德华力的作用,可以强化矿物表面疏水性。

8.简述三个粉碎功耗理论的基本内容。

【解】Rittinger的“表面积假说”认为“碎磨过程中所消耗的有用功与表面积成正比,与产品粒度成反比”。

Kick提出“体积假说”认为:“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首先发生弹性变形,当外力超过该物体的强度极限时该物体就发生破裂,故破碎物料所需的功与它的体积大小有关”。

这种假说适合于解释物料的粗碎过程。

Bond推出了“裂纹假说”“物料在破碎时外力首先使其在局部发生变形,一旦局部变形超过临界点时则产生裂口,裂口的形成释放了物料内的变形能,使裂纹扩展为新的表面。

输入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新生表面积的表面能,与表面积成正比;另一部分变形能因分子摩擦转化为热能而耗散,与体积成正比。

两者综合起来,将物料粉碎所需要的有效能量设定为与体积和表面积的几何平均值成正比”。

9.简述资源加工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向。

【解】资源加工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以下几方面:(1)矿物资源;(2)非传统矿物资源;(3)二次资源。

(4)非矿物资源。

研究方向(1)工艺矿物学;(2)粉碎工程;(3)重力场、流体力场中的分离;(4)电磁场中的分离;(5)浮选;(6)生物提取;(7)化学分离;(8)化学合成。

(9)表面改性;(10)聚集与分散;(11)源加工过程计算机技术。

10.简述铁磁质物质的磁化过程。

【解】在磁化磁场的作用下,铁磁质的磁化包括两个过程:畴壁的移动和磁畴的转动。

在低磁场中,磁化以壁移为主,磁化曲线的OA段为畴壁的可逆位移,即磁场强度减到零时,磁化强度可沿OA曲线回降到零。

AB段畴壁的位移是不连续的、跳跃式的、不可逆的。

畴壁位移的不可逆性,是由于磁晶中的杂质和晶格缺陷阻碍畴壁的移动,这种阻力相当于一种摩擦力,当畴壁越过这些障碍后,退磁时,它又妨碍畴壁回到原来的位置,因而产生磁滞现象。

磁畴转动是磁畴逐渐转到与外磁场方向一致。

畴转所需的外磁场强度较高,因此,在较高磁场中,磁化以畴转为主。

当所有磁畴都转到外磁场方向时,磁化即达到饱和状态。

磁化曲线的BC段是以畴转为主的磁化过程。

11.什么是选择性粉碎?选择性粉碎与产品粒度有何关系?矿物加工过程中选择性粉碎有何意义?【解】力学性质不均匀的物料在细磨过程中强度小的被磨细,强度大的则残留下来,这种现象称选择性粉碎。

随磨矿时间的延长,矿物颗粒变细,软硬两种矿物的平均粒度差变小,磨碎时间足够长时,二者粒度可达到相同;软硬两种矿物小于0.074mm产率差随磨矿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且时间愈长产率差值愈小,即粗磨下选择性磨碎现象显著,而细磨下选择性磨碎现象逐渐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