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态浮岛浮床

合集下载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目录1简介2分类3结构▪植物栽培基▪大小和形状▪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4净化原理5生态浮床的优点1简介编辑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自20年前德国BESTMAN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在藻化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致力于修复过程中,采用人工浮床作为先锋技术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动物得到自然恢复或在人工协助下恢复。

2分类编辑人工浮床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形、水质净化性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浮床的外观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多种。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各种各样人工浮床图集(14张)各种浮岛的制作过程和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 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9.不具备突发性特征的环境安全问题是( A ) A.土壤污染导致的粮食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B.核泄漏 C.超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 D.危险化学品泄漏 10.反复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会( C ) A.扩大环境安全范围 B.提高环境安全临界点 C.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范围 D.缩短消除环境安全问题的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广东阳江高二期中]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具有长期积累和不可逆转的特征。下图为某区域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 图。据此完成4~5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关于环境安全临界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环境安全临界值与人类活动无关
B.小球在环境安全临界值时环境最稳定
C.环境安全临界值是固定不变的
D.小球在环境安全临界值时环境问题较严重
3.该区域出现严重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会导致图中小球( B )
A.向左滚动
B.向右滚动
C.位置不变
D.左右滚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关于该城市的PM10月平均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4—5月PM10浓度较高,梅雨是主要影响因素 B.7月前后PM10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多 C.3月前后出现PM10高值主要与该市人口急剧增加有关 D.影响该曲线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工具数量的变化
4.下列人类活动场所最可能成为图示区域污染源位置的是( D )
A.核能发电厂
B.居民小区
C.垃圾填埋场
D.高速公路
5.降低空气中重金属浓度的合理措施是( A )

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生态浮床是一种结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水体修复和保护方面。

它由浮床材料、浮床框架和浮床连接件等组成,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提供与保护、水质净化与改善以及蓄水调洪与防护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并解释说明二者之间关系的机制。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叙述。

引言部分在对生态浮床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文章整体结构和每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包括浮床材料、浮床框架和浮床连接件等部分。

第三部分将概述生态浮床的作用,主要涉及到水生生物栖息地提供与保护、水质净化与改善效果以及蓄水调洪与防护功能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详细解释说明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之间的关系,包括结构对作用的影响机制解析、结构优化对作用增强效果的分析,以及作用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的介绍。

最后,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并深入解释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生态浮床相关知识和实践案例的梳理与总结,期望能够为生态浮床在水体修复与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此外,通过对结构组成与作用关系机制的解析,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改进生态浮床技术,提高其效率与可行性。

2. 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2.1 浮床材料:生态浮床的结构主要由一些特殊的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以适应水生环境,并且能够与水中植被和动物相互作用。

常见的浮床材料包括塑料网格、聚乙烯泡沫板等。

塑料网格是最常用于浮床的材料之一。

它通常由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可回收塑料制成,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紫外线能力。

塑料网格具有开放的结构,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阳光进入水体,从而促进水中光合作用和溶解氧生成。

聚乙烯泡沫板也是常见的浮床材料之一。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设计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设计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摘要:富营养化是当前湖泊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态生态浮岛作为新的水质净化载体,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有着很多优点和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人工浮岛;生态修复人工浮岛也叫生态浮床或生态浮岛,是一种在轻质漂浮材料上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或喜水性陆生植物,为多种生物提供生境的飘浮结构,主要由浮岛种植基质、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人工浮岛单元易于调整空间配置形式,固定方式多样,近些年在水体生态修复中应用较广。

人工浮岛可用于[1]:(1)具有大水位波动及陡岸深水环境的水域;(2)具有猛浪、高浊度和富营养化状况的湖区;(3)有景观功能需求的池塘和湿地水域等水体的生态修复。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主要是针对微污染的水域,通过浮岛上的植物和植物根系所形成的生物膜吸收水体中的N、P等有机物,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并利于植物。

微生物对各种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达到生态修复目的,人工浮岛是防止健康水生态系统在高环境灾变下退化的有力支撑子系统[2]。

人工浮岛植物生长在水面上,克服了水体低透明度、水深及风浪的不利影响,是水生态系统构建的一种补充技术,且人工浮岛的构建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景观效果好,一般配合其他的技术来予以集成提高湖泊生态修复的效果[3]。

在我国,人工浮岛大量应用于水体的生态修复,云南滇池草海生态修复、湖北省梁子湖、太湖五里湖工程[1]、武汉东湖、安徽巢湖、北京什刹海等等工程均有应用。

随着人工浮岛技术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与生物膜、曝气、填料等其他技术的集成,人工浮岛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的变形[4],发展出组合式的人工浮岛、微动力的生态浮岛、立体生态平台等多种形式,应用于多种不同的需求的场合。

表1是对目前常见的各种浮岛的结构、成本、材质、施工难度做的一个对比。

表1 常见的浮岛对比表浮岛名称结构形式主体材质施工难度平均成本(元/m2)材质环境问题寿命1传统生物浮岛简单发泡塑料二次污染2年低低30~702棕丝椰丝竹筐浮岛复杂天然材料无3年高高380~5503废旧轮胎浮岛复杂废物利用二次污染3年高中220-3504一般塑料制品浮岛简单再生料二次污染2年低中180-2605塑料管框浮岛简单PVC或PPR可回收2年低中80-1506多年生抗风浪型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3年低中220-2607复氧型净水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4年低中260-3508园艺型净水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3年低中220-2809立体生态平台复杂聚酯纤维无15年低高1200-18001 0浮水植物浮床简单PET+不锈钢无5年低低50~801 1组合型生物浮岛复杂复合材料无4年高高350-450但是人工浮岛在设计和应用中还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1,5,6]:1.浮岛的稳定性浮岛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在开阔水域的浮岛需具备一定的抗风浪能力。

人工生态浮岛浮床

人工生态浮岛浮床

生态浮岛/浮床净水技术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浮床,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态浮岛/浮床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浮床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生态浮岛/浮床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态浮岛/浮床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选择冬季常绿的水生植物或驯化后的具有景观价值的陆生植物;6.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常用水生植物一般的水生植物都适合在生物浮岛上种植,即使是陆生植物经驯化后也可以在浮岛上种植。

但考虑到浮岛的净水作用及成本控制,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石菖蒲、凤眼莲、大漂、浮萍、紫萍、槐叶萍等。

下表是几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干重体氮、磷、钾的含有率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结果表明:四个月生长期间,其中美人蕉每平方米提取的TN的量,相当于把48.1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旱伞草每平方米提取TN的量相当于把80.8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

生态浮岛技术的功能特点以及优势

生态浮岛技术的功能特点以及优势

生态浮岛技术的功能特点以及优势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

生态浮岛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的水体污染,也用于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等。

生态浮岛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浮岛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

生态浮床有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及进行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

生态浮床技术较其他水体修复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
1.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充分利用我国广阔的水域面积,将景观设计与水体修复相结合;
2.可选作的浮床植物的种类较多,载体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多用抗氧化材质,无污染,耐腐蚀,经久耐用;
3.浮床的浮体结构新颖,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不受水位限制,不会造成河道淤积;
4.跟人工湿地相比,植物更容易栽培;
5.生态浮床管理方便,只需要定期清理维护,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资源,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费保养费。

6.生态浮床净化效果好。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浮岛与人工湿地在同等面积条件下,生态浮岛的净水效率比人工湿地高出7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浮岛/浮床净水技术
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浮床,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态浮岛/浮床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浮床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
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生态浮岛/浮床上的应用
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态浮岛/浮床水生植物选择原则
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
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
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
5.选择冬季常绿的水生植物或驯化后的具有景观价值的陆生植物;
6.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常用水生植物
一般的水生植物都适合在生物浮岛上种植,即使是陆生植物经驯化后也可以在浮岛上种植。

但考虑到浮岛的净水作用及成本控制,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石菖蒲、凤眼莲、大漂、浮萍、紫萍、槐叶萍等。

下表是几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干重体内氮、磷、钾的含有率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
结果表明:四个月生长期间,其中美人蕉每平方米提取的TN的量,相当于把48.1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旱伞草每平方米提取TN的量相当于把80.8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

从以上试验中可以得知,水生植物对水中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合理的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对水体具有很好的净化功能。

生态浮岛/浮床的载体要求
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
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
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
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生态浮岛/浮床的结构特点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主要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浮篮、种植篮、种植介质、连接扣以及水生植物五部分组成。

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浮岛单元一体性完整,拆装维护方便。

水生植物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用。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实现了:
①浮岛载体独立注塑成型,单元间可自由拼接;
②采用抗氧化材料,经久耐用;
③水体与空气之间有一定的接触空间,净水效果更突出;
④可根据需求拼接成适当的图案,达到水上绿化的目的;
⑤固定简便,便于水生植物种植和收割。

生态浮岛/浮床的性能特点
①建立生态岛:浮岛独特的透气孔便于各种植物生根(草坪也可种植);
②脱氮除磷:利用浮岛植物,吸附和吸收水中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
③植物种植:可种植大多数的小型植物和大型植物,多种花卉搭配种植在水上形成美妙的水上景观;
④景观功能:茂盛植物映在水中的美丽倒影,成为又一叹为观止的景观亮点;
⑤水生乐园:为水生动物提供一个免受干扰的栖息乐园;
⑥水上氧吧: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使空气清新,调节小气候;
⑦调控功能:调节水温,防止和控制藻类发生;
⑧造型组装:结构新颖,植物造型与色彩可随意组合,便于管理;
⑨重复使用:浮岛单元具有抗紫外氧化特点,使用寿命大于5年。

生态浮岛/浮床的净水效果
为了对生态浮岛/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设置3个边长为4m的正方形、水深1.5m的相互隔离的水池,在这三个隔离的水池里,A、B水池各放一个面积2m2、4m2的生态浮岛,在其上面分别栽培美人蕉和旱伞草,C水池为对照水池,没有生态浮岛。

从2002年5月11日放置生态浮岛开始,历经8个多月,期间进行了6次调查,主要调查水中叶绿素和COD变化过程。

从叶绿素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没有设置生态浮岛隔离水域C,夏季蓝藻的细胞繁殖很快,相当于有生态浮岛的10倍左右。

取7、9、12月的数值平均后,生态浮岛占有率只有25%的条件下,削减了94%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并明显提高了水体的能见度。

由此可以得出生态浮岛抑制夏季的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细胞繁殖的效果非
常大的结论。

另外生态浮岛对COD的抑制效果夏季也比较明显,大约能削减50%,但是入冬以后抑制效果很小。

其他类似的试验研究结果同样得出生态浮岛夏季抑制植物性浮游生物、COD的效果突出的结论。

专家普遍认为植物的遮蔽效果在抑制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细胞繁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生态浮岛/浮床的固定方式
生态浮岛/浮床的水下固定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既要保证浮岛不被风浪带走,还要保证在水位剧烈变动的情况下,能够缓冲浮岛和浮岛之间的相互碰撞。

水下固定形式要视地基状况而定,常用的有重量式、锚固式、驳岸牵拉等形式。

另外,为了缓解因水位变动引起的浮岛间的相互碰撞,一般在浮岛单体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或适当的隔离物。

生态浮岛/浮床的布置方式
生态浮岛/浮床的布置方式根据所使用的环境进行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便于植物种植以及收割管理;
②水体的其他功能需求,如通航、行船、湖面保洁;
③水体的观赏性,若需要突出浮岛的景观效果,至少应在视角10°~20°的范围内布设;
④保证浮岛种植区域有足够的日光照射时间。

生态浮岛/浮岛的工程应用
通过结构优化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最为突出的是宏成生态浮岛/浮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将生态浮岛建在污水池中。

其他生态浮岛要求水体污染物含量不能太高,否则会因为水体缺氧而使植物根部腐烂而失去水净
化的作用。

宏成生态浮岛/浮床适用于河道、湖泊水质的生态恢复,公园、别墅、展区等景观水域的水上绿化。

生态浮岛/浮床应用的拓展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在利用生态技术净化水体和营造水上景观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营建生态
浮岛具有较多的工艺和形式。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与其他景观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不但拓宽了生态浮岛的应用范围,更重要的是水净化的效果来得更加明显,且附有景观效果。

生态浮岛与增氧装置结合使用景观效果很明显,净水能力也大大增强。

生态浮岛与推流式曝气机配合使用形成富氧活水流,净水效果更加明显
生态浮岛配挂生物填料可用于高污染水体及中水深度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