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工生态浮岛浮床

合集下载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目录1简介2分类3结构▪植物栽培基▪大小和形状▪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4净化原理5生态浮床的优点1简介编辑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自20年前德国BESTMAN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在藻化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致力于修复过程中,采用人工浮床作为先锋技术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动物得到自然恢复或在人工协助下恢复。

2分类编辑人工浮床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形、水质净化性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浮床的外观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多种。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各种各样人工浮床图集(14张)各种浮岛的制作过程和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 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生态浮床是一种结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水体修复和保护方面。

它由浮床材料、浮床框架和浮床连接件等组成,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提供与保护、水质净化与改善以及蓄水调洪与防护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并解释说明二者之间关系的机制。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叙述。

引言部分在对生态浮床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文章整体结构和每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包括浮床材料、浮床框架和浮床连接件等部分。

第三部分将概述生态浮床的作用,主要涉及到水生生物栖息地提供与保护、水质净化与改善效果以及蓄水调洪与防护功能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详细解释说明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之间的关系,包括结构对作用的影响机制解析、结构优化对作用增强效果的分析,以及作用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的介绍。

最后,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并深入解释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生态浮床相关知识和实践案例的梳理与总结,期望能够为生态浮床在水体修复与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此外,通过对结构组成与作用关系机制的解析,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改进生态浮床技术,提高其效率与可行性。

2. 生态浮床的结构组成:2.1 浮床材料:生态浮床的结构主要由一些特殊的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以适应水生环境,并且能够与水中植被和动物相互作用。

常见的浮床材料包括塑料网格、聚乙烯泡沫板等。

塑料网格是最常用于浮床的材料之一。

它通常由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可回收塑料制成,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紫外线能力。

塑料网格具有开放的结构,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阳光进入水体,从而促进水中光合作用和溶解氧生成。

聚乙烯泡沫板也是常见的浮床材料之一。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水生植物种植环保生态浮岛技术标

水生植物种植环保生态浮岛技术标

植物铺设人工生态浮床的做法顾名思义在新兴的户外运动中人工生态浮床是一种水面上用的载体,而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维护水体生态的平衡。

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就是一种水上种植的技术,而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有美观水面的作用,还有净化水体、打造生物栖息地等最近才发现的作用,具体做法和使用材料。

在园林施工时,栽植水生植物有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一是在池底砌筑栽植槽,铺上至少15厘米厚的培养土,将水生植物植入土中;二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

工具/原料1.浮床板材(可以用各种能漂浮的材质)2.绳索(固定作用)3.喜欢的植物(用于栽植)种植器一般选用木箱、竹篮、柳条筐等,一年之内不致腐烂,或者直接栽植池塘人工湖内。

4.水下固定物体(防止浮床漂走)方法/步骤1第一步,用可以漂浮的材料,例如木头或者竹子搭建一个类似于床板的物体,或者用现成的浮床板材,大多是泡沫制作而成,类似于儿童的积木玩具那样。

把它们拼装成三角形、长方形等等。

第二步用绳索把它们连接固定,并放下水试试,经过测试不会散架那就没有问题。

然后在上面填上种植土和肥料用做植物生长,现在经过改良已经变成了盆栽的植物,直接放在种植槽里.第三步是固定,把整个浮体固定在你想要摆放的位置,用绳索固定在岸边或者没有四周的情况下就采用水下固定的方法,用绳索连接固定物体。

第四步是养护植物,植物种植完成差不多有半个月的缓苗期,如果是盆栽的植物不需要缓苗,缓苗期间要注意光照和水位的调节,防范自然灾害。

第五步是间隔养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除浮床上滋生的杂草,检查每个浮床间连接的是否牢固,水流大小,水位高低等调节期都要查看一下。

水体中植物固定的方法一种水体中植物固定的方法,需与现成的组合填料片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1,通过组合填料片的系绳孔和绳索结扎,将若干片组合填料片连接成组合填料片串;2,用绳索将若干串组合填料片串结扎在框架上,形成组合填料片串阵列,框架是能沉入水体的框架;3,将植物放置在每串组合填料片串中的最上面的一片组合填料片的骨架上;4,将植物、组合填料片串阵列和框架一起浸没在水体中,水面保持在植物的茎、根结合部;5,植物生长根系穿过组合填料片的孔与组合填料片的纤维纠缠在一起;6,植物牢固地固定在组合填料片串阵列。

生态浮岛技术

生态浮岛技术

生态浮岛技术9.1技术简介生态浮岛技术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开发的一种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长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可为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飘浮岛。

主要由浮岛基质、固定系统和植物组成。

生态浮岛工作原理: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吸收和水生动物的摄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其中NH-2浮岛植物的根系在水中形成的富氧环境和根系表面的生物膜能高效的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而根系膜内微生物产生的多聚糖能有效吸附水中悬浮物。

浮岛上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

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人工浮岛会吸引野生动物如昆虫、蝶类、鸟类、两栖动物等在此栖息,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9.2工艺流程在建造人工浮岛时,必须进行周详的考虑和规划,其中包括建造之前的准备工作,实地的调查水质分析,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浮岛的建造目的,成本的预算以及浮岛类型的选择方案等,进而指导建造工作,也有利于日后的监测和维护。

图9.1 生态浮岛技术工艺流程图9.3技术要点8.3.1施工准备①按工程设计标准选择施工设备组配和设备放置场地。

②按工程合同入场要求,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③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前,完成设备场地和道路的平整工作。

④各类设备施工现场放置,空间布局要有序,线路、管路及材料布置无交叉。

⑤作好设备和其它物资的防雨、防潮、防盗和防破坏的相关措施。

⑥指定专人负责技术设备和物资的安全。

⑦工程材料物资在指定地方整齐有序排放。

8.3.2位置选定在水体中划定搭建浮岛区域,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于植物种植以及收割管理;②水体的其他功能需求,如通航、行船、湖面保洁;③水体的观赏性,若需要突出浮岛的景观效果,至少应在视角10°~20°的范围内布设;④保证浮岛种植区域有足够的日光照射时间。

8.3.3铺设为了对生态浮岛/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设置3个边长为4m的正方形、水深1.5m的相互隔离的水池,在这三个隔离的水池里,A、B水池各放一个面积2m2、4m2的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设计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设计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概述)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

这项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由德国BESTMAN公司提出利用人工浮岛保护水边生态环境的设想,后来日本在琵琶湖沿岸设置人工浮岛,作为鱼类繁殖用的产卵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对水体污染生态治理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工生态浮岛的园林水体景观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使人工生态浮岛技术真正成为了一项多功能的生态环保产品。

随着在城市中的广泛的应用,其生动和谐的景观效能与水体生物的生态净化功效,被越来越多的工程实例所证明。

人工生态浮岛净化水体的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吸收、摄食、消化、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功能,实现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治理的。

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由于人工生态浮岛具有构造简单、易于操作,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一种既具有污水治理功能,又兼备园林水景观效果的多功能的实用生态设施,因此,在目前的环境污水治理和水景园林工程中方兴未艾,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一、“绿舟牌”人工生态浮岛简介廊坊市莲韵苑水生花卉研究所,始终致力于水体景观建设与生态环保项目的研究。

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

一.人工浮岛原理人工浮岛是一种长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可为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飘浮岛,主要由浮岛基质、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

在水体中设置人工浮岛,浮岛上的植物根系能够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贮存在植物细胞中,可以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及重金属含量。

同时,浮岛上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

人工浮岛具有不同的形状、构造及植物类型,这会吸引野生动物如昆虫、蝶类、鸟类、两栖动物等在此栖息,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二.人工浮岛的特点研究表明:人工浮岛对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如N、P以及悬浮物质,具有明显去除效果。

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传统技术相比,人工浮岛的建设工艺简单、运行成本较低。

相对传统治污技术,人工浮岛的工艺费用可以节省50%以上。

不同的人工浮岛所采用的基质不同,因此浮岛造价相差较大,如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试验用植物材料做成的草浮岛造价低至10~15元/m2。

三.人工湿地与人工浮岛比较人工浮岛、人工湿地都是将植物种在水中,并用植物系统及根际微生物来净化污水或富营养化水体。

严格来说,人工浮岛属于人工湿地的一种。

相比而言,人工浮岛是一种改进的人工湿地技术,可供选择种植的植物范围较广。

尤其是陆生植物经水生驯化后,能形成比陆生环境下更发达的根系,因而可能具有比传统人工湿地更好的有机污染物净化潜能。

传统人工湿地中,植物植于湿地的底部,而人工浮岛将植物种植于浮垫上,因而植物的生长不受水域类型和水底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人工浮岛具有更高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的同化吸收效率。

由于人工浮岛可以在较深的水体中运作,相比于传统人工湿地来说,这相当于延长了污水的处理时间,因此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

另外,人工浮岛还具有占用土地少,二次污染弱,作为景观可操作性更高等优点。

到目前为止,人工浮岛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修复处理技术,主要只是应用于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浮岛/浮床净水技术
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浮床,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态浮岛/浮床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浮床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
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生态浮岛/浮床上的应用
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态浮岛/浮床水生植物选择原则
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
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
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
5.选择冬季常绿的水生植物或驯化后的具有景观价值的陆生植物;
6.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常用水生植物
一般的水生植物都适合在生物浮岛上种植,即使是陆生植物经驯化后也可以在浮岛上种植。

但考虑到浮岛的净水作用及成本控制,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石菖蒲、凤眼莲、大漂、浮萍、紫萍、槐叶萍等。

下表是几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干重体内氮、磷、钾的含有率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
结果表明:四个月生长期间,其中美人蕉每平方米提取的TN的量,相当于把48.1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旱伞草每平方米提取TN的量相当于把80.8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

从以上试验中可以得知,水生植物对水中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合理的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对水体具有很好的净化功能。

生态浮岛/浮床的载体要求
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
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
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
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生态浮岛/浮床的结构特点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主要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浮篮、种植篮、种植介质、连接扣以及水生植物五部分组成。

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浮岛单元一体性完整,拆装维护方便。

水生植物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用。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实现了:
①浮岛载体独立注塑成型,单元间可自由拼接;
②采用抗氧化材料,经久耐用;
③水体与空气之间有一定的接触空间,净水效果更突出;
④可根据需求拼接成适当的图案,达到水上绿化的目的;
⑤固定简便,便于水生植物种植和收割。

生态浮岛/浮床的性能特点
①建立生态岛:浮岛独特的透气孔便于各种植物生根(草坪也可种植);
②脱氮除磷:利用浮岛植物,吸附和吸收水中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
③植物种植:可种植大多数的小型植物和大型植物,多种花卉搭配种植在水上形成美妙的水上景观;
④景观功能:茂盛植物映在水中的美丽倒影,成为又一叹为观止的景观亮点;
⑤水生乐园:为水生动物提供一个免受干扰的栖息乐园;
⑥水上氧吧: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使空气清新,调节小气候;
⑦调控功能:调节水温,防止和控制藻类发生;
⑧造型组装:结构新颖,植物造型与色彩可随意组合,便于管理;
⑨重复使用:浮岛单元具有抗紫外氧化特点,使用寿命大于5年。

生态浮岛/浮床的净水效果
为了对生态浮岛/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设置3个边长为4m的正方形、水深1.5m的相互隔离的水池,在这三个隔离的水池里,A、B水池各放一个面积2m2、4m2的生态浮岛,在其上面分别栽培美人蕉和旱伞草,C水池为对照水池,没有生态浮岛。

从2002年5月11日放置生态浮岛开始,历经8个多月,期间进行了6次调查,主要调查水中叶绿素和COD变化过程。

从叶绿素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没有设置生态浮岛隔离水域C,夏季蓝藻的细胞繁殖很快,相当于有生态浮岛的10倍左右。

取7、9、12月的数值平均后,生态浮岛占有率只有25%的条件下,削减了94%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并明显提高了水体的能见度。

由此可以得出生态浮岛抑制夏季的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细胞繁殖的效果非常大的结论。

另外生态浮岛对COD的抑制效果夏季也比较明显,大约能削减50%,但是入冬以后抑制效果很小。

其他类似的试验研究结果同样得出生态浮岛夏季抑制植物性浮游生物、COD的效果突出的结论。

专家普遍认为植物的遮蔽效果在抑制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细胞繁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生态浮岛/浮床的固定方式
生态浮岛/浮床的水下固定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既要保证浮岛不被风浪带走,还要保证在水位剧烈变动的情况下,能够缓冲浮岛和浮岛之间的相互碰撞。

水下固定形式要视地基状况而定,常用的有重量式、锚固式、驳岸牵拉等形式。

另外,为了缓解因水位变动引起的浮岛间的相互碰撞,一般在浮岛单体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或适当的隔离物。

生态浮岛/浮床的布置方式
生态浮岛/浮床的布置方式根据所使用的环境进行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便于植物种植以及收割管理;
②水体的其他功能需求,如通航、行船、湖面保洁;
③水体的观赏性,若需要突出浮岛的景观效果,至少应在视角10°~20°
的范围内布设;
④保证浮岛种植区域有足够的日光照射时间。

生态浮岛/浮岛的工程应用
通过结构优化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最为突出的是宏成生态浮岛/浮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将生态浮岛建在污水池中。

其他生态浮岛要求水体污染物含量不能太高,否则会因为水体缺氧而使植物根部腐烂而失去水净化的作用。

宏成生态浮岛/浮床适用于河道、湖泊水质的生态恢复,公园、别墅、展区等景观水域的水上绿化。

生态浮岛/浮床应用的拓展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在利用生态技术净化水体和营造水上景观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营建生态
浮岛具有较多的工艺和形式。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与其他景观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不但拓宽了生态浮岛的应用范围,更重要的是水净化的效果来得更加明显,且附有景观效果。

生态浮岛与增氧装置结合使用景观效果很明显,净水能力也大大增强。

生态浮岛与推流式曝气机配合使用形成富氧活水流,净水效果更加明显
生态浮岛配挂生物填料可用于高污染水体及中水深度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