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解

合集下载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一、特征
其香味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 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有“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 杯留香经久不散”的说法. 对于其主香物质说法不一,其主要有五种: (1)四-乙基愈疮木酚说. (2)吡嗪及加热香气说, 认为生成酱香物质的途径有:一氨基 酸的加热分解;二蛋白质热分解;三糖与蛋白质反应等七 种途径. (3)呋喃类和吡喃类说, 该学说认为形成酱香的物质共有呋喃 酮、吡喃酮类等二三 种. (4)一糖醛;二苯醛;三乙二甲基丁醛等一0 种特征成分说. (5)高沸点酸性物质说.
➢沙:茅台酒生产中粉碎后的高粱; ➢下沙:第一次投料:占总料量的五0%,要求 整粒高粱与破碎粒之比为八:二;.高粱粉碎 的目的是在于使原料更有利于吸水膨胀,同时 有利于糊化及糖化发酵作用,利于后期轮次中 的发酵和蒸馏,还有利于排出原料带来的杂味,
并有利于原料的灭菌作用.
8
一一一
12/5/2021
原料的粉碎
20
一一一
12/5/2021
可避免酒精从甑边上升过快,造成蒸馏时蒸汽钻边现 象,不利于甑内酒醅中酒精、香味物质的提取.缓慢高 温馏酒,严格控制进汽在0.0五-0.0八MPa,馏酒温度三 五 -四0℃,馏酒速度一.五-二.0 kg/min,每甑酒头取 一-一.五 kg等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
取酒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到酒液的温度、浓度及口感, 特别是口感.量质摘酒后进行分别存放,如发现有邪杂 味.立即终比接酒.改用尾酒坛接酒.用于制作窖底醅 或泼窖.俗语讲“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保证质 量靠掐酒”就是讲分段取酒的重要性.
原料粉碎 酱香型白酒生产把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 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 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一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 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 比,下沙为八0%比二0%,糙沙为七0%比三0%,下沙和 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五0%.为了保证酒质 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1酿造工艺
酿酒工艺分为几个主要的步骤,即用酒酿原料制备糊精,噬菌,酿酒和熟成四个主要过程。

当用于酿制酱香型白酒时,这几个过程又会做出一些调整。

2制备糊精
第一步,将原料面放入大缸,而后加入足水搅拌成糊精。

再加入大米酵母给大缸里的糊精发酵,糊精发酵时,酒底形成,糊精被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产生酸以及一些其它产物。

3噬菌
当发酵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里面的酸可以抑制有害的细菌的生长,此时将其加入碱液发酵,这一步称为噬菌。

噬菌可以促进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使其中的乙醇、二氧化碳、酚类物质和氨类物质的含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产生酱香型白酒的特有风味。

4酿酒
接下来,酒将温度抬高,以加速发酵,同时将面积放入容器中,也就是酒液被清晰地区分成酒液和蒸馏底渣。

5熟成
最后一步,熟成,就是将新酒熟成一定的时间,使其中的物质改变,从而形成良好的口感和风味。

在熟成的过程中,酒可以去掉残余的有机物,异味物质,以及添加一些添加剂。

这样就可以获得一支纯正的酒酿酱香型白酒。

制作酱香型白酒完全依赖于技术和原料熟练的酿造工艺,而且,每一种酱香型白酒都有自己独特的酿造工艺,以使它们拥有不同的风格,因此,我们在饮用之前,要了解到他们的酿造和发酵过程,才能更好的享受他们的美味。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中的一大类,以其酱香浓郁、口感丰富而备受推崇。

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流程。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原料处理、蒸馏、陈酿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原料处理,选取优质的高粱、大米、小麦等含淀粉较高的谷物作为主要原料。

在去皮、浸泡、蒸煮等过程中,要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以保证后续的发酵和蒸馏能够顺利进行。

接着是蒸馏过程,利用蒸馏锅将经过发酵的酒糟进行蒸馏,以提取酱香型白酒的酒精成分。

蒸馏过程中,掌握好温度、时间等参数十分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提取出的酒精浓度和酱香香气的质量。

蒸馏出的酱香白酒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包括提馏、降温、柔化等环节,以确保其口感和酱香气味更加丰富。

最后是陈酿过程,将二次加工的酒液进行倒罐陈酿,时间一般在3-5年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酒液将与酒坛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消除一部分刺激性物质,使酒体更加柔滑、酱香更为浓郁。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酱香型白酒最终形成了酱香浓烈、口感丰富的特点,成为了中国白酒中的一大瑰宝。

同时,现代科技
和工艺的应用也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断推动着这一传统酒类的发展和创新。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制曲关键控制点
原料质量
选用优质的小麦、大麦、豌豆等原料,保证 原料无霉变、无杂质。
粉碎粒度
控制好原料的粉碎粒度,不宜过细或过粗,以 保证曲块的透气性和发酵效果。
润料水分
润料时加入适量的水,使原料充分吸水膨胀,水 分含量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踩曲成型
踩曲时要用力均匀,保证曲块平整紧实,无裂缝。
培养条件
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
通过明确生产工艺流程,可以更加系统地管理和 优化生产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
适应市场需求与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要求的提高,酱香型白酒 生产工艺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和行业发展趋势。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高粱、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过 粉碎、润料等预处理工序。
包装过程管理
包装前准备
确保包装车间环境整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检 查包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破损或污染现象。
包装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包装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性 和规范性。特别注意瓶口、瓶盖的清洁和密封效果,以及 标签的粘贴位置和平整度。
包装质量检查
在包装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多次质量抽查,检查包装是 否严密、标签是否清晰、产品是否破损等。对不合格品进 行及时处理,确保出厂产品的合格率。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汇报人:XX 2024-01-22
目录
• 引言 • 原料选择与处理 • 制曲工艺 • 发酵工艺 • 蒸馏工艺 • 陈酿与勾兑工艺 • 包装与储存工艺 • 质量检测与评估体系建立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传承与弘扬传统工艺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解说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解说

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综述酱香型白酒是独特的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

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

其工艺特点为: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而形成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酿造风格,现将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综述如下:第一部分原料酱香型白酒以小麦制曲。

小麦感官要求:颗粒坚实,饱满,均匀,呈金黄色,皮薄,无霉变。

理化指标:水分≤13.0%,淀粉≥60%,干粒重≥38.0g/千粒,不完善粒≤4.0%,夹杂物≤1.0%。

高粱为制酒原料。

高粱为红褐色,不带清白色,颗粒坚实,饱满,均匀,无霉变,无污染,断面呈玻璃状。

以茅台本地“红缨子”糯高粱为例,其颗粒较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蒸煮、耐翻拌,其水分<13%,蛋白质>12%,干粒重>35g/1000粒,淀粉含量>60%,其中支链淀粉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高粱,占总淀粉的99%。

其吸水量低,耐蒸煮,不易糊化,这些条件满足了酱香型白酒逐步糊化,多次蒸煮、翻拌、发酵的需要。

第二部分制曲工艺制曲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一份民族遗产。

曲的种类较多,按其形状和原料可分为大曲、小曲、麸曲。

大曲可分为三类:按大曲的品温可分为高温大曲、中温大曲和低温大曲;按工艺可分为传统大曲、接种的强化大曲和纯种大曲;按所作用原料生产的产品可分为酱香型大曲、浓香型大曲、清香型大曲、兼香型大曲。

酱香型酒曲是独特的高温大曲,以小麦为原料。

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酱香型白酒大曲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生料制作、开放制作生料制作是酱香型白酒大曲培养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小麦自身所带的菌及环境微生物在制作时共同作用,由此而部分形成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产香、产酒功能菌和酱香型白酒香气、香味的前驱物质。

开放式制曲有别于其他曲种的制作,开放式制曲最大限度地网络了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增加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总量。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图注:“1.2.1《下沙工艺》1.2.1.1工艺流程:过筛整粒高粱加95℃热水润料装甑蒸粮出甑聚堆补浆摊凉聚拢加曲翻拌堆积入池封窖。

1.2.1.2原、辅料使用要求:1.2.1.2.1、酱香型白酒生产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

每甑投料1200kg【根据本公司实际甑体容积2.3立方米左右计算】。

1.2.1.2.2、原料要求:高粱颗粒饱满,过筛无壳,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味,无污染。

1.2.1.2.3、投料数量:下沙为总投料量的50%。

1.2.1.2.4、高温大曲要求:大曲粉碎面粉化,便于糖化发酵,装入标准袋内,下沙用曲用量为原料量的10%。

1.2.1.3作业规程:每甑投高粱数量1200kg。

1.2.1.3.1、泼水堆积a、将备好的高粱按每甑1200kg单独堆放。

b、泼95℃以上的热水【称为发粮水】,泼水时从堆放的一边扒开小坑将95℃热水倒在里面,【注:不许泼开以防水温降低不利于高粱吸收并能使原料内的杂质、异味随水冲掉】。

c、泼水时翻拌,每泼1次翻拌3次,并堆成圆锥,然后停留半小时再向粮堆的表面泼6水桶95℃的热水。

d、润料时间12小时,每4小时加95℃的热水润粮1次,方法同第一次,共计加95℃热水润料3次。

e、上甑时翻拌不加水,翻拌后上甑蒸粮。

1.2.1.3.2、蒸粮【蒸生沙】P1.1大气压a、装甑前要将甑锅、底锅等用水刷洗干净后并在底锅内加入3-4桶水【为使蒸气上气均匀】然后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防止原料掉进底锅。

b、上甑采用见气撒料,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工序,园气后蒸料3小时【随气压而定】,即可出甑,以不出现破粒、硬粒、发粘为主。

c、每甑活接两篓冷却水以备出甑补水,或加曲时补水用。

1.2.1.3.3、出甑摊凉出甑时用推车将蒸好的熟粮推到操作场上,倒成堆进行补95℃热水,每车以原粮计约60-80kg,每堆补水2kg左右,聚好堆,堆积约15分钟左右后用掀摊开,然后脱鞋光脚趟凉。

1.2.1.3.4、聚拢加曲翻拌将趟凉粮渣【温度32-33℃】聚拢,中间扒沟,适当加蒸粮冷却水5-10kg泼撒,然后将大曲粉根据量比加入沟内,用粮将沟填满盖严大曲,然后从一头翻拌3次,【注:低翻撒匀,并使曲粉与高粱充分接触】,然后推到堆积场,水分控制在38-42%,温度26-28℃。

酱香型白酒工艺

酱香型白酒工艺

酱香型白酒工艺酱香型白酒工艺(一)酱香篇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

其酒体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等特征。

在所有的白酒中,酱香型白酒所含的总酸是相当高的一种,可达2.0g/L(以乙酸计)以上,有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其发酵容器是石壁泥底窖池,酒体主体香成分不明确。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 酱香型白酒生工艺说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可以概括为: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时间贮藏,精心勾兑而成。

两次投料指下沙和糙沙两次投料操作。

有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四高两长,一大一多。

四高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两长是指:生产周期长,历经一年;贮藏时间长,一般需要贮藏3年以上。

一大指的是用曲量大,用曲量与粮食质量比达到1﹕1;一多指的是多轮次发酵,即八轮次发酵。

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中,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

1. 下沙于每年的9月重阳开始下沙。

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好后,堆积于晾堂甑桶边,将堆积润粮后的高粱拌合,拌合均匀后上甑,蒸粮2h~3h,使粮食有7成熟,在出甑之前,泼上热水(称量水)后出甑。

将蒸好的原料铺于晾堂摊凉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加入高温大曲粉,进行发酵;2. 糙沙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后的高梁(高梁润粮操作与生沙相同)按照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所得的酒即为生沙酒(生次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带有霉味等原因而回窖发酵)。

将蒸好的原粮摊凉后加入适量酒尾(生沙酒加水配成)、高温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

3. 七次取酒将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从窖内起出,堆于甑桶旁,糟醅不再添加新料,按照窖内糟醅的不同层次,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

蒸酒结束后,将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后起堆堆积发酵,高温堆积后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3层将糟醅分别起出,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分等存放。

酱香型白酒酿造方法

酱香型白酒酿造方法

酱香型白酒酿造方法
生成内容:
酿制酱香型白酒需要仔细挑选上好的原料,合理搭配,精准控制酿造过程,以确保酒品的质量。

酿造酱香型白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原料的备料
1.添加酒母:酿制酱香型白酒,建议采用芽酿米,酒食搭配可以选用大米和小麦;
2.加料:根据用酒配方,选择合适的花草、果实及调料拌入原料中;
3.煎熬:将原料煎熬到适宜的温度,进行混合和醇化;
二、蒸馏
1.将混合物蒸到指定的温度,为蒸馏提供条件;
2.精馏:进行多次精馏,除去不需要的杂质,提纯醇精;
三、陈酿
1.大桶熟成:将精馏的醇精放入桶内,熟成三至六个月,以便发酵;
2.分瓶装:将熟成后的白酒,装入小酒桶内,继续陈酿半年至一年;
四、包装及灌装
1.准备包装材料:准备好各种袋和瓶,确保质量;
2.灌装:将酱香白酒装入瓶子,完成装瓶;
五、存储
1.存放室温:将瓶装白酒放入室温常温处,以保持原有的口感和风味;
2.温酒保存:将白酒放置在17℃-22℃的环境中保存,可以维持其酒质和风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精心酿制出一款优质的酱香型白酒。

不仅可以让人享受满口的酱香醇厚,还能清爽入口,充满可口的味觉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解
以国酒茅台,酱香型白酒后起之秀贵海酒,郎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中国白酒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却很少有人知晓。

今天小编就来带您一起揭秘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原料准备
名词解释:【下沙】在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把高粱原料称为沙。

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

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

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大曲要求
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下沙
名词解释:【下沙】在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把高粱原料称为沙。

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

(1)泼水堆积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

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

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

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

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 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

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2)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

出甑后再泼上 85℃的热水(称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

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
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

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淀粉含量为38~39%,酸度为0.34~0.36。

(3)摊凉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

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

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

(4)堆集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

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

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堆集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5)入窖发酵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

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在35~48℃之间。

糙沙
名词解释【糙沙】在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

(1)开窖配料把发酵成熟的生沙酒醅分次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约300kg
左右),与粉碎、发粮水后的高梁粉拌和,高梁粉原料为175~187.5kg。

其发水操作与生沙相同。

(2)蒸酒蒸粮将生沙酒醅与糙沙粮粉拌匀,装甑,混蒸。

首次蒸得的酒称生沙酒,出酒率较低,而且生涩味重,生沙酒经稀释后全部泼回糙沙的酒醅,重新参与发酵。

这一操作称以酒养窖或以酒养醅。

混蒸时间需达4~5h,保证糊化柔熟。

(3)下窖发酵把蒸熟的料醅扬凉,加曲拌匀,堆集发酵,工艺操作与生沙酒相同,然后下窖发酵。

应当说明,酱香型白酒每年只投两次料,即下沙和糙沙各一次,以后六个轮次不再投入新料,只将酒醅反复发酵和蒸酒。

(4)蒸糙沙酒糙沙酒醅发酵时要注意品温、酸度、酒度的变化情况。

发酵一个月后,即可开窖蒸酒(烤酒)。

因为窖容较大,要多次蒸馏才能把窖内酒醅全部蒸完。

为了减少酒分和香味物质的挥发损失,必须随起随蒸,当起到窖内最后一甑酒醅(也
称香醅)时,应及时备好需回窖发酵并已堆集好的酒醅,待最后一甑香醅出窖后,立即将堆集酒醅入窖发酵。

蒸酒时应轻撒匀上,见汽上甑,缓汽蒸馏,量质摘酒,分等存放。

酱香型白酒的流酒温度控制较高,常在40℃以上,这也是它“三高”特点之一,即高温制曲、高温堆集、高温流酒。

糙沙香醅蒸出的酒称为“糙沙酒”。

酒质甜味好,但冲、生涩、酸味重,它是每年大生产周期中的第二轮酒,也是需要入库贮存的第一次原酒。

糙沙酒头应单独贮存留作勾兑,酒尾可泼回酒醅重新发酵产香,这叫“回沙”。

糙沙酒蒸馏结束,酒醅出甑后不再添加新料,经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轮酒,也就是第二次原酒,称“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

以后的几个轮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大回酒”,其酒质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无邪杂味。

第六轮次发酵蒸得的酒称“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好,味长。

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又称追糟酒,酒质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浓。

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一年一个周期,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七次流酒。

从第三轮起后不再投入新料,但由于原料粉碎较粗,醅内淀粉含量较高,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淀粉被逐步消耗,直至八次发酵结束,丢糟中淀粉含量仍在10%左右。

酱香型白酒发酵,大曲用量很高,用曲总量与投料总量比例高达1:1左右,各轮次发酵时的加曲量应视气温变化,淀粉含量以及酒质情况而调整。

气温低,适当多用,气温高,适当少用、基本上控制在投料量的l 0%左右,其中第三、四、五轮次可适当多加些,而六、七、八轮次可适当减少用曲。

生产中每次蒸完酒后的酒醅经过扬凉、加曲后都要堆集发酵4~5天,其目的是使醅子更新富集微生物,并使大曲中的霉菌,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进一步繁殖,起二次制曲的作用。

堆集品温到达45~50℃时,微生物已繁殖得较旺盛,再移入窖内进行发酵,使酿酒微生物占据绝对优势,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这是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独有的特点。

发酵时,糟醅采取原出原入,达到以醅养窖和以窖养醅的作用。

每次醅子堆积发酵完后,准备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泼窖。

保证发酵正常、产香良好。

尾酒用量由开始时每窖15kg 逐渐随发酵轮次增加而减少为每窖5kg。

每轮酒醅都泼入尾酒,回沙发酵,加强产香,酒尾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好坏,堆集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最后丢糟不泼尾酒。

回酒发酵是酱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又一特点。

由于回酒较大,入窖时醅子含酒精已达2%(V/V)左右,对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产出的酒绵柔、醇厚。

酱香型白酒代表茅台酒生产用窖是用方块石与粘土砌成,容积较大,约在14m3或25m3左右。

每年投产前必须用木柴烧窖,目的是杀灭窖内杂菌,除去枯糟味和提高窖温。

每个窖用木柴约50~l00kg之间。

烧完后的酒窖,待温度稍降,扫除灰烬,撒小量丢糟于窖底,再打扫一次。

然后喷洒次品酒约7.5kg,撒大曲粉15kg左右,使窖底含有的己酸菌得到营养,加以活化。

经以上处理后,方可投料使用。

由于酒醅在窖内所处的位置不同,酒的质量也不相同。

蒸馏出的原酒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即醇甜型、酱香型和窖底香型。

其中酱香型风味的原酒是决定茅台酒质量的主要成分,大多是由窖中和窖顶部位的酒醅产生的,窖香型原酒则由窖底靠近窖泥的酒醅所产生;而醇甜型的原酒是由窖中酒醅所产生的。

蒸酒时这三部分酒醅应分别蒸馏,酒液分开贮存。

为了勾兑调味使用,酱香型酒也可生产一定量的“双轮底”酒,在每次取出发酵成熟的双轮底醅时,一半添加新醅、尾酒、曲粉,拌匀后,堆集,回醅再发酵,另一半双轮底醅可直接蒸酒,单独存放,供调香用。

入库贮存
蒸馏所得的各种类型的原酒,要分开贮存容器中,经过三年陈化使酒味醇和,绵柔。

老酒厂多数以搪瓷缸存储。

精心勾兑
贮存三年的原酒,先勾兑出小样,后放大调合,再贮存一年,经理化检测和品评合格后,才能包装出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