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纤维的分类及应用

合集下载

远红外功能纤维的性能

远红外功能纤维的性能

远红外功能纤维的性能:主要有三大作用:保温,保健,抗菌.1释放的远红外线与体内水分子的共振作用能够有效活化水分子,提高细胞渗透性能,从而提高身体的含氧量2平衡身体的酸碱度:远红外线能净化血液,改善皮肤质素,预防因尿酸过高而引致骨骼关节疼痛。

3改善微循环:活性水分子自由出入细胞之间,以及远红外线的热效应,促使血流速度加快,微丝血管扩张;微丝血管开放愈多,心脏的压力便可以减少。

4促进新陈代谢:微循环系统若得到改善,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便可迅速排出体外,减轻肝脏及肾脏的负担5能与水分子及有机物产生共振而具有良好的热效应,因此远红外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远红外纤维的加工方法远红外纤维制备方法分为熔融纺丝法、共混纺丝法和涂层法三大类。

1熔融纺丝法按远红外辐射材料微粉添加过程和方法,远红外纤维的熔融纺丝法有四种工艺路线。

(1)全造粒法:在聚合过程中添加远红外陶瓷微粉制成远红外材料的切片。

远红外微粉与成纤聚合物混合均匀,纺丝稳定性好,但由于再造粒工艺的引入,使生产成本增高。

(2)母粒法:将远红外陶瓷微粉制成高浓度远红外母粒,再与定量成纤聚合物混合后纺丝。

该方法设备投资较少,生产成本较低,工艺路线较成熟。

(3)注射法:在纺丝加工过程中,用注射器将远红外粉直接入成纤聚合物熔体中而制成远红外纤维。

该方法技术路线简单,但远红外粉与成纤聚合物的均匀分散有困难,且需进行设备改造,添置注射器。

(4)复合纺丝法:以远红外母粒为芯,聚合物为皮,在双螺杆复合纺丝机上制成皮芯型远红外纤维。

该方法技术难度高,纤维的可纺性好,但设备复杂,成本高。

2 共混纺丝法共混纺丝法是将远红外粉体在聚合物聚合过程中加入反应体系,从切片开始就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该方法的优点是生产易于操作,工艺简单。

3 涂层法涂层法是将远红外吸收剂、分散剂和粘合剂配成涂层液,通过喷涂、浸渍和辊涂等方法,将涂层液均匀地涂在纤维或纤维制品上,经烘干而制得远红外纤维或制品的一种方法一种活性炭远红外功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其纤维由功能母粒和纤维级树脂切片构成,所述的功能母粒包含下列组分,活性炭粉体:10~40%,偶联剂:5~10%,分散剂:10~20%,载体树脂:30~75%。

远红外保健纤维的应用与发展

远红外保健纤维的应用与发展

辽宁丝绸2019年第4期·36·王帆杜紫晴王铭予1功能纤维功能纤维是指除一般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外,还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一种新型纤维。

例如,纤维具有保健功能(抗菌、杀螨、理疗、除臭)、防护功能(辐射防护、抗静电、抗紫外线等)、热湿舒适功能(吸热、放热、吸湿、释湿等)。

而远红外线纤维具有保温、保健、抗菌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功能保健纤维,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远红外纤维的结构特点根据纤维结构,远红外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远红外粉末均匀分散在纤维中形成聚合物截面上的单组分纤维,另一种是具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层的复合纤维。

不同的结构使不同纤维的作用也不同,因其芯层结构,使大多数的远红外纤维具有多孔性,因而,其表面活性和表面状态的吸附和扩散特性良好,具有保温、除臭、杀菌等功能。

远红外纤维利用生物体吸收热辐射和储存来自外界的辐射再辐射,使生物体产生“温室效应”,防止热损失,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利用皮肤吸收红外线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和血液循环,让热能到达身体的组织,进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它的保暖效果比普通织物好,织物柔软舒适,适合制作内衣等贴身衣物。

3远红外保健纤维的原理远红外线的远红外辐射是太阳光中一种看不见的电磁波。

它的波长范围是4到1000微米。

它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

作用于人体后被人体皮肤吸收,可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热效应、共振效应、水分子活化、体内大分子活化、降低血液胆固醇、改善微循环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免疫功能,正是因为它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远红外织物所利用的远红外线波长通常是2.5~30滋m 。

远红外织物利用人体吸收的外部能量和人体释放的热量来反射人体最需要的远红外射线,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4远红外保健纤维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对远红外功能产品进行了一系列开发研究,日本首先开发了具有不同功能的远红外纤维产品。

我国开发远红外织〔摘要〕远红外保健纤维[1]是在纤维加工过程中加入远红外吸收剂制成的,是一种高效的保温材料。

远红外纤维织物

远红外纤维织物

远红外纺织品轻化081 范琴0816121009 保暖材料可分为两大类[1 ] :一类是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失的消极保暖材料;另一类是能吸收外界热量,且储存后向人体辐射的积极保暖材料。

前者为了阻止热量的散失,需要增加不流动的空气层,势必增加保暖层厚度,使得服装臃肿、笨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着轻暖舒适、保健美观的要求日渐强烈,因此第二类保暖材料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

远红外纺织品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微循环等医疗保健功能,还兼具保温和抑菌功能,它的出现正好符合了这一新概念和新潮流。

1 那么什么是远红外纺织品呢?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发现,在太阳的可见光线以外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人的肉眼无法看见,但它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线极为相似,有着明显的热辐射。

由于它位于可见光中红光的外侧,故而称之为红外线。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介于0.75––1000微米之间,在红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为近红外线,而远红外线是红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段红外线。

根据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划分的标准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波长在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不同,远红外线划分范围很不相同。

把能通过大气的三个波段划分为:近红外波段1~3微米、中红外波段3~5微米、远红外波段8~14微米.根据红外光谱划分为:近红外波段1~3微米、中红外波段3~40微米、远红外波段40~1000微米.医学领域中常常如此划分:近红外区0.76~3微米、中红外区3~30微米、远红外区30~1000微米.常温下具有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线功能且其发射率大于65% 的纺织品可称之为远红外纺织品。

一般常见的远红外织物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由远红外纤维加工而成的纺织品; 另一类采用后整理技术, 即将远红外陶瓷粉均匀分散在胶粘剂中制成涂层剂,涂层在织物上, 经干燥后制成。

2 远红外纤维织物在合成纤维纺丝加工的过程中, 加入一定量的远红外发射体, 所制成的能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纤维叫远红外纤维。

远红外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远红外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远红外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一、远红外纺织品作用原理红外线又称红外光,指波长为0.75~1 000.00 μm的电磁波。

根据波的长短,红外线可分为5个波段,分别是近红外(波长0.75 ~1.40 μm)、短波红外(波长1.40~3.00 μm)、中波红外(波长3.00~8.00 μm)、长波红外(波长8.00~15.00 μm)和远红外(波长15.00~1 000.00 μm)。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波长在2.50 μm以上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且波长在4.00~14.00 μm的远红外线关注较多,因为该波长范围的远红外线与所有生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它可以振动并激活所有生物内部的水分子,与生物产生共鸣,促进代谢、吸收、排泄和增长,对人体最为有益,因此该波长范围的远红外线又被称为生命之光。

此外,宇宙中的物体也需利用不断的远红外热辐射保持恒定的温度。

基尔霍夫定律表明,一个良好的辐射体必然是一个良好的吸收体,即物体的热辐射能力越强,其吸收能力也越强。

人体既能辐射远红外线,又能吸收远红外线。

人体表面的热辐射波长介于 2.50~15.00 μm,且46%的辐射波长范围在8.00~14.00 μm,因此,人体定能吸收波长范围在2.50~15.00 μm的远红外线。

远红外纺织品在吸收外界热量后会辐射出波长范围在 3.00~25.00 μm的远红外线,与人体能够吸收的红外线相符,当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被辐照的物体吸收波长相对应时,物体分子共振吸收,加剧人体内分子运动,从而增强其血液循环,起到保温保健作用。

并且远红外纺织品还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可能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远红外织物能不断地发射出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远红外线;其二,远红外织物中金属微粒子的加入,使纤维表面出现多孔性,比表面积增加,表面活性及表面状态的吸附、扩散等特性明显提高,加上金属化合物本身的抑菌作用,因而产品表现出一定的吸汗、除臭、杀菌等功能。

再生纤维素纤维 莫代尔 远红外

再生纤维素纤维 莫代尔 远红外

再生纤维素纤维、莫代尔和远红外是纺织行业中备受关注的三大热门话题。

这三者都是目前纺织品市场中备受追捧的高新技术产品,受到用户的青睐。

今天,我们将对这三种纤维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它们的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

一、再生纤维素纤维1. 更环保:再生纤维素纤维是一种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纤维,因其天然、可生物降解的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

2. 舒适性能: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出色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够吸收皮肤分泌的汗液,保持皮肤干爽。

3. 抗菌防臭:由于其材料的特性,再生纤维素纤维拥有一定的抗菌抑菌功能,有效减少细菌滋生,大大降低衣物异味产生。

二、莫代尔1. 亲肤性:莫代尔纤维具有出色的亲肤性,触感柔软、滑爽,给人带来超乎想象的触感体验。

2. 色彩保持:莫代尔纤维具有较好的色牢度和耐洗性,能够使面料颜色长时间保持鲜艳。

3. 环保:莫代尔是一种100天然的纤维,原料主要取自桦树木浆,生产过程对环境基本无污染,是一种对地球更加友好的材料。

三、远红外1. 保健功能:远红外线能够渗透皮肤深层,促进身体微循环,有助于改善人体健康。

2. 保温功能:远红外线能够产生一定的热能,能够有效保温,提高服装的保暖性能。

3. 抗菌效果:远红外线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减少细菌滋生,保持衣物清洁卫生。

四、结语再生纤维素纤维、莫代尔和远红外作为纺织业中的几大热门材料,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纺织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这三种纤维材料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体验。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材料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

五、三种纤维的融合应用再生纤维素纤维、莫代尔和远红外作为三种热门纤维材料,其独特的性能和优势使它们在纺织品行业中备受瞩目。

将这三种纤维材料进行融合应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还能够相互补充,为人们带来更加优质、舒适的生活体验。

远红外发热纤维特点(一)

远红外发热纤维特点(一)

- 远红外发热纤维特点1. 高效发热远红外发热纤维具有良好的发热效果,能够迅速升温并持久保温。

其特殊的纤维结构能够有效地吸收外界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远红外线,从而产生温暖的效果。

这种高效发热特点使得远红外发热纤维在保暖服装、床上用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舒适透气与传统的发热材料相比,远红外发热纤维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舒适度。

其纤维结构细腻柔软,能够与人体皮肤充分接触,提供柔软舒适的穿着感受。

同时,透气性能也能够保持衣物内部的空气流通,减少汗液蒸发引起的不适感,使得穿着者能够长时间保持干爽舒适。

3. 抗菌抗臭远红外发热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臭性能,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异味产生。

这一特点使得远红外发热纤维在户外运动服装、内衣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抗菌抗臭性能也能够提高服装的使用寿命,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卫生。

4. 绿色环保远红外发热纤维采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环保要求,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其生产过程中不会排放有毒废气或废水,符合现代绿色环保理念。

因此,远红外发热纤维制成的产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5. 多功能运用除了在服装领域应用广泛外,远红外发热纤维还可以用于医疗保健产品、家居用品等领域。

其远红外线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具有一定的理疗保健作用。

在家居用品中,远红外发热纤维也可以用于暖宝宝、暖毯等产品中,为人们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

在总体上,远红外发热纤维具有高效发热、舒适透气、抗菌抗臭、绿色环保和多功能运用等特点,为现代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舒适。

其不仅在服装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在医疗保健、家居用品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远红外发热纤维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远红外功能纤维市场分析报告

远红外功能纤维市场分析报告

远红外功能纤维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远红外功能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纤维材料,具有辐射远红外线的特性,可以促进人体循环和新陈代谢,对人体健康有益。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远红外功能纤维在服装、家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报告将对远红外功能纤维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首先介绍远红外功能纤维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对其市场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展望远红外功能纤维的市场发展趋势,包括未来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最后,通过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和未来发展的建议,总结本文的观点和结论。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远红外功能纤维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其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告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远红外功能纤维产品的全面了解,让他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购买选择。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我们也期望能够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推动作用。

1.4 总结总结部分:综上所述,远红外功能纤维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生活需求的增加,远红外功能纤维产品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市场的推广。

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应该重点关注产品品质和性能的提升,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满足。

同时,加强与相关行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不断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远红外功能纤维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也希望我国远红外功能纤维产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为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正文2.1 远红外功能纤维介绍远红外功能纤维是一种具有发射远红外线的特殊纤维材料,其主要功能是利用人体的远红外线吸收特性,将大量远红外线能量输送到人体表面,从而产生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身体状态。

远红外保健及加热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_毛雷

远红外保健及加热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_毛雷

远红外保健及加热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毛 雷,窦玉坤,王林玉(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着重从原理和应用方面,对纺织行业中的远红外保健及加热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

认为匹配是远红外技术的核心,而研究吸收波长是纺织行业中应用远红外技术的重点。

关键词:远红外;纺织品;保健;染整;浆纱;烘燥;辐射中图分类号:TS101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65X(2006)05-0053-03收稿日期:2005-10-13作者简介:毛 雷(1981- ),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纺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

红外线的实际波长为0172~1000L m 。

根据波长大小又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长在0172~215L m 之间的,一般称为近红外线:波长在215~25L m 之间的称为中红外线;波长在25~1000L m 之间的称为远红外线。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太阳光线中的远红外线是生命的原动力,它能使一切生物的生长活跃起来。

20世纪70年代发展了远红外加热技术,因为许多被加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水的吸收光谱大致在215~25L m 的范围,人们习惯上把215L m 以上的红外线统称为远红外。

远红外线有以下特征:a)远红外线具有光线的直进性、屈折性、反射性、穿透性。

它的辐射能力很强,可对目标直接加热而不使空间的气体或其它物体升温。

b)远红外线能被与其波长范围相一致的各种物体所吸收,产生共振效应与温热效应。

c)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它能渗透到人体皮下毫米处,然后通过介质传导和血液循环使热量深入到细胞组织深处。

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已完全掌握并可以利用技术产生各个波段的辐射光线,而不仅仅依赖于太阳光谱。

远红外技术已在纺织行业中得到了应用。

1 远红外保健技术用于功能纺织品常用的服用保暖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提高纺织品的保温性,是增加服装和纺织品中的静止空气含量或使用导热系数小的纤维,来避免或减少人体的热量损失,属于一种消极的保温方式;另一类是能吸收外界热量,且储存后向人体辐射的积极保暖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红外纤维的分类及应用
1、远红外纤维的概念
红外线是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发现的,他发现在太阳光的可见光范围以外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人的肉眼无法看见这种光线,但它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线极为相似,存在明显的热辐射。

由于它位于可见光中红光的外侧,故而称之为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介于0.75-1000um,在红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为近红外线,波长比较长的为远红外线,根据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将波长在2.5um以上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

2、远红外线的产生方法
产生远红外线主要方法选择热交换能力强、能放射特定波长远红外线的材料,然后加工制造成各种形式、各种用途的的产品。

远红外线纤维产品所采用的材料能有效放射5.6um-15um的远红外线,占整体波长90%以上。

常用发生远红外线的材料和产品有如下种类:
1、生物炭:例如高温竹炭、备长炭、竹炭粉、竹炭粉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

2、电气石:例如电气石原矿、电气石颗粒、电气石粉、电气石微粉纺织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

3、远红外陶瓷:例如利用电气石、神山麦饭石、桂阳石、火山岩等高负离子、远红外材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各种用途的陶瓷材料,再烧制成各种用途的产品。

4、远红外陶瓷制品:例如远红外陶瓷球、陶瓷装饰建材、陶瓷涂料、陶瓷酒具餐具、陶瓷灯具、陶瓷工艺品、陶瓷微粉纺织纤维、陶瓷能量板、家用电器陶瓷元件等等。

3、远红外纤维的概念
远红外纤维是功能性纤维的一种。

它是指在纺纱的过程中,加入了含有远红外功能的粉体(一些具有功能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等,粉碎达到纳米级或者微纳米级粉末,俗称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均匀后,抽丝纺纱而成。

该纤维及其制品具有较好的保温性、抑菌性和生活医学保健作用。

4、远红外纤维的分类
从纤维结构上可将远红外纤维分成两类:一类是远红外粉在成纤聚合物截面上均匀分散的单一组成纤维,另一类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芯层结构的复合纤维。

从纤维外观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圆形截面纤维,另一类是异性截面纤维。

这两类纤维均可制成中空纤维,以增加保暖效果。

5、远红外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
保温
能与水分子及有机物产生共振而具有良好的热效应,因此远红外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远红外纤维由于添加了发射率较高的远红外辐射材料,其保温性能表现为利用生物体的热辐射,吸收、储存外界向生物体辐射的能量,是生物体产生“温室效应”,阻止热量流失,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因此,远红外织物具有显著的保温作用,适宜做防寒织物、轻薄型的冬季服装。

保健
平衡身体的酸碱度:远红外线能净化血液,改善皮肤质素,预防因尿酸过高而引致骨骼关节疼痛。

被皮肤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和血液循环,使热能到达肌体组织,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及对疼痛症状缓解的功能,对身体炎症有一定的辅助医疗作用。

因此,远红外产品对血液循环或微循环障碍等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症状改善和辅助治疗功效。

适宜制作贴身内衣、袜子、床上用品,以及护膝、护肘、护腕等。

抗菌
远红外织物能不断的发射出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远红外线,因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抑菌试验表明:远红外纺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抑菌率达百分之九十八,利用这些特性可制作卫生、医疗用品等产品。

6、远红外纤维的加工方法
远红外纤维制备方法分为熔融纺丝法、共混纺和涂层法三大类。

熔融纺丝法
按远红外辐射材料微粉添加过程和方法,远红外纤维的熔融纺丝法有四种工艺路线。

(1)全造粒法:在聚合过程中添加远红外陶瓷微粉制成远红外材料的切片。

远红外微粉与成纤聚合物混合均匀,纺丝稳定性好,但由于再造粒工艺的引入,使生产成本增高。

(2)母粒法:将远红外陶瓷微粉制成高浓度远红外母粒,再与定量成纤聚合物混合后纺丝。

该方法设备投资较少,生产成本较低,工艺路线较成熟。

(3)注射法:在纺丝加工过程中,用注射器将远红外粉直接入成纤聚合物熔体中而制成远红外纤维。

该方法技术路线简单,但远红外粉与成纤聚合物的均匀分散有困难,且需进行设备改造,添置注射器。

(4)复合纺丝法:以远红外母粒为芯,聚合物为皮,在双螺杆复合纺丝机上制成皮芯型远红外纤维。

该方法技术难度高,纤维的可纺性好,但设备复杂,成本高。

共混纺丝法
共混纺丝法是将远红外粉体在聚合物聚合过程中加入反应体系,从切片开始就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该方法的优点是生产易于操作,工艺简单。

涂层法
涂层法是将远红外吸收剂、分散剂和粘合剂配成涂层液,通过喷涂、浸渍和辊涂等方法,将涂层液均匀地涂在纤维或纤维制品上,经烘干而制得远红外纤维或制品的一种方法。

7、远红外纤维的功能测试
辐射性能的测试
远红外辐射性能一般以比辐射率(发射率)来表示评价织物远红外性能的指标。

物体在温度T,波长λ处的辐射出射度M1(T,λ)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M2(T,λ)的比值。

由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可知,比辐射率与同温度、同波长时该物体对电磁波的吸收率相同。

比辐射率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的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保温性能的测试
保温性能的测试方法主要有:热阻CLO(克罗)值法、传热系数法、温差测定法、不锈钢锅法、热源照射下保温性测定法等。

人体试验法
人体试验法包括3种方法:
(1)血液流速测定法:既然远红外织物有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那么就可以通过人体试用远红外织物,测试其对人体的血液流速是否有加快的作用。

(2)皮肤温度测定法:分别用普通织物和远红外织物制成护腕,套在健康者的手腕上,在室温下,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测温仪分别测得皮肤表面的温度,求出温
(3)实用统计法:用普通纤维和远红外纤维制成棉絮类的制品,分别让一组试用者试用,根据使用者感受对比,统计出两种织物的保暖性能。

8、远红外纤维纺织品的生产
后整理法:将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的远红外微粒,渗入到涂层液中,通过喷涂、浸渍和辊涂等方式涂到织物上,从而使天然纤维及其纺织品具有远红外吸收和发射功能。

所用的远红外陶瓷粉末的粒度决定后整理织物的质量。

喷涂方法常用于制作远红外絮片,对毛圈织物的毛尖部位开纤,然后喷涂远红外整理剂,能有效提高保暖性和舒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