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2013.9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 第一章 绪论

人文地理 第一章 绪论

LOGO
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年);提出“地球是圆 的”概念,创建了“地球中心说”;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提出地球的各 种居住性与地球纬度有关:靠近赤道或远离赤道的 那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只有处在两者之间的温带 适合居住——这是环境决定论的最初萌芽。 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3—192年):被誉为“地理 学之父”。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在其著作《 可居住的地球》中,将地球分成:三个可居住的地 区和五带,另外描述了这些地区的特定地理环境, 及利用这些环境的社会关系。

LOGO
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 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关于地球表层系统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及 人地关系调控的理论。

LOGO
3.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分法
三分法

LOGO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现代地理学的人文化倾向愈益明显。
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的主流,强 调社会、文化等废物质因素。
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民族 地理学、宗教地理学、犯罪地理学等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的几乎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与社会发 展密切相关。如地区资源的开发评价,地区综 合发展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技术

LOGO

LOGO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欧美学者关于人类地理学研究对象

LOGO
(二)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李旭旦:
人文地理学,又称人生地理学,是以人地关 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 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 一门近代科学。 人文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或 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表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转折。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劳动,通过社 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 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层圈— —人类圈。

地球表层的特征

上述各层圈所组成的地球表面这个综合体,这是 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各层圈的形成在实践上亦 有一定的顺序: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全是无机的 物质,首先出现;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 是在无机圈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 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 于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多样性特点
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现代地理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 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关于地球表面 的属性和特征的资料主要来自于野外考察,随 着航空遥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航天 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提高了野 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 地理数据的处理、各种地理现象的实验室模拟 等也迅速的发展起来,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工 作效率,还促进了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1.3.宏观研究上升到全球变化领域,微观机理过 程研究深入发展
地理学宏观综合研究正由区域为主上升到全球 变化领域,即整个地球表层的动态变化过程, 包括自然环境的演变、生物量的变化、人类活 动对全球变化的干预以及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地球表层演变的规律。地 理过程微观研究也在深入,如径流形成、植被 演替、气候变化、城镇化、工业区位建立、乡 镇结构演变等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活动过 程及其能量变换、物质迁移、信息交流等过程 的微观机理分析不断深化。
近代地理学时期
英国的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分为动物 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学说为土壤 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 学。

第一章绪论第2节第3节人文地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第2节第3节人文地理学基础
3.地理专著中的人文地理学著作 ①《水经注》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读史方舆纪要》
(二)主要人文地理学家
1.李冰 2.张骞 3.司马迁 4.郦道元 5.玄奘 6.李吉甫7.徐霞客 8.顾炎武 9.顾祖禹 10.洪亮吉
二、人文地理学的形成
1.国外人文地理学思想广泛传入我国 2.开展了区域人文地理学研究 3.地理教育和研究机构成立并得到一定发展
禹贡九州土壤图
据王云森,中国古代土壤科学,科学出版社,1980
《史记.货殖列传》
将全国划分为山西、 山东、江南和龙门碣 石以北四大经济区。
“山西”大致是指以关 中为主体的当时西部地 区。“关中自沂、 雍以 东至河、华,膏壤沃野 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 上田” “地小人众,故 其民亦玩巧而事末也”。
2.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卡尔•李特尔(Karl•Ritter,1779—1859年) 《欧洲地理》、《地学通论》 ①确立了地理学的概念和体系; ②提出了人地相关的综合性和统一性思想(人地关系); ③强调地理因素与历史、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返回
李特尔的人地关系思想
李特尔试图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 的地理学。他是最早提出人地相关思想的地理学家。
“山东:大体上包容 战国时东方六国的故地。
“龙门、碣石以北多 马、牛、羊、旃裘、筋 角”。
江南:“楚越之地, 地广人稀”
《水经注》
▪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公元 386年-公元534年)的郦道元。三国时的桑钦写了《水 经》一书,郦道元作注,得名《水经注》。
▪ 此书以水道为纲,同时记述流经地区的山陵、湖泊、郡 县、城池、关塞、名胜,还有土壤、植被、气候、水文 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历史故事也在其中详细记载。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

区域学派
费根、康斯坦丁诺夫、瓦秀金 经济学派
目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1 人文地理学的直观印象
1.2 地理学中的人文地理学
汉语中的“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 幽明之故。 英文中的geography一词源自希腊文geo(大地)和graphein(描述),描述地球表面 的科学。最早使用"geography"的人为埃拉托色尼,他此用词来表示研究地球的学问。
域活动、经济地域活动、政治地域活动、旅游地域活动及各种人类地域 活动的复合等。 人文地理学研究涉及自然、人文、技术方面的内容,需要借助专门研究 成果(人口学、旅游学等)其本身服务。部门人文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 科更能说明这一问题。所以人文地理学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环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中不断完善 交叉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分支
2.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2.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而人文地理学承担地理学研究对象中的
一部分,即研究人类活动地域系统。 二分法:人文、自然 三分法:人文、经济和自然 四分法: 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英国学者弗里曼)
2.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2)人文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地域系统(人文环境),而
人类活动地域系统是由人类创造的,受社会经济规律制约,尤 其是受地域性社会经济规律制约。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第1章绪论

人文地理学第1章绪论

经济与地理的关系
地域分工
01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形成了地域间的分工和专业化
生产。
区位优势
02
企业选址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
资源等。
经济发展水平
03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
异。
社会与地理的关系
01
社会结构
地理环境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存在 差异。
播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关注宗教教义在不同地
区的传播和影响。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探索。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关注人类社会和 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增加,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城市化、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等方 面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
现代方法
综合方法
人文地理学还注重综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及实证和规范方法 ,以全面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引入了遥 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使得对 地理现象的观测和分析更加精确和深入。
PART 02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REPORTING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问题 。这一研究领域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环境人文地理学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人文地理学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领 域的研究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2021/2/21
22
法国
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年)法国近 代地理学创建人 著作《法地理学概貌》《地理学的独特 性质》和《人文地理学原理》 思想和贡献 (1)提出人地关系理论----人地相关论;
(2)主张小区域研究。
2021/2/21
23
让•白吕纳(Jean Brannes,1869—1930), 在瑞士洛桑大学开办欧美第一个人文地理学 讲座。
2021/2/21
19
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源地
拉采尔(1844~1904)Ratzel, Friedrich ,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学家。 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及思想
(1)1891年完成《人类地理学》——提出了地理环境 决定论。
(2)1897年完成《政治地理学》——提出了国家有机 体理论。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2021/2/21
1
2021/2/21
2
人文地理学
2021/2/21
3
参考书目
1、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2、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陈才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3、区域分析与规划,崔功豪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人口地理学,张善余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世界贸易地理概论,张学政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
6、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著,科学出版社,1999年。
7、城市地理学,许学强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旅游地理学,保继刚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9、区域管理与发展,王铮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人文地理学 绪论

人文地理学  绪论

㈡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张相文中国近代地理学先驱 竺可桢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
胡焕庸的人口地理学论著 胡焕庸的人口地理学论著 翁文灏黄国璋的政治地理学论著 翁文灏黄国璋的政治地理学论著 ㈢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王成祖的人文地理学论著 王成祖的人文地理学论著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传统方法
1. 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 2. 利用和编制地图 3. 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绪论 人地关系论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口地理学 人类活动的中心— 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 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民族 宗教 语言 旅游地理学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文化景观学 文化生态学 文化地理学 语言及民族地理学 宗教地理学 政治、军事、行为、旅游、历史、 政治、军事、行为、旅游、历史、 医学、犯罪、 医学、犯罪、人才地理学
四、人文地理学的任务
社会实践,文化教育,学科建设弥补空白。 社会实践,文化教育,学科建设弥补空白。 近期人文地理学的几项任务: ⒈揭示人地关系的规律为区域综合开发研 究提供建议和依据 ⒉改善关系 ⒊服务于社会国家 ⒋借鉴国外经验 ⒌加强与有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⑴科学方法论的建立 ⑵新的方法和科技手段 ⑶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㈠古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与历史、哲学相互包容,自成一体。带有地理学、 与历史、哲学相互包容,自成一体。带有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要素的著作: 山海经》 人文地理学要素的著作:《山海经》、 禹贡》 公元前3---7世纪)---(九州、五服) 《禹贡》(公元前3---7世纪)---(九州、五服)、 《史记》之《货殖列传》、《汉书》之《地理志》 史记》 货殖列传》 汉书》 地理志》

人文地理第一章第一讲

人文地理第一章第一讲
实现可持续发展。
PART 03
人口与人口问题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人口的数量、分布与迁移
01
02
03
人口数量
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受到经济、政治、 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包括城市化、工业 化、气候变化等。
人口问题的类型、原因与影响
人口问题的类型
01
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质量因
02
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贫困、教
育水平低下、卫生条件差、资源短缺等。
人口问题的影响
03
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如经济增
长放缓、社会不稳定、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采用实证主义方法论,包括文献综述、田野调查、数学建模、GIS 空间分析等多种方法。
研究意义
人文地理学对于认识人类活动的地域规律,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地关 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文地理学也为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政 治学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03
文化的特点
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等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地
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各具特色。
文化景观的形成、发展与类型
文化景观的形成
文化景观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 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
文化景观的发展
文化景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文化景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地理学时期




德国的洪堡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 基础 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美国的戴维斯和德国的彭克分别创立了侵蚀轮 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 建立; 奥地利沃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 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德国柯本的 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
序号 实践项目名称 学时


实践内容及目的
实践方式
备注实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课程小论文、专业技法等
1人地关系理论探索 2 讨论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课堂讨论 2中国主要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 通过课后查阅文献,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小论文 3中外城市化、城市体系案例分析2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 4所在地区旅游形象策划与推介2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 5我国地缘政治格局分析2 通过课后查阅文献,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课堂讨论
1、关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球表 层的自然物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地域 组合和社会文化特征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 地 自 然 物—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学 理 生产地域组合—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学 环 境 社会文化特征—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学
哥伦布、郑和航海图
2、近代地理学时期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50年代)



形成的标志:德国洪堡的《宇宙》和李 特尔的《地学通论》; 从描述地理环境发展到解释地理环境和 人地关系; 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条理化归纳,并对 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体系,并分化 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科学领域; 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 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这一时期, 各种学说纷起、学派林立。地理学的各部 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 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把土壤分为上中下三级,每级之中, 又分三十小级。某级土壤宜于某种 农作物的种植,某级土壤的收获在 某种程度上不及上一级土壤的收获, 《地员》篇均有说明。《管子· 地员》 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州 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 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 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 著作。
《水经注》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著, 作者是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 年)的郦道元。三国时的桑钦写了 《水经》一书,郦道元作注,得名 《水经注》。 此书以水道为纲,同时记述流经地 区的山陵、湖泊、郡县、城池、关 塞、名胜,还有土壤、植被、气候、 水文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历 史故事也在其中详细记载。
内容摘要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本章首先详细阐述 了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指出人文地理学在地 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人文地理学的研 究对象与学科特性,归纳出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 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 互关系的学科,得出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 科学的结论,最后提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认识 人文地理学的应用及理论价值。
第1章


内容摘要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第2节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3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4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思考题





计划学时: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现代人文地 理学的发展趋势 (2)理解中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 任务 (3)使学生学会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前 沿问题,初步运用人文地理学方法论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 的发展趋势 (2)难点:人文地理学的特性 (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 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 ,分别 为:课堂表现占15%、课内实践占20%、课 外作业占15% (2)期末考核成绩占50 %。,考核形式有: 闭卷考试
推荐教材: (1)人文地理学(第2版). 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人文地理学(第3版). 陈慧琳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3 (3)人文地理学. 陆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参考书目: (1)人文地理学概论(第3版).张文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2)人口地理学.祝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人文地理学导论.顾朝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4)城市地理学.许学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旅游地理学(第3版).保继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2 (6)政治地理学.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文化地理学.周尚意、孔翔、朱竑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4 (8)地理学思想史.王爱民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
(二)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 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尤指现代地理环境。 具体而言,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 生物圈、智慧圈组成的、作为人类之家的 地球表面或表层,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 人文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地理学者曾用 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 球表面。




基本内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0.5学时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0.5学时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代人文地理学)、近代西 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近代人文地理学)、现代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0.5学时 (4)人文地理学研究任务 0.5学时
郑和下西洋


600多年前的今天,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 规模最庞大、装备最先进的船队,从1405 年至1433年的近30年中,这位迄今为止 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先后七下西洋,帆舟 穿越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 足迹遍及东南亚数十国,最远抵达非洲东 海岸。 这一时刻,比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首 次踏上“地理大发现”的海上探险之旅分 别早了87年、92年及114年。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把地球表面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来研究,地球 表面是人类生存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人类的 生存、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人与地理环境 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 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 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社 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禹贡九州土壤图
据王云森,中国古代土壤科学,科学出版社,1980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 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 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 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 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 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 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管子· 地员》
推荐网站 (1)地理学虚拟图书馆/www-vlgeography.html (2)美国国家地理数据中心 /mgg/mggd..html (3)地理世界 (4)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index.jsp (6)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index.jsp (7)《中国期刊网》人文地理 / (8)地理教与学资源
在早期,以中国和古希腊的 成果最显著。中国的《尚书· 禹 贡》、《管子· 员》、《山海 地 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 世界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到 了后期,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 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地 理探险家,他们的发现极大的推 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尚书· 禹贡》

《禹贡》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 的地理文献,它仅用1207个字, 就把我国主要的山川、土壤、物 产、贡赋、交通、少数民族等描 述清楚。历代儒者奉为圭臬,即 使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衡量,仍不 失为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历史地 理学文献。
地理学概述
(一)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在其发展过程中,明显形成了古 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 理学三个时期:
1、古代地理学时期
(自远古地理思想萌芽——19世纪上半叶)
主要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 为主,而且这些记载多是片断性 的,人类对地理现象的认识流散 于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 数理等相关科学知识之中,缺乏 理论体系,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 学科分化。
近代地理学时期



英国的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分为动物 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学说为土壤 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 学。
3、现代地理学时期(二战后——)



标志: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 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 遥感等应用的出现;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 究与实证研究并举,分析各种地理现象 的内在机制并预测其未来演变。 强调地理的统一性、理论化、数量化、 行为化和生态化。
《人文地理学》这门课程简介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 业 必修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 息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人 文地理学有初步了解,明确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 基本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人地关系在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表现,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任务。 (2)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人文地理学空间分析、 时间分析、综合分析、社会生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现象和问题 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分支学科如文化 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 础。 (4)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维 护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