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
赵荣的《人文地理学》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和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口、城市与乡村、经济活动等方面。
其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以及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
此外,人文地理学还涉及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最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方法,以及现代的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人文现象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协调人地关系、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笔记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作者观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陕西师范大学陕师大《808人文地理学+602高等数学1》2016考研资料(历年真题+答案+参考书笔记)

(1)风水要素:地质地貌 风水术十分重视建筑物的顺磁、地势利用和防止滑坡、地陷等地质地貌因素,与现代 地质地貌学有关的风水理论比如龙脉理论、人和建筑的磁性感应理论。
2
(2)风水要素:气候 风水术注重建筑物的采光取暖、通风顺气、保持温度适应、避免雷击等气候效应。例 如在地势允可的条件下北半球建筑更适宜朝南,座山连丘以阻冬季风,东、南方以开阔平 地、河池为主配合夏季风进入,房屋类型适应降水强度。此外传统风水术更加注重风的作 用,认为风对气场的稳定与否与气场的强弱凶吉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具体调风技术有改变 门窗方位、建围设屏、以风调水等等。 ……………… (5)风水要素:土壤 风水术认为土气强弱和凶吉对人的健康、容颜肤色、生儿育女等都有影响,如秀才村、 长寿乡、地方病等由于当地的土壤结构、湿润状况、色泽强弱有较强联系。医学地理也揭 示出地方病的病理机制与土壤中的稀有化学元素相关。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第_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硏]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硏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硏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逬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硏]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善名学者。
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首创了 "地理学"(Geogr叩he )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
他的硏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硏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坏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
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
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
4坏境决走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答:坏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种思潮,它强调自然坏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坏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坏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
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一、笔记复习笔记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
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人文地理学思考题目

指定教材《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西北大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第一版社,2006年6月《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是一般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保存初版特点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就和资料,在理论上突出人地关系,在实践上重视现实重要问题。
侧重从文化学角度剖析了人文地理各主要因素(民族、语言、宗教等)的时空特点,论述了人地系统从原始状态到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有关理论,以及目前和将来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照教材[1]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第一版,1993[2]李旭旦.人文地理学论丛.北京:人民教育第一版社,1995[3]金其铭,董新.人文地理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第一版社,1987[4]陆丽姣.人文地理学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版社,1991[5]李文华.人文地理.福州:福建科学技术第一版社,1988[6]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第一版社,1989[7] 王兴中, 孙峰华,刘继生. 人文地理学概论. 济南:山东省地图第一版社,1993[8] 中国大百科全书. 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社,1984[9]金其铭,董新,陆玉麒.中国人文地理概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翟忠义,李立德.中国人文地理学.济南:山东教育第一版社,1991宋保平.理论人文地理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第一版社,1992〔美〕德伯里著.王民,王发曾等译.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1988吴传钧主编.人文地理研究.南京:江苏教育第一版社,1989张小林,刘继生,冯春萍.人文地理学导论.北京:测绘第一版社,1995石尚群等.人地协调论.上海:上海科技文件第一版社,1992董明辉.人文地理学.长沙:湖南地图第一版社,199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第一版社,1997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版社,1984〔美〕普来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哈特向著.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D.J.沃姆斯利,G.J.刘易斯.王兴中等译.行为地理学导论.西安:陕西人民第一版社,1998魏宏森.系统科学方法导论.北京:人民第一版社,1995吴传钧,侯锋.领土开发整顿与规划.南京:江苏教育第一版社,1990郭来喜.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兴分支——旅行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论丛.广州:华南大学第一版社,1986[25]保继刚等.旅行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第一版社,1994金其铭.中国乡村聚落地理.南京:江苏科技第一版社,1989张力平.中国少量民族风俗与传统文化.南宁:广西民族第一版社,1994张文奎等.政治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第一版社,1991肖星.政治地理学.北京:测绘第一版社,1995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北京:科学第一版社,1998陈耀邦.可连续发展战略读本.北京:中国计划第一版社,1996杨堃.民族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第一版社,1984陈慧琳等.人文地理学.北京:科学第一版社,2001《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虑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作者:姚峰满qq:1729627511.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2.埃拉托色尼:是古希腊著名的学者,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洪堡:德国地理学家,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注重野外考察,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
4.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并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并创立了范围原则。
5.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
认为地理环境是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种族的发展,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分布、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进程;在所著《政治地理学》中,把国家比做生命有机体,认为向邻国扩张领土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
6.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是人地相关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其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7.赫特纳:是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
赫特纳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性,注重空间分布的研究。
其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8.哈特向:美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区域差异的研究,其代表作有《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9.施吕特尔:是德国地理学家,景观学派创始人,他提出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目的,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景观,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
10.阿努钦:是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学者,他在《地理学的理论问题》中抨击了非人文的自然地理学和非自然的经济地理学,强调统一地理学的观点。
11.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解读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复习要点客博他乡2012-01-06 21:21:27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德国,发源地,拉采尔环境决定论系统理论(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赫特尔区域学派(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施吕特尔景观学派,区位理论学派(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城市区位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市场区位理论)法国,维达尔·白兰士人地关系,白吕纳(人地学原理)英国,麦金德(历史地理枢纽),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亨丁顿(气候与文明),巴罗斯人类生态学。
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俄国,经济地理学,地理学派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经济学派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古代思想萌芽,《禹贡》《徐霞客游记》等。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等,成立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创办《人文地理》学术期刊,翻译介绍国外人文地理著作、论文,出版了一系列教材、论著,逐步实现了人文地理学科的普及。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一、人文事项的空间表征——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这是指某中文化现象易于为接受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等级扩散:这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当面,存在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得其在当地存在。
迁移扩散的特征:1、比扩展扩散传播快;2、使文化现象出现孤立的点或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3、随着时间向四周传递,范围逐渐扩大,并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4、存在周期性。
人文地理学pdf

人文地理学pdf 参考书目: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教出版社第一章绪论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
2.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
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流派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1. 实证主义
2. 结构主义
3. 人本主义
第四章人口地理学
1. 人口转型
2. 人口原产与搬迁
3. 人种
4. 民族
5. 民俗文化
第五章农业地理学
1.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2. 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3. 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工业地理学
1. 三次工业革命
2. 工业区位论
3. 劳动地域分工与生产网络
第七章城市化与乡村
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2. 发推-扎理论
3. 城市区位论
4. 城市空间结构
5. 城市体系
6. 村镇体系
7. 村落布局与村庄形态
第八章语言与宗教
1.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2. 语言传播与影响因素
3. 地名景观
4. 宗教的传播与原产
5. 宗教仪规与地理环境
第九章旅游地理
1. 旅游系统
2. 旅游研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章政治地理
1. 政治与政治地理
2.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3. 国家权力
4.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十一章犯罪行为地理
1.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 人类活动的区位挑选
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1. 全球化与本土化
2.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J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本书采用的是狭义的人文地理学概念和内容。
3.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的原因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以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用领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人文地理学社会特性的体现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反战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4 .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答:(1)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①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典地理学)(19 世纪中叶以前)a. 概况西方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还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与自然、政治、哲学等混杂在一起的笼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多为游记、地方志之类,以记述性的资料为主。
b. 代表人物与著作第一,人文地理学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一一古希腊诗人荷马公元前9 世纪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第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
第三,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
第四,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并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创立了因果原则等研究基本方法。
第五,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他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②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 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a. 概况由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描述发展为探究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力求用一般原则去认识地理现象,寻求科学解释。
b. 主要流派第一,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第二,法国流派自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第三,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第四,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③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二战后至今)a. 战后初期以谢佛为代表的美国地理学界区域学派。
60 年代,计量地理,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人“新地理学”时代。
b. 70 年代早期出现了行为地理学、人本主义地理学等学派。
80 年代出现后现代主义、女性地理等。
(2)西方人文地理的研究趋向①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a. 在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变地理环境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强化,给当代社会带来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系统论应运而生。
b. 在哲学方法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第一,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20 世纪50 年代末期兴起的计量革命。
第二,西方人文地理界受到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a. 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b. 20 世纪70 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人们乘坐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
c. 现在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③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a. 现代地理学的人文化倾向愈益明显,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的主流,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突出特点。
b. 人文地理应用方向的多样化。
人文地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对人文地理学的需求呈现出愈加迫切的趋势。
c.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跨越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广泛而频繁。
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答:(1)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人文地理学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
1980 年以后人文地理学才得以恢复,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①1949~ 1979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表现有:a. 地理科学金盘学习苏联的理论与方法,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门独立的学科,对人文地理学则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
b. 在实践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贡献,出版了大量的区域经济地理著作和经济地理学理论成果,发展了经济地理学。
②1980~ 1990人文地理学的复兴阶段。
中国地理界重新评价人文地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1 979 年末中国地理学会在广州召开第四届全国大会,李旭旦先生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的口号。
此后,在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等先生的推动下,在中国地理学会中成立了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工作。
③1990 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和提高阶段。
分支学科迅速发展,薄弱的分艾学科有所发展,更多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使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更具国际性。
(2)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变革、开放、搞活的需要,研究新旧体制接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明显的地域行与综合性相结合的问题,把解决人文地理学的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既是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答: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知道和参与社会实践。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科学认知的贡献人文地理学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规律,寻求人类适应、利用、改造地标系统环境的途径,为全球、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文地理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主题,其理论与方法在众多的学科研究前沿得到重视和应用。
(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意义在于为实践服务。
要把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人文地理学是为揭示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协调人地关系,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因此,普及人文地理学的理念和地理知识对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提高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类。
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具有以下意义:(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
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
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