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风湿圣药产品介绍--发版

祛 除 风 湿 止 痛 圣 药
防 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防 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羌 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独 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红 花: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青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黄 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桂 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人 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玉 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桃 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当 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蚕 砂:祛风湿,和中化浊
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
祛 除 风 湿 止 痛 圣 药
国内外市场的全面开发与自主研发产品的推 广,要求企业进一步拓大生产规模,提供更便捷的 物流支持。2006年8月,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出资 600万购买咸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3.5万平米, 用于兴建GMP制药新基地及全省最大规模的药品 物流中心,整个工程预计于3年内完成,投入资金 将超过2600万。百年健民的宏图正在一步步展 开...... 恒久致远,品正仁和,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在 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凭借自身市场资源优 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将以拼搏的企业精神, 强大的企业生命力,开创医药企业百年辉煌的奇迹!
祛 除 风 湿 止 痛 圣 药
(三)风湿圣药的 生产工艺
最新高科技“贝粒”技术,高磨 微 粉及低温萃取挥发油,生物活性高, 有效成分含量高。
(四)风湿圣药的治疗机理
祛 除 风 湿 止 痛 圣 药
“风湿圣药胶囊”独特“三步”疗法 第一步:“风湿圣药胶囊”内独有特异植化成分 “R-T透骨多肽”,引导药物进入骨关节腔内部, 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药物反向渗透,强力杀灭免 疫复合体,诱导增生细胞调亡,迅速解除风湿、类 风湿、骨质增生所引起的疼痛。 第二步:“风湿圣药胶囊”中的“高能活性酮”直 接作用于病变组织,有效激活腺体免疫活性细胞和 吞噬细胞活性,抑菌、杀菌,通过局部血液循环的 改善,加速炎症产生的吸收、排泄,迅速消除炎症。 第三步:“风湿圣药胶囊”中的生物多肽离子能强 力修复受损组织,提高关节腔内部免疫力,在病变 部位形成保护膜,有效控制溶酶体酶释放,彻底抑 制免疫复合物的再生,从根本上改善关节腔内部病 变环境,保证治愈后不再复发。
藏医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

藏医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藏医学是藏族传统医学的一种,它在对待疾病的理念和方法上与西医有所不同。
对于风湿病的概念解释,藏医学有其独特的观点。
在藏医学中,风湿病被称为“害风”或“风痹”。
它被认为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入体内,使体内的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关节、筋脉等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藏医学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人体的体质、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湿气重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风湿病的风险。
此外,过食寒凉、生冷食物,长期潮湿环境等也会诱发或加重风湿病的发作。
从治疗的角度来看,藏医学采用综合疗法来治疗风湿病。
其中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温热疗法等。
草药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草药配方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消除湿气和炎症。
针灸疗法和按摩疗法则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温热疗法则利用温热的物质或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症状。
此外,藏医学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建议患者避免食用寒凉、生冷食物,多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总的来说,藏医学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是一种外邪侵入导致气血阻滞,引发关节、筋脉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的疾病。
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和温热疗法,并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这种观点与西医对风湿病的解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风湿病患者莫忘基础治疗-女人得风湿有什么症状

风湿病患者莫忘基础治疗:女人得风湿有什么症状风湿病患者莫忘基础治疗:女人得风湿有什么症状张先生因为“腰痛反复发作2年”被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
他有些着急,又由于实验室指标中的C反应蛋白(CRP)偏高,所以凡是带有“蛋白”字样的食品如鸡蛋,他都不敢再吃了。
张先生的生活被打乱了。
带着这些疑问,他前来就诊。
随着专家的耐心解答,他心中的疑惑被一一消除,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西医风湿性疾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包括有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风湿性多肌痛、银屑病关节炎等等。
中医风湿病是指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称为“大偻”,发病机理比风、寒、湿、热痹更为复杂,乃肾虚、风寒湿热诸邪深侵入肾,病邪更为深入,症状更为严重,并波及肝、脾、督脉等,晚期易致骨损、筋挛、肉削、脊强。
风湿病的发生与风寒湿邪侵袭、阴冷潮湿环境、过度劳累、外伤、感染等诱发因素有关。
风湿病“五连环”治疗中的“健康教育”属于基础治疗,是风湿病治疗的第一步。
只有患者正确认识了自己所患疾病,掌握了防护的基础知识,积极配合风湿病专科医生的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风湿病的基础治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防寒保暖,避免阴冷潮湿、冒雨涉水,避免直吹风扇和空调。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坚持做医疗体操或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游泳,散步等。
・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有节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预防和控制感染。
・防止外伤。
一旦被诊断为风湿病后,有些患者听说此病与机体内的变态反应有关,担心某些食物会引起身体过敏,而导致发病或加速病情发展,所以平时不敢吃鱼、虾等海产品,牛、羊肉,豆腐及豆制品等:有些患者因为是风湿病活动期,所以凡是带有“蛋白”字样的食品如鸡蛋等,都不敢再吃了。
西医诊断标准

中药新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17年4月目录一、概述 (1)二、临床定位 (2)(一)改善临床症状或体征 (3)(二)改善病情 (3)(三)延缓放射学进展 (3)三、临床试验要点 (4)(一)诊断标准 (4)(二)受试者选择 (4)1.纳入标准 (4)2.排除标准 (5)(三)退出和中止试验标准 (5)1.退出标准 (5)2.中止标准 (6)(四)给药方案的设计 (6)(五)对照药的选择 (6)1.定位在改善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新药研究 (6)2.定位在改善病情和延缓放射学进展的新药研究 (7)(六)筛选期、疗程和随访 (7)1.定位在改善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新药研究 (7)2.定位在改善病情的新药研究 (7)3.定位在延缓放射学进展的新药研究 (8)4.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新药研究的随访 (8)(七)有效性指标 (8)1.定位在改善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新药研究 (9)2.定位在改善病情的新药研究 (10)3.定位在延缓放射学进展的新药研究 (10)4.其他可选择的有效性指标 (10)(八)安全性指标 (12)1.一般安全性指标 (12)2.常用毒性药材的安全性考虑 (12)(九)合并用药 (14)1.对入组时合并用药的限定 (15)2.试验期间合并用药 (16)(十)有效性指标评估中的质量控制 (16)四、附录 (19)五、参考文献 (21)中药新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小关节病变导致的骨与软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目前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与遗传、感染、性激素水平、环境等因素相关。
基本病理改变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关节外表现则多与血管炎有关。
RA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尤以25~50岁为好发年龄,未经治疗的RA致残率高,5~10年的致残率可高达60%,并可伴随关节外损害,累及心、肺、肾等多脏器、多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风湿病的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有何不同

风湿病的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有何不同在医学的领域中,风湿病是一类常见且复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对于风湿病的诊断,中医和西医有着各自独特的方法和体系,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医学体系在理论基础、诊断思路和方法手段上的不同。
中医对风湿病的诊断,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人体受到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或者自身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导致风湿病的发生。
中医诊断风湿病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
例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可能提示正气不足;舌苔厚腻可能反映体内有湿邪。
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其身体散发的气味来获取信息。
问诊是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比如询问关节疼痛的性质、发作时间、加重缓解因素,是否伴有发热、出汗等其他症状。
切诊中的脉诊尤为重要,不同的脉象如弦脉、沉脉等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病情。
中医还注重辨证论治,将风湿病分为多种证型,如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等。
辨证时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整体的身体状况。
以风寒湿痹证为例,如果患者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舌苔白腻,脉象弦紧,多诊断为风寒湿痹证。
西医对风湿病的诊断,则依靠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病史方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家族病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关节的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情况,以及皮肤、肌肉、心脏、肺脏等其他系统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在西医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等。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有抗核抗体阳性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X 光、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直观地观察关节的结构变化、骨质破坏情况等。
风湿和类风湿具体区别有哪些

风湿和类风湿具体区别有哪些?1.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一、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从中医角度看风湿病属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热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
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二、病理和症状不同: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畅阴寒而痛。
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
从外观看风湿病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也不变形。
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三、治疗法则不同:风湿病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中西药不但不能治愈,有时反而会越治越重。
2.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
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咽峡炎、丹毒等感染病史。
风湿热起病较急,且多见于青少年。
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有发热、皮下结节和皮疹等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
血化验血沉加快,抗“O”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
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遗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遗留心脏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
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遗留骨关节强直畸形。
虽然少数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绝大多数病人无心脏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
风湿病的前世今生--风湿病概述

风湿病的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传统的NSAIDS 扶他林、凯扶兰、戴芬、奇诺力、萘普生、 布洛芬。
➢ 倾向性COX2抑制剂 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依托度酸。
风湿病的治疗风湿病的治疗saard环孢素a硫唑嘌呤四激素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不同剂量激素的适应症及用法剂量临床适应症对受体的影响对受体外的影响小剂量中等剂量大剂量超大剂量冲击治疗757573030100100250一次或连续多日多种风湿病的维持治疗慢性风湿病的初始治疗亚临床型风湿病的初始治疗急性加剧或有生命危险的风湿病的初始治疗危重的或有生命危险的风湿病5050几乎全部100100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也是一些非风湿科医生易犯的错
四、与代谢和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
痛风、假性痛风。
五、和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
六、肿瘤相关的风湿病
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继发性(MM、转移瘤)。
风湿性疾病的范畴和分类
七、神经血管疾病
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
八、骨与软骨病变
OP、骨软化、骨炎、肥大性骨关节病。
九、非关节性风湿病
不同剂量激素的适应症及用法
剂量
临床适应症
对受体的影响 对受体外的影响
小剂量 7.5
多种风湿病的维 持治疗
中等剂量 >7.5 to 730 慢性风湿病的初 始治疗
大剂量 >30 to 100
超大剂量 >100
冲击治疗 250 一次或 连续多日
亚临床型风湿病 的初始治疗
急性加剧或有生 命危险的风湿病 的初始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诊治

无症状期
未分化关节炎期
RA临床期
RA的进展:早期治疗、目标治疗
• RA的发病机制复杂,理解不同阶段的不同发病机 制非常重要
• 假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目标和方法,来干预RA 发病过程中的免疫、炎症、骨或软骨破坏等相互 关联的组成成分,为提高临床疗效带来了更多的 手段如生物制剂TNF抑制剂、艾拉莫德、JAK-3 等。
• 生物制剂:
• 物理治疗:
RA不同阶段可实现的治疗目标
Bykerk VP. Window of Opportun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 Myth or Reality? Clinical Symposium, November 12, 2012, ACR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 双侧肘关节(n=2)
评 • 双侧腕关节(n=2)
估 • 双侧掌指关节(n=10)
标 准
• 双侧近端指间关节(n=10) • 双侧膝关节(n=2)
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dex DAS and DAS 28
DAS28
Leve of disease activity
> 5.1 3.2-5.1
热痹的成因
RF或抗CCP均阴性 RF或抗CCP至少一项低滴度阳性
5
0 2
断
RF或抗CCP至少一项高滴度阳性
3
标 滑膜炎持续时间 (0-1)
准
<6周 6周
0 1
急性期反应物 (0-1)
CRP或ESR均正常
0
CRP或ESR增高
1
RA分期
• 早期RA(early RA):病程< 6个月,1987或 2011ACR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风湿病,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一大类疾病。
其包括范围甚广,国内外将其分为十大类200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大部分西医风湿病的病因不明,多认为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病的西医药物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双氯灭痛、消炎痛、扶他林、西乐葆、奈普生等,这类药物多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以恶心、胃痛、烧心等为主要副作用。
第二类为慢作用药或叫改变病情药,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环磷酰胺、青霉胺等。
本类药物多对造血系统、肝脏、肾脏等有毒性反应,如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蛋白尿等肝肾功能损害。
第三类糖皮质激素,若长期、不正规使用,会造成虚胖、满月脸、水牛背,还会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西医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指症状)。
擅长于依赖现代检测仪。
当西药的副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所认识,当西医对风湿病等慢性病束手无策时,中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西医学的另外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对某个病的机制没有搞清楚,那就意味着西医临床无从下手。
就如风湿病的病因病理西医至今不清楚,所以无法对因治疗。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的东西(如针灸和中药等)非常值得挖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