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循环到全身各个部位,提供氧气、营养物质、消除废物以及平衡体温。

它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代谢系统,充分阐述了身体的健康状态的变化,已成为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

血液循环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心脏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集的血液通过动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在运输的过程中,在肺脏和其他体循环器官中交换氧气,并给组织层注入新鲜血液,这种交换就是血液循环。

然后,经过体循环器官处理后,将空气、水分和代谢废物吸收处理,以及富含体液的营养物质,然后将其通过静脉回到心脏。

最后,心脏将血液分流到动脉和静脉中,再次大循环,血液便完成了整个循环过程。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有助于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血管系统,维持细胞健康,消除废物和毒素,调节血压,平衡体温,防止贫血和血液粘稠,也有利于人体正常成长及免疫功能。

另外,血液循环也是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从血液循环及相关的检查中可以观察出关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血管的正常发育,血管壁的正常功能,心脏的正常收缩,以及血液的正常流动。

如果因为外伤、血管的堵塞、炎症、心肌病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紊乱,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血压升高等危险症状,甚至是缺血性坏死,进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因此,应该加强对血液循环的保护,以确保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血液循环是身体重要的代谢系统,它能够保持各个组织层及器官的健康,也是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

正常的血液循环可以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缺血性坏死,调节血压,维持体温,消除毒素和废物,也有助于人体成长及免疫功能。

因此,应加强对血液循环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身体健康,以及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安全。

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名词解释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是一种动力循环系统,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和血管网络的结构,将含氧的血液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运送回肺部,完成气体交换和养分供应的过程。

血液循环主要包括心肺循环和体循环两部分。

心肺循环,又称小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到肺部的循环。

当身体代谢的产物和二氧化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血液通过体循环将这些废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并在肺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即将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换取氧气。

然后,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肺脉络血管回流到心脏的左心房,再由左心房经过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主动脉分支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体循环是指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分支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养分和氧气,同时携带废物和二氧化碳返回心脏。

血液通过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构成的血管网络在全身形成一个庞大的循环系统。

在组织和器官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和养分输送给细胞,并收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经过毛细血管的连接,血液最终回流到心脏,重新进入心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肺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枢,通过收缩与舒张的运动将血液推送到体内各处。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连接了动脉和静脉,实现了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肺部则通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为血液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总而言之,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通过心肺循环和体循环不断循环的过程,确保了氧气和养分的供应,并清除了废物和二氧化碳。

它依赖于心脏、血管和肺部等多个器官的协同工作,维持了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器官功能。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做倒立; 倒立时;血 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吗
心脏肌肉发达;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 压入全身各处;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又 由于动脉瓣与房室瓣的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因此即使你做倒立;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
心脏的四个腔是怎样工作的
心脏工作原理: 收缩的动力——发达的肌肉组织
(肺肺)(肺)动肺脉
肺 动 脉
右右 心心 室室
左 心 室
主 动脉
全(身全身()全身)静腔脉
上腔 、下静脉
上右 、 下心 房
右 心 房
血液流向图
肺循环
左 心 房
肺 静脉
肺细血
肺 部
管毛
肺 动脉
右 心 室
左 心 室
主 动 脉
各 级 动脉
全各
身 毛 细血
全级静身脉
腔上 静脉 下
右 心 房

体循环
血液循环
3 主动脉与 左心相室连;肺动脉与
相连右;心室
4 体静脉与 右心相房连;肺静脉与
相连左;心房
5 能看到红细胞单个通过的是 毛细血血管管 ;
6 在显微镜下看鱼尾鳍血液流动时;将鱼头放
载物台的左边;视野中血液自左向右的血管是
血管;
静脉
选择 :
1 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连在一起的器官是 B A 肺 B 心脏 C 毛细血管 D 组织
左心室
右心室
心脏解剖图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 相通;不同侧的心 房和心室不相通;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上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上房 下室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包括心血管系统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被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被带回到肺部和肾脏进行处理和排泄。

血液循环也参与了体温调节、免疫功能和激素传递等生理过程。

血液循环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心脏循环为右心房收到贫氧的静脉血,经肺静脉至右心室再泵入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富氧的血液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大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体循环是指心脏泵出的富氧血液通过主动脉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经组织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供氧、供养各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到心脏,通过静脉回流到右心房。

这一过程中,通过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交替,确保了血液的顺利循环。

血液循环的完成依赖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的作用。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协调运动来泵出血液。

在心脏的收缩阶段,血液被推出左心室进入主动脉,通过大循环输送给全身;在心脏的舒张阶段,血液从全身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准备下一次循环。

此外,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也是保持血液循环的重要环节。

动脉
血管具有很大的弹性和收缩能力,能够自主调节血压和血管阻力。

静脉血管则主要通过体内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帮助推动血液回流。

总之,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过程之一。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被有效地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也可以被有效地排出体外。

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对于保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的血液循环课件(共59张PPT)

人体的血液循环课件(共59张PPT)

静脉
动脉
比较三种血管
种类 分布 管壁 管腔 弹性 血流速度 功 能
动脉 较深 较厚 小 大

运输血液 心脏 全身
静脉 较浅 较薄 大 小
毛细 血管
全身 各处
非常 薄
极小
极小
慢 最慢
运输血液 全身 心脏
物质交换 的场所
学以致用
1.打吊瓶时针刺的是什么血管? 手臂上的青筋——静脉
①管壁薄,易穿刺 ②分布较浅,易识别。 ③血流慢,避免针刺不当,出血较多。
学以致用
2. 根据出血情况,判断哪种血管受到损伤?

毛细血管出血

静脉出血

动脉出血
02 心脏
心脏的位置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心脏的形状、大小
心脏像倒置的梨,与各人拳头大小相似。
心脏就像一台水泵,它的搏动使血液在体内不 停地循环流动。
心脏的结构
• 1.心脏有几个腔?每个腔是否相通? • 2.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度是否相同? • 3.比较左右心室肌肉壁的厚度是否相同? • 4.瓣膜的功能是什么? • 5.分析心脏内的血流方向。
B.肝脏
C.肾脏
D.胃
4.静脉瓣的作用是( B ) A.保护静脉血管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B.防止静脉血液倒流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03 心率
心率
心率:指单位时间(1分钟)内 心脏跳动的次数。 脉搏:指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而搏动。 心率和脉搏的次数是相同的。
人体某一器官患病,常会在脉搏上表现出来。中医正是 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用“切脉”来诊断疾病。你知道是 谁发明了“切脉”吗?
04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2)邻近未兴奋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是沿着细胞膜的兴奋扩散 的过程,只有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兴奋
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 邻近部位膜兴奋性
处绝对不应期 处相对不应期
Na+通道状态
失活状态 部分失活状态 (0期慢、小)
(二)兴奋性
心肌属于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其兴奋性 高低也可用阈值来衡量。 兴奋性∝1/阈值 1.决定和影响兴性的因素 心肌细胞的兴奋包括两个过程: 当刺激心肌时→从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激活Na+通道→从而产生0期去极化→发生动作电位。 凡能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心肌的 兴奋性。心肌兴奋性的标志是出现动作电位,可用 刺激阈值判断其兴奋性高低。
3期小结: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33 期 期 泵 ○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4期(恢复期): 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
膜外 [K+] 升高→激活离子泵→泵出 Na+ 和 Ca2+, 泵入 K+→恢复正常离子分布。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构成 去极化 AP上升支
功能:产生和传导心脏自动节律性兴奋
3、根据心肌细胞AP的去极化速度将心肌分为:
快反应细胞:主要由快钠通道激活. 慢反应细胞:主要由慢钙通道激活.
①快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4期有自动去极化。 ②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4期无自动去极化。 ③慢反应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动去极化。 ④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其4期无自动去极化。
(1)、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运动可以改善血脂水平,特别是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的水平。
防止动脉硬化
通过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水平, 血液循环运动可以防止动脉硬化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3
常见的血液循环运动
拉伸运动
肩部拉伸
有效放松肩部肌肉 ,改善血液循环。
大腿后侧拉伸
能够减轻腿部疲劳 ,促进腿部血液循 环。
骑行
骑行方式
可以选择室内骑行或户外骑行,户外骑行可以欣 赏风景,对精神也有益处。
骑行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骑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骑行3-5次 。
作用机理
骑行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扩胸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双手伸直,向外扩展胸部,同时抬头挺胸,然后放松 。
作用机理
通过反复扩展胸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瑜伽
瑜伽类型
如阿斯汤加瑜伽、流瑜伽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瑜伽类型。
练习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练习3-5次。
作用机理
瑜伽能够调节呼吸、放松身体,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压力。
提肛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同时深 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呼出。
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肺 部和消化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 织和器官,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 量和养分。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循环通过调节体液成分和渗 透压等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保证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
07
血液循环运动在健康管理 中的应用
提高心肺功能与健康水平
增强心肺耐力

血液循环知识点

血液循环知识点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身体内不断循环的过程,将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等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以下是血液循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关键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左心室将氧合血推送到全身,右心室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往肺部。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通过其壁上的微细血管壁与组织细胞进行氧气和养分的交换。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介质,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水、蛋白质、荷尔蒙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负责携带氧气、免疫和凝血等功能。

循环过程:循环过程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即心跳,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心跳时,心脏收缩将氧合血液推送到动脉中,然后血液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和器官,交换氧气和养分,同时带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最后,血液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再次进行循环。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

了解血液循环的知识有助于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血液循环系统(blood circulation system) 可分为心脏(heart)和血管(blood vessel)两部分。

其中心脏是动力器官, 为血液循环提供动能, 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血管则是输送血液、分配血液的管道,也是机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物质运输功能是血液循环的主要生理功能。

机体通过血液循环将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的原料和代谢产物运送到各有关器官,以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运送激素,使其作用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实现体液调节; 通过物质运输和热量运输,保证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

此外,血液的免疫功能也赖于血液循环,心血管也有内分泌功能。

血液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生理现象如心率血压心音心电图等等对临床诊断治疗都有重要价值。

第一节心脏泵血功能Function of Cardiac Pump心脏的节律性舒缩活动,以及相应的心瓣膜开启和关闭,使血液获得动能在循环系统中沿着单一方向流动。

心脏起着泵一样的作用,是由心肌和瓣膜等构成的泵血器官,因此称其为心泵(heart pump)。

心脏的节律性舒缩活动是周期性的,它是血液循环功能活动的基础。

也是分析心脏泵血功能时的基本单位。

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分为收缩期(systole or contraction)和舒张期(diastole or relaxation)。

心房收缩在先,心室收缩在后,二者的时差约为0.12~0.20s。

因为心脏泵血功能过程中,心室起主要作用。

通常所指的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舒缩活动周期(见图4-1)。

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为心率(heart rate)。

心动周期时程长短与心搏频率有关。

如成年人平均心率75/min, 则每一心动周期的时程应为0.8s。

在此情况下,心房的收缩期约为0.1s,舒张期约为0.7s。

在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在舒张期。

当心房进入舒张期以后,心室开始收缩,为心室收缩期,持续时程约为0.3s;然后心室转人舒张期,约为0.5s。

在心室舒张期的前0.4s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状态,这一时期是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的全心舒张期。

全心舒张期对血液回流充盈心室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按各自顺序,相继舒缩。

左右两侧心房和心室的舒缩活动几乎是同步的。

相比较,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

如果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的时程将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时程均相应缩短;但是,舒张期的缩短相对较多。

因此心率加快时,心肌收缩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而舒张休息的时间相对缩短,对心脏的持续经久的舒缩活动不利。

在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常有导致心力衰竭的危险。

二心脏泵血(The Heart as Pump)下面将以一个心动周期为例,观察心腔内的压力和容积,以及其它等一系列的周期性变化(见图4-2)。

(一)心房收缩期(Atrial Systole or Atrial Contraction)心房收缩之前,心脏处在全心舒张期。

由于,心房和心室腔内的压力都比较低。

因此静脉血不仅通过腔静脉回流进人右心房,而且通过右心房流入右心室,此期是右心室充盈的重要阶段。

与此同时,肺静脉内的动脉血回流进入左心房,并经过左心房充盈左心室,此期是左心室充盈的重要阶段。

此期, 由于左右两心室的内压远比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内压为低,所以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

心房一旦开始收缩,便进入心房收缩期,其内压升高而容积变小,心房内的血液将继续流入心室,使处于舒张状态的心室得到进一步的充盈。

此期是心室的主动充盈过程,心房收缩可使正常人的心室充盈血量增多10%~30%,被看作心房的初级泵作用。

心房收缩期约持续0.1s,随后转入心房舒张期。

(二)心室收缩期(Ventricular Systole or Ventricular Contraction)心房收缩期结束后,心房进入舒张期,此时心室开始收缩,称为心室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是心动周期中的关键时期。

左右心室的活动基本相似,现以左室为例说明心脏泵血过程(见图4-2)。

一般将心室收缩期又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等三个时期。

1. 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 contraction or 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 当心房进入舒张期后, 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一旦收缩心室压很快就超过心房压,使房室瓣关闭。

由于左心室压尚未超过主动脉压,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

心室肌虽在收缩,但心腔内的血液不进不出,其容积尚无改变,此时心室内压急剧上升,故称此期为等容收缩期。

此期从房室班瓣关闭开始,至半月瓣开放之前,约0.06s~0.08s。

2. 快速射血期(rapid ejection) 等容收缩期之末,由于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的继续上升。

一旦室内压超过主动脉腔内压,主动脉半月瓣则立即开放,血液便从心室射入主动脉。

此时,心室肌强烈收缩,射入主动脉的血量较大,血流速度也较快,心室内压上升达到顶峰,故称之为快速射血期,此期的射血量约占总射血量的80%~85%,历时约为0.11s。

3. 减慢射血期(reduced ejection) 快速射血期之后,心室的收缩力量随之减弱,心室内压亦开始下降,射血的速度逐渐减慢,称之为减慢射血期。

从心室内压达最高值起,到心室开始舒张之前,历时约为0.14s。

在这期中,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均由最高值逐步下降,心容积达最小值。

(三)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role or Ventricular relaxation)减慢射血期之后,心室开始舒张,称为心室舒张期。

该期又被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等三个时期。

1. 等容舒张期(isovolumic diastole)心室开始舒张,由于室内压急剧下降,半月瓣随即关闭;因为此时室内压仍比房内压高,房室瓣依然处在关闭状态。

在此阶段心室又再度成为一个封闭腔。

从半月瓣关闭开始,直到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内压而使房室瓣开启以前,这一段时间内,血液没有进出心室,心室的容积没有变化,故称之为等容舒张期。

该期的时程约为0.06~0.08s。

2. 快速充盈期(rapid filling period) 等容舒张期之后,由于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不断地下降。

一旦室内压降低到比房内压更低时,房室瓣立即开放。

心房内的血液迅速流向心室。

这一时期称为快速充盈期,约为0.11 s。

在快速充盈期内,心室容积迅速增大,进入心室的血量约为总充盈量的2/3,是心室充盈过程中的主要部分。

此时,心室内压因心室仍在继续舒张,而致室内压不仅低于心房压,而且低于大静脉内压,血液通过心房而直接进入心室。

3. 减慢充盈期(reduced filling) 快速充盈期之后,随着血液的不断地向心室内充盈,心房、心室和大静脉之间的压力梯度已逐步减小,此时血液以较慢的速度继续流向心室,使心室的容积进一步增大,此期为减慢充盈期,历时约为0.22 s。

在减慢充盈期之末,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而心房此时开始收缩,将血液主动射入心室,使心室的充盈血量再增加10%~30%;因此,可以把心动周期中的心房收缩期看做是心室充盈期的最后阶段。

此后,下一个心动周期,周而复始。

心室收缩是心脏泵血功能的动力。

由于心室的收缩使心室压从原先低于心房压的水平快速升高并超过大动脉压。

使半月瓣开放,推动血液射入大动脉。

在临床上,病人的心室一旦发生纤维性颤动,心脏的泵血功能将立即终止。

必须及时施行有效救治措施。

右心室泵血功能的原理与左心室相同,只是肺动脉的压力较低;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压的1/6。

三心房压力的变化(The Changes of Artril Pressure)左心房内的压力在一心动周期中有三次明显的波动。

心房收缩时,心房腔内的压力升高,出现第一个向上的a波,该波是心房收缩的标志。

心室开始收缩时,不仅关闭房室瓣,还使其凸入心房腔内,造成心房内压有所增高,形成了向上c波。

在c波之后,由于大静脉内的血液不断地回流进入心房,使心房内压随回心血量的增多而缓慢地升高,形成了V波。

右心房和腔静脉直接相通,所以右心房内压力变化必然波及大静脉,而使其静脉压也随之发生波动。

因此,描记颈外静脉的脉搏波时,也会记录到a、c、v三个波。

心房收缩可以使心室增加10% ~30% 的充盈血量。

此外,心房收缩还有助于防止心房内压的持续增高,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心房收缩起着初级泵(primary pump)的功能。

安静状态下,心房初级泵作用对心脏泵血功能影响不大。

但在心率增快,心室顺应性下降的情况下心房初级泵作用突显重要。

若发生心房纤维性颤动,心室的充盈血量将有所减少,但相比心室纤维性颤动, 心房纤维性颤动对心室的泵血功能影响不大。

因此,心房发生纤维性颤动一般不会引起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Evaluation of Cardiac Pump)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方法和指标较多。

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

(一)心输出量和心指数1. 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和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一侧心室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血液的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正常人的心输出量与机体的代谢水平、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健康成年男性在安静状态下,若平均心率为75次/分,平均搏出量70ml时,心输出量应为5L/min。

同样体重女性比男性心输出量约低10%,青年人的心输出量高于老年人的心输出量。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其心输出量可高达25~35L/min;而在全身麻醉情况下,心输出量可降低到 2.5L /min。

2. 心指数(cardiac index)是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心输出量。

人的身材大小不等,新陈代谢的水平亦因人而异。

因存在这些个体差异,难以直接相互比较心输出量。

在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与新陈代谢一样,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用心指数,即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作为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可消除一些个体差异,使个体间的比较成为可能。

中等身材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6~1.7/m2,在安静空腹情况下的心输出量约为5~6L/min。

其心指数应在3.0~3.5L/(min·m2)之间。

安静空腹时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是评定心脏泵血功能时常用指标。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心指数各不相同。

10岁左右时,静息心指数最大,在4L/(min·m2)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