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
破坏有预兆;
➢ Fmax≈36kN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绪论
由此可见,素混凝土结构中加入少量钢筋以后:
➢ 承载力有很大提高; ➢ 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有明显改善。
❖ 注意: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抗拉和抗剪,也可以抗
压。不同结构构件的配筋情况见教科书上 第2页各图。
主页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优点多,缺点少;缺点可克服。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绪论
§0.5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如何?
❖ 1824年,英国人J.Aspdin发明水泥;
主页
❖ 1850年,法国人mbot制成铁丝网水泥船;
目录
❖ 1859年,转炉炼钢成功;
上一章
❖ 1861年,法国人J.Monier取得钢筋混凝土板、管道、
普通钢筋
HPB300 10.0
HRB335、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7.5
预应力钢筋 RRB400
5.0
3.5
钢筋的弹性模量
牌号或种类
HPB300 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 HRBF400、HRBF500、RRB400、预应力螺
绪论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绪论
§0.1 什么是混凝土结构?
结 构:指各种工程实体的承重骨架。
主页
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如: 目 录
➢ 素混凝土结构: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上一章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 下一章 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益繁荣,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对于建筑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掌握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为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1.3 课程内容(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3)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4)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5)混凝土结构实例分析。

二、教学方法2.1 理论教学采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生动的案例,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

2.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的操作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方法。

2.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安排3.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48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3.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个章节课时的分配,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考核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者:张某某。

5.2 辅助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等。

5.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提供相关课件、案例、设计软件等技术支持。

六、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6.1 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6.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混凝土结构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原理电子教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混凝土结构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性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混凝土的组成、强度、耐久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1)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2)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3)熟悉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及设计原则;(4)了解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二、教学内容2.1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1)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的性质及作用;(2)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基本性质。

2.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配合比设计原则;(2)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步骤;(3)常用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质、配合比设计和结构受力分析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混凝土结构原理》4.2 课件:PowerPoint4.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工程案例、施工规范等。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混凝土基本知识和配合比设计的掌握情况。

5.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5.3 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6.1 基本概念(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构件;(2)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3)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状态。

6.2 受力分析方法(1)弹性理论;(2)塑性理论;(3)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六、教学方法6.3 讲授法通过讲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构件、受力特点和受力状态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

6.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过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设计(第一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设计(第一讲)

XXX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情况,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其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①就地取材。

②节约钢材。

③耐久、耐火。

④可模性好。

⑤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

③施工的周期较长.④补强维修较难。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1.1钢筋1.1.1 钢筋的品种和性能1.热轧钢筋(1)常用种类(2)热轧钢筋的力学性能①应力——应变曲线的一般特征s弹性变形e ee残余变形e热轧钢筋具有明显的屈服点和屈服台阶。

②塑性性能③强度及弹性模量2.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 (1)类型(2)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力学性能(3)热处理钢筋 3.冷加工钢筋1.1.2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1.强度高2.塑性好3.可焊性好1.1.3 钢筋的选用原则1.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HPB300、RRB400 钢筋;2.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 钢筋;3.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

§1.2混凝土1.2.1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1)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 -混凝土强度的基本代表值《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28d 或设计规定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用符号f cu,k 表示。

, 1.645cu k f f f μs =- (2)轴心抗压强度f ck⎩⎨⎧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

混凝土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设计原理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材料构成。

2.掌握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常用设计方法。

3.能够进行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和配合比设计。

4.能够应用所学原理设计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结构。

二、教学内容1.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材料构成1.1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1.2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1.3混凝土的材料构成2.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常用设计方法2.1混凝土的设计原理2.2混凝土的强度设计方法2.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3.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和配合比设计3.1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公式3.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步骤和原则3.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例4.混凝土结构设计4.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4.2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4.3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混凝土的基本性质、设计原理和常用设计方法。

2.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设计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和配合比设计方法。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括混凝土设计原理的相关理论和示意图。

2.设计手册:提供混凝土设计相关的强度计算公式和配合比设计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混凝土在建筑和结构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授(40分钟)2.1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材料构成2.1.1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2.1.2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2.1.3混凝土的材料构成2.2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常用设计方法2.2.1混凝土的设计原理2.2.2混凝土的强度设计方法2.2.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3.实例分析(40分钟)通过具体的设计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和配合比设计。

4.深化拓展(30分钟)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混凝土设计原理,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结构,并讨论其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

六、教学评价1.考试: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混凝土设计原理的掌握程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1.1 课程介绍1.2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3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和要求1.4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能2.1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3 混凝土的耐久性能2.4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三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3.1 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3.2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3.3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原理3.4 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设计方法第四章:混凝土梁的设计4.1 梁的分类和受力特点4.2 梁的抗弯设计4.3 梁的抗剪设计4.4 梁的挠度和裂缝控制第五章:混凝土柱和墙的设计5.1 柱和墙的分类和受力特点5.2 柱和墙的抗压设计5.3 柱和墙的抗剪设计5.4 柱和墙的延性和抗震设计第六章: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6.1 框架结构的特点和受力分析6.2 框架结构的梁柱设计6.3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6.4 框架结构设计的例题分析第七章: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7.1 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和受力分析7.2 剪力墙结构的墙体设计7.3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7.4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例题分析第八章: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8.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和受力分析8.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梁柱设计8.3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墙体设计8.4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例题分析第九章:混凝土筒体结构设计9.1 筒体结构的特点和受力分析9.2 筒体结构的筒体设计9.3 筒体结构的抗震设计9.4 筒体结构设计的例题分析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10.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10.2 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例分析10.3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实例分析10.4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例分析10.5 混凝土筒体结构实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目的和要求解析: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结构设计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1.2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1.3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1.4 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特性第二章:混凝土的设计强度2.1 混凝土抗压强度2.2 混凝土抗拉强度2.3 混凝土抗剪强度2.4 混凝土的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3.1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3.2 安全系数设计方法3.3 荷载组合与内力计算3.4 结构可靠度与极限状态方程第四章:梁和板的设计4.1 梁的设计4.2 板的Design4.3 受弯构件的设计4.4 受剪构件的设计第五章:柱和墙的设计5.1 柱的设计5.2 墙的设计5.3 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5.4 偏心受压构件的设计第六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6.1 连接的基本要求6.2 钢筋的锚固与焊接6.3 钢筋的连接方式6.4 混凝土构件的拼接设计第七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7.1 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7.2 地震作用及其效应7.3 抗震设防要求与抗震等级7.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方法第八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设计8.1 结构经济性的概念8.2 结构设计中的成本分析8.3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8.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设计案例分析第九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绘制9.1 施工图的基本知识9.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步骤9.3 常用施工图的符号与表示方法9.4 施工图的审核与修改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10.1 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10.2 框架结构设计案例10.3 剪力墙结构设计案例10.4 筒体结构设计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受力分析以及材料特性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特别是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它是理解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的关键。

二、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掌握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以及耐久性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前提。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强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条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1.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1.3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1.4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1.5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2.1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2.3 混凝土的耐久性2.4 混凝土的变形特性2.5 混凝土的强度理论第三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3.1 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3.2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3.3 安全系数设计方法3.4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3.5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步骤第四章:梁和板的设计4.1 梁的设计要点4.2 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4.3 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4.4 板的设计要点4.5 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第五章:柱和墙的设计5.1 柱的设计要点5.2 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5.3 柱的抗弯承载力计算5.4 墙的设计要点5.5 墙的抗压承载力计算第六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6.1 国内外主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介6.2 设计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规定6.3 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构件尺寸限制6.4 荷载及其组合6.5 结构耐久性和防火要求第七章: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7.1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流程7.2 抗弯承载力设计7.3 抗剪承载力设计7.4 挠度验算7.5 裂缝宽度验算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8.1 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流程8.2 单向板设计8.3 双向板设计8.4 板的翘曲验算8.5 板的构造要求第九章:钢筋混凝土柱和墙的设计9.1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流程9.2 轴压承载力设计9.3 抗弯承载力设计9.4 抗剪承载力设计9.5 柱和墙的稳定性验算第十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解读10.1 施工图的基本构成10.2 结构平面图的解读10.3 结构立面图和剖面图的解读10.4 钢筋图的解读10.5 施工图的变更和修改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11.1 地震工程基本概念11.2 结构抗震设计原则11.3 地震作用计算11.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设计11.5 抗震构造要求第十二章: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与修复12.1 结构加固的必要性12.2 常见的加固方法12.3 加固设计的计算方法12.4 加固材料的选用12.5 加固施工注意事项第十三章: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分析13.1 结构经济性的重要性13.2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13.3 结构方案的经济比较13.4 材料选择的经济性考虑13.5 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第十四章:计算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4.1 结构分析软件的介绍14.2 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14.3 参数设置和模型建立14.4 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果输出14.5 计算机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五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15.1 案例一:小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5.2 案例二: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15.3 案例三: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与施工15.4 案例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15.5 案例五: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优化设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回 退 出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研制单位:湖南大学 研制者:沈蒲生、廖莎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原 理

绪 论 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和变形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原 理


第1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性能 第2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第3章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4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5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6章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7章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8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和变形 第9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
返 回 退 出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页面
目录页面
下一章
超链到下一页 超链到上一章
帮 助
超链到上一页 超链到下一章
结束页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观看, 再见!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电子教案)
研制单位:湖南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前 言
为了方便教师们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 为了方便教师们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 我们配合沈蒲生教授主编、梁兴文教授副主编的《 我们配合沈蒲生教授主编、梁兴文教授副主编的《混凝土结构 设计原理》 第二版)教材,制作了这份简明的PPT课件。 课件。 设计原理》(第二版)教材,制作了这份简明的 课件 PPT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性材料,教师还要通过自已的讲授和 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性材料, 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性材料 必要的黑板书写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必要的黑板书写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本课件未作加密处理,您可以直接利用它进行教学, 本课件未作加密处理,您可以直接利用它进行教学,也可以 对它进行适当的补充与修改。但是要注意, 对它进行适当的补充与修改。但是要注意,每次上课的画面不 宜过多,画面过多时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宜过多,画面过多时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本课件由沈蒲生(绪论~第七章)和廖莎(第八、九章)研制, 本课件由沈蒲生(绪论~第七章)和廖莎(第八、九章)研制, 孟焕陵、朱建华、刘哲锋、方辉、龚胡广等人协助制作。 孟焕陵、朱建华、刘哲锋、方辉、龚胡广等人协助制作。由于 我们的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我们的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10月 年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