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观察周围的物体。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能看到物体的某一个角度,很难全面地观察物体。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效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物体。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能够有一个直观的参考。
3.准备一个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一课一练】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练习题(含答案)

【一课一练】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人教版,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一选1.这是我从不同方向看到的。
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从正面看下面的几何体符合小明观察的是()。
A.B.C.D.2.这是我从不同方向看到的。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下面的几何体符合小丽观察的是()。
A.B.C.D.3.将下图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得到的图形是()。
A.B.C.4.用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完全一样,这个立体图形是()。
A.B.C.D.5.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从上面看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A.B.C.D.二、填一填6.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
7.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一次最多能看到( )个面。
8.观察长方体时,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9.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________;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________;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是________。
10.仔细看图。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________。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________。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________。
11.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搭成,如果再增加1个小正方体,要使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那么正确的摆法有( )。
(填序号)12.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
摆这个几何体需要(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13.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和从正面看都是,从右面看是,这个几何体一共用了()个小正方体。
下图是从这个几何体上面看到的图形,请在图中方格里填上数字(该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14.从________面看到的图形是.三、能力展示15.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典】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图形与几何一、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位置(或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不能看到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面。
2、正面、侧面(左面,右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在平面图形画上斜线。
5、根据各个位置看到的平面图形推算共有几个小正方体方法:从正面看数层数,从下往上数;从上面看数列数,从左往右数;从左面看数排数,前排在右后排在左,从右往左数。
6、至少用8个正方体可拼成较大的正方体,27个64个125个。
都可拼成较大正方体。
二、图形的运动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对称、平移和旋转。
对称点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点(对称点一般用于轴对称),对应点是一个图形经变换后的图形与变换前的图形位置相同的点(对应点一般用于平移和旋转)(一)图形的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把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 整除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 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和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对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观察,缺乏全面观察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成全面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难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成全面的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操作实践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几何体模型、立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建筑物的图片等。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估算物体的体积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出问题:“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发现?”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估算物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物体的长、宽、高,计算物体的体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
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计算方法
①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
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 L = 1 dm
31 mL = 1 cm31 L=1000mL)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
小单位大单位
÷进率
202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填空题1.一个由若干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这个几何体至少有(________)个正方体,最多有(________)个正方体。
2.仔细看图。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________。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________。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________。
3.下图中两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填一填。
从(________)看从(________)看4.三只动物观察某建筑物(如图)。
小鸟说:“这是我从空中看到的。
”大象说:“我是从左面看的。
”小猴说:“我是从前面看的。
”这个建筑物有(________)幢楼,分别有(________)层、(________)层、(________)层。
5.在如图中再添上1个小正方体(添加的小正方体至少有一个面与其他小正方体相交),若使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则有(______)种摆法;若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则有(______)种摆法;若使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则有(______)种摆法。
6.下面这个几何体是由8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如果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涂上红色(含底面),那么四个面涂成红色的小正方体有(________)个。
7.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搭成,如果再增加1个小正方体,要使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那么正确的摆法有(________)。
(填序号)8.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
摆这个几何体需要(________)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9.小明在桌子上用小正方体摆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小明最多用了(________)个小正方体,最少用了(________)个小正方体。
10.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和从正面看都是,从右面看是,这个几何体一共用了()个小正方体。
下图是从这个几何体上面看到的图形,请在图中方格里填上数字(该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物体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观察不全面、观察无序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全面、有序地观察物体,并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物,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问:“你们从哪个方向观察到了这些物体?观察到了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如同一个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知道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 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3.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6、从上面观察
【①
②
教学反思:
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③
】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2、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3、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是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面看到的图形 。
4、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
()
()
()
5、下面是小红给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拍的照,观察是从什么方
向拍的。
()
()
(
)
3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魏慧敏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 39 页例 2 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
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
角度看到的样子。
四、 完成练习八第 3 题。
4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魏慧敏
第四课时
教学时间: 一、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从正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
2、下面( )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
3、从上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
4、从右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2.完成课本第 40 页练习八的第 2 题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
体图形?
四、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在生活中,我
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从
侧面
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
一样的
上面
教学反思:
2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魏慧敏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 5 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 的方法)。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 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 4-6。
7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魏慧敏
8
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1 的情景图,谈话引入 师:我们班的“卫生角”有一个小药箱,我们先来研究研究这 个小药箱吧。(出示实物小药箱)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说说你是怎么 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小药箱。 让学生站在小药箱的不同的位置(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进行观察,说说看到的是哪几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一个面,有的学 生看到两个面,也有的学生看到三个面) 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什么?(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 能同时看到小药箱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最少可 以观察到一个面)
上面
正面
左面
四、找一找 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请在它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是 在它的下面画“ ”。
的,请
( )面
(
)面
( )面
(
)面
(
)面
6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魏慧敏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教学难点: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 请学生们猜是由 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 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 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 3 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 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 3 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 1-3 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二次备课
1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魏慧敏
注意:教师要做出示范动作,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多媒体呈现例题中的谈话情境
师:根据他们的交谈,想想他们分别看到小药箱的哪几个面?
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怎样看到其他的面?
师:如果从后面看,会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将看到的平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观测物体的方法
复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5×8
3.6×0.4
39.68×0
47.6×1
4÷0.5 12÷0.06
12÷1.2
3÷30
3.2×6+3.2×4 2.5×4×0.36
0.2+0.8×0.5
二、看一看
1、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 )个面。
【①
②
③
】
5、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
是 正面
, 这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
型。
左面 右面
【① 4 ② 6 ③ 9 】 三、“动手操作”显身手。36 分
下面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 画正面正面 Nhomakorabea5
上面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魏慧敏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
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
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 2 摆放在讲台上,抽生
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
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 状。 教学准备:小药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比谁的眼力好,看着屏幕,快速地说出照
片中分别是什么物品?(出示一组不同角度拍摄的物体照片) 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
面图形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
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4.欣赏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 40 页练习八的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