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药介绍
氯虫苯甲酰胺简介

氯虫苯甲酰胺简介理化性质:氯虫苯甲酰胺属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
纯品外观为白色晶体;熔点:208℃-210℃;分解温度:330℃;蒸气压(20℃):6.3x10Pa;分配系数:正辛醇/水Log Pow=2.86(pH7,20℃);化学名称:3一溴-N-[4一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一l 一(3一氯吡啶-2-基)-1-氢一吡唑-5-甲酰胺;结构式:氯虫苯酰胺原药质量分数95.3%;外观为棕色固体;熔点:200℃-202℃;溶解度(20℃):水中为1.023mg/L;有机溶剂中(g/L):二甲基甲酰胺124,丙酮3.446,甲醇1.714,乙酸乙酯1.144,乙腈0.711。
氯虫苯甲酰胺35%水分散粒剂,细度(通过751xm试验筛)>98%;悬浮率≥60%;润湿时间≤ls。
200克/升悬浮剂.pH5-9:细度(通过451xm湿筛)99.9%;悬浮率>90%。
5%悬浮剂,pH5-9;悬浮率>90%。
产品的冷、热贮存和常温2年贮存均稳定。
毒性: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35%水分散粒剂、200克/升悬浮剂、5%悬浮剂对大鼠急性经口、经皮LDso均>5 000mg/kg,急性吸入LCso>5.1mg/L;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原药大鼠90d~'慢性喂养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为1 188mg/kg,雌性为1 526mg/kg;4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
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35%水分散粒剂、200g/L悬浮剂、5%悬浮剂均为微毒杀虫剂。
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氯虫苯甲酰胺35%水分散粒剂对虹鳟鱼LCso(96h)>3.2mg/L(该制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为3.18mg/L):北美鹌鹑LDso>2 250mg a.i./kg;蜜蜂经口LDso(48h)340.5ug/蜂(>l 19.19lxg a.i./蜂),接触LDso(48h)>285.7txg/蜂(>100~g a.i./蜂);家蚕LCso(食下毒叶法,96h)0.018 2 mg/l。
新型农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农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人类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化学农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农民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新型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新型农药的研发新型农药是指相对于传统农药而言的一类新型化合物,它们在杀虫、杀菌、除草、营养促进等方面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
新型农药研发的前沿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化学合成技术、现代分析技术、信息技术等。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研发新型农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开发出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毒副作用小的新型农药。
其中,转基因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通过转移外源基因来改良作物抗病性、耐药性等,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2.化学合成技术化学合成技术是研发新型农药的传统手段,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研发方式。
通过分析农药分子结构和杀虫原理,开发新型农药的结构类似于现存农药,但是效果更佳、更环保。
3.现代分析技术现代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农药分子结构和杀虫原理,对新型农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4.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新型农药研发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围绕着统计、试验、仿真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新型农药的研发过程进行了方便和辅助。
二、新型农药的应用新型农药的应用包括了化学农药的替代和配套使用。
农药是指对植物、动物、微生物或者其他所有能够干扰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保障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而进行的防治活动,而植保技术作为抗击它们的有效手段,尤为成熟。
此外,新型农药除了在一般的保护农业的作用方式下,还可以有各种的特殊应用。
1.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培养分离的微生物、植物、动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阻碍和控制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的一类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来源广泛、环境安全、绿色清洁等特点,是新型农药的重要分支。
农药新剂型

农药新剂型一、引言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可以控制和预防作物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是传统的农药使用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易导致环境污染、残留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新型农药剂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什么是农药新剂型农药新剂型是指在原有的农药基础上,通过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强其稳定性、减少毒性等手段进行改良后形成的新型农药。
常见的农药新剂型包括微胶囊、乳油剂、水分散粒剂等。
三、微胶囊微胶囊是将活性成分包裹在聚合物材料中形成微小颗粒而制得的一种新型农药。
它具有以下特点:1. 易于悬浮:微胶囊具有较小的颗粒大小和适当密度,能够悬浮在水中,并保持较长时间。
2. 控释性好:微胶囊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聚合物材料的渗透性控制释放速度,延长农药的作用时间。
3. 稳定性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成分的稳定。
四、乳油剂乳油剂是将水溶性农药和油溶性农药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制得的一种新型农药。
它具有以下特点:1. 易于分散:乳油剂中水相和油相均匀混合,易于在水中分散,并能够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
2. 透明度高:乳油剂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不会对作物产生影响。
3. 作用效果好: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病虫害。
五、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粒剂是将水溶性或微溶性农药与助溶剂、表面活性剂等混合后制得的一种新型农药。
它具有以下特点:1. 易于悬浮:水分散粒剂中的农药颗粒小,能够悬浮在水中,并保持较长时间。
2. 溶解性好:水分散粒剂中的农药易于在水中溶解,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3. 稳定性高:水分散粒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成分的稳定。
六、新型农药剂型的优势1. 减少环境污染:新型农药剂型具有良好的控释和渗透性能,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降低毒性:新型农药剂型通过改变物理和化学性质等手段降低了其毒性,减少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
新型农药的合成与评价

新型农药的合成与评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作用不可忽视。
农药对于保障农业产量、提高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农药的应用面临着很多局限,因此新型农药的研发与合成刻不容缓。
新型农药的定义是指具有高效、低毒、不污染、生物可降解等特点的新型农业药剂,其合成与评价是新型农药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新型农药的合成新型农药的合成,可以按照两种方式来进行:化学合成和天然物提取。
化学合成是利用化学反应合成的,具有高效、多样化等优点,但化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风险。
天然物提取则是利用植物中已存在的活性成分,故提取的物质较为安全可靠,但是提纯物质的难度较大,且其活性成分浓度较低,需要大量提取。
化学合成中,新型农药的设计和合成涉及化学家、药学家、生物学家等多个学科的协同合作。
新型农药的设计需要有可行的合成路线,并考虑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
新型农药化合物一般都较复杂,其设计、合成和纯化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
烯烃、芳香族化合物和螯合配体等都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同时,团队化合物的设计和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型农药的评价新型农药的评价是指对新型农药的功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检测。
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农药的杀虫、杀菌、杀螨等效果、环境毒性、水平和规范使用限制等。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室内评价和田间试验两种。
室内评价是指在实验室内,通过人工模拟田间环境的方法,对受测农药进行评价。
包括测定杀虫、杀菌、杀螨等效果,毒性检测等。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评价周期,提高效率。
田间评价是指通过在实际田间环境下,测试受测农药的效果与安全性。
包括土壤、作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田间评价是新型农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受测农药的实际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新型农药的研发、合成与评价是保障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一、引言农药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可以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生长与繁殖,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传统的农药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因此,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新型农药的概念、种类、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新型农药的概念与种类1.概念新型农药是指以绿色环保为理念,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研究开发出来的新型农药,相对于传统农药而言,有更好的毒性选择性、生物降解性、安全性、环保性和高效性等特点。
2.种类(1)生物农药: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为活性成分的农药。
它们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更具有选择性和生物降解性,不会污染环境和农作物。
(2)化学农药:以化学合成的有机合成或者无机合成成分作为活性成分,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毒性危害,而种类非常广泛,可防治的作物病虫害范围也很广。
(3)天然抗虫植物农药:来源于具有抗虫活性的植物,包括植物的叶、根、茎、花等部位,由于植物来源更加天然,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三、从新型农药研究与开发的角度而言,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1.现代分子技术方法现代分子技术可以加速农药的清洁生产,提高产品的降解效率和生物有效性,并可以对农药成分的生物效应、抗性机制和调控途径进行更加深入、多角度的研究。
2.研究生态与环境的技术方法对生态和环境要求较高的新型农药研究,通常涉及到各个层面的研究。
从微观层面来看,如光谱学、电化学等分析技术,能够更好地研究农药的分子结构。
从宏观层面来看,如细胞培养技术、浓度-反应时间等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研究农药与生物间的作用机制。
3.研究用药技术方法农药的用药方式、时间、剂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农药的效果。
因此,要开发新型农药就必须对农药的用药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
四、新型农药的应用前景与优势1.应用前景应用新型农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景:环境友好,降解周期短;对作物有良好的抗性,避免了药害;不存在残留问题;具高效、低毒和长效、无中毒、无残留等特点。
介绍两种新型农药

.
. .
鬟
可作追肥 和底肥施 用 。在 果树上 , 甲虫等 的防治 ,对葡 萄的透翅 蛾 、绿 盲 幼树每 株用 l 千克 ,成树每 株用2 千克 , 蝽、叶蝉等害虫也有 良好的 防治效果 。
( 赵书刚 滨 州市滨城 区农 业局 )
盛果期树 每株用 3 克 ,叶 菜每 67 千 6 平方
米 (亩 )用2 ~5 千克 。 1 5 0 ( 刘卫)
一 ≥
g §
“ 和 绿 宝 ” 溶 施 宝 微 生 物 菌 剂 酵 及螯合 工艺制 成 ,可做 水冲肥 、滴灌 元 是 元和企 业研 制的一种 水溶性肥料 ,由 肥 、叶 面肥施用 ,是生产 绿色农 作物的
无 机 、有 机 、生 物 、微量 元素 经工业 发 高品质肥料 。 功 能 特 点 1. 剂 含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 2. 菌 0 扣 除 用药 的成 本费 后 ,每6 7 6 平方 米平 亿 /克 , 附载 体 有 机 质 含 量 ≥5 %, 0 均纯 增 收 入 3 元 ,投 入 与 产 出 之 比为 N+ , K, 1% ( O≥l %) ,黄 l PO + O≥ 2 K, 0
生肥 ,松 暄土壤 ,可 作为土壤 活化剂 ,
每 10 0 千克可活化土壤2 0 0 立方米 。
适 用 作 物
粮、棉、油、果树、蔬菜、茶、 桑 、烟 、花卉 。
施 用方法
小菜蛾 和甜 菜夜蛾之 外的 叶面害虫 的防 治 。还可用于 苹果 、梨 、桃 等果树 的卷 叶虫 及其他鳞 翅 目害虫 、蚜虫 、蓟 马、
技 术 人 员 在 莱 芜 地 区 的大 姜 田 间 病害的发生 。 4 该产 品是土壤 的优 良营养 基 ,可 .
进行 了防治蓟 马的对 比试验 。蓟马危 害 调节土壤理化指 标 ,平衡p H值 ,提高 土 大姜 后叶片卷 曲 , 叶缘黄 化 , 喷施速 洛宁 壤保 水保肥 能力 ,分 解固化养 分 ,肥 能 60 0 倍液 l 天后叶面开 始舒展 , 未施 ~2 而 用速洛宁的 纹夜蛾 、美洲 斑潜蝇 、蚜虫 、跳 甲等除
新型农药“复方多菌灵”

沛成
茄 子 等渴 理 病
炭 度病
。
(艾
产、 护
,
文辑)
碑 、 产 、
防止 鱼 病 的 危 害
。
冬 季 水 的 温 度低
,
鱼
`
、
了
` 、
“
2
, 、 产
口、
.
产
产,
.
砂
沪
. 、 砂 沪、 、 尹
~ 、
,
子
产、 “
.
、 .
产
砂
~ 、 护 产 、 了 尸 、 、 护 产、 、
尹
因 机械 损 伤易生 水 霉 病
,
。
泛方 多 菌灵
神
玉
、
既 能加 水 稀 释 喷雾
1“ ” 0 “ ””“
又可 用 于 拌
:
的 繁殖
又 因 水位 不 稳 定 因此
浸神
,
对 不 同 防 治 对 象 的 使用方法是
,
在小麦
,
_
吝妇至 盛 花 月
.
用
一
;
,
倍 稀 释 液 喷雾 可 以
,
素 ù
,
。
的生 活 环境 不 安宁
,
在 选择
。
鱼种越 冬 池时
吊 刊 最 代 少 2。 一 沱G %
增产 效 果 却很显著
,
复 方多
、
冬 管理 措 施
水
,
。
茵灵 毒 性 咬低Hale Waihona Puke 一污 尧 小,
对 人 畜 安全
。
,
是粮 食
,
瓜
O奋 .0 .0 卜 00
住友化学新型杀菌剂——胺苯吡菌酮

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是日本株式会社研发的吡唑杂环类新型杀菌剂,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对核盘菌、链核盘菌和假尾孢菌等均表现高活性,主要用于控制葡萄、水果、蔬菜作物中的灰霉病、菌核病和链核盘菌,能迅速渗入作物体内,对感染的真菌能快速发挥药效。
另外,胺苯吡菌酮安全性高,对哺乳类动物安全,在环境中能快速降解,因此可在多种作物采收前应用。
胺苯吡菌酮是具有潜力杀菌剂之一,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登记,属于新农药,小编就胺苯吡菌酮的理化性质、防效、毒性、市场情况及国内专利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农药企业参考。
1 理化性质胺苯吡菌酮化学名称为S-丙烯基-5-氨基-2,3-二氢-2-异丙基-3-氧-4-(邻甲苯基)吡唑-1-硫代氨基甲酸酯,CAS登录号为473798-59-3。
分子式为C17H21N3O2S,结构式如图1。
纯品为浅黄色固体。
熔点为116.4℃,沸点为239.8℃(745 mmHg),蒸气压<10-2mPa,K ow lg P 3.52,水中溶解度为20.4 mg/L(20℃);有机溶剂(20℃):正己烷902 mg/L,甲醇>250 g/L。
图1 胺苯吡菌酮的结构式2 应用效果胺苯吡菌酮对灰霉病具有很高的防效,相关研究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5.625 mg/L时,对黄瓜灰霉病具有很高的防治作用,防效大于80%;当质量浓度为62.5 mg/L时,在施药后14 d,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大于90%。
其还具有很强的耐雨水冲刷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在人工降雨2 h 50 mm,500 g/hm2胺苯吡菌酮对葡萄的灰霉病还具有很高的防效,大于75%。
胺苯吡菌酮不仅对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而且对菌核病等其他病害防效能力好。
刘润强等利用胺苯吡菌酮和叶菌唑混配防治玫瑰锈病菌、文竹叶斑病菌、郁金香灰霉病菌、菊花褐斑病菌和茶花炭疽病菌试验发现,其对以上5种花卉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3 安全性原药的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2 000 mg/kg,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2 000 mg/kg,大鼠吸入性毒性(LC50)>4 840 mg/m3空气(4 h);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2 000 m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药介绍
2012-10-25
-一、杀虫杀螨剂-
(一)烟碱型杀虫剂-
第一代:氯代烟碱型:最早为德国拜尔生产的吡虫啉,随后为日本曹达公司生产的吡虫清(莫比朗、啶虫咪),2001年拜尔公司上市了噻虫啉。
南通产10%和4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
-
第二代:硫代烟碱:瑞士先正达公司产的25%阿克泰(噻虫嗪),使用倍数为8000-1万倍。
该药击倒性不如吡虫啉,但内吸效果好,残效期长,可用于涂干处理。
在果树上,可替代氧化乐果和甲胺磷,使用浓度为150倍。
-
2002年日本武田公司生产了噻虫胺。
-
第三代:呋喃型烟碱:20%呋虫胺水分散剂,日本三井公司产,广谱、内吸效果好。
不仅可用来防治蚜虫、蚧等害虫,还可以防治潜叶类害虫。
-
(二)生物农药-
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2、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
与阿维菌素的相对毒力:-
棉铃虫:甲维盐高3.99倍,富表高9.53倍;-
甜菜夜蛾:甲维盐高8.14倍,富表高64.89倍;-
小菜蛾:甲维盐高14.9倍,富表高56.6倍;-
3、多杀菌素:2.5%菜喜(悬浮液)800-1000倍液-
48%催杀(悬浮液)10000倍液。
该药杀虫谱同阿维菌素,但效果稍差。
(三)特异性杀虫剂-
1、茚虫威:15%安打(悬浮剂)3000倍液,30%全垒打(悬浮剂6000倍液。
该药为昆虫的拒食剂,昆虫接触后立即停止活动,掉落地下,大约5-7天后死亡,主要防治蛾类害虫,尤其是抗性害虫,是效果非常好的农药。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
2、20%米满(悬浮剂)(虫酰肼、特虫肼)1500,美国陶氏公司产。
为一节肢动物的脱皮促进剂,主要作用为胃毒剂,防治蛾类害虫,用于在花期和花后防治小卷叶蛾。
-
3、国产:10%呋喃虫酰肼(福先)悬浮剂,500-600倍液。
作用同米满。
-
4、甲氧虫酰肼,拜尔公司产,效果优于米满。
-
(四)沙蚕毒素类-
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杀虫双水剂,600倍液。
效果依次减小,但安全性提高。
该类农药为接触性杀虫剂,但渗透作用强,可用于防治潜叶蛾、潜叶蝇类,在果树上可用来替代1605,用于食心虫蛀果为害的早期。
-
(五)杀螨剂-
1、24%螨威(螨威多、螺螨酯、季螨酮)悬浮剂,使用倍数为5000-6000倍液,拜耳
产。
对成虫击倒性差,5天后发挥作用,但对卵和若虫高效。
持效期长,可达60天。
对比尼索朗,6000倍液的该药在30天后的效果,尼为82.2%,该药为99.5%。
虽对成虫击倒性差,但有拒食作用。
-
2、30%天达农(嘧螨酯)悬浮剂,使用4000倍液,日本曹达产。
速效性强于螨危,持效性与尼索朗相当。
-
3、20%氟螨嗪悬浮剂,使用3000倍液,匈牙利产。
速效性好于螨危,但持效性差,但高于尼索朗,3天后的效果可达99%,但低温下效果差。
-
4、10%螨及死(喹螨醚)悬浮剂,3000倍液。
作用机理同螨死净,效果相当。
美国陶氏公司产。
-
除此外还有:10%除尽(溴虫腈),3000倍液,拜耳产。
虫螨兼治的农药,其效果不如阿维菌素。
2%罗素法(氟丙菊酯),1500倍液,用来替代灭扫利,虫螨兼治。
-
二、杀菌剂-
(一)三唑类-
新三唑类农药,其杀菌谱扩大,可用来防治多种病害,同时其对植物的抑制效果大大降低,药害减轻。
该类型农药均可用来防治白粉病、锈病,除此外还可用来防治的病害有下列各种。
-
1、40%福星(氟硅唑)乳油,美国杜邦产,使用8000-1万倍液。
可由来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叶霉病。
-
2、10%世高(恶醚唑)可湿性粉剂,瑞士先正达产,目前以国产化。
使用3000倍液。
用来防治葡萄白腐病,蔬菜枯萎病和果树圆斑根腐病。
-
3、30%特富灵(氟菌唑)可湿性粉剂,使用2000倍液,日本曹达产。
对白粉病高效,可用来防治草莓白粉病。
-
4、5%己唑醇(罗克等)可湿性粉剂,已国产,使用1000倍液,可用来防治苹果轮纹病、褐斑病、蔬菜灰霉病等。
-
5、43%好力克(戊唑醇)乳油,拜耳产,目前业已国产化。
使用3000倍液。
可用来防治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炭疽病,苹果轮纹病等。
其与扑海因相比:防治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效果相当,防治葡萄白腐病要高4倍,但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效果差于扑海因。
-(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25%阿米西达(咪菌酯)乳油,先正达产,使用1500倍液。
-
2、50%翠贝(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巴斯夫公司产。
使用3000倍液。
其防治多种病害的效果与扑海因相比的结果是:-
苹果轮纹病效果高3.4倍,苹果炭疽病高1.5倍,葡萄白腐病高2.3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差于扑海因。
-
3、3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国产,使用1500倍液。
-
三种药剂基本上是一种成分,该类药杀菌谱十分广泛,还可用来防治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而这类病害往往需要专门药剂。
该类药的问题是:价格高,容易产生抗药性。
-(三)杀细菌药剂-
1、20%叶枯唑(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无药害,可治病,有内吸作用。
-
2、20%龙克菌(噻菌铜)可湿性粉剂,浙江产。
使用800倍液。
该药含有3.8%的无机铜,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含有噻唑基团,有内吸治病作用,因而是一种即有保护作用,又有内吸治病作用的农药。
由于含有无机铜,对一些真菌病害也有保护作用。
该药使用安全。
是防治核果类细菌性穿孔病的首选药剂。
-
3、20%噻唑锌可湿性粉剂,使用500-600倍液,具保护和内吸治病作用。
-
4、20%噻森铜悬浮剂,使用300-500倍液。
为有机铜络合物,浙江产。
5、12.5%绿乳铜(松脂酸铜)乳油,珠海产,使用600倍液,为有机铜络合物,对桃树安全,主要为保护作用,也有一定的治病作用。
-
(四)保护性杀菌剂-
1、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拜耳产,使用800倍液。
含有19%的锌,除杀菌外,可补充锌,对植物安全,用来部分替代代森锰锌。
其效果与后者相当。
-
2、70%品润(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巴斯夫产,使用800倍液,作用同上。
其效果不如代森锰锌。
-
(五)防治灰霉病的药剂-
1、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使用1500倍液,效果好,但对有些植物如豆类可造成药害;-
2、40%施佳乐(国产为3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使用1500倍液,对植物安全;-
3、2.5%适乐时(咯菌腈),杜邦产,使用1000倍液,效果好,安全,价格高;-
4、30%啶菌恶唑悬浮剂,沈阳化工院产,使用1500倍液。
防治灰霉病其效果优于施佳乐,除此外,还对葡萄白腐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