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知识清单·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化学知识清单·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化学知识清单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知识点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水对人类的生命及对工业、农业起重要作用。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人类利用的淡水很少。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知识点二·保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上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防治水体污染(1)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施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2水的净化知识点一·水的净化方法1.水的分类: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2.自来水厂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消毒是化学变化。

3.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吸附沉淀的试剂:明矾)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a.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b.漏斗内的边缘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a.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b.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c.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靠玻璃棒中部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下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B.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C.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答案:DA、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7,核电荷数=核内的质子数,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化学变化中铷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铷离子,其化合价为+1价,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A.食盐水B.稀盐酸C.蔗糖水D.肥皂水答案:D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肥皂水,故选D。

3、我们在商场常看到“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答案:A“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质量或质量分数来描述;而不是以原子、分子或单质等形式存在,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4、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空气B.干冰C.液氧D.生铁答案:C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单质,符合题意;D、生铁是铁合金,主要有铁、碳、硫和磷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DA、反应前含硫分子是SO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含硫分子是SO3,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故A项说法错误;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B项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3个分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C项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虽然也含有两种分子,但其中一种是多余的反应物,生成物只有一种,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故D项说法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治水体污染二、、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业上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课题二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处理水的一般步骤:①取水②沉淀③过滤④吸附⑤消毒⑥配水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仪器: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2个烧杯、玻璃棒、滤纸②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4、硬水和软水的定义: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煮沸②实验室中:蒸馏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6、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的方法: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产生泡沫很少的是硬水,产生很多泡沫的是软水。

三、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课题三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1、装置―――水电解器2、电源种类---直流电通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4、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5、检验: 正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是氧气)负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6、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资源的保护一、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元素是 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具体),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废渣、废液、废气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2 水的净化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明矾(作絮凝剂),作用:吸附杂质,使之沉降.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色素和异味。

4、蒸馏的装置:见书P77,图4—20和4—21各种净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沉淀√过滤√吸附√ √(少量) 蒸馏 √ √ √二、硬水与软水三、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蒸馏水2.鉴别方法: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资源的保护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71% 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1)、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2)、防治水体污染: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物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课题二、水的净化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二、净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仪器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三、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总结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的净化自来水厂净水过程1. 沉淀、过滤、吸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是化学变化。

2.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除去大部分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钙、镁化合物),因此得到的水还是混合物。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1.烧瓶内放沸石或碎石片:防暴沸2.蒸馏得到水叫蒸馏水,蒸馏水是纯净物。

3.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煮沸、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课题3、水的组成氢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最理想的能源,最轻的气体。

1.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2.可燃性气体要爆炸也要达到爆炸极限。

实验4-5实验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探究实验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2氧1体积比,燃着的木条来检验;2.水中加入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3.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2:1,质量比1:8 。

化合物:由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一、化学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分子的意义:元素符号(原子)的意义:二、化合价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是原子得失电子。

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带电的原子团叫做“根”。

如: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是正三氧负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氯是负一最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剩下铵根是正一。

1.书写化学式单质化学式的书写:⑴ 金属、固态非金属(除碘)、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如:铁(Fe)、铜(Cu)、硫(S)、碳(C)、氦气(He)⑵非金属气体的化学式: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1: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原理和作用① 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发生的是 物理 变化。

② 常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蒸馏 、 吸附 、过滤 、 沉淀 。

2.过滤操作要领① “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不留气泡;② “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 漏斗边缘 边缘,液面低于 滤纸边缘 边缘;③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 玻璃棒 的中部,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处,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 烧怀内壁 。

3.自来水的生产流程知识点2:硬水和软水1.定义① 硬水是指含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较 多 的水。

例如河水、井水等。

② 软水是指 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例如雪水、雨水等。

2.鉴别方法:用 肥皂水 ,产生泡沫较多的是 软水 ,泡沫较少或有浮渣产生的是 硬水 。

3.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用 煮沸 ,工业或实验室用 蒸馏 。

课外实验:自制的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沙、蓬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

知识点3:氢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小 , 难 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前一定要 验纯 。

①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淡蓝色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干冷的烧杯内壁有 水雾 产生。

氢气被认为是最 理想 的燃料。

② 方程式: 2H 2 + O 22H 2O③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并向 下 ,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 不纯 ,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 较纯 。

知识点4:电解水实验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是 氧气 ,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是 氢气 ,且与正、负极相连的两侧玻璃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

2.化学方程式: 2H 2O2H 2↑ + O 2↑ 。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 1 爱护水资源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2.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如随手关紧水龙头)(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课题 2 水的净化1.自来水净化(1)流程: 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自来水。

其中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均属于物理变化。

(2)絮凝剂: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絮凝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3)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净化水的常用方法: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净化度最高的是蒸馏,得到的蒸馏水可是为纯净物。

2.硬水和软水:(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肥皂水。

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4)硬水的软化方法:软化硬水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过滤(1)过滤:将不溶物与液体分离的操作叫做过滤。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作用:引流)、烧杯、滤纸。

课题 3 水的组成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它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知识点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氢气 H 2
A 、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B 、化学性质:
a 2H 2(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b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 +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 、CO )
C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 2SO 4 = ZnSO 4 +H 2↑ Zn + 2HCl = ZnCl 2 +H 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D 、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3、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
(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
4、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
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
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5、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6、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

7、什么是化学式?
A、定义:由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B、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C、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一种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分子-原子-构成)
D、化学式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E、意义:
例: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式Fe的意义:有3点(略)
8、化合价
A、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B、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如:SO4 CO3 NO3NH4OH
C、注意事项:
(1)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2)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在化合物里:
①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②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③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④一些物质在不同(或相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⑤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⑥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其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不为0)应标在原子团的整体正上方。

附:化合价记忆法: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价)铝,四(价)硅,五价磷;
二、三(价)铁,二、四(价)碳;
二、四、六(价)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9、根据化合价求化学式
(1)、最小公倍数法
a.写出元素符号,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b.求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c.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d.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

e按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检查化学式。

(2)、十字交叉法
a写出元素符号,标出化合价,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b取化合价绝对值,约去最大公约数。

c. 用约后的数十字交叉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10、利用化学式推求化合价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如: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 x +(-2)×3 = 0,解得 x= + 5
11、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a. 元素质量比:化学式A m B n中A,B元素质量比为(a×m):(b×n)(a,b为A,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H2O中H:O (1×2):(16×1)=1:8
b.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A m B n相对分子质量为(a×m)+(b×n)
如: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
c. 元素质量分数
如:H2O中H×100% =11.11%
d. R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R元素的质量分数
如:求100克水(H2O)中氢元素的质量。

100g×11.11%=11.11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