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的产生及其电磁干扰的防护
生活中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危害

金融:由于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现代化办公设施,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电磁辐射。
广电: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无线电发射系统、编辑机房、演播室均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IT: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随时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电力:高压输电、变电、发电设施产生高强度电磁波。
二是一些企业使用的高频工业设备对广播电视信号造成干扰,使周围居民无法正常收看电视而导致严重的群众纠纷,如北京市东城区文具厂就曾因该厂的高频热合机干扰了电视台的体育比赛转播,被愤怒的群众砸坏了工厂的玻璃。
三是一些原来位于城市郊区的广播电台发射站,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被市区所包围,周围环境也从人烟稀少变为人口密集,电台发射出的电磁辐射干扰了当地百性收看电视。
1.2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对人体的非热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等。
感觉系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的声频脉冲照射时,就会使人听到好像机器响,昆虫或鸟儿鸣的声音。
2.3 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
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但伴有电磁辐射产生并泄漏出去,引起工作场所环境污染。工业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炉、塑料热合机、高频介质加热机等。医疗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理疗机、超短波理疗机、紫外线理疗机等。科学研究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电子加速器及各种超声波装置、电磁灶等。
[危害之六] 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
电磁辐射的概念、危害及防护技术(图文)

电磁辐射的概念、危害及防护技术(图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
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
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若干基本概念1.常见的电磁辐射源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2.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
2.1近区场及特点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即:E¹377H。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
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2.2远区场及特点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2.3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研究及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研究及防护一、电磁辐射的定义和来源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向外扩散的一种物理现象。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来自很多方面,如电话、电视、微波炉和电脑等电器设备发出的辐射,以及无线电、电磁波等等。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人们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越来越关注。
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常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1.影响神经系统: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环境中,会导致人体神经紊乱,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
2.诱发癌症: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DNA的稳定性,从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3.影响生殖系统:一些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和女性卵巢功能的受损。
4.影响睡眠质量:电磁辐射会干扰大脑的正常运作,导致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三、电磁辐射防护的方法为了保护人体免受电磁辐射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方法:1.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会增加电磁辐射的暴露量,也会对人体眼睛、颈部和手部等部位造成负担。
2.离电器设备远一点:尽量与电器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的暴露量。
3.使用辐射低的电子产品:选择辐射低的电子产品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4.使用辐射防护材料:市面上有很多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如电磁波屏蔽布、电磁辐射防护器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四、结论电磁辐射的危害,人们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身体的伤害。
同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电磁辐射的防护,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与抗干扰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与抗干扰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与抗干扰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议题。
由于现代社会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电磁辐射和抗干扰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抗干扰方法。
一、电磁辐射产生原因及分类电路中的电磁辐射主要源自以下因素:1. 信号源:信号源的频率、振幅以及波形不合理会导致电磁辐射的增加。
特别是高频信号源和脉冲信号源更容易引起较大的电磁辐射。
2. 传导电路:当传导电路存在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例如,在高速开关电路和高速电流传输线路中,电磁辐射的问题会更为严重。
3. 射频插件:射频插件中的工作频率往往较高,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
这是因为高频信号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环境辐射。
根据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和辐射机制,可以将电磁辐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近场辐射:近场辐射是指电磁辐射源距离被辐射物体较近的情况。
近场辐射一般以静电或磁力线的形式传播,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2. 远场辐射:远场辐射是指电磁辐射源距离被辐射物体较远的情况。
远场辐射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1/r^2的衰减规律。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健康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都会造成潜在的危害。
在人类健康方面,电磁辐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紊乱,甚至引发恶性肿瘤。
对于电子设备而言,电磁辐射可能会导致信号干扰、噪声干扰,甚至引起设备工作不正常或损坏。
三、电磁辐射抗干扰方法为了减小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强度,并提高电磁兼容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干扰方法:1. 地线设计:良好的地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
通过良好的接地布线和地线总线设计,可以排除电磁辐射的回路电流,从而减小辐射场的强度。
2. 屏蔽技术:通过屏蔽技术可以防止电磁辐射的泄漏。
例如,在敏感电路周围加上金属屏蔽罩,或者在关键信号线上添加屏蔽层,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干扰。
3. 滤波设计:滤波器可以减少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从而降低电磁辐射。
电器开关原理剖析:开关的电磁辐射与电磁干扰防护

电器开关原理剖析:开关的电磁辐射与电磁干扰防护电器开关作为电路的控制元件,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实现电器设备的开关和控制功能。
本文将对电器开关的原理进行剖析,并讨论其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防护措施。
电器开关的原理可以用电磁吸合原理来解释。
简单来说,电器开关通过电磁铁产生磁力来吸引或推动开关,使其发生通断。
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当通过线圈的电流改变时,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作用于铁芯,使其产生磁力,使开关闭合或断开。
从能量角度来看,电器开关的工作是通过电流的能量转换为磁场能量,进而转换为机械能来实现的。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磁场能量储存在电磁铁中。
当要使开关闭合或断开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改变,进而改变线圈中的磁场,使得磁场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吸引或推动开关。
然而,电器开关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并且容易造成电磁干扰。
电磁辐射是指电器开关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具有一定的能量,会以无线电磁波的形式扩散到周围空间中。
这种电磁辐射不仅会对周围设备产生干扰,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为了减少电器开关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种常见的措施是加装电磁屏蔽罩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屏蔽罩由导电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阻挡电磁场的传播,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电磁屏蔽材料对开关进行包覆,以进一步减少电磁辐射。
另一种常用的防护措施是地线的使用。
通过将电器开关的金属外壳与地线连接在一起,可以将电磁辐射导引到地下。
由于地的导电性较好,能有效地吸收和消散电磁辐射。
同时,地线还可以作为电器设备的静电保护,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此外,适当设计和布线也能减少电磁辐射。
合理选择线路的走向,避免电器开关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交叉干扰,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
另外,使用屏蔽线缆和优质的线缆材料也能减少电磁辐射。
综上所述,电器开关的原理是通过电磁吸合原理来工作的,它经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力来实现通断。
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摘要: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
本文阐述了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危害;防护近年来,电磁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成为了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一、电磁辐射的产生及分类1、产生。
任何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称为电磁波。
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电磁能量输送出去,这种现象称为电磁辐射。
通常,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和电气火车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能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以下几种人需注意电磁辐射污染:工作在以上环境或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
2、分类。
电磁污染源一般分为天然和人为二大类,天然电磁污染,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人为电磁污染主要来自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短波与超短波理疗机、无线电发射机、微波和加热器与发射设备,以及汽车火花干扰源等。
目前城市环境中的辐射污染源主要是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天线,电磁污染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空间辐射、导线传播和复合污染。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强。
电磁辐射污染是能量流污染,不易被人们直接感知,必须有专业的技术力量和监测仪器才能测定。
而电磁辐射一经产生,除非作一定的屏蔽防护,否则任何生物或设备都会受到它的作用,危害面广。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电磁辐射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普遍存在,它不仅会对电路本身造成干扰,还可能对周围的设备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减小电路中的电磁辐射、降低辐射干扰、采取抗干扰措施成为电子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减小和抗干扰措施。
1. 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危害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包括电源线、信号传输线以及电子设备本身的内部部件。
辐射主要体现在电磁波的无线电频段上,其中包括无线电、微波和红外线等。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电离辐射、热效应以及生物电磁效应等。
2. 电磁辐射减小的方法为减小电磁辐射带来的干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2.1 电源线滤波通过在电源线中添加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减小电磁辐射。
这样的滤波器通常使用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组合,能够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抑制噪声。
2.2 信号线屏蔽对于信号传输线,我们可以采取屏蔽的方法来减小电磁辐射。
屏蔽线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丝编织层、金属箔等,能够有效地抵挡外界的干扰信号。
2.3 地线和屏蔽地面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
通过建立良好的地线和屏蔽地面,可以将电流导向地,减少电磁辐射。
3. 抗干扰措施除了减小电磁辐射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抗干扰措施来应对外界干扰。
3.1 电磁屏蔽在设计电路时,我们可以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将敏感部件包裹在金属屏蔽罩中,有效地隔离外界的电磁干扰。
3.2 降噪电源设计设计降噪电源对于电路抗干扰非常重要。
采用稳压电源或是添加滤波器等措施,可以将电源干扰降到最低。
3.3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共模干扰。
要保证接地系统的导通性,并避免接地回路中的回流电流。
4. 结论在电路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减小电磁辐射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使用滤波器、屏蔽线、良好的接地系统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带来的干扰。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护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护叶瑜佳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它不仅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1.电磁辐射污染的定义生活中的物理性污染,指的是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
而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播到室内外空间中,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受辐射影响人群产生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2.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人类工作和生活环境充满了电磁辐射。
大自然中本身是存在电磁辐射的,比如太阳电磁辐射、宇宙电磁辐射等等。
而人类的活动产生的那些电力系统工业设备、电气化铁道系统、广播电视和微波发射系统、电磁冶炼系统以及电加热设备等均能产生电磁辐射。
这些因素导致我们所受电磁辐射含量过高,产生电磁辐射污染。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电磁辐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通讯、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的辐射污染,交通系统电磁设备的电磁辐射污染,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污染。
当然具体的说和我们生活最相关的电磁辐射污染来源是电视、微波炉、冰箱等家电等工作时产生电磁辐射以及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产生的。
在手机使用特别普遍现在,不管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几乎都是人手一部,这就产生了手机电话所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一问题。
3.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适量的电磁辐射是有益的,而超量的电磁辐射则会有损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的平衡。
长期使用手机的人,会有疲惫、头痛等现象,甚至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
手机辐射除了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外对医疗设备、飞机正常飞行等也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所以一般要求上飞机需要关闭移动设备。
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电脑使用频率高的人的更能明显的看到自己因为接收电脑辐射而产生的身体上的变化,电脑辐射容易使眼睛疲劳、视力降低、头痛,甚至对妊娠和胎儿的有着很明显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辐射的产生及其电磁干扰的防护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它们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使人们开始不知所措,其中最为熟知的便是电磁辐射。
电磁污染已被公认为排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公害,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视力下降……
本文将针对地磁辐射的产生及其电磁干扰的防护进行论述。
关键词:
电磁辐射电磁干扰防护
什么是电磁辐射
提到“电磁辐射”,人们总会感到很恐慌,甚至认为它是隐形杀手,但事实并不然,只有当辐射超过一定限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我们与电磁辐射“朝夕相伴”,我们不能生活在没有它的世界——电视、电脑、冰箱……正是这些事物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做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它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共同组成的,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
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
同时,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是
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同的,波长越短,对人体的作用越强,因此,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还需在各种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生活和学习,生命是脆弱的,我们要立足于防范,以减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磁辐射的来源有多种。
人体内外均布满由天然和人造辐射源所发出的电能量和磁能量。
电磁辐射源可以分为自然电磁辐射源和认为电磁辐射源。
(一)自然电磁辐射源
自然辐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和地球的热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大气运动的能源,也是被动式遥感系统中重要的自然辐射源。
我们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是可见光,红外线,远红外,还有紫外线。
由于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很远,因此强度也大大降低了。
一些宇宙天体也向地球发射x射线、γ射线。
地球辐射可分为两个部分:短波(0.3—2.5微米)和长波(6微米以上)。
地球除了反射太阳辐射以外,还以火山喷发、温泉等形式,不断地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
天空打雷,地震等也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地球上部分矿物质,如花岗岩,也能放出γ射线。
人体也是一个小小的辐射源,人体辐射的电磁波频率分布主要为红外与远红外,波长为5.6--12微米。
(二)人为电磁辐射源
人为电磁辐射源(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短波和超短波理疗设备、微波发射设备和无线电广播与通讯等各种射频设备)主要有各类无线电设备,如移动电话机、无线对讲机、室内无线电话、广播电视发射机、微波和卫星通信装置、雷达、无线电遥控器等,也包括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如微波炉、高频护眼灯、医疗磁共振设备、射频电热器、交流高电压输电线、转换开关、电
动机、发电机、电视机、计算机等。
电磁干扰的防护
电磁干扰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它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
电磁干扰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正因为多种途径的耦合同时存在、反复交叉,共同产生干扰,才使得电磁干扰变得难以控制。
目前,有很多可以抑制干扰传播的技术,如屏蔽、接地、搭接、合理布线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回避和疏导的技术处理,如空间方位分离、频率划分与回避、滤波、吸收和旁路等,这类方法可以代替费用昂贵而质量体积较大的硬件措施。
但是,往往单纯采用屏蔽并不能提供完整的电磁干扰防护,还需要增加滤波器,它允许有信号的电流通过,对频率较高的干扰信号则有较大的衰减。
由此可见,电磁干扰也是可以防护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衰减、分离和隔断。
总述
我们生活在充满电磁波的世界中,因此,正确认识辐射的来源和危害显得更为重要,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认为它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我们也要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安全地使用电气设备带来的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物理》1981年第12期
《人民日报》2002年04月09日第十版
《大学物理》苟秉聪、胡海云著(国防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