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套行为规范和管理措施。
本制度旨在加强对公共场所、水域以及相关设施的管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以下场所和环境:1. 公共游泳池及相关设施。
2. 公共浴场、水上乐园等娱乐场所。
3. 湖泊、河流、海滩等自然水域。
三、主要内容3.1 安全设施的配置和维护1. 游泳池和浴场等娱乐场所应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安全救生圈、浮标等,确保设施完好并定期维修。
2. 安全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式应明确标识,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2 安全警示标识和宣传教育1. 在公共场所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禁止不会游泳者入内、禁止饮酒入内等,以提醒人们注意自身安全。
2. 定期组织防溺水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自救、互救等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3 人员配备和培训要求1. 公共场所应配备具备消防、救生等相关证书的人员,确保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2. 组织专业教练进行游泳救生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
3.4 溺水事故处理与报告1. 发生溺水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援和急救措施。
2. 及时向当地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按照规定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置工作。
3.5 日常检查和巡视1. 定期对公共场所、水域等进行检查和巡视,检查安全设施、水质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 对职工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他们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出勤签到等。
四、责任与监督4.1 责任分工1. 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程序。
2. 公共场所和水域的责任管理单位要建立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人并定期进行责任追究。
4.2 监督检查1. 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学校防溺水安全的工作制度

学校防溺水安全的工作制度为了确保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如下:一、明确防溺水工作目标坚决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掌握防溺水知识,提高防溺水意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体育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溺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三、落实防溺水工作责任制1. 校长是学校防溺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溺水工作全面负责。
2. 分管副校长负责组织制定防溺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协调各部门开展防溺水工作。
3. 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师进行防溺水教育教学,将防溺水知识融入课堂教学。
4. 学生处负责组织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开展防溺水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意识。
5. 保卫处负责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溺水隐患。
6. 体育教研组负责组织学生进行游泳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
四、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1. 开设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防溺水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 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溺水意识。
3. 组织师生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让师生深刻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
4. 开展防溺水应急预案演练,使师生熟悉溺水事故的处理流程,提高应对溺水事故的能力。
五、加强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管理1. 定期对校园周边水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整改。
2. 在危险水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3. 与当地政府、水务部门、公安部门等密切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
六、加强溺水事故的应急预案1. 制定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
2. 定期组织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溺水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死亡和伤残事故。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在水上活动时的安全,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制定防溺水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促进安全意识的提高,降低溺水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制度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
任何行动都应以安全为第一要素,不得因为不顾及安全而导致意外发生。
2. 按需防范原则。
针对不同水域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3. 常态化管理原则。
将防溺水安全管理作为常态化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不断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
四、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各种水上活动,包括游泳、划船、钓鱼、浮潜、潜水等所有水上运动。
五、安全责任1. 监管机构的责任(1)加强水上活动场所的走访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2)制定和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包括:场馆安全标识、场馆警示标语、安全方案、突发事件处置方案等。
(3)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建立并完善巡查制度,加强对水域的监管。
2. 经营单位的责任(1)按照行业标准规范经营,并且在营业时刻配备足够的安全人员。
(2)加强安全宣传,告知游客相关安全知识,健全紧急救援体系。
(3)定期进行消防、水电设施等安全检查,并及时消除隐患。
3. 游客的责任(1)在入场前,详细阅读场馆安全标识,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安全指导,并且在场馆内仔细阅读安全提示标识。
(2)遵守场馆内规定,不私自攀爬、跳跃、草地打滚、搏斗、搞水战等危险行为。
(3)在水上活动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安全,避免过度疲劳和游泳长时间,及时休息。
六、安全措施1. 安全设施(1)水族预警警示标志(2)配备拯救生命装备2. 安全信息公告(1)放置安全告示板和警示标语(2)制定游泳指南,告知游客注意事项3. 紧急救援(1)组织专门救援队伍,持续提升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和技能。
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督促。
2. 学校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溺水安全管理工作。
3. 各班级成立防溺水安全小组,负责班级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应急处理等工作。
四、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2. 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3.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
五、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学校要定期对师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确保师生掌握防溺水知识和技能。
2. 严格水域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校内水域的管理,设立警示标志,禁止学生在非游泳区域嬉戏、玩耍。
3. 建立防溺水巡查制度。
学校要定期对校内水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5. 开展应急演练。
学校要定期组织师生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六、责任追究1. 学校领导对防溺水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班主任负责班级防溺水安全工作。
2. 对于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溺水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对于隐瞒事故、不及时报告、不配合调查处理等行为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为了加强对员工、学生和游客等人群的防溺水安全管理,确保他们在水域环境中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学生和游客等,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与权限划分1. 上级部门(1)制定防溺水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政策,确保各级单位充分贯彻落实。
(2)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3)定期检查和评估各单位的防溺水安全工作,并提出整改意见。
2. 下级部门(1)建立健全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和权限。
(2)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和学生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救能力。
(3)定期检查和维护水域设施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4)加强与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报告和处理溺水事故。
三、防溺水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宣传教育(1)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向员工、学生和游客普及防溺水的知识和技能。
(2)制作防溺水安全宣传资料,张贴在公共场所、宿舍楼、游泳池等显眼位置。
(3)定期组织防溺水安全知识测试,鼓励员工和学生参与并倡导积极正确的防溺水行为。
2. 设施设备管理(1)水域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安全可靠。
(2)定期检查游泳池、湖泊等水域设备和防护措施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完好并及时进行维修。
(3)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标明禁止游泳或注意安全的区域,并设置专人进行巡视和提醒。
3. 防溺水应急救援(1)建立健全防溺水应急救援体系,包括组织人员、设备设施和培训准备。
(2)制定应急预案,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3)进行防溺水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和学生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反应速度。
4. 监督检查与评估(1)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针对水域设施、设备和人员,检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2)建立防溺水安全考核评估制度,对各单位的防溺水工作进行评估和评定,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纠正和整改。
防溺水安全制度及措施

一、引言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溺水安全制度及措施。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相关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防溺水工作的开展。
2. 明确各部门职责(1)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2)公安部门:负责水域安全巡查,加强溺水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发布溺水事故预警信息。
(3)水利部门:负责加强对水库、河道等水域的安全管理,确保水域安全。
(4)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溺水事故的医疗救治,提高溺水事故的救治成功率。
(5)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防溺水工作。
三、防溺水安全教育1. 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溺水意识。
2. 学校教育(1)将防溺水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定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
(2)组织学生观看防溺水教育片,学习防溺水自救互救技能。
(3)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溺水事故的能力。
3. 社区教育(1)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广播等渠道,普及防溺水知识。
(2)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防溺水宣传,提高居民防溺水意识。
四、水域安全管理1. 加强水域巡查(1)加强对水库、河道、池塘等水域的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在重点水域设立警示标志,提醒群众注意安全。
2. 严格水域管理(1)禁止在危险水域游泳、嬉戏、垂钓等行为。
(2)对违反规定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依法予以处罚。
3. 水域救生设备配备(1)在重点水域配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救生设备。
(2)定期检查救生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五、溺水事故应急处置1. 建立溺水事故应急处置机制(1)制定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溺水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水域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涉及水域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完善防溺水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责任制、考核制、预警制度,确保防溺水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防溺水责任制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溺水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分工的防溺水安全管理体制。
第六条涉及水域活动的单位(如亲水公园、游泳池、旅游景区等)应当制定防溺水安全责任规定,明确防溺水安全管理的具体职责。
第七条单位的防溺水安全管理员应当具备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并配备必要的防溺水安全设施和装备。
第八条防溺水安全管理员应当做好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溺水事故应急演练。
第九条防溺水安全管理员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溺水安全设施和装备,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
第三章防溺水宣传教育第十条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防溺水安全的认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当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向公众传播防溺水安全知识。
第十二条学校、社区、旅游景区等单位应当加强对学生、居民和游客的防溺水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培训。
第十三条家庭应当加强对儿童的防溺水宣传教育,教育孩子正确的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技能。
第十四条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的科普教材、宣传海报等材料应当制作精美,内容准确,利于公众理解和接受。
第四章溺水事故应急处理第十五条涉及水域活动的单位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和良好状态的救生设施,确保溺水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
第十六条当发生溺水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参与救援工作。
第十七条对于发生溺水事故的人员,应当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保障其生命安全。
第十八条涉及水域活动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施工队防溺水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施工队安全管理,预防溺水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结合我施工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施工队所有施工项目及施工现场,包括但不限于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三、防溺水宣传教育1.施工队应定期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施工队应将防溺水教育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确保新员工了解防溺水知识和技能。
3.施工队应通过宣传栏、会议、培训等形式,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防溺水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防溺水。
2.施工现场应配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救生设备,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3.施工现场应设置隔离设施,防止施工人员误入危险水域。
4.施工现场应设立专人负责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5.施工队应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穿戴救生衣,不得单独下水作业。
6.施工队应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保持警惕,发现险情及时报告。
五、防溺水应急处理1.施工队应制定防溺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施工队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对溺水事故的能力。
3.施工人员在发生溺水事故时,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并及时呼救。
4.施工现场应配备应急通讯设备,确保在发生溺水事故时能够及时联系救援人员。
5.施工队应与当地救援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在发生溺水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援。
六、责任追究1.施工队负责人对本单位防溺水工作全面负责,对因防溺水工作不到位导致的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
2.施工队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管理,确保防溺水措施落实到位。
3.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防溺水规定,不得擅自下水作业。
4.对违反防溺水规定、导致事故发生的个人,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施工队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92708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对学生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学生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溺水危害的认识,同时组织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溺水后救生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救生与自救方法。
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切实加强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排除可能存在的溺水隐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为确保学生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学生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一、高度重视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思想,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观念。
学校开展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进行预防溺水事故警示教育。
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好学生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技能教育,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建立学生防溺水安全管理机构:
组长:刘文(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校长)
副组长:杨红霞(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副校长)
成员:曹先琼(柏林德仁希望小学教导主任)
韩态富(柏林德仁希望小学总务主任)
吴俊(柏林德仁希望小学辅导员)
黄科峰(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班主任)
吴基梅(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班主任)
曾亿翠(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班主任)
方龙菊(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班主任)
三、切实开展学生防溺水专题教育。
各班要落实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通过主题班会、安全教育、班级黑板报设立专栏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组织开展专题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运用集会广播、橱窗展览、发放告家长书等方式广泛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及幼儿家长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及家长对溺水危害的认识。
四、明确规定与要求:
1、学生要去游泳必须经过家长同意,并且要有会游泳、
负责任的大人陪同,选择水浅、河底硬而平整的、熟悉的水域游泳。
2、学生不得擅自下水游泳,不得私自结伴去游泳,不得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山塘、水库、深潭等水深的地方游泳,不到水流湍急的河流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如果看到同伴掉到水里,不要盲目下水救人,而是呼喊旁边的成人帮忙。
五、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教育:
1、不要到池塘,河边、水池等有溺水危险的地方玩耍。
2、到游泳池,游泳馆游泳必须经家长同意。
3、遇溺水发生,要大声呼救。
4、在游泳池内游泳要注意:
(1)入水前按规定清洗身体是很重要的。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睡眠不足,身体过于疲劳,或情绪激动,都不宜游泳。
(4)选择辅助器材,如救生圈和潜水镜等。
(5)不要冒险跳水。
(6)遵守游泳池规则。
(7)饭后45-60分钟内不要游泳。
5、在天然水域游泳要注意:
(1)要充分了解水域的水底情况。
(2)在海中游泳时,必须了解潮汐情况。
(3)总是与海岸线平行游。
(4)注意同一海域的其他船只。
(5)了解水温,最理想的是27摄氏度。
六、做好对学生家长的防溺水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途径,通过印发《告家长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及时提醒和教育学生家长做好孩子的安全监护,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要求家长特别注意"节假日"期间孩子的游泳安全。
七、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
要从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好学生死亡事故上报制度,以及安全责任事故追
究制度。
八.防溺水具体预防措施,
1、认真落实上课期间每一天的学生考勤制度,对迟到缺席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和去向。
我们规定,任何班级不得随意停课和提前放学。
2、在学校周边的鱼塘、水库,设立“水域危险”的警告标牌。
而且要求,各条线路方向来往的教师时刻关注沿途水域情况。
3、节假日提前告之家长,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校外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严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4、建立“学生安全小组”,学生与学生相互提醒和监督。
5、严格信息通报制度,遇有私自下水游泳的情况和溺水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把隐患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6、利用墙报、课堂,以及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营造珍爱生
命氛围,增强预防溺水意识。
7、围绕“杜绝溺水事故”这一主题,开展一次全校性教育动员大会。
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
要从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好学生死亡事故上报制度,以及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
柏林乡德仁希望中心小学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五日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