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专家、教授的简介
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介大全

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介大全耳鼻喉科是医学的一个专科,主要研究和治疗耳、鼻、喉及其相关疾病。
在耳鼻喉科领域中,有许多知名专家以其卓越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的简介。
1. 王医生:王医生是耳鼻喉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拥有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
他在耳聋、耳鸣、鼻窦炎、喉炎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和临床经验。
王医生以其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的医疗服务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评价。
2. 张教授:张教授是一位耳鼻喉科的知名专家,是耳聋治疗领域的权威人物。
他拥有丰富的手术经验,擅长于耳蜗植入手术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张教授致力于耳聋的研究和治疗,为许多耳聋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听力。
3. 李博士:李博士是一位在鼻窦炎治疗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耳鼻喉科专家。
他熟悉各种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李博士通过独特的治疗方案和细致入微的手术技巧,帮助了许多患者摆脱了鼻窦炎的困扰。
4. 赵教授:赵教授是一位喉炎治疗领域的专家,对喉炎的治疗和预防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在喉炎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赵教授在喉炎的治疗中注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5. 刘医生:刘医生是一位在小儿耳鼻喉科领域备受赞誉的专家。
他专注于儿童耳鼻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对于儿童耳聋、咽喉炎等常见病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医生以其亲和力和耐心的医疗态度赢得了小患者和家长的喜爱。
6. 陈教授:陈教授是一位在鼻息肉治疗领域备受推崇的耳鼻喉科专家。
他在鼻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陈教授的治疗方法独特而有效,帮助了许多鼻息肉患者恢复了健康的呼吸。
7. 张医生:张医生是耳鼻喉科领域的新秀专家,他在声带息肉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研究成果。
张医生致力于声带息肉的研究和手术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以上是一些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的简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教研活动专家简介模板

一、基本信息姓名:XXX性别:男/女年龄:XX岁籍贯:XX省XX市学历:XX学位职称:XX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方向:XX领域二、教育背景1. 19XX年-19XX年,XX大学XX专业,本科/硕士/博士2. 19XX年-19XX年,XX大学XX专业,研究生/博士后三、工作经历1. 19XX年-至今,XX大学XX学院,教授/副教授/讲师2. 19XX年-19XX年,XX研究院,研究员/助理研究员3. 19XX年-19XX年,XX企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四、主要研究成果1. 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XX项2. 发表学术论文XX篇,其中SCI/SSCI/EI检索论文XX篇3. 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XX项4. 编著/参编教材/专著XX部五、社会兼职1. XX学会理事/会员2. XX期刊编委/审稿人3. XX企业技术顾问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1. 研究方向:XX领域- 主要成果:(1)在XX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我国XX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2)在XX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
(3)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我国XX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2. 研究方向:XX领域- 主要成果:(1)在XX领域的研究中,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XX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参考。
(2)在XX领域的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七、教研活动经验1. 担任过国家级/省部级教研项目主持人/参与者,积累了丰富的教研经验。
2. 担任过多个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培训讲师,为学员提供专业的指导。
3. 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交流。
八、教学成果1. 主讲课程:XX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XX能力,使学生掌握XX领域的知识体系。
- 教学成果: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研活动专家简介范文(3篇)

第1篇姓名:张伟职称:教授级高级教师研究领域: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单位:XX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背景:张伟教授,1965年出生于我国东北某城市,1987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张教授进入XX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并于1993年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1年,张教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主攻教育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
2005年,张教授回国后,继续在XX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任教,并于2010年晋升为教授。
学术成就:张伟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以下为其部分代表性成就:1. 专著与教材:张教授主编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专著和教材,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 学术论文:张教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CSSCI收录。
其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3. 科研项目:张教授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等,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 社会服务:张教授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为全国各地教师开展培训、讲座和研讨会,深受教师好评。
教研活动经验:张伟教授在教研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为其部分主要教研活动经验:1. 课程改革:张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学校,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 教育信息技术:张教授长期关注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他提出的“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3. 教师培训:张教授担任过多个教师培训班的讲师,他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4. 学术交流:张教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他与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8位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
对中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医药结合”、“针药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的观点,均有较深理解。在实践中体会到,“脏腑相关”学说的临床意义。此外还有很多独到经验,包括独特疗法、方法创新、用药心得、经验方药等。
3
秦月好
1943年5月
中国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洛阳象庄秦氏妇科第八代传承人,
中国
中国民族医药开发委员会首席中医专家。
潜习国学,揉入医学,形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临床诊疗风格。
16
刘艳骄
1957年3月
中国
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处理,掌握常见病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在专业上,掌握了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熟悉各类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多次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等。
中西医结合、针灸临床与科研并举。
19
董宜华
1959年1月
中国
北医三院上地门诊部主任医师
临床善用望闻问切,阴阳、六经、八纲、脏腑、辨病辨证辨脉。
20
马文辉
1965年3月
中国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对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三部六病学术理论,形成了独特规范的诊疗体系。特别是对风湿病、脾胃病、肿瘤病、老年病、身心疾病疗效显著。对于以风湿病和身心疾病为代表的多种疑难杂病,或用经方组方治疗,或用四脉定证、协调整体的协调疗法。
27
胡超伟
1971年3月
中国
北京胡超伟中医诊所副主任医师
针刀和针灸临床,中西医疗法及各种针灸工具在临床运用中达到完美结合。
28
教育专家个人简介5篇-杰出教师

教育专家个人简介5篇-杰出教师教育专家个人简介模板以下是一个教育专家个人简介的模板,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姓名:张伟明职位:教育专家、杰出教师、教授专业领域: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单位:XX大学教育学院联系方式:********************.cn---教育背景:- 1999年,本科毕业于XX大学教育学系- 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XX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200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XX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工作经历:- 2005-2010年,XX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2010-2015年,XX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2015年至今,XX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成就:- 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各一项,市级课题三项-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SCI、CSSCI 收录论文5篇- 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与编写教材3部- 荣获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各一次---社会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 中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研究》杂志审稿人- 多家学术期刊和教育机构顾问---教学特色:张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他的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深受学生喜爱。
---学生评价:张教授是一位富有激情和耐心的教育者,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厚学术造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关注我们的学术成长,还关心我们的个人发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如有需要,请补充教育专家的其他相关信息,如教学成果、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
中医眼科专家简介

中医眼科专家简介一、专家姓名与职称姓名:XXX职称:中医眼科专家二、学术背景与经历XXX教授毕业于XXX中医药大学,拥有中医学博士学位。
他曾在国内外知名的眼科机构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XXX教授在中医眼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精湛的医术,是国内中医眼科界的佼佼者。
三、擅长领域与专长XXX教授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各种眼科疾病,尤其在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变等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
他善于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研究成果与荣誉XXX教授在中医眼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他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由于其卓越的学术贡献,XXX教授荣获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全国优秀眼科医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奖”等。
五、学术观点与理念XXX教授认为,中医眼科应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他强调“治未病”的理念,注重预防和保健,提倡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减少眼病的发生和恶化。
六、临床经验与实践XXX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重视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他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关心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七、学术交流与合作XXX教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和推广中医眼科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他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中医眼科大会,并在会上发表学术演讲。
他还与国内外的眼科专家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诊疗工作,为中医眼科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名医工作室专家简介

名医工作室专家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名医工作室专家简介名医工作室是一家以名医为主的医疗机构,致力于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名医工作室,我们有一支由多位专业资深的医疗专家组成的团队,他们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各自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1. 张医生张医生是名医工作室的主任医师,拥有25年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科和妇产科等多个领域。
他曾在多家知名医院工作过,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
张医生对于儿童疾病的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和喜爱。
2. 王教授王教授是名医工作室的妇产科专家,拥有30年的临床经验,曾在多家国内外医院执业。
王教授擅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在妇科肿瘤和不孕不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为患者解决了许多难题。
3. 李医生李医生是名医工作室的内科专家,拥有20年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诊治。
李医生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刘医生刘医生是名医工作室的外科专家,拥有15年的临床经验,擅长普通外科手术、微创手术等多种手术技术。
刘医生对于常见的外科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手术技术精湛,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
以上就是名医工作室的几位专家简介,他们都是医疗领域的佼佼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名医工作室的骨干力量。
在名医工作室,我们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体验。
我们相信,在名医工作室的专家团队的努力下,患者的健康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关爱。
【2000字】第二篇示例:名医工作室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专业医学服务的机构,汇聚了众多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
他们精通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深受患者们的信赖和好评。
学术会议专家介绍模板

学术会议专家介绍模板简介学术会议是学术界交流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会议专家是会议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知识,为会议的成功举办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模板旨在为学术会议组织者提供一个用户友好、易于理解的模板,用于创建专家介绍。
专家信息以下是一个示例专家信息表格:名称职称/头衔所属机构领域张三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优化理论李四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王五副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专家介绍张三(教授)张三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教授,他在应用数学和优化理论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非线性规划、组合优化和多目标优化等方向。
在过去的十年中,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过多次邀请报告。
张三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并且是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导师,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研究生,并为他们的学术成就感到自豪。
李四(博士)李四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博士,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
他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李四曾参与多个国际知名会议和工作坊,并就其研究内容做过多次邀请演讲。
他还是一位活跃的社区贡献者,经常参与开源项目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王五(副教授)王五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副教授,专注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基因调控网络、细胞信号转导和遗传变异等。
王五在过去的几年中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获得了多个科研项目的资助。
他还曾在国际会议上做过多次口头报告,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展开合作。
总结以上是三位学术会议专家的简要介绍。
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知识,对学术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做邀请报告和演讲,为会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西体检中心教授王凌元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5级,大校军衔。
1969年入伍,历任二军大外训系参谋,长海医院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
1995年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院长;1998年任长征医院副院长;2001年任长海医院副院长。
1996年授予大校军衔。
发表论文2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被上海市授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荣誉称号。
荣立三等功1次。
现任长海医院华西诊疗中心主任。
崔若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3级。
1951年入伍,同年参加抗美援朝。
195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
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
曾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肾病学会委员、全军肾病学会常委、《中国内科年鉴》副主编等职。
发表论文20余篇,主审、参编专著10部。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授于上海市“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荣立三等功1次。
郑茂荣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3级。
1951年入伍,从事皮肤病诊治和教学40多年。
曾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皮肤病学会主任委员,军队皮肤病专业组组长、主任委员,军队皮肤病专业委员会顾问等。
担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主编《遗传性皮肤疾病》、《银屑病》、《英汉皮肤病学词汇》、《皮肤科外用药指南》等专著;参编专著10余部。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沙金燕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4级。
1961年入伍,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40余年,对妇产医学、优生优育、高危妊娠救治有深入研究。
曾任全军妇产优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妇产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围产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发表论文27篇,主编、参编专著6部。
获军他医疗成果奖、上海市重大科研基金、总后勤部资助基金、教学科研基金6项。
荣立三等功1次。
荣立三等功1次。
丁鸿钧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4级。
1962年入伍,从事心血管专业40余年,擅长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脏骤停等重危病人的救治,率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心内外人工起博等新技术。
曾4次参加赴贫困边远山区医疗队。
曾任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博中心顾问、全军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中国内科年鉴》编委。
发表论文20余篇。
荣立三等功1项。
姚梅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原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专业技术5级。
1961年入伍,历任住院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内科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护理教研室主任、主任护师。
1991年授予大校军衔。
长期从事临床护理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急救护理、重症监护、消毒灭菌、危重病人救治和护理观察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
曾参加铁道兵医疗队、赴老区大别山医疗队。
荣立三等功3次。
年镇威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专业技术5级。
1956年入伍,历任长海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曾任中华内科学会上海分会消化组委员,《中国内科年鉴》编委。
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40多年,对消化内科系统疾病有较深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率先在上海开展息内摘除、异物取出、逆行胰胆管造影、壶腹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介入疗法。
丁晋澄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5级。
1964年入伍,从事耳鼻咽喉科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40余年,擅长耳显微手术、面神经减压术、移植术、内淋巴囊减压术。
曾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香港医学会理事。
发表论文30篇。
参编《实用急诊手册》、《现代耳鼻咽喉科学》、《现代疾病预防学》、《肿瘤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头颅外科手术指南》、《耳鼻咽喉科进修医师已必读》等专著。
黄洪志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专业技术5级。
1956年入伍,196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黄疸胆汁淤积、慢性肝炎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975年参加云南地区对恶性疾病的治疗工作,1978年参加医院肝脏移植协作组。
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中国内科年鉴(传染病部分)》、《临床风湿病学》等多部专著。
刘福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5级。
1965年入伍,从医40多年。
擅长妇科痛经、子宫内膜异位、产后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虚症和老年病的研究。
曾任全军中医学会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
发表论文44篇,参编《当代名医临证精粹》、《中国传统养心学精粹》等专著5部。
获国家医药批文号2类新药1项、3类新药1项。
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1项。
吕桃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医学影像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60年入伍,从事医院影像诊断34年,长期在医疗教学及科研第一线工作。
自1984年致力于CT影像诊断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疑难复杂CT影像能作出较明确诊断,同时开展了CT导向的系列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先后发表论文16篇。
曾获全军论文优秀奖一项,全军和省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奖三项,参编《肝胆胰医学影像学》、《放射诊疗学讲义》等专著。
为军内外培养CT技术骨干数百名,指导研究生数十名。
潘文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专业技术5级。
1964年入伍,196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
历任陆军第12军外科医师、长海医院同位素科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核医学科副主任。
曾任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专家委员。
从事核学工作30多年,发表论文36篇,参编专著、教材5部。
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多年来开展PET全像及放射性核素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小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专业技术5级。
1969年入伍,历任超声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从事超声诊断专科工作30多年,对复杂超声心动图分析诊断能力较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有丰富的经验。
曾任中华医学会上海超声学会浦江分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论文10余篇。
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荣立三等功1次。
杨瑞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3级。
1951年入伍,曾任长海医院骨科主任,急诊科主任。
曾任上海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会创伤学组组长、灾难医学组副组长,国家卫生部临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急诊医学》等杂志编委。
主编、参编《急诊外科学》、《实用急诊手册》、《现代急诊医学》、《现代创伤外科学》、《急诊急救技术手册》等专著。
曾获国家发明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被评为上海市高尚医德奖。
荣立三等功2次。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施雅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5级。
历任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纤维镜下的介入治疗,特别是对肝胆胰疾病及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
2次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曾任《实用内科急诊手册》副主编,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3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姜贞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4级,大校军衔。
1962年入伍,曾任长海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7年任长海医院院长,1988年授予大校军衔。
从事医院外科工作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多年,有丰富的临床和行政管理工作经验。
曾任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管理学会委员。
主编《现代病案学》,参编《军队医院管理学》、《普通外科手册》、《实用外科手册》等专著多部。
赵玉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4级。
1951年入伍,从事超声诊断工作40多年,70年代研制了国内首创多晶体实时超声仪,填补了我国超声诊断空白。
曾任全军超声诊断学会顾问,中国超声医学会资深常务理事、上海超声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超声影像学》、《中国超声医学》等杂志编委。
发表论文150篇,制作教学录像16部。
获总后勤部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13项。
获中国超声医学会颁发的“先驱奖”。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闵碧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5级。
1962年入伍,从事血液内科诊疗工作40余年。
历任长海医院血液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主任。
擅长恶性血液病和溶血性的诊治。
曾任全军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分会委员,《中国内科年鉴》编委等职。
发表论文30余篇。
谢义明主管检验师,大学本科,1995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同年分配至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
1999年任检验科主任。
多项院内考评优秀,当年获扬州市卫生系统规范服务达标先进个人称号,工作期间接受多种培训并获得相应上岗证书。
发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等论文。
现担任华西医院体检中心检验科主任,负责检验科的管理工作。
魏雪琴主管护师,1989年毕业于陕西省汉中地区卫校,分配至陕西省略阳医院从事护理临床工作,1993年任内科护士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管理技能,曾多次被评为陕西省略阳医院先进工作者,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理人员。
现为华西医院体检中心护士长,主要承担部分功能科室及体检流程系统的管理工作。
刘雅丽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大学本科。
1995年从事内科工作,于2001年从事超声诊断工作,于2006年赴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科进修学习。
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在超声诊断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承担华西医院体检中心超声科检查诊断工作。
冯文杰二军大长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5级。
196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历任二军大长征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
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40余年,在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及手术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耳科蹬骨手术、外耳道形成术及鼓室成型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发表论文50余篇,译文80余篇,参编《耳鼻咽喉科全书》专著1部,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叶藻内科副主任医师,原江阴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曾任江阴市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江阴市胃镜检查创始人。
于1963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有较高水平,尤其擅长中西药兼治消化道疾病,如胃肠道溃疡病、急慢性炎症、胃肠功能紊乱及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