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小鞋子》的叙事学分析
《奥斯卡电影解读》 《小鞋子》的战争与童年的回忆

《奥斯卡电影解读》《小鞋子》的战争与童年的回忆奥斯卡电影解读:《小鞋子》的战争与童年的回忆奥斯卡电影《小鞋子》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战争题材影片,也是一部描绘童年回忆的作品。
通过影片中对于战争的描绘,以及对主角童年的回忆,观众们可以感受到战争对于人们的深远影响,以及童年的纯真与无忧。
本文将对《小鞋子》这部电影进行解读,探讨战争与童年在影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展现了二战期间希腊的战争景象。
主角小男孩阿尼斯基为了躲避战乱,和母亲一起逃到了乡村小镇。
然而,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小男孩的童年幸福生活被战争彻底打破。
尽管战争在电影中并未被详细描绘,但通过镜头的切换和音效的运用,观众们能够感受到战争给予人们的困扰和恐惧。
在影片中,小男孩阿尼斯基对于战争有着深深的记忆,形象地体现了战争对于孩子们的影响。
阿尼斯基的哥哥因参军而去世,父亲也在战争中失踪。
影片通过这些细节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们的心理创伤。
同时,小男孩的心灵也因此变得脆弱而敏感,他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在影片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除了对战争的描绘,影片还通过小男孩的回忆来呈现童年时光。
在战乱中,小男孩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但他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纯真的心。
影片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孩童生活的场景,比如小男孩和朋友们一起嬉戏玩耍的画面,以及他与母亲之间温馨的互动。
这些画面让观众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感受到了纯真与快乐。
影片通过战争与童年的呈现,呼吁观众们思考战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战争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人们心灵的创伤。
这部电影通过小男孩的视角,让观众们深切地感受到战争对于孩童的残酷和无辜。
影片中的小男孩在战争和回忆中成长,同时也传递出了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小鞋子》从战争与童年的角度出发,打动了观众的内心。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出色的表演,成功地向观众传达了对于战争的警示与思考。
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被故事情节吸引,更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了共鸣。
《小鞋子》感受战争下的人间悲剧

《小鞋子》感受战争下的人间悲剧电影《小鞋子》是一部深刻而令人心碎的作品,它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痛苦。
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场景,向观众展示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毁灭和破坏,同时也传递了对和平与人性的思考。
影片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她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战争中的见证者。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她失去了父母,被迫与其他孤儿一起生活,他们共同经历了饥饿、疾病和死亡的折磨。
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被战争彻底打破,他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无忧无虑,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绝望。
电影中的细节描写非常真实,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
镜头中的废墟、破旧的建筑和衣衫褴褛的孩子们,无不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可怕后果。
在这些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人们的悲伤、无助和绝望,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生活变得一片混乱。
影片中的配乐也非常出色,它与画面相得益彰,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剧。
音乐中充满了哀伤和无奈,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痛。
每一次音乐的响起,都仿佛在提醒我们,战争是多么可怕,它摧毁了无数的家庭和生命。
除了对战争的描绘,电影还通过孩子们的眼睛,传递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思考。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和互助,他们用微薄的力量支撑着彼此,共同面对着战争的摧残。
这种互助和友情的力量,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电影《小鞋子》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摧毁和破坏,同时也引发了对和平与人性的思考。
通过展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影片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追求和谐与友爱。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悲剧,我们应该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小鞋子》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它让我们反思战争的可怕和无意义。
影片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叙事,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悲剧。
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关爱他人,追求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电影《小鞋子》的画面叙事艺术

036《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著名导演马基德• 马基迪所拍摄的一部伊朗儿童电影。
片中以孩子的视角向成人讲述他们的世界。
整部影片不管是演员台词还是取景和画面都非常朴实无华,没有采用过多的艺术设计和技巧,也没有为引起观众同情去故意营造悲悯的氛围,而是一切都还原生活现实,自然流露,紧紧抓住人心。
影片通过一系列的镜头特写、慢镜头以及穿插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显露了儿童世界的单纯、善良、天真、乐观、质朴。
同时也反映了伊朗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
影片中主人公的生活穷苦艰难,随时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以致他们早早的便知道了生活的不易,但这种成长环境并没有将他们变得世故圆滑,唯利是图,恰恰相反,这反而使他们善良,懂事,体贴,拥有天使的心胸,他们是天堂的孩子。
这部片子获得 1999 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整部影片情节简单,仅仅围绕伊朗一个贫民窟正读三年级的小男孩阿里去取修补的鞋,然后不小心将自己妹妹莎拉唯一的鞋子弄丢了,为了不让辛苦的爸爸和生病的妈妈知道,为了减少他们的操劳和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免除父母的惩罚,两人轮流换着仅有的一双球鞋去上课并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再获得一双鞋的故事。
影片所讲故事简单,线索及脉络清晰,不啰嗦,不繁杂,叙述干净利落,一针见血。
并且整部电影镜头特写与节奏感十足,配音和画面融合一致恰到好处,将两个主人公阿里和莎拉的奔跑、想尽办法拥有鞋子、两人之间的秘密表现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对比强烈,十分精彩。
整部片子处处向观众展现希望,为生活为信仰坚定立场,不放弃,昂扬向上,坚韧执着。
故事中主人公生活的地方十分穷苦落后,租户甚至连房租都交不电影《小鞋子》的画面叙事艺术刘玉梅037起。
但贫穷和困苦并没有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失去生活中的希望,得过且过,相反大家看到的是真诚、希望、坚韧和倔强。
尤其当这些都在孩子的身上体现的时候,更是让人唏嘘。
观《小鞋子》有感: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感动

观《小鞋子》有感: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感动《小鞋子》这部电影用真诚朴实的手法勾画出了一处纯净的心灵壁垒:爱、信任、承诺、包容与善良。
它以清新、质朴、真诚的方式,好似纪录片一样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它聚焦在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折射出亲人间的爱与付出,让观众在辛酸与幸福两种情绪中,体会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光芒。
《小鞋子》采用了因果式的线性叙事结构,在情节上环环相扣。
故事一直随着“小鞋子”不断引起变奏,一波三折,以事件作为叙事动力。
电影以灰色狭窄的街巷为背景,在平静中慢慢涌出焦灼,使得一双小鞋子成了悬着的心事。
影片中,莎拉和阿里这对兄妹是当之无愧的主人公。
但影片并没有过多地采用他们的主观镜头。
相反,莎拉与阿里这对兄妹在影片中大多都以被摄对象出现。
年龄小所带来的体型小,在影片中显得更加深刻,也更加凸显出他们一家所处的社会阶层的低下。
但即使兄妹两人是作为主人公在影片中存在的,导演对于两人的处理却也各不相同。
哥哥阿里在影片中更多的是行动的那一方,而妹妹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看着哥哥行动。
哥哥做家务、等待妹妹、为妹妹找鞋子、为妹妹赢鞋子,这些都是她在行动。
而妹妹只是看着,因为她没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
电影以孩子的视角呈现,他们没有辛酸,只有努力;没有抱怨,只有争取,爱和信任在奔跑中彰显,在静默中持守。
电影中的一幕幕,总是能够在细微处扣人心弦。
影片中,兄妹俩一起洗鞋,两个常年负担家务的孩子,几乎不和小伙伴游戏,连上门叫阿里踢球的伙伴,都被他无奈而坚决地拒绝了。
洗鞋时,兄妹俩对视一笑,影片出现了少有的轻快音乐,他们开始吹泡泡,彩色的泡泡从手上生出,飞在空中。
不必费尽心思和巨大投入,却美丽非凡,快乐翻飞在空气里。
画面温情而感人,一如兄妹二人,彼此信任,互相成全。
电影于细节中呈现的贫富悬殊摄入到心灵深处:富人无感于穷人的生活而冷漠,穷人想象不到富人怎样生活而自卑。
现实社会,贫寒人家在为一双“小鞋子”奔跑,富有人家在为一个个“鞋柜”奔跑。
《小鞋子》贫困与友谊的深刻映射

《小鞋子》贫困与友谊的深刻映射电影《小鞋子》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展现了贫困与友谊之间的深刻映射。
该片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生活细节,让观众深入感受到贫困所带来的困境和友谊所带来的温暖。
在影片中,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影像语言和剧情发展,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不禁思考贫困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解决之道。
影片以一个贫困家庭为背景,通过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与外界的互动,展现了贫困所带来的各种困境和挑战。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失业,母亲照顾两个孩子,生活拮据。
他们生活在一个破旧的小屋里,每天都过着勉强维持生计的日子。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影片中的两个孩子,哥哥和妹妹,是故事的主角。
哥哥年长一些,他为了给妹妹买一双新鞋而努力奋斗。
他在学校里卖报纸,做各种零工,只为了能够给妹妹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妹妹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她无法理解家庭的贫困和困境,但她始终相信哥哥会给她带来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贫困所带来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亲情和友谊所带来的力量和支持。
影片中的贫困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困境,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沉重。
贫困使得这个家庭的成员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生活和教育资源,他们被迫适应着贫困带来的各种不便和限制。
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下,他们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珍贵和坚实。
哥哥和妹妹之间的默契和支持,以及他们与周围人的互动,让观众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和温暖。
影片通过对贫困与友谊的深刻映射,引发了观众对贫困问题的思考。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不仅仅影响着个体和家庭,更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电影中的贫困家庭并不孤立存在,他们与周围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贫困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刻。
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不禁思考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如何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在电影的结尾,哥哥终于为妹妹买到了一双新鞋。
这一幕令观众动容,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友谊和努力的力量。
《小鞋子》意象及主题分析(五篇模版)

《小鞋子》意象及主题分析(五篇模版)第一篇:《小鞋子》意象及主题分析《小鞋子》意象及主题分析《小鞋子》讲述了伊朗男孩阿里与他的妹妹因为一双丢失的小鞋子而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阿里在拿妹妹的鞋子送去修补的时候不慎弄丢了妹妹的鞋子。
家里穷困潦倒,为了瞒住家里人,阿里和妹妹莎拉每天轮流穿着阿里的鞋子上课,放学时奔跑着回来交换鞋子。
这部电影里的“小鞋子”代表着一种美好信念,尤其是对亲情的珍惜与对家人的爱。
“奔跑”则可以说是他们对这个信念的追求,象征着对生活对世界充满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电影中阿里家穷困潦倒,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阿里爸爸总是在期待美好的明天,于是他为自己的希望去努力。
终于他赚到了钱,为妻子和孩子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尽管还是廉价的东西,但那却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阿里一直想送给妹妹一双新鞋子,为了挣钱,他去城里打工,争取每一个机会。
当他得知长跑比赛的季军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他恳求老师允许他参加。
于是他博得参加长跑比赛的资格,在最终却阴差阳错的取得了冠军,也跑坏了自己的那双鞋子。
冠军的奖品并不是运动鞋,却为阿里开辟了新的空间。
莎拉失去了唯一一双鞋子,但她因为对家人的爱,只好与哥哥一起隐瞒自己的父母,只为了不让父母烦心,从头到尾,善良的莎拉困扰的都只是哥哥的鞋子太大太脏,令她难堪。
当她发现自己的鞋子在另一个小女孩脚上的时候,由于那个小女孩的父亲是盲人,于是她与阿里又无功而返。
这都体现着阿里与莎拉内心的真善美。
最后,镜头在莎拉与阿里的新鞋子上有所停留。
其实这正表明了最后他们得到了美好的结果,体现了整个影片的主题,积极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这部影片到底体现了怎样的伊朗文化和精神我并不知道,但这部电影中一直体现着的主题就是,每个人都可能贫穷,可能要忍受痛苦,但是却不能轻易屈服于这种状况。
在无论怎样艰苦困难的环境中,要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通过自身来保持人性的价值。
第二篇: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古诗词常用意象了解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电影《小鞋子》的叙事学分析

对电影《小鞋子》的叙事学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对《小鞋子》的叙事分析一、影片介绍(一)影片简介伊朗电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小孩》,是伊朗优秀导演马吉德•马吉迪最富艺术成就的电影,也是他迈入欧美市场的成名作。
该片拍摄于1997年,片长为88分钟。
该片除在伊朗本土票房横扫千军外,还进军蒙特利尔国际影展更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同时还入围多伦多影展、纽约影展、伦敦影展、香港电影节;1998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在美国取得百万美元的票房,创下伊朗电影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导演以一种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
故事很单纯, 讲述了一个9岁的小男孩阿里为了弥补丢失妹妹小鞋子的过失而付出的种种努力与辛酸, 凸显了孩子身上那种为实现愿望执着追求、顽强不屈, 及其懂事和敢于承担责任的高贵品质。
《小鞋子》是献给成人的童话,唤醒人们对童年遥远的记忆,进而想到贫穷生活与单纯、天真、善良、快乐之间的关系。
(二)情节介绍阿里取回妹妹修理的鞋子后,去买马铃薯时不慎把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弄丢了。
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不给父母增添负担,他央求妹妹不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并开始轮流穿着阿里的球鞋上学。
每天清晨,妹妹穿着阿里的大球鞋上学,下课后,妹妹飞奔回家,而阿里早已穿着拖鞋等候在街口。
由于鞋子太大,妹妹莎拉在一次回来的路上把鞋子掉进了水渠,后来捡回鞋子后赶回家中,快要迟到的阿里责怪妹妹,兄妹俩争吵了起来。
阿里在学校得到老师奖励的一支笔后,回家把它送给妹妹莎拉,兄妹俩和好如初。
阿里连续几天迟到,主任勒令他退学,老师因他用功读书而帮他求情,最终免除了责罚。
一天,妹妹发现有一个女孩子穿着自己以前的鞋子,于是带着阿里去看。
儿童文学理论分析《小鞋子》

儿童文学理论分析《小鞋子》《小鞋子》是马吉德·马吉迪1998年的一部作品,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
虽是孩童演绎,却是献给成人的童话,以孩童的视角来唤醒人们对于自己童年时的记忆,让观众认识到贫困生活并不能改变纯真善良、快乐幸福的心理状态。
一、叙事结构:因果式线性叙事结构下,双层的叙事节奏1、因果式线性叙事结构《小鞋子》这部影片的叙述,是以时间为主要叙事关系,围绕一个“小鞋子”主题事件的展开的故事关系。
故事因果关系就是整部影片的叙述动力,以线性时间戏剧化展开故事,没有插叙和倒叙,叙事链单一。
但是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
《小鞋子》故事结构就是以9岁的哥哥阿里不小心弄丢了7岁妹妹的唯一的外出鞋子为叙事起因,用儿童视角和心理展开故事的冲突和矛盾心理,兄妹俩如何解决穿鞋、如何找鞋,如何重现希望,最终得到新鞋子为圆满结果。
因果式线性结构,是常见的电影结构模式类型之一,一是指该结构模式主要以事件的因果关联为叙述动力来推动叙事进程;二是对其叙事线索以单一的线性时间展开,很少设置判断时间进程的插曲式叙述,更不作一条叙述线索以上的并置性(对比、交织、复调式等)处理。
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用儿童之间的故事,表面上简单的因果单线叙事结构,通过成年人和儿童的叙事角度差异,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文性”的空间叙事关系,产生了很强的暗示意义。
当成人观众从现实回望童年世界,在无法回返的标志性童年事件中重铸个人记忆,儿童又在紧张的故事情节中,努力寻找通向现实的成长道路。
2、内外双层叙事节奏:①外在节奏:多次奔跑穿插影片整体节奏并没有急迫,生老病死等强烈而明显的紧张节奏,只是通过缓缓而来纪录片类型的角度叙事。
外在的节奏最紧张的时刻都体现在两个孩子的奔跑上体现。
两个孩子丢了一双鞋,为了能够满足都有鞋穿需要两人在路上疯狂奔跑,争分夺秒。
在巷子口一句话不多说,拖鞋换鞋接力赛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鞋子》的叙事分析
一、影片介绍
(一)影片简介
伊朗电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小孩》,是伊朗优秀导演马吉德•马吉迪最富艺术成就的电影,也是他迈入欧美市场的成名作。
该片拍摄于1997年,片长为88分钟。
该片除在伊朗本土票房横扫千军外,还进军蒙特利尔国际影展更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同时还入围多伦多影展、纽约影展、伦敦影展、香港电影节;1998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在美国取得百万美元的票房,创下伊朗电影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导演以一种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
故事很单纯, 讲述了一个9岁的小男孩阿里为了弥补丢失妹妹小鞋子的过失而付出的种种努力与辛酸, 凸显了孩子身上那种为实现愿望执着追求、顽强不屈, 及其懂事和敢于承担责任的高贵品质。
《小鞋子》是献给成人的童话,唤醒人们对童年遥远的记忆,进而想到贫穷生活与单纯、天真、善良、快乐之间的关系。
(二)情节介绍
阿里取回妹妹修理的鞋子后,去买马铃薯时不慎把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弄丢了。
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不给父母增添负担,他央求妹妹不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并开始轮流穿着阿里的球鞋上学。
每天清晨,妹妹穿着阿里的大球鞋上学,下课后,妹妹飞奔回家,而阿里早已穿着拖鞋等候在街口。
由于鞋子太大,妹妹莎拉在一次回来的路上把鞋子掉进了水渠,后来捡回鞋子后赶回家中,快要迟到的阿里责怪妹妹,兄妹俩争吵了起来。
阿里在学校得到老师奖励的一支笔后,回家把它送给妹妹莎拉,兄妹俩和好如初。
阿里连续几天迟到,主任勒令他退学,老师因他用功读书而帮他求情,最终免除了责罚。
一天,妹妹发现有一个女孩子穿着自己以前的鞋子,于是带着阿里去看。
当他们看到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盲人的时候,善良的兄妹俩放弃了要回鞋子的想法。
阿里跟随父亲进城做花匠,挣了一笔钱。
父亲很是兴奋,计划着要为家里添置些东西,这时,小阿里请父亲给妹妹买一双新鞋子,得到了父亲的允诺。
然而上天显然还要继续折磨可怜的孩子,父子俩因为刹车失灵而受伤,挣的钱也只能抵了医药费,兄妹俩只能继续换鞋穿。
一天,阿里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参加全市的长跑比赛,而第三名的奖品就是一双运动鞋。
阿里哀求老师获得了参加长跑的资格,妹妹也期待着阿里能实现他的诺言。
阿里奋力奔跑,最终获得第一名,可是却无法获得第三名的球鞋奖品,妹妹的鞋子再次成为泡影,阿里潸然泪下。
阿里的父亲,正把装载了货物的自行车推向家中,在他的自行车后架的盒子里,放着买给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悲伤的冠军沮丧地回到家中,妹妹从他的神情中明白鞋子又成了泡影,默默地走开了。
阿里脱下已跑烂的鞋,将红肿的双脚泡进水池。
一群鲸鱼误以为来了饲料,蜂拥上来,小阿里成了天堂的孩子。
影片最后在淡淡的忧伤中结束。
二、叙事结构分析
(一)摘要/介绍
1初始场景:修鞋的小景别,小男孩儿阿里出场,拿走修好的鞋后去买饼、马铃薯,在买马铃薯时把鞋子和饼放在店外,收垃圾的人错把阿里的鞋当垃圾收走,阿里丢失了妹妹的鞋子,故事情节展开。
2故事背景:通过阿里买马铃薯时要赊账,老板对他说:“你们已欠不少钱,叫你妈妈
起码先还一部分”,以及房东与阿里妈妈的争吵,妹妹莎拉仅有的一双鞋丢失了没办法去学校,父亲回家后对阿里的训斥这些事情上,交代了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
3 故事缘起:阿里帮妹妹取回修好的鞋,却不慎将鞋子弄丢。
为了避免责罚,阿里央求妹妹不把这事告诉父母,也因为深知家里的贫穷,没有钱买新鞋,于是他们商量好轮流穿阿里的球鞋去上学。
(二)使得事物复杂的事件
1妹妹莎拉在回来的路上不慎把鞋子掉进了水渠,在路人的帮助下捡回鞋子,赶回去把鞋子给阿里,可是鞋子湿了,阿里也要迟到,莎拉因鞋子太大而穿不稳,兄妹俩争吵了起来、2妹妹莎拉每天下课后赶回家中,把球鞋还给哥哥阿里,可是由于时间的紧张,阿里频繁迟到,被学校主任勒令退学。
3莎拉在操场发现有人穿着自己丢失的小鞋子,她在课间休息时发现了鞋子的主人,下课后跟踪。
兄妹俩前去追回,却发现她的家里一贫如洗,她的爸爸是个盲人,他们无法开口,只能默然离去。
4父亲和阿里去富人区做园丁,得来一笔报酬,阿里恳求父亲为妹妹买双新鞋,可是他们却在回来的路上因车子刹车失灵而摔伤,赚来的钱也被用作医疗费用,买鞋子的愿望再度泡汤。
5盲人家的小姑娘穿了新鞋遇到莎拉,旧鞋子因磨破了而被扔掉,莎拉再次获知无法将鞋子追回。
6学校组织长跑比赛,第三名的奖品就是一双运动鞋。
阿里想要通过赛跑来为妹妹赢得一双鞋子,千方百计争取进入了比赛。
阿里奋力奔跑最终获得了第一名,却无法获得第三名的奖品,于是,妹妹的鞋子再度成为泡影。
(三)结果
阿里为给妹妹一双新鞋,报名参加长跑比赛,第三名的奖品便是一双运动鞋。
在比赛中,阿里奋力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为了获得那双鞋子,在极度疲劳中奔跑,跌倒了又爬起来,不顾一切地跑向终点。
阿里最终获得了冠军,可阿里一心只想获得第三名,事与愿违,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让阿里的诺言无法实现。
颁奖仪式上,胸挂金牌的小阿里哭得一塌糊涂,成了最不开心的胜利者。
(四)回应
悲伤的冠军沮丧地回到家中,妹妹从他的神情中明白鞋子又成了泡影,默默地走开了。
阿里脱下已跑烂的鞋,将红肿的双脚泡进水池。
一群鲸鱼误以为来了饲料,蜂拥上来,小阿里成了天堂的孩子。
影片最后在淡淡的忧伤中结束。
三、影片中的二元对立关系
1 儿童的内心天真——成长的现实残酷
2 艰辛的付出——极少的回报
3 贫穷——富有
4 善良——邪恶
5 信念的理想化——现实的残酷性
6 勇敢——怯懦
7 乐观——悲观
8 微笑——哭泣
四、典型符号
鞋子——鞋子是贯穿整个影片的一种符号。
故事时时刻刻都在提到鞋,暗示鞋。
鞋是一个人走出自我空间,迈向社会的一个必备工具,它被社会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
鞋子的丢失意味着社会身份的缺失和空白。
而影片中,兄妹俩在鞋子丢失后却表现出了坚强、勇敢和
乐观,他们积极寻找生活的出口,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没有气馁。
影片通过孩子的视角传达了一种面对生活时的积极态度。
奔跑——奔跑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符号。
两个孩子在巷子里奔跑的身影,妹妹不小心把哥哥的鞋子掉到水沟里后奔跑着追寻鞋子,阿里长跑比赛中的奋力奔跑。
奔跑象征在人生历程中永不言弃的精神,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追求自我理想。
父亲——影片中的父亲艰辛工作,却依然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父亲在母亲劳累生病后对儿子的责骂,和儿子一同去富人区做园丁,都体现出一个父亲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与压力。
眼泪——原本属于孩童的宣泄似的嚎啕大哭,在这部影片中,却变成了强忍泪水的啜泣。
阿里在父亲训斥时的强忍泪水,莎拉在得知鞋子丢失后的啜泣,隐忍的泪水展现了他们的坚强。
泡沫——兄妹俩在刷鞋时吹起泡沫,这一场景展现了无限的美好,孩童时期的天真烂漫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不害怕苦难,他们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他们怀揣内心的美好去面对生活。
鲤鱼——影片结尾,阿里坐在水池旁边,把满是水泡的脚伸进水池里,一群金红的鲤鱼游来,围绕在阿里脚边。
游来游去的鱼儿是自由自在的,是快乐的,而处于孩童时期的阿里和妹妹莎拉,本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却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负担,他们懂得责任,懂得承诺,懂得付出,却仍然不失孩子心中的天真与朴实,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尽管失败,却依然勇敢前行。
影片结尾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对于纯真的渴望。
鲤鱼的符号,意味着更加勇敢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以及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