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合集下载

江苏(南京)-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江苏(南京)-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临时用地使用期满,或者在使用期间因城市建设需要必须另作安排的,建设单位应当 在期满前或者接到规划管理部门调整用地通知之日起 30 日内归还用地并拆除地面附着物。
第三十条 因抗御自然灾害、紧急军事行动等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土地的,经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批准,使用单位可以在使用土地后 3 个月内向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补办建设用地规划 许可证件。
项目规划用地范围。其中,划入的城市规划道路、绿地、河道控制地带、防护地带等属于城 市公共用地,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占用。
第二十九条 严格控制临时用地。建设项目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应当在建设用地范围 内安排。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期 满前 20 日内向原核发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管理部门重新申领临时建设用地规划 许可证。
规划设计要点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 6 个月。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之日起 12 个月内向国土资源 管理部门申领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期满前 20 日内向规划管理 部门申请延期。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自行失 效。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 6 个月。 第二十三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应当以规划管理部门核发的建 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为主要依据;确需改变建设用地四至范围的,应当征得规划管理部门的 同意。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土地的,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自行失效。 第二十四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以及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的,其出让合同应当包 括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点及附图,土地出让合同中的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必须符 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规划设 计要点;确需变更的,应当征求原出让方的意见,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二十五条 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土地的,有关单位在出让前应当按照 规定向规划管理部门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中标后,可以持有效的中标文件、 土地出让合同等,向规划管理部门申请换领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同时废止。 第二十六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出租、抵押期间内,承租人和抵押人必须严格按照建设 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和规划要求使用土地,一般不得进行变更;确需变更的, 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向规划管理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二十七条 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的,应当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在乡 镇工业布局规划和乡镇工业小区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布局、集中安排,并应当服从市人民 政府作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第二十八条 规划管理部门在核定建设项目用地界限时,可以将相邻的城市规划道路、 绿地、高压供电走廊、河道控制地带、防护地带等用地以及相邻的零星用地等同时划入建设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doc)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doc)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指导思想: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

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

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前言为更好地落实修编后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相关内容,加强规划对各区县发展建设的引导,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下层级规划之间的关系,南京市规划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对各区县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支撑性设施、近期发展策略等进行规划安排,以指导各区县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玄武区是南京六城区之一,也是主城的核心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区域内有著名的钟山风景区、玄武湖风光带,是南京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绝佳风貌特色城区。

同时,玄武区也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等一系列重要政府机关及省委省政府重要机构所在地,是南京市的行政、文化与经济中心。

新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面对玄武区自身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如何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优势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社会经济与城市功能品质的再提升,这是玄武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规划亟需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和立足点。

说明: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功能定位南京市政治、文化与科教中心;人文绿都标志区;高端产业引领区。

发展策略湖山为心,分片整合,四极提升,全区统筹湖山为心:“一山”、“一水”凸显了玄武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精髓。

分片整合:受制于自然地形阻隔,玄武区应该注重分片组团状的发展,强调各片区功能配套相对完善,加强各片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

南京规划方案

南京规划方案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健全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3.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4.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规划审批,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5.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对规划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南京市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规划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建设美丽南京、幸福南京而努力奋斗。
2.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制保障。
3.投融资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5.宣传推广:加强规划宣传和解读,提高市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结语
本规划方案立足于南京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旨在为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规划符合市民的根本利益,为建设美丽南京、幸福南京而努力奋斗。同时,本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
(2)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自信。
5.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产业发展: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优化产业结构。
(2)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四、实施策略
1.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规划范围: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约6582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2021-2035年。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南京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8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和城镇,优化村镇布局,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2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区总体规划可在“类县域规划”的深度上,关注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

南京发展趋势

南京发展趋势

南京发展趋势南京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南京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城市。

在未来,南京的发展趋势将继续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首先,南京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

目前,南京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地之一,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未来,南京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提升科研水平,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同时,南京将大力引进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南京将继续加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未来,南京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同时,南京还将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三,南京将不断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南京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未来,南京将坚决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加强环保监管,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南京还将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保护好城市周边的山水资源,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最后,南京还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未来,南京将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各方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同时,南京还将加大对外资企业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南京,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总之,未来南京的发展趋势将继续朝着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的方向发展。

南京将努力打造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现代化城市,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一、南京城市规划历史介绍南京市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辖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人口537.4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75.82平方公里,人口265.79万人。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

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

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

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

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

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

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

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

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

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

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

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

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

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

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都城以内——三大综合区,东部为政 治活动综合区,南部为经济活动综合区; 北部为城防区,包括驻军卫所、教场、 军事仓库等分区。
PPT文档演模板
•明朝南京都城图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2.3 民国时期《首都计划》
➢ 民国时期在南京建都共23年,在此期间, 有关南京市的都市计划有七次。1929年12月 《首都计划》正式由国民政府公布。1930年 后,南京城市建设执行的基本是《首都计划》 的调整计划。该计划将城市划分为中央政治区、 市行政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文化教 育区共六个部分。
1920年
《南京北28年10月
《首都大计划》
1929年12月
《首都计划》
1930年-1937年 《首都计划的调整计划》
1947年
《南京市都市计划大纲》
1949年以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1954年 《城市分区计划初步规划草案》 1957年 《南京城市初步规划草(初稿)》 1960年 《南京地区区域规划》 1975年 《南京市规划》 1980年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1-2000)》 1990年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1-2010)》 2001年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1-2010)》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一、南京概况
PPT文档演模板
地形: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 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 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 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气候: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 平均温度15.4°C,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阴雨绵绵; 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PPT文档演模板
二、南京规划简史
1、 “东吴建邺城规划格局” 2、 “明朝应天府城”规划格局 3、 民国时期《首都计划》 4、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1-2000)》 5、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1-2010)》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二、南京规划简史
PPT文档演模板
•东吴建业城 图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2.2 “明朝应天府城”规划格 局
➢ 明朝的南京城初步奠定了今天南京城 市的格局。明朝的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 置形制,有宫城、皇城、都城及外郭四 道城垣,可分为6大功能区; ➢ 都城以外——3功能区,东部以孝陵 卫核心的陵墓区;南部为厩牧寺庙区; 西部为商贾云集的繁华市区的外延区;
PPT文档演模板
•首都城内分区图
•《首都计划》城市总图
➢ 该计划功能分区规划直接影响着南京城 市的分区发展,特别是居住分区、大型公 建设施布局仍然影响着今天城市的布局: 所确定的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中山路“Z” 字形干道网体系成为南京主城的骨架,目 前主城的主干路系统以此为基础建设而成。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 京篇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0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PPT文档演模板
目录
一、 南京概况 二、 南京规划简史 三、 南京现行规划 四、 三副城规划 五、 南京房地产板块分析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PPT文档演模板
一、南京概况
1、区位 2、历史 3、地形 4、气候 5、行政区划 6、交通
➢ 古代六朝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 近代南京曾编制过七轮总体规划;
➢ 1949年后南京也曾编制过七轮规划;
➢ 其中80年版、90年版总体规划,2001年总体规划调整,对城市经济社 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1919年-1949年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1919年
《南京新建设计划》
77城区 309.61 433.60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一、南京概况
•南京市区道路规划图(2007-2030)
PPT文档演模板
交通:
铁路:京沪铁路、宁芜铁路(南京-芜湖)、 宁启铁路、宁西铁路(南京-西安)以及宁合 铁路(南京-合肥)交汇于南京 ; 航空:禄口国际机场距南京市中心直线距离 为35.8公里 ; 公路:有宁沪、宁滁、宁连、宁通、宁合、 宁马、宁高、宁靖盐、宁淮、宁蚌、宁常、 宁杭等高等级公路呈放射状通往本省及周边 省市; 城市道路:南京快速路井字加外环系统中内 环线已闭合;主城“经六纬九”主干路系统 基本建成,次干路与支路系统逐步完善; 地铁 :南京地铁1号线,1号线南延线 ,2号 线、 2号线东延线 ; 跨江通道:南京现有四座跨江通道,分别为 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和南京 长江隧道,长江四桥在建中。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一、南京概况
区位
➢ 南京,江苏省省会, 地处华东区域长江下 游,北临淮安市,东 接常州,南靠安徽和 浙江,西连安徽。
➢ 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 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 济中心,中国重要的 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 交通枢纽。
历史 ➢南京历史源远流长,原始村落在6000年前就逐步形成; ➢有“十朝之都”的美誉; ➢与长安、洛阳、燕京合称 “中国四大古都” 。
行政区划:共辖11个市辖区,2个县——鼓楼,白下,玄 武,秦淮,建邺,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江宁、六 合区、高淳县、溧水县。
面积:全市总面积6600k㎡,其中市区面积4730.74k㎡, 江南八区总面积782.75K㎡。
人口:
区域/人口(万人) 全市
市区
户籍人口
629.77 545.97
常住人口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1]
•2.1 “东吴建邺城规划格局”
➢ 东吴建邺城是南京都城规划之源。 ➢ 公元229年东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 9月迁都建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南京 地区建都。 ➢ 都城位于鸡笼山之南,东凭钟山,西连 石头城,北依后湖,南近秦淮,城周20里 19步。 ➢ 都城形制虽受《周礼影响》,但融合山 丘环保,河湖萦绕散步的地形,表现出礼 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