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细则

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细则1.施工前监理施工前,监理人员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包括检查施工设备是否完好,施工材料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施工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等。
对于不合格的情况,监理人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施工单位改正。
2.施工过程监理施工过程监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底层处理:监理人员要对底层处理进行检查。
包括底层土壤的质量、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松散、坍塌等情况。
(2)拌合料:监理人员要对拌合料进行检查。
包括检查沥青料的质量和配比是否符合要求,骨料的质量和配合比是否合理等。
同时要对拌合料的搅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3)浇筑施工:监理人员要对浇筑施工进行检查。
包括检查沥青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密实度是否达到要求等。
(4)温度控制: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监理人员要对温度进行监控,确保沥青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施工质量监理施工完成后,监理人员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包括对路面平整度、净度、无裂纹、无起伏、无坑洼等进行检查。
同时要对路缘石、排水设施等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施工记录和报告监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
包括对施工现场的检查情况、施工质量的评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进行记录和报告。
同时,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建议,为下一次施工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的细则主要包括施工前监理、施工过程监理、施工质量监理和施工记录和报告等内容。
监理人员要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并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
只有严格按照细则进行监理,才能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监理实施细则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监理实施细则范本一:一:施工前准备阶段1.1 现场勘察与资料调查1.2 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1.3 施工材料的验收与储存二:施工工艺控制阶段2.1 施工工艺与方法的制定2.2 路面基层的施工与监督2.3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与监督2.4 防水、防腐、防滑等特殊工程的施工与监督2.5 白色标线的施工与监督2.6 复合路面及其他特殊工程的施工与监督三:质量验收与控制阶段3.1 施工质量的把控与验收3.2 施工工程的检测与记录3.3 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与整改四:安全与环保控制阶段4.1 施工安全的控制与管理4.2 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与安全4.3 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五:施工结束与交接阶段5.1 施工验收与成果评定5.2 检查与整改完工问题5.3 施工记录的汇总与整理5.4 施工档案的编制与交接附件:1. 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2. 材料验收记录表3. 施工质量检测报告4. 安全事故记录表5. 交工验收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施工前准备阶段:对施工前的现场勘察、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施工材料的验收储存等工作的阶段。
2.施工工艺控制阶段: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与方法的制定、基层施工与监督、面层施工与监督、特殊工程的施工与监督等工作的阶段。
3.质量验收与控制阶段: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与验收、工程检测与记录、质量问题的处理与整改等工作的阶段。
4.安全与环保控制阶段:对施工安全的控制与管理、交通组织与安全、环境保护措施的工作的阶段。
5.施工结束与交接阶段:对施工验收与评定、检查与整改完工问题、记录汇总与整理、档案编制与交接等工作的阶段。
范本二:一:施工前准备阶段1.1 现场勘察与资料调查1.2 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1.3 施工材料的验收与储存二:施工工艺控制阶段2.1 施工工艺与方法的制定2.2 路面基层的施工与监督2.3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与监督2.4 防水、防腐、防滑等特殊工程的施工与监督2.5 白色标线的施工与监督2.6 复合路面及其他特殊工程的施工与监督三:质量验收与控制阶段3.1 施工质量的把控与验收3.2 施工工程的检测与记录3.3 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与整改四:安全与环保控制阶段4.1 施工安全的控制与管理4.2 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与安全4.3 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五:施工结束与交接阶段5.1 施工验收与成果评定5.2 检查与整改完工问题5.3 施工记录的汇总与整理5.4 施工档案的编制与交接附件:1. 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2. 材料验收记录表3. 施工质量检测报告4. 安全事故记录表5. 交工验收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施工前准备阶段:对施工前的现场勘察、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施工材料的验收储存等工作的阶段。
沥青路面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沥青路面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前必须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符合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
二)事中控制要点和方法1、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整改意见。
2、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拌和速度、拌和比例等参数,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稳定。
3、监督摊铺工艺,包括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压实遍数、压实方式等,确保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密实度和厚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4、监督沥青面层的养护,包括覆盖材料、养护时间、养护方法等,确保沥青面层在养护期内不受损坏。
5、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记录和验收报告,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
三)事后控制要点和方法1、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
2、及时汇总施工单位的质量问题和整改情况,形成质量问题报告,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机构汇报。
3、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价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1、严格按照监理合同和监理规划开展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的全面、细致、规范和有效。
2、建立健全监理档案和监理日志,及时记录监理工作的情况和问题,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3、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机构汇报监理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4、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维护监理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五、项目监理机构本工程的监理机构为XXX监制,专业监理工程师为XXX,总监理工程师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沥青面层监理细则一、工程概况本文旨在规范沥青面层施工的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
二、编写依据本细则的编写依据包括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图及相关设计、变更文件、会议纪要、其他书面记录、函件、传真、数据电文等多个方面,同时参考了多个标准和规范,如《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
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实施细则XX二路市政工程采用沥青路面,监理实施细则如下:1.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经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以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等标准和规范。
2.监理依据监理依据包括设计图纸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等。
3.监理工作的流程监理工作的流程包括工序报验流程、承包方质保体系实施自检、专职检,不合格时通知监理方,监理工程师签署承包方相关资料,承包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监理方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检查和审核相关资料,如有不合格则返修。
4.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1 名词解释测量、量测、旁站、见证取样、巡视和延期批准等监理工作的术语和定义。
4.2 原材料沥青结合料组成和AH-70#沥青性能要求的详细要求如下:混合料类型:AC13上面层,AC-20下面层;筛孔通过率:破碎卵石100%,坚碎石95-100%,粗集料通过级配;建议沥青量:5.8-6.5%(石油比);纤维用量:0.4%;抗剥落剂用量:0.5%(沥青重量比);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AH-70#沥青的针入度为0.1mm,延度为15cm。
以上是本工程的监理实施细则,承包方和监理方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介绍了道路建设中使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其中,SBS(I-D)改性沥青的指标包括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粘度、闪点、溶解度、弹性恢复和薄膜烘箱实验质量损失等;而AC-13C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则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孔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浸水48h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以及60℃,0.7Mpa车辙实验的动稳定度等指标。
此外,稳定剂和添加剂也需要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在拌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拌和时间、均匀一致度、矿料颗粒裹覆沥青结合料程度等问题。
监理项目部工程沥青路面监理细则

daixuguang 工程沥青路面监理细则1.编制目的为了提高监理工作成效、有效地控制本工程的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监理细则。
注:本文中“沥青路面”指贯入式沥青碎石基层、沥青碎石面层或双表处治沥青面层、沥青砼基层或沥青砼面层。
2.编制依据2.1.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 077-95)2.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2.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2-96)2.4.由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3.细则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处于正常环境下本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监理。
4.细则的执行与管理4.1.本细则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指定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执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检查专业工程师执行本细则的情况并给予指导。
4.2.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具有细则2.所列的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并熟悉掌握。
4.3.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按本细则的要求切实落实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的监理措施。
做好施工中的巡视检查、旁站监理、随机抽查、测试检查工作。
4.4.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研究在执行细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确定解决措施。
必要时对细则作出修改或补充,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5.施工前的质量控制5.1.图纸会审5.1.1.专业监理工程师首先应认真学习国家规范、技术规程及标准。
5.1.2.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国家规范、技术规程及标准,认真仔细地审阅本工程设计图纸,检查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弄清本工程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要求。
5.1.3.审查的主要内容5.1.3.1.审查总体布置是否清晰,设计尺寸是否有误;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详见8.3)5.1.3.2.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就地取材的原则。
5.1.3.3.根据本工程地质和路基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修改,厚度和组成是否需要调整。
5.1.4.专业监理工程师将图纸审查意见整理后,在图纸会审时提出,由设计单位予以解答,并形成会议纪要或提出设计修改变更通知单,作为工程施工和监理的依据。
沥青路面质量监理细则

沥青路面质量监理细则沥青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具有耐久性、顺滑度好等优点。
在进行沥青路面铺设时,质量监理十分重要,可以确保路面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下面是沥青路面质量监理的细则。
一、施工前准备1.施工前,应对施工单位的资历进行审查,确保施工单位具备施工沥青路面的资质。
2.施工单位应提供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材料和设备等资料,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有清晰的理解。
二、施工过程监督1.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监督人员应参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样检验,确保材料的合格性。
3.对沥青的铺设厚度进行监控,确保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4.对沥青路面的边缘线进行检测,确保边缘线的平直度和精确度。
5.对沥青路面的光泽度进行检测,确保路面的顺滑度和美观度。
6.对沥青路面的垂直度进行检测,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7.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和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整理和清洁。
三、质量验收1.在施工结束后,对沥青路面进行全面的验收,包括材料验收和施工质量验收。
2.对施工材料进行验收,检查其合格证明和质量检测报告。
3.对沥青路面的铺设厚度、平整度、坡度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对破损和裂缝进行检测,并提出修复和改进措施。
5.对标线的位置、规格和精度进行检测,确保标线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6.对沥青路面的光泽度进行检测,确保沥青路面的顺滑度和美观度。
7.完成质量验收后,进行验收报告的编制和签字确认。
四、质量抽查1.在施工过程中,可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质量抽查,检测其施工质量和符合度。
2.对沥青路面的厚度、平整度、坡度、边缘线、光泽度等进行抽查,确保质量的合格性。
3.对施工材料的合格证明和质量检测报告进行抽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进行记录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沥青砼路面监理实施细则

沥青砼路面监理实施细则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具有耐磨、耐候、防水等特点,在道路交通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施工效果,需要进行监理工作。
以下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供参考。
一、监理前准备1.编制监理方案:监理单位应编制监理方案,包括监理的内容、方法、要求等,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
2.设立监理组织:监理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监理组织,明确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制定监理计划:监理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监理计划,明确监理的时间和节点。
二、施工准备1.施工前资料审查:监理人员应对施工单位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包括方案、施工图纸、材料合格证明等,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2.施工前会议:监理人员应组织施工前会议,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施工的要求和流程。
3.现场踏勘:监理人员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施工环境和条件,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准备情况。
三、施工过程监理1.材料检验:监理人员应对沥青、骨料等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施工工艺检查:监理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包括基层处理、铺筑、压实等。
3.质量验收:监理人员应对施工成果进行质量验收,包括路面平整度、厚度、混合料的配比等。
4.现场监督:监理人员应进行现场监督,遇到施工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
四、竣工验收1.施工成果评估:监理人员应对施工成果进行评估,包括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
2.竣工验收报告:监理人员应制定竣工验收报告,对施工的质量和施工单位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3.竣工验收会议:监理人员应组织竣工验收会议,与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结果的确认和沟通。
五、监理总结1.编制监理总结报告:监理单位应编制监理总结报告,总结监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归档资料:监理单位应将监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保存,以备后续查阅和参考。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前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工程中广泛应用,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及科学研究,其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对施工监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旨在规
范施工监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工程前期准备
1.确认施工图纸、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规范等文件,并进行
审查。
2.确认施工单位资质、施工组织设计及人员组成,并进行审查。
3.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及环境评估,制定安全、环保方案。
4.确认材料质量及供应方,对材料进行验收及储存。
施工过程监理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应
及时调整,防止因天气、材料等因素影响施工质量。
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温度、
均匀性、密实性等指标,确保施工质量。
3.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应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压实度及压
实时间,避免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4.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次生加工工艺应按照设计要求,保证其
质量。
5.施工过程中应保证现场安全、环保,并及时记录施工质量、工期等情况。
施工结束后监理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检测应及时进行,并验收合格。
2.对未合格及整改情况的施工工程应重新验收。
3.确认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经济问题并处理,确保施工质量、监理合法合规。
总结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监理要涉及到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监理
及施工结束后监理,要注重做好每一步的监理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的
合格和监理的合法合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二路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监理实施细则1. 工程概况1.1.XX二路市政工程‘西外环路至拂晓大道’段;由宿州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
徐州市市政设计院设计。
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负责改建。
由我南工大监理对此工程负责实施监理;本工程计划于2010年12月开工至2011年月日竣工结束。
1.2.XX二路地处宿州市总体规划的市区西北部,为东西新建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道Ⅱ,设计长度1196.28米,规划红线宽34米。
1.3.道路标准横断面为;3m(人行道)*2+4.5m(非机动车道)*2+2.0m(机非隔离带)*2+15m(机动车道)=34米。
渠化断面为;3m(人行道)*2+4.5m(非机动车道)*2+2.0m(机非隔离带)*2+19m(机动车道)=39米。
1.4.改建后的为沥青路面结构;主干道粗中细是7.5.4分布.慢车道是5,3分布.沥青路施工为了防止增反射裂纹,提高路面整体性,在结构层与沥青之间增加玻璃纤维格栅,各层间咬合时采用乳化沥青做粘层2. 监理依据2.1、经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2.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2.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2.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2.5、设计图纸文件2.6、其它相关标准和规范3. 监理工作的流程3.1 工序报验流程框图4.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1 名词解释4.1.1 测量: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等设备所进行的测角、量距和计算等活动。
4.1.2 量测:采用直尺、卷尺、垂球、坡度尺等丈量工具所进行的丈量活动。
4.1.3 旁站: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
4.1.4 见证取样:承包方在工序施工中涉及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取样时,监理方见证人员旁站监督其承包方取样人员取样过程。
其见证数量为总取样数量的百分之百;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应对该试件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
4.1.5 巡视: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4.1.6 延期批准:当发生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的持续性影响工期事件,总监理工程师所作出的最终延长合同工期的批准。
4.2 原材料4.2.1 沥青结合料组成(依据设计图纸文件)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4.2.3 路面改性沥青技术要求SBS(I-D)(依据设计图纸文件)4.2.4 改性沥青设计混合料性能要求(AC—13C)(依据设计图纸文件)4.2.5 稳定剂和添加剂用于SMA 混合料稳定剂和添加剂应能保证高含量的沥青胶结料不产生滴漏,并能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4.3 混合料的拌制4.3.1 拌和时间30~~50s,干拌和时间不得少于5s4.3.2 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所有矿料颗粒以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无花白料。
凝团成块和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准使用。
4.3.3 拌好的混合料应及时摊铺,若不能及时摊铺的可放入成品储存仓储存。
允许的储料时间应以符合摊铺要求为准,但不得超过72 小时存放时间。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若因生产或其他原因需要短时间贮存时,贮存不宜超过24 小时,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应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
4.3.4 应做好记录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4.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4.4.1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用车箱清扫干净的不少于5Т/辆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4.4.2 运输时应用蓬布覆盖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4.4.3 运距和运输能力应与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匹配。
4.4.4 成品运到现场时应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4.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4.5.1 摊铺设备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温度及找平装置。
4.5.2 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车时能连续摊铺,并且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输车。
4.5.3 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烫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
4.5.4 摊铺机的宽度可以调整。
4.5.5 摊铺时最低气温不低于130℃,摊铺系数应根据铺后的方法现场确定。
4.5.6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止,宁可运料车等候摊铺,不得摊铺等候运料车.4.5.7. 摊铺时如遇降雨,应力即停止摊铺,将已摊铺的混合料碾压成型,如不能成型必须铲掉。
4.5.8 摊铺过程中保证路面的标高和平整度。
4.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与成型4.6.1 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阶段压实。
碾压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4.6.2 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 宽度,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压实全路幅宽为一遍。
4.6.3 随时检查沥青层的碾压温度,路面压实成型的最高温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6.4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后,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4.6.5 成型后对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厚度等进行检查。
4.6.6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4.7:路面接缝4.7.1 避免形成冷接纵逢。
4.7.2 横向冷接缝应在施工完后稍作停顿。
在混合料冷却前切割并清扫干净。
下次摊铺前涂刷粘层油后方续摊铺。
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向纵向冷接逢搭接长度不小于80 ㎝。
4.7.3 接缝保证,紧密、平整、顺直。
4.7.4 改性沥青摊铺时若出现横向接逢,应采用平接逢,宜在当天施工结果后切割、清扫成逢;平接逢继续施工前,应涂刷粘层油并用烫平板预热。
5.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5.1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5.1.1 在工程开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来源和规格的变化时,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
5.1.2 施工前材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进并运到生产现场(或储入同一沥青罐、池)的相同规格品种的集料、沥青为一“批”进行检查。
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率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
每批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细则4.2 相关条款的规定。
对沥青等重要式样,每一“批”都应在试验后留样封存备查,并记录沥青使用的路段,留存的数量不宜少于4 ㎏。
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J2-945.1.3 施工前应对拌和厂及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
5.2 铺筑试验路段5.2.1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5.2.2 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5.2.3 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5.2.4 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沥青的标号与用量、喷洒方式、喷洒温度;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以及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5.2.5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中“7.3.6”的方法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5.2.6 建立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度的对比关系。
确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面层的压实标准密度。
5.2.7 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度施工进度计划。
5.2.8 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5.2.9 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5.2.10 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承包商应认真作好记录分析,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及时与承包商确定有关结果。
铺筑结果,承包商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试验路总结报告,取得监理,业主的批复。
5.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5.3.1 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应由专职的质量检测机构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与试验。
5.3.2 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必须对拌和均匀性、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及各个料仓的用量进行检查,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5.3.3 混合料铺筑现场必须对混合料质量及施工温度进行观测,随时检查厚度、压实度和平整度,并逐个断面测定成型尺寸。
5.3.4 施工厚度的质量控制,除应在摊铺及压实时量取,并测量钻孔试件厚度外,还应校验由每一天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出的平均厚度。
5.3.5 施工压实度检查以钻孔法为准。
用核子密度仪检查时应通过与钻孔密度的标定关系进行换算,并增加检测次数。
当钻孔检验的各项指标持续稳定达到要求时,经业主同意,钻孔频度可适当减少,增加核子密度仪的检测频度,并严格控制碾压遍数。
此种情况下,钻孔的频度不应少于每公里钻一个孔。
施工过程中钻孔的试件宜编号贴上标签予以保存,以备工程交工验收时使用。
5.3.6 承包商质量检测结果应按1 ㎞为单位整理成表,连同原始记录一起及时反馈给监理和业主。
当发现异常时,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找出影响因素,采取措施。
经监理和业主同意后,方可复工。
5.4 改性沥青施工质量管理5.4.1 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应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中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其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5.4.2 在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除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规定的检查内容、频度、质量标准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外,还应按下表的规定对改性沥青的性质进行检测,必要时还可检查改性沥青中改性剂的含量。
施工过程中改性沥青质量的检测要求依据《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设计图纸文本5.4.3 改性沥青试验路试验应开展如下工作:1.确定拌和温度、拌和时间,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2.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3.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4.检测试验路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铺筑试验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5.4.4 根据改性剂不同类型、改性沥青的粘稠情况,通常宜在进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规定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基础上提高10℃~20℃,特殊情况有试验另行确定。
5.4.5 当气温低于10℃时,不得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5.4.6 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的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筛分试验等常规检测,并按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检测。
5.4.7 在施工质量管理中进行试验检测时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取样,对试验检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