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第14课《背影》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省扬州《背影》是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字词1.读音辨人。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留学英国,次年回国。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拒绝领取“美援”救济粮,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二.写作背景析簌.(sù)游逛.(ɡuànɡ)妥贴.(tiē)踌躇..(chóu chú)琐屑.(xiè)箸.(zhù)晶莹.(yínɡ)差使(chāi)蹒跚(pán shān)奔丧(bēn sānɡ)2.词语释义差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文中指职务。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精神不振作。

文中指衰颓败落。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四、结构层次第一部分: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八册第四单元知识汇总

第八册第四单元知识汇总

第八册第四单元知识汇总班级姓名一、生字新词。

效率娴熟给予监测疲惫通畅搏斗劳累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献亲戚忙碌瘦小仰面责怪脖子闭上轮流闷热旷地附近纤弱雨滴掀起娇嫩蔷薇摔倒房屋托利亚阿姨拐杖面颊疾病呈现堵塞症状后悔遗像永恒硝烟咳嗽氧气吐痰包揽爽朗关切抚慰急剧拒绝烦躁传染商量布置病魔牵动微笑临时摊位安静扶摸耐心精致感叹银铃复明温暖赶紧竟然吩咐森林保护抵抗弱小愧疚重担聊天空旷附近颜色白衣天使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含辛茹苦舍死忘生永不疲倦突发奇想雷声大作芳香扑鼻滂沱大雨倾盆大雨光阴似箭斩钉截铁身先士卒声色俱厉万物复苏碧空如洗真情无悔灰暗无比翻山越岭大雨如注聚精会神狂风暴雨欣喜不已bèi bēi chŭ二、区别下列字形、字音:监测后悔几滴娇弱旷地清脆背上背着妹妹处变不惊dàn侧身侮辱采摘骄傲矿石青翠100多斤重的担子三、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雨大的词语: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瓢泼大雨2、描写花儿的词语:娇嫩纤弱色彩斑斓千姿百态亭亭玉立姹紫嫣红含苞欲放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词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心无二用4、第三字是“如”的成语:江山如画力大如牛大雨如注一贫如洗挥汗如雨表里如一四、按要求写句子。

1、为民造福的名人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2、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英)莎克雷3、歌颂母亲的诗句。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刘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4、关爱他人的名言。

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

(罗曼•罗兰)五、课文链接1、“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叶欣。

2003年抢救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工作被称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叶欣护士长冒着“高风险”,进行着“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点汇总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生于上海,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由他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由此他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

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易错字音趋势(qū) 头衔(xián) 倡导(chànɡ) 阳奉阴违(fèng)(wéi)干 强 曾{(g ān )干预(gàn )干活){(qiáng )外强中干(qi ǎng )强词夺理){(cén ɡ)曾经(z ēn ɡ)曾孙)● 易错字形扶zhí(植) 阻ài(碍) gāo(膏)药 多多yì(益)善duò(堕)落 招摇zhuàng(撞)骗 平易jìn(近)人{jué(抉)择jué(诀)别jué(决)绝){狡biàn (辩)biàn (辨)别biàn (辫)子){jiàn (鉴)定qi ān (签)字){不修边fú(幅)名fù(副)其实)【逸事】 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论资排辈】 按资历、辈分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招摇撞骗】 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进行诈骗。

【出类拔萃】 形容超出同类。

【风口浪尖】 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平易近人】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不修边幅】 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强词夺理】 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阳奉阴违】 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1896至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重点汇总一、课文梳理1. 《背影》:朱自清的这篇散文,以“背影”为线索,回忆了父亲在火车站为“我”送别的情景。

通过对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的细致描写,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文章还叙述了家庭的变故以及父子间的情感变化,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愧疚与思念,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也反映了父子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情感关系。

2. 《白杨礼赞》:茅盾的这篇抒情散文,采用象征手法,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为描写对象。

先描绘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再细致刻画白杨树的外形,如“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突出其正直、团结、向上的特点;进而由树及人,赞美了北方农民以及抗日军民的坚韧不拔、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歌颂与呼唤。

3.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在文中先感慨生命的易逝,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然后通过对小草、小牛犊等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认识到生命的神奇与不朽,“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要热爱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整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整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整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整理一、字词蹲踞dūnjù 酬和hè熹xī微淳chún朴引经据典腌yān 门楣méi 顾名思义蔫niān苋xiàn菜籍jí贯钹bó铁铉xuàn 饽饽bō 秫shú秸jiē秆随机应变油嘴滑舌家醅pēi怵chù:害怕。

抠kōu:小气。

招徕lái:招揽。

譬pì喻:打比方。

合辙zhé押韵:押韵。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囿yòu于:局限于龙吟凤哕huì:鸟鸣声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囊náng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课文解读第16课、《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文章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是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第二部分写山路漫歌,主要写唱歌环境;第三部分写村寨传歌,主要写唱歌的场面。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第17课、《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

文章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第18课、《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

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吆喝,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作介绍,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

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词语知识重点字音:第13课《背影》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fù)惟(wéi)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chú)拣(jiǎn)zhù)迂(yū)蹒跚(pánshān)倾(qīng)拭(shì)晶莹(yíng)颓唐(tuí)琐屑(箸(记xiè)惦(diàn)第14课《白杨礼赞》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倔强(jiàng)第15课《散文二篇》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俯瞰(kàn)遏制(è)第16课《昆明的雨》炽(chì):热烈、旺盛。

密匝(zā)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重点词语: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

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倦怠:疲乏困倦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鲜腴:新鲜肥美。

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一般写作“瞠目结舌”。

二、课文内容梳理《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1.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 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X章思憑内容《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3.重点字词交卸(xia)狼藉(ji)簌(sd)赋闲(仇)惟(w 6 i)游逛(gu d ng)妥帖(tu 6 )踌躇(ch 6 uch il )拣(ji d n)箸(zh (i )迂(y u )蹒跚(p a倾(q i ng)拭(sh 1 )晶莹(y 1 ng)颓(tu 1 )唐琐屑(xi O )惦(di d n)记第14课《白杨礼赞》1•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一一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一一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一一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4)主要内容: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最新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一、注音
木屑轻蔑磨坊丛生
呻吟宛转虽然卓越
素质沉浸凯旋鲜血
二、.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哗啦哗啦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三、组词
1、多音字组词
给旋钉吁
弹空转磨
2、形近字组词
寂埋削挺
既理哨蜒
斯状列住
欺壮烈驻
四、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卓越——弥漫——
埋伏——威胁——
反义词:
维护——赞扬——
和平——空旷——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德国兵倒下了.(扩句)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缩句)
(3)爸爸看了许多书,丰富了自己的水平.(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4)蓝蓝的天上飘着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仿写一个比喻句)
(5)雨来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仿写一个表示连续动作的句子)
六、填空:
1、《夜莺的歌声》一文采用了()把课文分为了四个结构段.小夜莺是个()的孩子.
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者是(),以()形式来写的.他的爸爸是(),加利先生给予他的评价是(),雷利的呼声是().
3、战争中涌现了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比如,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我知道的英雄人物还有().
二.阅读课文段落,回答问题.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1)这段话选自课文《》.
(2)联系上下文解词.
如约:
凝固:
(3)写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四单
元知识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人教第八册第四单元知识训练点
一、注音
木屑轻蔑磨坊丛生
呻吟宛转虽然卓越
素质沉浸凯旋鲜血
二、.照样子写词语
兴致勃勃
飘飘悠悠
哗啦哗啦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三、组词
1、多音字组词
给旋钉吁
弹空转磨
2、形近字组词
寂埋削挺
既理哨蜒
斯状列住
欺壮烈驻
四、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卓越——弥漫——
埋伏——威胁——
反义词:
维护——赞扬——
和平——空旷——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德国兵倒下了。

(扩句)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缩句)
(3)爸爸看了许多书,丰富了自己的水平。

(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4)蓝蓝的天上飘着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仿写一个比喻句)
(5)雨来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仿写一个表示连续动作的句子)
六、填空:
1、《夜莺的歌声》一文采用了()把课文分为了四个结构段。

小夜莺是个()的孩子。

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者是(),以
()形式来写的。

他的爸爸是(),加利先生给予他的评价是
(),雷利的呼声是()。

3、战争中涌现了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比如,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我知道的英雄人物还有()。

二.阅读课文段落,回答问题。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1)这段话选自课文《》。

(2)联系上下文解词。

如约:
凝固:
(3)写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