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肿瘤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胸腺瘤的CT影像诊断

胸腺瘤的CT影像诊断

Okumura M,Miyoshi S,Tacheichi Y,Y00n HE,Takeda SI,Fujii Y,et al.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ymoma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nvolved organs [J].J Thorac Cardiovasc

20岁 男
正常胸腺CT表现
• 30-40岁
– 胸腺组织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 – CT值明显下降
35岁 女
正常胸腺CT表现
• 40-60岁
– 胸腺组织几乎完全被脂肪组织替代,故呈 脂肪密度
– 其内可见斑点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为残留的胸腺组织
– 直径一般不超过7mm
50岁 男
54岁 女
• 多为良性,有完整包膜。临床上常视为有 潜在恶性,易浸润邻近组织器官。
3
组织病理学及分期
• 2004年WHO的胸腺瘤病理学分型
A型:上皮细胞及核细胞为梭形或软圆形 B型:上皮细胞及核细胞为树突状或更为丰满
根据上皮细胞与不典型细胞的比例,再将其分为B1、 B2、B3型 AB型:二者的混合,与A型类似,但含有肿瘤淋巴细胞 C型:所有的胸腺癌 其中将A型及AB型定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将B型定为侵 袭性胸腺瘤,C型定为胸腺癌
正常胸腺CT表现
• 60岁以上
– 胸腺组织被脂肪组织完全替代 – CT显示为脂肪密度 – 体积明显缩小
60岁 女
良性胸腺瘤CT表现
• 前纵隔内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 • 软组织密度,大多数密度均匀;少数发生
囊变,形成低密度区 • 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间脂肪间隙清晰 • 病变大小不等,小的直径仅1-2 cm,可位

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直接归入恶性肿瘤范畴。 • 大部分无症状,部分可出现重症肌无力。 • 影像提示侵袭性:边界不清、分叶状;侵犯胸膜、肺、心包、大血管受
侵。
谢谢
影。
影像表现
分叶状、胸膜转移 血管瘤栓、心包受累 血管包饶、侵犯(右冠)
影像表现
脂肪浸润
脂肪浸润、心包受累
鉴别诊断
•胸腺癌:
少伴有重症肌无力等副肿瘤综合征。 胸腺癌对纵隔结构的压迫移位症状更明显,病程进展更迅速。
一般较大,轮廓多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多不均匀,内可见陈旧性出血、坏死 及囊变,增强不均匀强化。
影像表现
• 常规影像表现:
部位:可发生于颈部到膈之间的任何 部位,但大部分位于前上纵隔。
大小:不一,肿块大小与胸腺瘤分型 有一定相关性。
形态: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边界:清楚或不清楚。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见钙化。 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 不同病理类型的区别:
A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强化 较明显且出现坏死囊变。
侵袭性更强,更易侵犯邻近胸膜、心包及血管,引起胸膜及心包增厚、胸腔积液 和心包积液。
孤立性病灶影像特点与侵袭性胸腺瘤非常相似,鉴别困难,而淋巴性及血源性转 移更常见于胸腺癌。
鉴别诊断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较小者形态较规则,较大者形态多不规则。 常与胸膜以宽基底相连,形成“胸膜尾征”。 CT平扫,等或混杂密度;增强,较大者可出现特征性“地图样”强
鉴别诊断
• 精原细胞瘤:
发病年龄多位于20-40岁,男多于女。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LDH及β-HCG特异性升高。 肿块较大,部分呈灌注生长,心脏及大血管明显受压。 平扫密度多均匀,较大者可伴钙化、坏死、出血、囊变。 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

胸腺瘤的精准影像诊断(上)

胸腺瘤的精准影像诊断(上)

胸腺瘤的精准影像诊断(上)胸腺瘤在30岁以前诊断必须慎重,在这⾥需要强调⼀点,绝⼤多数胸腺瘤在标本上都可见分隔。

这是好多⼈所忽略的,只不过随着侵袭性的增强,分隔会逐渐不显著。

这⼀例病理标本的箭头是纤维分隔,在MRI可见,但在CT上不可见。

这是欧洲放射学的⼀篇⽂献上的图,在临床上,⼀般将A、AB、B1作为低危胸腺瘤,B2及以上作为⾼危胸腺瘤。

可以看到,胸腺瘤还是低危的常见。

其中,AB型和B2型是最常见的,这个概念要有。

A型和B1型最少见。

下⾯将⼀下胸腺瘤总体的影像表现:对于我的66例胸腺瘤,⼤多数是偏侧⽣长的。

⽽⼤⼩也常常为⼤家所忽略,⼀般胸腺瘤不会很⼤,⼀般在10cm⼀下多见,15cm以上罕见,要⾸先考虑为淋巴瘤。

除外被膜的钙化,钙化⼏乎不见于A型。

需要强调的是,胸腺瘤⼀般为轻到中度强化,但少数为富⾎供。

有的甚⾄可类似巨⼤淋巴结增⽣症,对于这⼀点必须知道。

好多⽂献都提到,⼀旦出现⾎⾏转移,淋巴结转移,神经⿇痹,胸腺瘤罕见。

下⾯讲⼏个⼩问题:在这⾥需要强调是⼼包旁是胸腺瘤除了典型的胸腺区,最常见的部位。

颈根部罕见,我只见过1例。

如上图,其实也是胸腺瘤的较常见部位,在这个位置,胸腺瘤较别的肿瘤更常见。

这样的胸腺瘤,敢诊断吗?其实还是常见部位。

这个是肺癌伴发胸腺瘤的,都切掉了。

通过上述3个图,⼤家可以看到,⼼包旁的胸腺瘤不少见。

但更常见的是⾃胸腺区向下达⼼包旁。

这个是颈根部的,有这个概念就⾏。

这是和胸腺的胚胎发育有关,⾃颈部随着发育逐渐下降。

对于这种完全偏侧⽣长的胸腺瘤⼀定要有概念,有时可以误诊为胸膜的肿瘤。

在胸腺瘤中并不适太少。

我的数据是A型/AB型不见胸腔积液,但我荟萃⽂献分析,AB型是可以的。

A型看来是不会有积液的。

我看过⽂献上的图,AB型出现积液的,肿瘤体积都是巨⼤,估计和压迫淋巴回流受阻有关。

积液总体上还是常见于B2和B3。

和胸膜转移⼀样,后者⼏乎只见于B2和B3。

我的9例A型,实质内⽆1例钙化,但被膜可以。

胸腺瘤恶性影像学

胸腺瘤恶性影像学

胸腺瘤恶性影像学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中胸腺瘤恶性转化更为少见,但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影像学检查在胸腺瘤恶性转化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胸腺瘤恶性影像学的特点。

1. X线胸片影像表现胸腺瘤恶性转化的X线胸片影像表现多种多样,但常见的特点包括胸腺肿块增大,边缘模糊,轮廓不规则,可出现明显的浸润性生长,伴有纵隔气肿和纵隔增宽。

在部分患者中,还可见到胸膜增厚、胸腺瘤周围淋巴结转移及纵隔结构受侵。

2. CT影像表现CT是诊断胸腺瘤恶性转化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胸腺瘤恶性转化的CT表现包括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坏死区和囊变区的出现。

另外,CT检查还可以显示肿瘤的侵袭性生长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阶段和预后。

3. MRI影像表现MRI在胸腺瘤恶性转化的影像学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高对比分辨率和多参数功能成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和血供情况。

胸腺瘤恶性转化的MRI表现包括T1加权像上肿瘤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并可显示出坏死、囊变等特征。

4. PET-CT影像表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一种结合了功能性和代谢性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胸腺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胸腺瘤恶性转化的PET-CT表现主要是代谢活跃性增高,可见到FDG 代谢亢进、肿瘤的骨折代谢和淋巴结转移等。

5. 影像诊断评价综合以上几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胸腺瘤恶性转化的情况。

在诊断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周围组织浸润及存在的转移等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总结:胸腺瘤恶性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需要结合X线胸片、CT、MRI和PET-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及早发现和诊断胸腺瘤恶性转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胸腺肿瘤影像诊断

胸腺肿瘤影像诊断
胸腺肿瘤影像诊断
精选ppt
1
胸腺瘤
➢ 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 ➢ 发病年龄:40岁以上,30岁以下罕见 ➢ 1/3出现重症肌无力,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 3-5%初诊时可发生远处转移 ➢ 胸腺瘤病理标本上均伴有不同程度间隔存在
精选ppt
2
男,50岁,B3型胸腺瘤
病理及MRI可见分隔,CT上 未见
Korean J Radiol 4(1)March 2003
胸腺癌
鳞状细胞癌…………………………………………………………………………… 8070 /3
基底细胞样癌………………………………………………………………………… 8………………… 8430 /3
淋巴上皮瘤样癌……………………………………………………………………… 8082 /3
精选ppt 混合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 8045 /3
7
混合性胸腺癌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 精原细胞瘤………………………………………………………………………… 9061 /3 胚胎性癌…………………………………………………………………………… 9070 /3 卵黄囊瘤…………………………………………………………………………… 9071 /3 绒毛膜癌…………………………………………………………………………… 9100 /3 畸胎瘤 畸胎瘤,成熟型………………………………………………………………… 9080 /0 畸胎瘤,未成熟型……………………………………………………………… 9080 /1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9085 /3 伴有体细胞型恶性肿瘤的生殖细胞肿瘤………………………………………… 9084 /3 伴有造血恶性肿瘤的生殖细胞肿瘤 …………………………………………… 9086 /3

胸腺瘤、纵膈畸胎瘤影像诊断

胸腺瘤、纵膈畸胎瘤影像诊断

胸腺瘤、纵膈畸胎瘤ITMIG分区❖I TMIG:国际胸腺肿瘤协会( the 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y Interest Group )❖由心胸外科、肿瘤学、放射学、病理学专家共同参与讨论。

❖基于2014年日本胸腺学会(JART) CT解剖的纵隔四分法。

❖通过投票讨论,最终采用三分法。

四分法上纵膈胸骨角平面以上下纵膈前纵膈胸骨后—心包前中纵膈心包及大血管后纵膈心包后—脊柱纵膈分区三分法分区主要内容物胸腺血管前区(前纵膈)脏器区(中纵膈)椎体旁区(后纵膈)胸骨后—心包前心包前—各椎体前缘后1cm各椎体前缘后1cm—胸椎横突侧缘与胸壁后缘交点脂肪组织淋巴结左侧头臂静脉非心血管结构:气管、主支气管、食管、淋巴结、胸导管心血管结构:心脏、主动脉、上腔静脉、心包内肺动脉胸椎脊柱旁软组织神经纵膈分区血管前区(前纵膈)常见占位❖T hyroid胸内甲状腺肿❖T hymoma胸腺瘤 ❖T eratoma 畸胎瘤其他❖胸腺囊肿/增生❖淋巴结转移T T T解剖❖胸腺位于胸腔前纵隔上部,胸骨柄后方,分左右叶,呈扁长条状,两叶借结缔组织相连。

上端达胸腔上口,可突入颈根部,下端至心包上部,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掩盖,后面贴于心包及大血管前面。

❖胸腺随年龄而变化。

新生儿至青春期是胸腺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以后胸腺逐渐萎缩,不断被脂肪组织替代。

❖X线:2岁以内的幼儿胸片上均能显示胸腺,而且表现较为明显。

2~8岁小儿偶尔可见,8岁以上罕见。

❖帆形:单侧分布,致密均匀,呈三角帆形,内缘位于纵隔内,外缘自内上斜向外下达中肺中带,边缘锐利。

❖三角形:单侧,致密均匀,三角形尖端指向肺门,内缘与纵隔相连,下缘位于水平叶裂位置,边缘均清晰锐利。

❖长条形:双侧或单侧,致密均匀,角形尖端指向肺门,内缘与纵隔相连,下缘位于水平叶裂位置。

边缘均清晰锐利 。

❖圆形:一侧或双侧,致密,半圆形圆形,内缘与纵隔无明显分界,外缘弧线清晰锐利,亦有外缘模糊的。

胸腺瘤该如何诊断

胸腺瘤该如何诊断

胸腺瘤该如何诊断胸腺瘤是指发生在胸腺中的肿瘤。

它是一种罕见的病症,通常以良性肿瘤为主,但偶尔也会发展为恶性肿瘤。

诊断胸腺瘤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首先,病史采集是诊断胸腺瘤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病过程、症状的持续时间和性质、家族病史等。

此外,医生还会了解患者的个人习惯、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胸腺瘤的可能性,并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体格检查也是诊断胸腺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会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的胸部、颈部和腋下等部位来检查胸腺瘤的体征。

常见的体征包括胸骨后面的肿块,以及由于胸腺瘤压迫导致的气道受限、大血管受压或神经受损等症状。

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是否存在胸腺瘤相关的并发症。

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胸腺瘤的关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扫描和MRI。

X线胸片可以显示胸腺的位置和大小,但对肿瘤的组织学性质了解有限。

因此,CT扫描和MRI是更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的三维结构信息,对诊断胸腺瘤和评估其性质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结构信息,对于胸腺瘤的定位和有无周围器官受侵犯等情况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的同时,医生还可以考虑进行胸腔镜检查或穿刺活检等操作。

胸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和取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胸腺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穿刺活检则可以通过取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确诊胸腺瘤的良性或恶性性质。

此外,血液检查也可以作为诊断胸腺瘤的辅助手段。

血液中常常可以检测到胸腺瘤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如胸腺细胞相关抗原(TA-90)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供给医生参考,但单纯的血液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胸腺瘤。

总的来说,诊断胸腺瘤需要综合运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分析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印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胸腺瘤诊疗指南或共识

胸腺瘤诊疗指南或共识

胸腺瘤诊疗指南
胸腺瘤概述
胸腺瘤是一种发生在胸腺上的肿瘤,通常为良性。

胸腺是位于胸廓中部的负责
免疫功能的器官,胸腺瘤的发生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有时会导致胸腔器官受压、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

胸腺瘤的诊断
1.临床症状:胸腺瘤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CT或MRI能够显示胸腺瘤的位置、大小等
情况。

3.病理检查:通过活检获得组织标本,进一步确诊为胸腺瘤。

胸腺瘤的治疗
1.观察治疗:对于小体积、无症状的胸腺瘤,可选择定期观察,不积极
干预。

2.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快速生长或可能为恶性的胸腺瘤,需要进行
手术切除。

3.放疗或化疗:在胸腺瘤恶性程度较高时,可以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

胸腺瘤的预后
大多数胸腺瘤是良性的,手术切除后患者往往能够完全康复。

但部分患者可能
会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肿瘤复发等情况,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干预。

胸腺瘤的注意事项
1.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胸腺瘤的存在。

2.避免吸烟和其他有害因素,预防胸腺瘤的发生与恶化。

3.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
应治疗。

以上是关于胸腺瘤的诊疗指南,如有相关疾病疑问,请及时就医咨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淋巴瘤 原发性纵隔大B 细胞淋巴瘤……………………………………………………… 9679 /3 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B 细胞淋巴瘤……………………… 9699 /3 其他成熟B 细胞淋巴瘤 T 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 9837 /3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和其它罕见成熟T 和NK 细胞淋巴瘤 ALK 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9714 /3 ALK 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9702 /3 霍奇金淋巴瘤 ……………………………………………………………………… 9650 /3 B 细胞淋巴瘤,未分类,特征介于弥漫性大B 细胞和传统霍奇金淋巴瘤之间… 9596 /3 纵隔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朗格罕斯细胞病变 胸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9751 /1 朗格罕斯细胞肉瘤 …………………………………………………………… 9756 /3 组织细胞肉瘤 …………………………………………………………………… 9755 /3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 9758 /3 指突树突状细胞肉瘤 …………………………………………………………… 9757 /3 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肿瘤………………………………………………………… 9759 /3 不确定性树突状细胞肿瘤………………………………………………………… 9757 /3 粒细胞肉瘤和髓外急性白血病 ………………………………………………… 9930 /3
30岁以上,前纵隔边缘清晰、小于10cm 的偏侧性生长肿块,密度均匀,不伴纵隔 淋巴结肿大,可见分隔,提示胸腺瘤诊断
胸腺瘤的位置
➢ 大多数位于前纵隔 ➢ 需要注意的是心包旁并不少见,除外囊性病变,
胸腺瘤是心包旁最常见的纵隔肿瘤 ➢ 由胸腺区生长至心包旁更为常见 ➢ 颈根部罕见(1/66) ➢ 胸腺瘤常见偏侧性生长,部分可完全性偏侧生长
癌,胸腔积液均未见于A型,AB型可伴有积液 ➢ 结论:A型胸腺瘤不伴有胸腔积液,B2、B3型常见
胸腺瘤伴钙化
➢ 钙化分为被膜钙化和实质内钙化 ➢ A型胸腺瘤不伴有实质内钙化,但可伴有被膜的条状
及结节状钙化 ➢ 66例中,13例伴小于2mm的微钙化或片状泥沙样钙
化,其中2例为AB型,1例为B1型,10例为B2及B3 型 ➢ 微钙化或泥沙样钙化更常见于B型胸腺瘤
42例胸腺瘤 发病率
蓝色:低危性 红色:高危性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84(2015)524-533
胸腺瘤CT诊断
➢ 位于前纵隔,心包旁、颈根部可见 ➢ 常偏侧性生长(8/66为中心性),呈半球形 ➢ 外缘光整或可见分叶 ➢ 长径5-10cm,大于15cm罕见(1/66)。
心包旁胸腺瘤
男,80岁 B1型胸腺瘤
B1型胸腺瘤 心包旁胸腺瘤
《全身影像与病理对照》Springer出版社
女,34岁 心包旁B2型胸腺瘤 肺腺癌
女,67岁 颈根部A型胸腺瘤伴分隔
男,47岁 B2型胸腺瘤 偏侧性生长
胸腺瘤伴胸腔积液
➢ 部分胸腺瘤伴少量胸腔积液(13/66) ➢ A型、AB型胸腺瘤伴胸腔积液(0/66) ➢ 胸腔积液常见于B2、B3型胸腺瘤(12/13) ➢ 1例为B1型胸腺瘤 ➢ 文献2组53例和84例胸腺瘤、2组105+94例胸腺瘤/
A型胸腺瘤
➢ A型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胸腺瘤,占胸腺肿瘤的11.5% (WHO 2015,2400例)
➢ 平均发病年龄64岁 ➢ 很少伴发重症肌无力 ➢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红细胞再生不良多见于A型 ➢ 病肿瘤,5年及10年生存率达100% ➢ 手术切除后不会复发
胸腺瘤的WHO分类(2015)
➢ A型:少见类型,包括不典型A型胸腺瘤 ➢ AB型:最常见或次常见 ➢ B1型:少见类型 ➢ B2型:最常见或次常见 ➢ B3型: ➢ 胸腺癌:预后取决病理类型、分期、分级 ➢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
低危: A、AB、B1
高危: B2、B3
恶性: 胸腺癌
WHO 2015版
纵隔软组织肿瘤 胸腺脂肪瘤…………………………………………………………………………… 8850 /0 脂肪瘤………………………………………………………………………………… 8850 /0 脂肪肉瘤 高分化……………………………………………………………………………… 8850 /3 去分化……………………………………………………………………………… 8858 /3 黏液型……………………………………………………………………………… 8852 /3 多形性……………………………………………………………………………… 8854 /3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8815 /1 恶性………………………………………………………………………………… 8815 /3 滑膜肉瘤 滑膜肉瘤,非特指型……………………………………………………………… 9040 /3 滑膜肉瘤,梭形细胞型…………………………………………………………… 9041 /3 滑膜肉瘤,上皮细胞型…………………………………………………………… 9042 /3 滑膜肉瘤,双相型………………………………………………………………… 9043 /3 血管肿瘤 淋巴管瘤…………………………………………………………………………… 9170 /0 血管瘤……………………………………………………………………………… 9120 /0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9133 /3 血管肉瘤…………………………………………………………………………… 9120 /3
B2型胸腺瘤伴被膜钙化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
➢ 胸腺瘤大约30%伴重症肌无力,对诊断有重要 提示作用
➢ A型: 17%发生重症肌无力(WHO 2015) ➢ AB型:18% ➢ B1型:44% ➢ B2型:54% ➢ B3型:50% ➢ 胸腺癌:<5%
混合性胸腺癌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 精原细胞瘤………………………………………………………………………… 9061 /3 胚胎性癌…………………………………………………………………………… 9070 /3 卵黄囊瘤…………………………………………………………………………… 9071 /3 绒毛膜癌…………………………………………………………………………… 9100 /3 畸胎瘤 畸胎瘤,成熟型………………………………………………………………… 9080 /0 畸胎瘤,未成熟型……………………………………………………………… 9080 /1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9085 /3 伴有体细胞型恶性肿瘤的生殖细胞肿瘤………………………………………… 9084 /3 伴有造血恶性肿瘤的生殖细胞肿瘤 …………………………………………… 9086 /3
胸腺肿瘤影像诊断
胸腺瘤
➢ 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 ➢ 发病年龄:40岁以上,30岁以下罕见 ➢ 1/3出现重症肌无力,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 3-5%初诊时可发生远处转移 ➢ 胸腺瘤病理标本上均伴有不同程度间隔存在
男,50岁,B3型胸腺瘤 病理及MRI可见分隔,CT上 未见
Korean J Radiol 4(1)March 2003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 典型类癌………………………………………………………………………… 8240 /3 非典型类癌……………………………………………………………………… 8249 /3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8013 /3 混合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 8013 /3 小细胞癌………………………………………………………………………..…… 8041 /3 混合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 8045 /3
A型胸腺瘤影像
➢ 边缘清晰,无分叶(8/9),肿瘤质地相对柔软, 贴近纵隔面可出现类似铸型生长
WHO(2015)胸腺肿瘤组织学分类a,b
上皮性肿瘤
胸腺瘤 A 型胸腺瘤,包括非典型变体……………..... 8581 /3* AB 型胸腺瘤 ………………………………..... 8582 /3* B1 型胸腺瘤 ………………………………….. 8583 /3* B2 型胸腺瘤 ………………………………..… 8584 /3* B3 型胸腺瘤 ………………………………..… 8585 /3* 伴淋巴间质的微小结节胸腺瘤……………..… 8580 /1* 化生型胸腺瘤………………………………..… 8580 /3 其他罕见胸腺瘤 显微镜下胸腺瘤………………………….. 8580 /0 硬化型胸腺瘤…………………………….. 8580 /3 脂肪纤维腺瘤 ………………………….… 9010 /0*
(Jung 8例侵袭性胸腺瘤,最大者8.8cm。) ➢ 大多数密度均匀,少数(较大的肿瘤或侵袭性)
可出现小片状的低密度区
➢ 钙化0-20%,常为被膜或被膜下弧形钙化,实质内钙化 见于A型以上
➢ 约30%CT增强后见低密度的线样纤维分隔;少数富血供 ➢ 罕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血性转移 ➢ 胸膜转移常见,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胸腺癌 鳞状细胞癌…………………………………………………………………………… 8070 /3 基底细胞样癌………………………………………………………………………… 8123 /3 黏液表皮样癌………………………………………………………………………… 8430 /3 淋巴上皮瘤样癌……………………………………………………………………… 8082 /3 透明细胞癌 ………………………………………………………………………...… 8310 /3 肉瘤样癌 ……………………………………………………………………………... 8033 /3 腺癌 乳头状腺癌…………………………………………………………………..…… 8260 /3 伴腺样囊性癌样特征性胸腺癌………………………………………………..… 8200 /3* 黏液腺癌…………………………………………………………………….…… 8480 /3 腺癌,非特指型…………………………………………………………….…… 8140 /3 NUT 癌 …………………………………………………………………………….… 8023 /3* 未分化癌……………………………………………………………………………… 8020 /3 其他罕见胸腺癌 腺鳞癌……………………………………………………………………….…… 8560 /3 肝样腺癌………………………………………………………………….……… 8576 /3 胸腺癌,非特指型……………………………………………………….……… 8586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