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安静,才能精进(古文)

合集下载

关于静心的古文

关于静心的古文

关于静心的古文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两汉:
诸葛亮《诫子书》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白话文释义:君子
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燮诗《竹石》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
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
可用尽。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

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守静——修养的要术

守静——修养的要术

守静——修养的要术静超天地外,不在有无中。

守静,人之进德立业之要功,也是一种上乘的修养艺术。

1、静能健体。

传统医学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

”《黄帝内经》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即神宜静,而不宜燥。

长寿的关键是养神,养神的关键在清静,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

人在入静后,心态得以平衡,真气得以内存,新陈代谢得以减缓,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免疫功能得以增强,衰老之速暂得延迟。

武则天,总揽朝政50余年,一直耳聪目明、思路敏捷。

有人说,这与她在感业寺用了3年时间“盘膝静坐”不无关系。

晚年的武则天也经常在朝政之余,瞑目静坐,她去世时81岁,算得上寿星皇帝。

1914年,郭沫若东渡日本,由于急躁和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心悸、乏力、睡眠不宁。

后来,他偶然读到一本《王文成公全集》,看到里面的王阳明以“静坐”法养病健身,便开始学起来。

每天清晨起身静坐30分钟,临睡时也静坐30分钟,不到半个月,他的睡眠大有好转,胃口也恢复如常,之后的数十年中,“静坐”一直陪伴着他。

郭老享年86岁,得益于“静神养生”。

2、静能滋心。

禅宗六祖慧能,受具足戒之前住在法性寺,有天晚上他偶然听见两位僧人在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争论不休,于是他朗声插了句话,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此言一出,两位僧人若有所悟。

因为风和幡是外在的、虚幻的,人心才是超越时空,永恒寂寥的。

心静,则万物皆安;心不静,则万物皆动。

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

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明郭蒙泉先生也有诗云:“近名终丧己,无欲自通神。

识远乾坤阔,心空意境新。

闭门只静坐,自是出风尘。

”静中可变化气质,静中可变化心性,静中可变化神品。

当今,几乎人人都处在内设的喧嚣中,生活节奏快了,人际麻烦多了,许多人心中的绿洲被摧残殆尽,只剩下荒夷、沙丘和浮躁的自己。

欲修其身,养其性,必先守静。

保持内心宁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

保持内心宁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

保持内心宁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保持内心安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保持内心安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3、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纳兰性德《渔父》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5、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晏子春秋》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二.“保持内心安静, 远离喧嚣”的古诗有哪些一.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 《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 《渔父》清纳兰性德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五. 《归园田居·其二》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道德经《守静笃:静下来,你才能明心见性》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守静笃:静下来,你才能明心见性》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守静笃:静下来,你才能明心见性》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守静笃:静下来,你才能明心见性》原文及鉴赏【导语】:守静笃:静下来,你才能明心见性原典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道德经第十五章》译释怎么样才能让水变得清呢?只有静下来,水才能变清。

微信签名想静心安静的诗句

微信签名想静心安静的诗句

微信签名想静心安静的诗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有关于静心安静的诗句。

1、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一白居易《赠吴丹》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诸葛亮
3、凡事大半天注定,何必三更费心肠。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

一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5、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一白居易《斋月静居》
6、安禅未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一王维《山居秋暝》
8、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一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9、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一白居易《船夜援琴》
10、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一李白《赠汉阳辅录
事其一》
11、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一贾岛《寄白阁默
公》。

老子说静的经典名句

老子说静的经典名句

老子说静的经典名句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其中有许多关于“静”的名句,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十个经典名句,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这句话表达了道常无为的理念,即通过不做任何事情,万物自然而然地达到和谐的状态。

2. 安于无为,可以动于静。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安于无为的状态,心静如水,反而可以在静中找到动的力量。

3.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这句话告诉我们,太上者,不用言语也能被人知晓;其次,亲近并赞美太上者;再次,畏惧太上者;最后,轻视太上者。

如果我们能够信任太上的道,就能够实现事业的成功,百姓也会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4.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救救人,故无救人之心。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这句话表达了常善救人的重要性,只有经常帮助他人,才不会被他人抛弃;只有常常救助他人,才不会心怀救人的心思。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第三三章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在于了解他人,明智在于了解自己。

胜过他人需要有力量,但自我超越才是真正的强大。

知足常乐,能够保持内心的满足感。

坚持自己的信念,能够持久地保持自己的位置。

死而不亡,能够延年益寿。

6.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第四八章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越多,追求道的目标就越远。

追求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减少和放弃的过程,直到归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即在无为的状态下,却能做到万事无为。

治理天下的方法常常是无为无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能够取得天下的支持。

经典哲理故事:守得安静才有精进

经典哲理故事:守得安静才有精进

经典哲理故事:守得安静才有精进本文是关于经典哲理故事:守得安静才有精进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生活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哲理等着我们去领会,今天,语文迷小编为您分享一则经典哲理故事:守得安静才有精进,欢迎阅读!91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多些静思,多些与先哲的神交。

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守静功力更是了得,她和钱钟书春节时一样专注学问,面对前来拜年的客人只透过门缝寒暄几句,没有让客人进屋,有些不近人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常守静的功力,才铸成大美之作。

“动静等观”。

人的生命与动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动态美,但不能过,更不能变味。

追求动态美更不能演变成:公共场所的喧嚣,极尽显露能事的夸张动作,声嘶力竭的吼叫,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资讯的有量无质。

这都属于厚动薄静,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守静能安。

韩国的一项长期跟踪实验显示:长期身处节奏过快、喧嚣的环境,少年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疾患,成年人逻辑推理能力会弱化,主管短期愉悦的细胞会更活跃。

美国的脑科学研究也证实:长期守静有利于神经细胞轴突的延长,有利于信息在脑细胞中的存储、分辨、比较与联系,有利于提升记忆力、分析力、判断力与决策力。

这些恰恰应验了“水静极而形象明,心静极而智慧生”“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等诸多中华古训。

守静以削冗举要。

信息爆炸的当今,削冗力、举要力至关重要。

此力不举,个人就无法从杂乱的海量信息中甄别出主信息与有效信息。

此力足,主信息得以甄别,有效信息得以链接,创新性认知易得,大美之作可成。

而削冗力、举要力、甄别力、链接力的提升无一不需要守静。

万万不可因占有信息的过于求多而挤没了“思”的时间,车多而不管理堵路,信息多而不整理堵心,学而不思则罔。

过多的信息缺乏整理,带来的只能是负效用。

只有在“不窥牖,见天道”的守静中方能带来创新与突破。

守静以求“信息一致”。

神经生物学进一步证实,注重整理信息使头脑中信息得以一致,不但有益于认知创新,而且有益于提升积极情绪占比。

让人心灵宁静的古文

让人心灵宁静的古文

让人心灵宁静的古文
《心灵宁静》。

心灵宁静,乃是人生至高境界。

古人云,“宁静致远”,言之
凿凿。

在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常常追逐名利,却忽略了内心的宁静。

唯有心灵宁静,方能领略人生的真谛。

古人常以山水之间,静观天地之美,以达至心灵宁静之境。


方山水,一缕清风,一抹阳光,皆是大自然恩赐给人们的礼物。


人们置身其中,心灵自然得到净化,烦恼尘埃皆随风而逝。

古人亦以修身养性之道,追求心灵宁静。

修身,即修养身体,
使之健康有益;养性,即修养心灵,使之清净宁静。

在修身养性的
过程中,人们逐渐摒弃了功利之心,学会了宽容与包容,心灵也随
之宁静下来。

心灵宁静,不仅是古人所追求的境界,也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
心灵寄托。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功利心,静心
修身,静心养性,才能真正体会到心灵的宁静,领略到生活的真谛。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方宁静的净土,让心灵在宁静中得到净化,获得内心的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得安静,才能精进(古文)
文/邓建军
昔者耄耋叶嘉莹心有所得,曰,好静以书。

思以神游,与古圣贤交。

百岁杨绛守静加持有方,尝与钱钟书注书,节亦不歇。

有客访,临槛寥寥,客乃去。

或曰,于礼有失也。

杨绛曰,既为闲聊,堂前屋后有甚分别?不如几句,而后留待书本矣。

绛守静以至于斯。

无怪乎能成先生。

曰,“动静等观”。

命与动挟,动亦曰美。

然有度,不能过,过而无味。

若喧嚣于众前,推杯换盏,呼啸于前后。

此为厚动而薄静,不能久也。

守静能安。

尝有实验者云,动久则散,力泛,而人思不周全。

而静则利于收神,忆、析、断皆佳。

圣贤有云,水静极而形象明,心静极而智慧生。

又曰,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古人不余欺也。

削沉举要为守静。

今资讯纷飞,削沉,举要不可失。

此力不举,则乱中无方,举止失要。

此力足,则沉舟过畔,病树前头,能成大事,大美之作乃成。

而削冗力、举要力、甄别力,无一不在守静。

不可因纷乱而失思,如车水马龙而不失辙。

守静如抱一。

道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者,万物之滥觞也。

抱一者,方能延生万物,而有所创新,皆在一也。

绛于百岁曰,尝求世人知我,如今才知,知我者,我也。

于世曼妙之至美者,莫过于心之淡定与从容也。

能得内心之一者,方能幸福。

守静而无
为,大音若稀,大象无形,嘉莹、绛皆守静,有大为,并得人生大乐。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于喧嚣之世,能守静,方美好。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