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配套课件ppt精品课件(19份)8

21岁的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的命题,对
策朝廷集英殿,深受考官的赏识,从而一 举状元及第,名扬天下,但他并不贪图名 利,谋取高官厚禄,而是想改革弊政,为 民造福。只是由于当时权奸把持朝政,卖 官鬻爵;外族觊觎疆土,不断侵扰;内忧 外患,矛盾重重,使他有志难展,力不从 心。不过,他仍不改初衷,在任内锲而不 舍地兴利除弊,减免农民赋税,关心人民 疾苦,医治战争创伤,让百姓休养生息, 虽因此多次受到贬迁和黜降,可他忧国忧 民之心始终不变,因而受到人民的衷心爱 戴。
官厚禄进行诱降,而文天祥却以
《过零丁洋》一诗作为回答。面对 这首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诗篇,张 弘范自惭形秽,只好灰溜溜地作罢。 到达北京后,文天祥被元军整 整囚禁三年,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 到难以言喻的折磨和痛苦。最为严 峻的是,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对 他进行劝降的攻心战,晓以利害, 示以祸福,只要他稍作屈从,马上 便会官高爵显,荣耀无穷。可是我 们这位民族英雄,硬是威武不屈,
文天祥陵园全景
文天祥之墓
四、设计墓联
取义成仁千秋颂, 留取声名万古香。 忠肝义胆惊天地,浩然正气写春秋。
赤胆忠心传正气, 誓死为国留芳名。
破碎河山余正气,英灵风雨护荒丘。 立胆义为昭千古,存心从忠著万年。
埋骨青山画忠烈,碧血丹心传英名。
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平仄相合,仄起平收。 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张挂的对联,传统做法是竖贴着,
留取丹心照汗 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配套课件ppt精品课件(19份)12

重点揣摩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 “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含蓄深沉地吐露了 思国怀乡的情怀 (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2)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 理由:
明确:说说理由
“成了山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
1. ……风是透明的猛兽,奔踹而来,呼啸 而去。(感觉好吗,别扭吗?)
2.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俪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这一句是否大败诗意?能改得好些吗)
让我们来给余光中修改文章:
思考:这些句子真的完美吗?可否更好些?
1. ……风是透明的猛兽,奔踹而来,呼啸 而去。(透明的巨浪,排山而来,呼啸而 去…… ? 2.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俪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层层淡 ?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一抬头就照面苍苍的山色 咫尺大陆的烟云 一缕半缕总有意缭在 幕幕北望的阳台
北望 北 望
而历史,炊黄粱也无非一梦 多少浪子歌哭在江湖 最后总是向昆仑的荒古 落下鸿蒙一丸老太阳
那几盆海棠和仙人掌上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炼不完,一炉赤霞与紫霭
月,是盘古的瘦耳冷冷 在天安门小小的喧哗之外
———— 余光中
乡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愁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全集1

• 对比反衬的手法
最后三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
下阕开头哪两个字标志着词人由上阕的写景 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 “曾” “忆”
• 词的上下阕在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阕 写景,下阕抒情。
说说对“峥嵘岁月”的理解。
•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 形象概括。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
沁 园 春 长 沙
词
•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 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兴盛于宋 代。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通 “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 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
•
唐诗 宋词 元曲
•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 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 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 等。
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
意象:意即感情,象是景物。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 可感的客观景物。
意象: 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 漫江、百舸、鹰、鱼
霜天 、 寥廓 、 苍茫大地
意境 ——壮阔
课堂练习 ⑴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què) 携来(xié) 百舸争流(gě) B.奇葩(pā) 橘子(jú) 挥斥方遒(qiú) C.岁月稠(chóu) 峥嵘(zhēng) 浪遏飞舟(è) D.惆怅(chàng) 寥廓(guō) 沁园春(qìn)
•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 “自古逢秋悲寂寞”,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最后三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
下阕开头哪两个字标志着词人由上阕的写景 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 “曾” “忆”
• 词的上下阕在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阕 写景,下阕抒情。
说说对“峥嵘岁月”的理解。
•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 形象概括。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
沁 园 春 长 沙
词
•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 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兴盛于宋 代。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通 “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 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
•
唐诗 宋词 元曲
•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 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 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 等。
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
意象:意即感情,象是景物。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 可感的客观景物。
意象: 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 漫江、百舸、鹰、鱼
霜天 、 寥廓 、 苍茫大地
意境 ——壮阔
课堂练习 ⑴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què) 携来(xié) 百舸争流(gě) B.奇葩(pā) 橘子(jú) 挥斥方遒(qiú) C.岁月稠(chóu) 峥嵘(zhēng) 浪遏飞舟(è) D.惆怅(chàng) 寥廓(guō) 沁园春(qìn)
•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 “自古逢秋悲寂寞”,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配套课件ppt(19份打包)16

官厚禄进行诱降,而文天祥却以
《过零丁洋》一诗作为回答。面对 这首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诗篇,张 弘范自惭形秽,只好灰溜溜地作罢。 到达北京后,文天祥被元军整 整囚禁三年,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 到难以言喻的折磨和痛苦。最为严 峻的是,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对 他进行劝降的攻心战,晓以利害, 示以祸福,只要他稍作屈从,马上 便会官高爵显,荣耀无穷。可是我 们这位民族英雄,硬是威武不屈,
3.阻迁都奏斩奸贼
4.正道直行抚地
方 5.毁家勤王起义兵 6.出使元营遭扣 押 7.不指南方不肯休 8.章反攻江西图 复兴
三、学生致悼辞
致悼辞(参考)
各位老师、同学:
今天,我们来悼念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文 天祥。700多年前,在国灭身囚之际,文天 祥以生命和热血写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的诗章,这些彪柄千秋的名 句,就像伶仃洋的拍岸惊涛,激荡着一个民 族的灵魂。我们为中华民族能有这样的优秀 人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我们在他的像 前凭吊一番,以表达无限敬仰之情。 文天祥生于南宋末年江西省吉安县一个书香 门第,幼年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天祥
文天祥含笑走上刑场,慷慨就义。据说,那
一天刑场柴市周围的群众,无不涕泪纵横, 日月亦为之动容。一代英杰,就这样走完了 他47年的人生路程。 文天祥不仅大气凛然,光照千古;在文学上 特别在诗歌上,他也开一代诗风。他那振聋 发聩的诗句,石破天惊的词章,一扫南宋一 些懦弱文人无病呻吟的颓靡,可以毫不夸大 地说,他的全部作品 ——— 尤其是诗作,无 不是用救国救民的一腔热血,伴着忧国忧民 的满眶热泪写成。“诗言志”、“文如其人” 的论点,在文天祥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文天祥英勇就义距今已有700余年了。时
•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高中语文】必修一精品课件汇总ppt精品课件(32份)8

研习第五部分 1、思考:“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 不是干干净净的”如何理解?
既是实写,也是日本人内心肮脏的写照。 “投降书脏了”,作者借机把日本代表又 嘲弄了一番: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与日本人的 运气本没有什么因果关系,这里不过是借题发 挥,发泄一番而已。
作者写一位年轻水手的话,想到要把今天见到的日 本投降仪式上的情景,告诉孙子孙女听,有怎样的 用意?
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 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文体常识 消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又称新闻。包括导语和主体。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主 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常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 写作要求:客观叙述 迅速及时 简短概要 生动活泼
思考: 通讯与消息的不同点? 消息简单地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不多写情节,而通 讯则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 表现手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而通讯则综合采用叙 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生动形象。
正当他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就读之际,一 二.九运动爆发,朱启平改读了新闻。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 洋舰队当随军记者。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须 架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 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 的仪式。 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 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 典范教材。
写中国代表“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文字虽然不 多,但是显得庄重。在中国代表签字以后,作品补充一笔。 “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 从对比中表现出中国代表的风采。 这段最后点出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并由时间引发联想.把 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抒发感慨。三个“9•18”,写出了历史 的无情和有情。两个民族,三个历史片段.两种状态。“天网 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用近于史家的凝练的笔致吐 露出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ppt(11份) 人教课标版

拓展阅读 浪淘沙 北戴河
(1954年)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 北部。 • 魏武、碣jié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 (公元207年)北伐乌桓凯旋,路过碣石山。 乘兴登临,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其中 第二首《观沧海》,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 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 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碣石 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 到六朝时沉入渤海。
朗诵 沁园春 长沙
字词预习
百舸ɡě:许多船。 霜天:指秋天。深秋霜降,故称。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 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kuò: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zhēnɡrónɡ:不平凡。 挥斥:奔放状。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赏析概念 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 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象是物象;意是 诗人的主观情感。意象是主客观的统一。
意境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 境界和情调。 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 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
《沁园春·长沙》上片,哪些词 极具表现力?词人借助这些表现,描 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进而宣泄了 怎样的情绪?
课文探究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 而字的锤炼其实是想象丰富的外化。
《沁园春 长沙》全词通过对长 沙深秋景色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 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革命青年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腐朽统治者,改造旧 中国的壮志豪情。
全词主旨
拓展阅读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 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 廓江天万里霜。
高一语文第一课课件56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具体要求
(二)说:言为心声,多交流
1.上课多参与 2.有问题多问
具体要求
(三)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朗读时:声音洪亮。 2.阅读时:边读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多读书:慢慢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
具体要求
(四)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字迹清晰、工整,不连笔,少涂抹,避免出现错别字。 2.及时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积累素材。
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无处不在
二.为什么学语文?
为什么要学语文?请先做一个选择题( )
A.因为生活中交流,沟通的需要。 B.因为课程有安排,所以要学。 C.高考有150分的压力 D.学语文使我们成为一个文化,有精神境界的人。 E.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要学语文,就像英国人要学英语一样。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声声慢》
秦观《鹊桥仙》
(3)高考语文怎么考?
全国卷结构及题型(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题号
板块
分值
题型
一(一) 现代文阅读I 一(二) 现代文阅读II
17分(5题) 18分(4题)
单选题3+问答2 单选2+问答2
坚决不能使用涂改带!
必备工具
1.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 2. 笔记本(B5,活页本,分门别类,非 常重要)
① 信息类文本阅读② 文学类文本阅读③ 文言文阅读④ 诗歌阅读 ⑤ 语言文字运用( 成语、语病、补写、长短句、修辞、图文转换……) ⑥ 作文(议论文)3. 字帖一本(练字,每天一面)
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教案,19份) 人教课标版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空虚怅惘 迷茫失落 寂寞冷清 晚景凄凉 忧愁苦闷 凄苦无告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种情况,一个”愁”字怎能概括 得了?全词的文意,都归结在一个” 愁”字上,结尾非常自然、巧妙, 既概括了文意,点明题旨,又给 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间接抒情: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