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宁城县 赶庙会
内蒙古庙会赶集市赶场赶街时间表

内蒙古庙会赶集市赶场赶街时间表
农历日
正月初一.鄂尔多斯油粉王庙会.十天.
二月初二..鄂尔多斯油粉王庙会.十天.、
五月初三.武川.五天
五月初八.乌兰不浪.五天
五月十三日.石宝古会.五天.
五月十三日古羹化召古会.五天.
六月十八.凉城.十天
七月十五..鄂尔多斯油粉王庙会.十天.
阳历日.
5.1左去县.十五天.;
6.19麦霍兔.五天.
7.26.宝昌县.十天.
7.28.磴口.十.锡林洁特.十天.
8.1.杭棉旗.十天..多伦县.十天.
8.7.赤峰市.十天.;
8.8.锡盟.十.鸟海.十天.
8.18.东鸟旗朱月和牧场古会.十天.茶树旗.十天.陕坝.十天.乌拉特中旗.十天.
8.26.乌加河.十天.
8.28固阳.十天.
9.1大舍太.十天.
9.8.乌拉特前旗.十天、五原.十天.。
关于庙会的顺口溜

关于庙会的顺口溜
关于庙会的顺口溜有很多,例如“初一土地堂,初二梁屋仔,初三上梁屋,初四到立元,初五马鞍山,初六萝卜湾,初七新妇山,初八转廖屋,初九荷塘、初十牛庙,十一佛子厂,十二戏子岩,十三蜡井,十四寺湾,十五钟山,十六弯到山,十七不算,十八天师观,十九土巷口,二十玉波酒。
”
此外还有“初二六田源头寨,初三龙眼川岩村。
初四新寨大枹片,初五董
姓同心寺。
初六珊瑚同东寨,初七顺硔大虞村。
初八黎姓大岛片,初九茶
稀介元村。
初十马挂山,十一飞龙岩。
十二白竹庙,十三腊井。
十四寺湾,十五石龙城肚街”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同地区的庙会顺口溜可能不同。
宁城高山寺简介

宁城高山寺简介
宁城高山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据史书记载,该寺始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
现存建筑为清代晚
期建筑,是宁城境内最古老的寺院。
高山寺分上、下两寺。
上寺居南殿,下寺居北殿。
上寺山门
前有石坊一座,上书“高山寺”三字。
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念佛堂、藏经楼等建筑,皆为清代所建。
下寺居中,门前有一座砖砌的门楼,高约3米,宽约4米。
门楼后有一条小石径,直通下院。
高山寺建筑精美,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气势雄伟。
大雄宝
殿高17.5米,面阔四间,进深三间;殿内供奉释迦、弥勒两佛
坐像。
东西两壁绘有《地藏菩萨本愿经》《无量寿佛》等壁画。
殿内中央塑有大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坐像。
弥勒佛手抱七宝瓶
气轮;两侧分别是韦陀菩萨和力士像;韦陀和力士像两边又各有
一尊大钟(即大雄宝殿前的大铜钟)。
—— 1 —1 —。
赤峰宁城县旅游景点

赤峰宁城县旅游景点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下是一些著名景点:
1. 胡杨林:宁城县境内有大面积的原始胡杨林,这里拥有壮观的胡杨树景观,尤其是秋季时树叶变黄,给人一种金黄色的美丽景象。
2. 苍石山景区:位于宁城县西南部,是一座以风景区、石文化和古朴淳朴的乡村风貌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在苍石山景区,可以欣赏到山水林田湖生物多样性,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3. 龙湖风景区:龙湖是宁城县著名的湖泊,湖水清澈碧蓝,四周山林环绕,景色优美。
在这里可以进行钓鱼、划船、垂钓等休闲活动。
4. 北部草原:宁城县北部草原广袤辽阔,草原上的牛羊和牧民的帐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牧场景象。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草原的浩瀚和草原文化的魅力。
5. 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城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红山文化遗迹,包括墓葬、陶器和玉器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宁城县的一些旅游景点,希望能对您的旅行提供一些参考。
宁城八里罕景点介绍

宁城八里罕景点介绍
宁城县八里罕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主要景点介绍:打虎石水库(紫蒙湖):打虎石水库是当地的一大自然景观,又名紫蒙湖。
这个水库不仅有重要的水利功能,同时也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适合垂钓、游船及摄影活动。
道须沟风景区:道须沟风景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是生态旅游和户外探险的理想目的地。
这里植被茂密,雨后的森林空气清新,环境幽雅,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和亲近大自然。
八里罕酒业园区:八里罕镇以酿酒业闻名,当地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八里罕酒业园区不仅展示了酿酒工艺,还提供了品鉴美酒的机会,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白酒的制作过程,并品味特色佳酿。
宁城八里罕圣泉特色小镇:这个特色小镇依托了当地独特的热水温泉资源,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
其中可能包含温泉度假村、历史文化展示区以及各种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别具特色的体验。
热水温泉村:八里罕地区内的热水温泉村是一个知名的温泉疗养胜地,这里的温泉水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周边其他景点:除了上述主要景点外,宁城八里罕镇周边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如燕山余脉的自然风光、乡村田园景色等,都值得游客探索和体验。
总的来说,宁城八里罕镇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游客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旅游目的地。
北方少数民族论文

论文成绩:《北方少数民族艺术专题》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1学期)论文题目:浅谈宁城县的十王会姓名;所在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徐英浅谈宁城县的十王会摘要:十王会主要用于民间全县庙会和农村婚丧、寿礼、庆典等红白喜事等,据考证它和女真人的鼓笛及辽宋以来的清乐、散乐、马后乐有着渊源关系。
清代中晚期以来,这种演奏形式逐渐与鼓乐合流使其趋于衰亡,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这项文化。
关键词:十王会;历史;形式,传承;保护1.十王会的历史及名称的由来1.1历史由来宁城县自清代以来,由于蒙汉等多民族在这里杂居,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客观氛围。
按音乐分类学来说,流传在宁城地区的音乐,应该既有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又有民间音乐等。
然而对流传至今的若干十番乐曲目的分析,三者相互融合、共生共荣的现象都普遍存在着,对此,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张振涛博士,在亲自聆听了该县小城子镇宁北村十番会若干曲目的演奏之后,认为曲目源于宫廷,编制属于寺庙、身份是民间的。
特别是宣卷的出现,更是弥足珍贵,它对中国北方地区笙管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内蒙古地区历史上属政教合一的统治,在内蒙古地区王府里及宗教寺庙里遗存有宫廷音乐乃是必然。
因为每年王公贵族均要到宫廷或为皇帝祝寿献艺,或到朝廷轮流值班,同时,也就将宫廷艺术带到了草原地区。
而对内蒙古草原地区来讲,因其民众普遍信仰的藏传佛教即喇嘛教,因此宗教音乐的影响是十分普遍而深刻的。
宁城地区宗教音乐,是随着佛教的传播逐步而发展起来的。
据考证,宁城县的佛教音乐是十六世纪末随着一座座寺庙的林立而产生的。
十三世纪中叶,喇嘛教虽然传入内蒙古草原,但仅局限在宫廷及上层人士信仰,而民间信仰主要的仍然是萨满教。
到了十七世纪,随着格鲁派(黄教)传入内蒙古东部草原,佛教及其音乐才得以广泛普及、推广。
据有关史料载,当时在内蒙古自治区共建寺庙1800多座,仅宁城县就有40余座。
赤峰地区辽代、清代时期的佛教寺庙文化调查

赤峰地区辽代、清代时期的佛教寺庙文化调查作者:雪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雪莲(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佛教传入北方草原地带,始于匈奴时期。
此后统治北方的各个民族都推崇佛教。
由于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推崇,辽代以及明末清初,佛教在赤峰地区的传播形成两个高潮,寺庙作为佛教的载体,在赤峰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
通过对赤峰地区佛教寺庙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今天藏传佛教寺庙文化存在着喇嘛人数少、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和呈年轻化趋势;喇嘛的生活比较世俗,思想观念也比较开放;宗教活动少,仪式简单,而民俗色彩浓郁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赤峰地区;辽代;清代;寺庙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009-04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14XMZ031)课题阶段性成果。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西南、东南临七老图山和努鲁尔虎山,北靠兴安岭南麓。
这里是从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水土肥美,河流纵横,古有松州之称。
这里自古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
在远古时期就有了后来被称之为“红山诸文化”的史前文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以及后来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
其后,隶属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都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轮番上演并成为这里的主宰。
而从宗教的角度来看,这里也经历了从原始信仰的自然崇拜到原始宗教萨满教,再从萨满教向藏传佛教的转化历程。
一、赤峰地区佛教寺庙文化的历史发展概况(一)赤峰地区佛教文化的传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接受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匈奴是较早接受佛教的民族,北魏时起佛教得到高度重视,隋唐时期佛教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有辽一代,契丹统治者更是推崇佛教,大建佛寺佛塔。
社会实践报告宁城县民俗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暑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当地居民、查阅资料等方式,我们对宁城县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宁城县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
宁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辽代古都辽上京遗址所在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宁城县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节庆等。
三、民俗文化探究1. 民间艺术(1)剪纸艺术宁城县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遐迩。
剪纸作品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动物、花鸟等,题材广泛,寓意吉祥。
在宁城县,剪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2)泥塑艺术宁城县泥塑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泥塑作品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宁城县,泥塑艺术与剪纸艺术相互交融,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间信仰(1)萨满教信仰宁城县的萨满教信仰源远流长,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满教信仰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神灵,人类可以通过萨满巫师与神灵沟通,祈求平安和幸福。
(2)佛教信仰宁城县佛教信仰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佛教文化在宁城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寺庙、佛像、佛教文物等随处可见,成为宁城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民间节庆(1)春节春节是宁城县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佳节。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拜年、放鞭炮、贴春联、舞龙舞狮等活动,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2)端午节端午节是宁城县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赶庙会,拜佛塔”是家乡宁城千百年来的习俗,也是家乡宁城的第一大盛事。
一年一度的大明庙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十在辽中京古都宁城县大明镇举办,四月初八是庙会的中心节日,这一天来这里进行参拜的信众非常多,有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黑龙江等省市的信众。
一、庙会的渊源
大明庙会历史悠久,深具契丹文化底蕴,是我国北方民族特色、民族风俗、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盛会。
庙会模式以宗教为主题,庙会的中心地点在大明塔周围。
大明塔是辽代一座有名的大塔,至今已有近千年,这是辽代中京城内的一个建筑标志。
大明塔传为感圣寺内的舍利塔,为八角十三层砖砌密檐式,通高8l.14米,呈正八棱锥体塔形,塔座下部为阶级式,上部砌有仰莲瓣。
塔身第一层八个面;每面镶嵌浮雕造像,正中为起券佛龛,龛内莲座上端坐着菩萨,姿势各不相同。
正南面端坐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位居佛国众菩萨之首,其具大悲心,善令众生离苦得乐,芸芸众生在受苦受难之时只要念诵观世音其名,该菩萨就会“观”到“世间之音”,前去解救;塔身西南面是慈氏菩萨,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会使人笑口常开;塔身正西面是虚空藏菩萨。
该菩萨梵文名“阿迦舍檗婆”。
《虚空藏菩萨经》里说,他常往于一切香集世界,其智慧虚空广大,财富遍满三界,能满足众生求智慧、财富、美名、美满眷属的愿望。
其形象为头戴五佛冠,右手持有光焰之剑,左手于腰际握拳执莲花,花上有宝。
如有常供奉祈
祷此菩萨,有增强记忆、博闻广识之能力;西北面是普贤菩萨。
普贤专门管理理德,表大行,即为修行与行善的最好榜样,她愿将佛门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故《华严经》中提到普贤的十大愿和十大忍,并以身作则,影响遍及人间,因此也有译其为遍吉的;塔身正北面是金刚手菩萨是释迦佛的秘密化身,说法施法就表现出端庄慈祥的面容,如果是为了驱除魔障,降伏鬼怪就出现愤怒像手执法器因此也叫法身普贤;塔身东北面是妙吉祥菩萨,妙吉祥菩萨又叫文殊师利菩萨,他出生时出现十大吉祥瑞兆,故称妙吉祥菩萨。
文殊在众菩萨中地位很高,主大智、是智慧官居,专搞理论和意识形态内容的;塔身正东面是除盖障菩萨,他老人家也是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他是专为排除众生成道之途所遇各种障碍,救众生于水火的,并且能给一切众生以无畏,满足他们愿望的大菩萨;塔身东南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负责教育和搭救那些愿意改恶从善的人。
这八大菩萨为普通人所共知,文殊、普贤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侍者,一主智慧,一主践行;观世音、大势至为西天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右侍者,金刚手为大势至菩萨在密教的现身,有力地证明了显教、密宗的紧密结合;虚空藏、地藏代表着天和地,亦即东西南北上下之无限时空;弥勒菩萨的慈爱为受生老病死苦的世人所必需,亦提示人们应该从内心本具的佛性中去发掘、实施爱心,此外,弥勒是下一位人间佛陀,也是人们将来得度的救星和希望;除盖障菩萨则指引着人们从目前最现实、最急迫、最见效、最关键的地方下功夫,即清除修行中的最大障碍---贪、嗔、痴。
可以说这八位大菩萨组成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巧妙整体,菩萨要求信众
做到了七布施:一、为和颜施: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
二、为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人切实力行。
三、为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
四、为眼施:用慈爱和气的眼神看人。
五、为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
六、为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布施。
七、为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相对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正是因为大明塔有丰富佛教内涵,才引来广大信众顶礼参拜,使得大明庙会经历千百年的历史,经久不衰。
二、信众们祭拜的方式
凡是来赶庙会的信众首先带着香表拜佛塔、拜菩萨,塔的正南、正西、正北、正东都有巨大的香炉,信众总是第一先拜正南的观世音菩萨,然后向西按顺时针方向祭拜即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王菩萨,信众们点着三柱香虔诚地举过头顶,向塔上的菩萨拜三拜,默默地祈求,芸芸众生所求不一,有的求福,有的求财,有的祈求平安,还有求子嗣的,求夫妻感情和睦的,求升官发财的,也有为别人求福禄的,还有吟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佛教真言的,“唵、嘛、呢、叭、咪、吽”为阿弥陀佛赞叹观世音菩萨之语,为一切福德智慧及诸行之根本。
拜完三拜,烧上三张黄表,再向菩萨磕三个头,再绕塔身转三圈。
这是赶庙会的主旨。
庙会上各地来的喇嘛、和尚、尼姑、道士在塔下忙的不亦乐乎,诵经、开导信众从善为本,不论是谁在这里都会感受到佛法的浩大和尊严以及它独有的圣洁。
如果有人在这一年遇到坎坷或比较大的麻烦,算命先生就会让他在四月初初八庙会这天到塔前忏悔、许愿,他将会从自家门口三步一叩五步一拜直到大明塔前,然后在观世音菩萨及诸位菩萨像前烧香跪拜祈求宽恕饶恕,赐给平安幸福健康,并许下诺言即所谓的许愿,第二年四月初八再来还愿。
这是最重要的祭拜方式了。
三、“赶”庙会的原因
所谓的赶庙会,必须在农历四月初八之前赶到塔前祭拜,四月初八是最佳的祭拜时间,这一天最佳时辰是在凌晨零点到两点之间,传说这时各位菩萨真身从云游四海大塔的佛像上注视着芸芸众生,这是祭拜是最灵验的,因此好多信众就在初七这天住在塔下,为自己争取最佳的祭拜时间和位置
四、拜佛的宗旨
拜佛的宗旨在忏悔业障,就像和人点头,好比在公交车上踩人一脚、或撞了一下,就说「对不起!」人家就谅解。
我们踩了人,对不起人家,我们再凶,就要惹事了。
在心理就是这样,我们无始劫来以至今生所有的罪业对佛求忏悔,就说:道歉,我不对了。
代表这个意思。
拜佛第一是忏悔。
心里获得精纯、归一,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果能依普贤菩萨所说: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礼敬诸佛”时,三业清净,深心信解,则此心当下便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此心便是宝王庄严所,如来巍巍塔,此心便是莲花生,此心便是极乐国。
五、赶庙会拜菩萨是宗教文化的传承
或许有人说这是在搞迷信活动,但我却认为信佛可能是一件好事,幸福平安是人人所期待和盼望的,如果不是投机取巧或无所事是,是靠劳动和勤奋来换取的平安和幸福,而不节外生枝,比如跑车的不遇车祸、庄稼不遇旱灾水灾,求升官的要向菩萨教诲那样做到七布施,那他岂不是个好官。
从弘扬宗教文化来讲赶庙会拜佛塔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项活动千百年流传下来本来就蕴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六、与时俱进,为庙会赋予新的主题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庙会的模式逐渐由最初的单纯宗教主体转变为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合一的主题。
本着“宗教文化搭台、经济发展唱戏”的宗旨,大力弘扬辽中京文化,促进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搞好商贸流通,使庙会成为宣传辽中京文化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增加了以辽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展出活动,并建起了辽中京博物馆。
在文物陈列馆,大量的出土文物令人目不暇接:有铜丝手套、脚套、金银饰品,盛水、盛粮用的鸭型壶、鸡冠壶、大缸,盛饭用的鱼纹大碗、盖罐,写字用的石砚,有广泛用于生产、生活、战争中的各式青铜器。
还有辽中京的复原模型图,看到这些能够想象到这里曾经历经的富庶和繁华;还增加了文艺表演节目、七金山契丹文化旅游等内容,吸引国内20多家文艺团体前来展演,有4个省区的100多万群众到大明塔祭祀、旅游。
大明塔早已不是一座古老的佛塔,而是成为了当地一张闪光的宗教文化、旅游的名片,它已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被赋予了越来越新的社会内容,当然“赶庙会,拜佛塔”也就随之赋予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