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产生原因及修补工艺

合集下载

浅谈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及施工控制

浅谈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及施工控制

浅谈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及施工控制摘要: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

若不及时修补,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破坏会较快发展,造成养护费用增加并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坑槽;修补材料;修补工艺;分析;施工控制一、路面坑槽成因及主要形式1、表面层产生坑槽由于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局部空隙率较大、沥青与石料问的粘附力不强,路表水(雨水或雪水)进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中,在行车荷载尤其是重载车辆的不断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使表面层的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下来,沥青路面便会出现局部松散破损,散落的石料被车轮甩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渐会形成坑槽。

2、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和中面层都是空隙率较大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而底面层为空隙率较小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时,路表的自由水较易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

行车荷载的作用使得中、上面层内的沥青剥落,沥青混合料失去粘结强度,导致路表面产生网裂、形变(局部沉陷)和向外侧推挤,并最终出现粒料分离,粒料被行车作用带离,最终形成坑槽,此类坑槽完全形成后深度一般为8~10cm。

3、底面层和基层问产生坑槽此类病害容易发生在翻浆现象非常严重的路面,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细料,形成灰白色浆。

在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反复作用下,使得整个面层范围内的基层粒料出现松散,并反射到面层,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会导致坑槽出现。

这类坑槽完全形成后通常深度都大于10cm,并且绝人多数都在车流量较大的行车道上或重载车辆较多的道路上。

4、桥面铺装层等构造物产生坑槽由于水泥混凝土梁与沥青铺装层的材料差异较大,层问粘结处的变形不一致,为了减少桥面的水损坏,对桥面防水层和粘结层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层间局部粘附性较差,并出现分层,使得沥青铺装层在车辆荷载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剥落和税皮,最终产生坑槽。

在日常养护中,桥面翻浆现象比较严重,每次连续雨天过后桥面容易出现坑槽,由于桥面铺装层一般在10cm,因而该类坑槽相对来说都不算深,约3~5cm。

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防治及维修措施分析

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防治及维修措施分析

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防治及维修措施分析沥青路面作为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因其施工方便、经济实用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在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往往会出现裂缝和坑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对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的防治及维修措施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

一、裂缝及坑槽的成因1.1 材料因素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的成因主要与路面材料有关。

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材料配比不合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例不当、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和坑槽。

1.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路面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路面施工中温度、湿度控制不当、摊铺层次不合理、振动压实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路面裂缝及坑槽的出现。

1.3 车辆荷载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车辆的荷载作用,尤其是重型车辆的频繁通行和超载,会对路面造成破坏,加剧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

1.4 天气因素气候因素也是导致路面裂缝及坑槽的重要原因。

极端天气变化、湿度、温度等都会对路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引起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

2.1 选用优质材料为了防止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的出现,首先应该在材料选择上下工夫。

选用高质量的矿料和优质的沥青材料,严格按照配比要求进行搅拌、摊铺,保证路面的质量。

2.2 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温度、湿度、摊铺层次等符合标准要求,做到细致严谨。

2.3 强化维护管理加强对路面的维护管理,对发现的裂缝及坑槽及时进行维修处理,防止裂缝扩大,及时进行养护保养。

2.4 采取加筋措施对于需要特殊加固的路段,可以采取加筋措施,以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1 技术要求在进行裂缝及坑槽的维修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和工艺,对路面进行清理、修补、夯实等,确保维修效果。

3.2 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对于不同类型的裂缝及坑槽,需要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

对于不同宽度的裂缝,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密封材料进行填补。

沥青路面坑槽破损类型和修补方法

沥青路面坑槽破损类型和修补方法

沥青路面坑槽破损类型和修补方法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下,会出现坑槽和破损。

这些坑槽和破损会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安全性。

因此,对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和破损进行及时和正确的修补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坑槽破损的类型和相应的修补方法。

一、坑槽类型1.深度型坑槽: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垂直深度较大的坑槽,通常是由于轮胎冲击力和受力不均匀造成的。

深度型坑槽不仅会影响行车的平稳度,还容易积水,加速路面破损。

修补方法:首先,清理坑槽中的杂物和泥土,然后用热补料将坑槽进行填充,利用打夯机将热补料压实。

2.表面型坑槽: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较浅的坑槽,主要由于路面材料老化、疲劳和冻融循环等因素引起。

表面型坑槽不仅会影响行车的平稳度,还容易积水,导致路面结构破坏。

修补方法:首先,清理坑槽中的杂物,然后用冷补料将坑槽进行填充,利用压路机将冷补料压实。

二、破损类型1.裂缝:是指沥青路面出现的线状裂隙,主要是由于路面受热膨胀和受冷收缩等因素引起。

裂缝会使路面表面不平整,并且容易积水,导致路面损坏加剧。

修补方法:首先,清理裂缝中的杂物和泥土,然后用热补料将裂缝进行填充,最后将补料刮平。

2.起砂: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砂粒斑点,主要是由于路面材料老化、疲劳和车辆频繁经过等因素引起。

起砂不仅使路面不平整,而且会造成视线模糊,增加行车风险。

修补方法:首先,用高压水枪清洗路面,然后用压路机将路面压实,最后进行重新摊铺。

三、修补方法1.热补料修补:适用于深度型坑槽和裂缝修补。

首先,将热补料加热至适宜温度,然后清理坑槽或裂缝中的杂物和泥土,接着将热补料倒入坑槽或裂缝中,最后用打夯机将热补料进行压实。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补修效果持久,耐久性好,适用于大面积修补。

2.冷补料修补:适用于表面型坑槽修补。

首先,将冷补料倒入坑槽中,然后用铁锹等工具将冷补料进行压实,最后用压路机将冷补料进行压实。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简单、快速,适用于小面积修补。

沥青路面坑槽产生的原因及修补措施

沥青路面坑槽产生的原因及修补措施

沥青路面坑槽产生的原因及修补措施摘要: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严重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若不及时修补,在重载车辆和水的综合作用下,坑槽会发展较快,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

由于其安全隐患大,通常在日常的公路养护管理中明确提出了“坑槽不过夜”的养护要求。

现就坑槽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其修补方法及早期预防方法。

关键词:坑槽产生原因修补预防一、坑槽的形式及产生原因沥青路面坑槽破损一般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上面层产生坑槽、上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路面基层产生坑槽。

1、上面层产生坑槽上面层产生的坑槽通常深度为2~5cm。

由于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局部的空隙大、同时沥青与石料间的粘附力不强,加上雨水或雪水进入到沥青表面的材料中,在车辆行驶尤其是重型车辆的通过时,会使表面的沥青剥落下来,沥青路面会出现大量的破损,从而造成路面自上而下逐渐会形成坑槽。

这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是各类坑槽中最早产生,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2、上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当沥青路面上面层和中面层都是空隙率较大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而底面层为空隙率较小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时,路表的自由水较易渗入并滞留在上面层和中面层内。

行车荷载的作用使得中、上面层内的沥青剥落,沥青混合料失去粘结强度,导致路表面产生网裂、形变(局部沉陷)和向外侧推挤,并最终出现粒料分离。

粒料被行车作用带离,最终形成坑槽,此类坑槽完全形成后深度一般为8-10cm.由于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中上面层均采用密级配混合料,同时对预防性养护的重视,对坑槽及时修补,因而此类坑槽产生数量不是太多。

3、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这种严重的坑槽病害容易发生在翻浆现象非常严重的路面,在重型车辆的不断作用下,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细料,形成灰白色浆。

在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下,使得整个面层范围内的基层粒料出现松散,同时又反作用于上面层,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坑槽出现。

浅谈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原因及修补方法

浅谈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原因及修补方法

浅谈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原因及修补方法沥青路面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的车辆和行人通行,但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坑槽等路面病害。

下面将对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原因及修补方法进行浅谈。

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础问题:沥青路面的稳定性与其基础的质量有关,如果基础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施工不规范,就易产生坑槽。

2.交通运输负荷:车辆的频繁通行会给路面造成巨大的负荷压力,特别是重型车辆、超载车辆和频繁停车的车辆,容易导致路面变形和坑槽产生。

3.温度变化:沥青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尤其是高温时容易软化,低温时容易变硬和收缩,这些温度变化会引起路面龟裂和坑槽。

4.水分侵入:水分是影响路面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雨水多、路面排水不畅或存在漏水问题的地区,水分侵入会溶解沥青胶粘剂,使其软化和剥落,导致路面坑槽的产生。

针对上述产生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修补方法:1.补水泥:对于坑槽较深的路面,可以先使用水泥进行补修。

首先清理坑槽内的杂物和积水,然后将水泥砂浆混合均匀,填充到坑槽内,用板子进行压实,保证水泥砂浆与路面紧密粘结。

2.补沥青:对于浅坑和坑槽不深的路面,可以使用沥青进行修补。

首先清理坑槽内的杂物和积水,然后将熔化的沥青倒入坑槽中,利用平板进行修平,保证沥青与路面之间的粘结。

3.冷补料:冷补料是一种较为方便和快速的修补方法,特别适用于小坑或破损不大的路面。

通过将冷补料倒入坑槽中,用刮平板进行压实和修平,使其与路面表面平齐。

4.热补料:热补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补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的坑槽或路面损坏较为严重的情况。

通过使用专用的热补料设备,将热补料熔化倒入坑槽中,用刮平板进行压实和修平,使其与路面表面平齐。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修补工作时,需要确保路面干燥、清洁,并严格按照修补工艺进行施工。

此外,路面修补只是临时的解决方法,如果路面坑槽较为严重或频繁出现,还需要对基础进行加固或重新铺设沥青路面,以确保路面的长期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简述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原因及处治方式

简述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原因及处治方式

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原因及处治方式产生原因1. 环境因素•温度变化:沥青路面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的变化会引起路面膨胀和收缩,导致裂缝的产生。

•水分影响:路面下的地表水或雨水渗入沥青层,与路面结构中的沥青发生反应,导致路面变松、变软,进而形成裂缝。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季节的交替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对沥青路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剧了裂缝和坑槽的产生。

2. 设计和施工因素•基层结构不合理:如果路面的基层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会导致基层变形、沉降等问题,进而引发裂缝和坑槽。

•沥青混合料质量不良:如果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不达标,如粘结剂的含量不足、骨料粒径分布不合理等,容易出现裂缝和坑槽。

•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中未按照规范执行,如在摊铺过程中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放慢了沥青的冷却和固化速度,容易导致裂缝和坑槽。

3. 车辆因素•超载运输:货车、大型车辆等超载运输会给路面带来更大的压力,长期超载易导致路面裂缝扩大和坑槽形成。

•高速行驶和急转弯: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与路面产生的摩擦力会导致路面损耗加剧,从而加速裂缝和坑槽的形成。

处治方式1. 裂缝处理1.1 表面处理•裂缝清理:清理裂缝内的杂物、松散的沥青破碎料等,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裂缝封堵:使用热浆或填充剂封堵裂缝,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连续性。

•裂缝胶带封补:在裂缝上使用胶带材料进行修复,增加路面的抗裂性能。

1.2 补强处理•打击修补:使用机械或手工工具将裂缝周围的松散沥青破碎料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补强处理。

•加筋处理:使用玻璃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等材料加筋裂缝部位,提高路面的抗裂能力。

•补强层施工:在裂缝处进行补强层施工,以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

2. 坑槽处理2.1 清理补平•清理坑槽:清理坑槽内的泥土、垃圾等杂物,保持坑槽干净。

•补平坑槽:在坑槽内加填料,按照规定的厚度进行均匀铺设,再进行压实,使坑槽平整。

2.2 空隙填充•空隙修补:对坑槽周围及底部的空隙进行修补,填充密实,减少空隙对路面的破坏。

简述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原因及处治方式

简述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原因及处治方式

简述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原因及处治方式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裂缝和坑槽,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的美观,更严重的是会威胁行车安全。

下面将从产生原因和处治方式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产生原因1. 温度变化:沥青路面的温度变化是导致裂缝和坑槽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气温升高时,沥青会膨胀,当气温下降时,沥青会收缩。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产生应力,进而引起裂缝和坑槽。

2. 车辆荷载:车辆荷载也是导致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产生的重要原因。

长时间的车流量和重量会使得路面受到巨大的压力,进而导致裂缝和坑槽产生。

3. 水分侵入:水分也是导致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雨季或者降雪后,积水容易侵入到路面内部,在夜间低温时冻结成冰,在白天高温时融化,不断地反复作用,最终会导致路面产生裂缝和坑槽。

二、处治方式1. 裂缝封填: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裂缝封填的方式进行修补。

这种方式可以将路面裂缝处的沥青材料清理干净,然后再用专业的封填剂进行填充。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明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2. 路面覆盖:对于较为严重的路面裂缝和坑槽,可以采用路面覆盖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是在原有路面上铺设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或者水泥混凝土层来覆盖原有道路,并重新做好标线。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3. 破损修补:对于局部破损且不太严重的区域,可以采用破损修补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是将破损区域清理干净后再采用特殊材料进行修补。

这样既能够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又能够保持道路美观度。

4. 预防措施:除了以上三种处理方式,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建设新路面时,应该采用优质的材料和专业的技术,以确保道路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日常维护中,应该加强对路面的巡检和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裂缝和坑槽等问题。

总之,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处理时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坑槽成因及常用修补措施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坑槽成因及常用修补措施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坑槽成因及常用修补措施摘要:在沥青路面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是坑槽,其会严重影响到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修补,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的成因以及较为常见的修补方法。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引言沥青路面由于松散、脱皮、龟裂、沉陷、受机械冲击等原因路面遭到破坏,未能及时处理逐渐扩大而形成坑槽,此外,由于压实度不足,强度不够,基础不平,面层积水基层湿软也会形成坑槽。

下面就坑槽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防治措施、设计阶段考虑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1、沥青路面坑槽破坏现象及主要成因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合料本身缺陷及外界环境、车载的影响会出现较大空隙和微小裂缝。

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众多裂缝呈现出不同发展径向,为水分进入沥青层内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雨水径流沿路面裂缝很容易进入其内部;尤其暴雨过后,有积水的路面更易被水侵入,由于水在裂缝中是自由流动的,行车作用会产生很大的动水压力,因此在路面积水区域,坑槽病害在车辆动载作用下呈现出急速加剧的现象,这也就是许多城市沥青路面雨后“突然”出现大量坑槽的原因。

沿裂缝或空隙进入表面层的水渗入下面层。

如果存在较多的自由水,在车辆交变荷载作用下,产生超空隙水压,高空隙水压力会产生高速水流,强迫沥青混凝土面层间超空隙水对其往复冲刷,疲劳剪切应力必将引起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的剥落,从而降低沥青混凝土的强度。

这种集中应力若大于沥青胶结料粘结力,将会导致集料的剥落、下面层沥青混凝土强度减弱,甚至引起沥青混凝土松散,产生路表破坏。

在基层顶面没有粘结防水层或其质量下降严重的情况下,进入下面层的水直接滞留在基层顶面。

行车荷载产生的动水压力,使滞留水首先冲刷摩擦基层表层的材料,接着向下冲刷摩擦并形成白浆,在行车荷载的动水压力作用下产生唧浆,使沥青混凝土产生剥落,逐渐形成两张皮,随着病害的发展并不断扩大,轻者路表产生网裂变形,路面下陷,重者将很快产生坑槽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产生原因及修补工艺
发表时间:2019-09-11T17:07:56.7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姜海燕
[导读]
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300171
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路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若不及时修补,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破坏会较快发展,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严重危及司乘人员的安全。

由于其安全隐患大,通常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中明确提出了“坑槽不过夜”的养护要求。

根据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对比研究日常养护中坑槽的不同修补材料和修补工艺(冷料冷补、热料热补和热料冷补),使之能达到理想的修补效果,以期对坑槽修补材料和修补工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结合我公司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实践及日常养护中坑槽修补的各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应用研究,提出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一、坑槽的形成原因
1.由于面层出现松散、龟裂、网裂等病害,未及时处理,逐渐扩大;
2.处治后未成型,局部受到外力损坏和局部渗水,以致使基层湿软形成坑槽;
3、路面施工前,原路基坑槽未修补好。

二、坑槽修补工艺的研究
1、冷料冷补工艺
该施工工艺主要用于应急性修补,通常先要开槽成型,将待补坑槽松散物、灰尘或淤泥清除干净,倒入冷补料,松铺系数为1.2~1.5,摊铺均匀,保证坑槽周边材料充足,但不要撒落至坑槽边缘外的路面。

后用夯锤或振动式路碾机压实(日常施工时通常采用平板夯,如遇特殊情况可直接使用夯锤),深度在6cm以上的坑槽必须分层投料夯实。

若密实度不足,则经车辆行驶碾压,修补处会略有下沉,此时不必挖除坑内原填冷补材料,只需将更细一级的冷补料铺上压实即可。

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通常使修补后坑槽地表面略高于周围路面(约5~10mm),运行一段时间修补处即会与路面持平。

每桶25kg装的冷补材料可修补面积约为50cm×50cm、深4.5cm左右的坑槽。

使用冷补材料只需要大约10min即可开放交通。

2、热料热补工艺
随着养护设备的发展,逐渐采用加热设备进行路面的就地热修补,能较好地解决接缝的问题,并且热修补技术明显提高施工质量。

市场上使用的设备如英达科技公司生产的“修路王”设备以及河南高远养护公司的热修补设备等,其主要原理是采用100%高强度辐射热加热墙,先将原有坑槽的沥青路面加热、耙松、喷洒乳化沥青,使沥青料再生,再加入热的新料,用自带的压路机将其压实,能够达到很好的修补效果。

这类就地热修补设备的主要施工工艺包括:
(1)测定破坏部分的范围与深度,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坑槽修补轮廓(正方形或长方形),四周适当外移5cm左右,使得接缝处理效果更好。

(2)将加热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选择适当的加热区域。

(3)用加热板加热待修的区域,可以自行设定时间,一定时间后路面被软化。

(4)耙松软化的路面,切边。

(5)喷洒乳化沥青形成一层粘接沥青,从料仓中输出一直保温的新的沥青混合料。

(6)摊铺整平,再喷洒适量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

(7)由边部向中间反复压实4~6遍。

(8)清理作业区域,开放交通,通常夏季开放交通略晚些。

一般情况下“修路王”修补加热墙面积范围内的病害大概需要20min,修复后接缝密合、平整、美观、耐久。

3、热料冷补工艺
热料冷补适合于雨天抢救性修复,通常路面在通车几年后,一场雨会引起全线路面出现几百、上千个坑槽。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可以利用热修补设备的加热仓保温热料,沿线填补坑槽。

此时不用对原始坑槽进行处理,填满后直接压实,待天气晴好后再用“修路王”加热墙对原修补坑槽接缝处进行加热处理。

这样既达到了道路安全防范的应急处理,同时也不影响路面的修补质量。

此措施越来越多地被高速公路养护单位在雨天施工时所采用。

三、坑槽的修补材料
1、碎石或砾石
(1)一般宜选用与沥青材料粘结力较强的岩石,其强度应在2级以上。

(2)不允许混杂强度不均匀的其它石料,同时石料应洁净,含土量不得超过2%。

(3)扁平细长颗粒含量不大于5%,颗粒表面粗糙。

(4)颗粒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⅓。

(5)严禁使用风化石料。

2、砂或石屑
(1)要求颗粒洁净,含泥量不超过3%。

(2)最好采用碱性岩石轧制的石屑。

3、沥青
选定沥青材料的标号,应充分考虑路面的类型、气候条件、交通密度和矿质材料的情况来决定。

坑槽的修补时除了应该考虑路面条件、预期使用寿命外,还应考虑使用高质量修补材料。

常用修补材料有热拌沥青混合料、冷铺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混合料等。

(1)热拌沥青混合料
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路面坑洞,是在热态下施工操作,适用于路面坑槽面积较大,又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

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进
行修补,使用效果好,修补后的路面能承受重载交通。

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坑槽,其成本最低,所以在气候和保温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坑槽的工作一般应在夏季和气温较高的春秋季节(最低气温在10℃以上)进行。

一般宜采用密级配混合料。

大面积修补时,热拌沥青混合料可用小型摊铺机摊铺,松铺系数约为1.2,小面积修补时,则采用人工摊铺,松铺系数约为1.3-1.4.摊铺稳定宜达到120-140℃,摊铺后尽快组织压路机碾压,可用三轮压路机碾压2-4遍。

对于小面积(如小于0.5m2)坑洞修补时,同样应采取圆洞方补,混合料摊铺后有人工用铁夯夯实。

修补完工待冷却后即可开放交通。

(2)储存式冷铺沥青混合料
储存式冷铺沥青混合料是矿质集料与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及外加剂的混合物,适用于无法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或临时型坑槽修补。

由于在常温下修补施工,且适用简单工具即可进行坑洞修补操作,不一定要使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

1)乳化沥青冷铺混合料
用乳化沥青配制的冷铺沥青混合料不适宜长期储存,大多随拌随用。

同时乳化沥青混合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成型,所修补的坑洞容易松散,一般只适合于轻交通道路使用。

2)溶剂型冷铺沥青混合料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冷铺材料是用稀释沥青拌制的,这种混合料的适用型较强,可以铺成2-3cm的薄层,也可适合5-10cm较深坑槽的修补,可用于高等级道路路面的坑槽修补,也可以用于一般道路养护适用。

此外,所修补的路面在行车作用下会进一步压密,强度逐渐提高。

经过压实成型的修补路面,具有与热铺沥青路面一样的使用性能。

且冷铺路面一般不会出现温度收缩裂缝。

四、施工中注意事项
1、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作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并设置警示标志以保证行车安全。

2、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面积以外10-15cm。

3、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先处治基层,再修复面层。

4、针对低温寒冷、阴雨连绵的季节等无法采用常规方法,也无条件采用适合的材料修补坑槽时,为防止坑槽面积扩大,可采用临时性冷补料修复对坑槽予以处治。

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规范要求使用热拌沥青混凝土修补。

5、在沥青冷补料的选择上,应注意其的适用条件,合理选择冬季型冷补料或夏季型冷补料。

五、结语
沥青路面坑槽的修补质量除与修补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坑槽修补的工艺方法。

本文研究了实际养护作业中的冷料冷补、热料热补、热料冷补三种工艺,认为冷料冷补作为应急性修补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而热料冷补适合雨天大量的坑槽修补;热料热补尽管初期设备投资较大,但通过病害修补的合理安排,其每次的养护成本并不高,并且修补的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工艺,是高速公路养护单位日常养护的首选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