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状痕迹检验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线条痕迹检验技术与实验分析

线条痕迹检验技术与实验分析

线条痕迹检验技术与实验分析作者:刘秀芬刘铭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27期摘要:本文以线条痕迹检验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痕迹检验技术应用背景和种类,进而分析了痕迹检验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以线条痕迹检验技术为重点研究对象,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给出了分析结论,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线条痕迹痕迹检验实验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c)-0204-021 痕迹检验技术及应用概述1.1 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种类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中一直在应用,但是从2012年以来被更加重视以来,因为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犯罪嫌疑人拥有了沉默权,侦查机关也必须改变重口供轻证据的理念和做法,通过侦查技术方法获得证据和锁定犯罪嫌疑人成为必然选择。

痕迹检验技术作为重要的侦查技术能够对犯罪现场进行全面的排查,找出犯罪分子制造和遗留的痕迹,有利于还原案件发生的部分过程,对于指控犯罪嫌疑人和破获案件都是十分重要的,痕迹检验种类很多,包括犯罪分子留下的指纹、脚印、动力压力所留下的印痕、车辆行驶的痕迹等,通过痕迹检验获得线索找出证据是十分重要的刑事侦查方式。

1.2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应用的作用痕迹检验技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地位作用十分关键,概括来说就是打击犯罪,提高案件侦查水平。

犯罪分子在现场总是会留下一定痕迹,这种痕迹可能是其自身独有性特征的痕迹、可能是其行动的痕迹,通过痕迹检验技术能够收集犯罪现场证据,对案件破获以及犯罪嫌疑人的锁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在侦查人员中强化证据的作用改变过去重口供的办案方式,从另一角度来看有利于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2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应用存在的问题2.1 痕迹检验缺乏与侦查的结合痕迹检验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涉及化学、生物、检验等多学科的知识,但是一直以来在痕迹检验技术的研究上都较为欠缺,虽然在刑事侦查中广泛应用中各种痕迹检验方法,但是存在着和过分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视检验与侦查的结合。

警用线条痕迹激光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警用线条痕迹激光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警用线条痕迹激光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孙亚军;潘楠;刘益;侯占伟;吴林长【摘要】针对目前图像及3D扫描方法难以通过痕迹有效快速匹配剪切工具的弊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警用线条痕迹激光检测系统。

该系统由运动控制子系统、激光检测子系统和显微摄像子系统三部分组成。

通过夹持线缆断头,首先控制单点激光位移传感器拾取剪切类线性痕迹的表面特征信号,随后利用痕迹特征相似重合度匹配算法,将痕迹激光检测数据与数据库进行比对,最终实现对应剪切工具的快速匹配。

%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that the current image and 3D scanning method is difficult to fast and effectively match the cutting tool through the traces, design and implement a set of police line traces laser det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motion control subsystem, the laser detection subsystem and the micro imaging subsystem. By holding the cable breakage, firstly, control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 signal of that single point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picks up the linear shear traces, then using the similar coincidence degree matching algorithm of the traces characteristics, compare the trace laser detection data with the database,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fast matching the corresponding cutting tool.【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7(036)003【总页数】4页(P82-84,85)【关键词】剪切工具;激光检测;快速匹配【作者】孙亚军;潘楠;刘益;侯占伟;吴林长【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昆明650500;昆明信诺莱伯科技有限公司,昆明650500;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北京100844;武汉铁路公安局襄阳公安处,襄阳4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2.1目前,犯罪分子在割偷盗铁路沿线通信电缆、贯通地线时多使用断线钳、线缆剪等大型剪切工具,剪切形成的线缆断头表面线性痕迹是案发现场中最为常出现的一种痕迹,其具有不易破坏、难以伪装、出现率频繁、鉴定价值高等特点,对于办案人员认定案件性质,确定作案工具,进而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痕迹检验

痕迹检验
31撬压痕迹:是工具以杠杆原理破坏客体,在客体的接触部位上所产生的变形痕迹。
32打击痕迹:作案人手持工具以一定速度、一定距离碰撞破坏客体发生挤压变形或破碎形成痕迹。
33.擦划痕迹概念:工具压入承痕体,并且沿着承痕面滑移破坏承痕体表面所形成的线条状痕迹。
34剪切痕迹:作案人利用钳剪类工具拖行剪切作用,破坏承痕体时形成的痕迹。
9穿鞋足迹花纹种类其基本类型有直线纹、曲线纹、环点纹、框块纹、网格纹、畦埂纹、叶脉纹、文饰纹、动植物纹、火炬纹图案。
10鞋掌前边缘形状有:尖形、弧形、平直形,其中有短平直形(边长3厘米)、中平直形(边长3~5厘米)、长平直形(5.1厘米以上)
11鞋掌后边缘形状有:平直形、斜直型、前弧形、后弧形、续断形。
.按接触状态不同分类:凹陷状痕迹,线条状痕迹。
.按工具作用方式不同分类:撬压痕迹,打击痕迹,擦划痕迹,钳剪痕迹,刺切痕迹,割削痕迹。
18常见的撬方式:扩缝撬压,拆离撬压,扭转撬压,夹持撬压。
19(一)寻找工具痕迹1.出入口处找2.现场中心找 (二) 提取工具痕迹1.拍照提取。2.提取原物。3.制模提取。4.提取工具痕迹附着物的方法:吸引法、敲击法、剥离法、沾取法。
8.螺形斗:内部花纹中心由一条以上的与起点方向一致的螺形线组成。
9.绞形斗:内部花纹中心有两条以上螺形线相对绞绕旋转,起点间隔相对,一左一右或一上一下,不连其他纹线。
10.曲形线:花纹内部中心仅有一条曲形线,其中上下两个回转弯曲部分圆滑顺势,最后朝一个方向旋转。
11.双箕斗:内部花纹中心有两条以上独立、圆滑、顺势的曲形线相层叠、旋转;或在一条曲形线的两个弯头内各有一个完整的箕形线相绞绕,向同一方向旋转。
6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线形痕迹

线形痕迹

三、钻痕特征 1.种类特征: (1)孔口直径大小。 (2)孔底(盲孔)形状,角度等。 2.个别特征: (1)孔底表面上凸凹线痕。 (2)钻屑下表面上凸凹线痕。 (3)金属钻跳钻痕、轧箍痕内凸凹线痕。
三、线形痕迹的特征
1、种类特征: 线痕的基本轮廓与形态
2、个别特征: 单一线痕的凸凹起伏结构
(1)按破坏客体的不同:木钻、金属钻 (2)按动力方式的不同:电钻、手摇钻 2.钻痕总体形态——孔洞状痕迹
孔口、孔壁、 孔底、钻屑
三、钻痕特征 1.种类特征: (1)孔口直径大小。 (2)孔底(盲孔)形状,角度等。 2.个别特征: (1)孔底表面上凸凹线痕。 (2)钻屑下表面上凸凹线痕。
7、铣纹痕反映
(1) 接触状态:面接触; 兼切划、印压两种状态。
锉纹、铲纹及其痕迹 1.锉纹—外刃:斜向、较细、较短。
2.铲纹—里刃修刃:平直、粗大、较长。
车刮纹—机加工 间距相等、粗细相当、与刃口垂直。 痕迹中线痕的数量、间距等属种类特征。
8、特征
1)种类特征: (1)断头形状反映,侧面形、正面形、峰角。 (2)断头坡面上刃侧加工花纹反映:
力影响
2)工具与客体接触状态的影响
(1)前角 (2)侧角 (3)偏角
(4) 楔角 (5) 后角:工具的后切削面与承载客
体已被破坏表面的夹角。
*前角
指工具前进方向的切削面与客体表面的夹角。 (α﹥90°为推; α﹤90°为拉)
a.α的改变实质是工具与客体接触部位的改变, 必然引起线痕特征凸凹结构的变化,即导致线痕 质量的变化。(接触部位很薄的工具α的改变对 线痕影响不大)
(二)鲤鱼钳:无上下、里外的区分。 错口咬合,加工花纹为横向线条或凸凹点状反映。
(三)线缆剪

痕迹检验概述[知识研究]

痕迹检验概述[知识研究]

专业知识
6
(二)痕迹的形成
3.作用力
又称载荷,使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痕迹 的一种机械力量。
作用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影响痕迹 形成的种类与质量。
专业知识
7
(二)痕迹的形成
4.第四要素(中介质)
是形成平面痕迹时的必要因素。
专业知识
8
(三)痕迹的分类
1.按造痕体的不同分类 人体痕迹 器械痕迹 动物痕迹
专业知识
18
专业知识
13
二、痕迹检验研究的对象
手印 足迹 工具痕迹 枪弹痕迹 其他痕迹
专业知识
14
三、痕迹检验的原理和程序
(一)痕迹检验的基本原理
事物的客观反映性是痕迹检验的基础 事物的自身特殊性是痕迹检验的依据 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是痕迹检验的条件 同一认定理论是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
专业知识
15
三、痕迹检验的原理和程序
专业知识
4
(二)痕迹的形成
1.造痕体
形成自己反映形象的客体,是痕迹所反映的 主体。
A、硬度大,靠引起对方的塑性形变而留痕。 B、分泌物、附着物,遗留在承体上形成痕迹。 C、粘走承痕体表面微量物质而留下自己接触面的形态。
专业知识
5
(二)痕迹的形成
2.承痕体
相互作用后出现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载体。 对应造痕体形成痕迹的3种情况,承痕体通过 自身塑性形变或体表微量物质的转移而形成痕迹。
(二)痕迹检验的程序 1.预备检验 2.分别检验 3.比较检验 4.综合判断 5.制作检验鉴定书
专业知识
16
四、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
(一)痕迹检验的基本任务 勘查犯罪现场 检验鉴定犯罪痕迹 建立和管理各类痕迹档案 研究开发新的检验手段及预防犯罪手段

浅析线条状痕迹检验

浅析线条状痕迹检验

浅析线条状痕迹检验作者:谢坤莫师师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8期[摘 ;要]线条状痕迹检验是公安基层痕迹检验鉴定工作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对线条检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便于检验鉴定人员参考,更好发挥线条检验在痕迹检验鉴定中的作用,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痕迹人员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安 ;线条痕迹 ;痕迹检验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10-011 前言线条状痕迹检验是根据痕迹检验的原理和程序,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利用痕迹中反映出的线条,在对接比较显微镜下,依据线条痕迹接合是否吻合,确定痕迹特征的异同进而作出认定或否定结论的检验方法。

这种方法在痕迹检验中较多地被用于工具痕迹和枪弹痕迹检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痕迹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仪器操作、对线条痕迹特征的掌握等因素影响了检验鉴定的效率和质量,要掌握和运用好这种方法,有必要对线条状痕迹检验的科学基础、线条痕迹的形成和特征以及对接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加强认识。

2 线条状痕迹的形成线条状痕迹出现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单独出现。

例如工具痕迹中的擦划线条痕迹、枪弹痕迹中弹底窝与弹壳底面摩擦形成的线条痕迹、射击弹头上的坡膛痕迹和膛线痕迹等。

二是伴随其他痕迹同时出现。

例如工具痕迹中钳剪断头斜面上的线条痕迹、锯挫钻等工具割削时形成的痕迹;枪弹痕迹中进弹时弹壳与弹膛后切口碰撞在壳体上形成的擦点状痕迹、抛壳口痕迹中的线条等。

从形成线条状痕迹时造痕体与承痕体的接触状态分,又有切划接触和印压接触两种类型。

其中以切划接触形成的线条痕迹为主。

切划接触是指造痕体与承痕体在接触时产生相对运动,接触点处于连续改变,承痕体以凸凹线条的起伏形态反映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态结构,线条痕迹与造痕体凸凹象相反。

印压接触是指造痕体与承痕体的接触点不改变,线条痕迹与造痕体接触面呈一一对应、凸凹象相反。

较为典型的是枪弹痕迹中,在火药气体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弹底窝加工痕迹。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

道路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一、道路交通事故中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一)寻找发现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确定第一次接触点寻找发现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是痕迹检验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勘查刑事案件现场的规范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认真细致地勘验,寻找发现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

有的事故现场,车辆之间或车辆与人体之间可能连续发生多次接触,对于事故责任认定而言,第一次接触的痕迹物证鉴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准确认定第一次接触点。

(二)对事故有关的主要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证据对发现提取的痕迹物证,通过观察痕迹的新鲜程度,记录痕迹形态、大小、高度和方向,寻找痕迹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痕迹的形成过程,判断痕迹与事故间的关系(是否为该事故所产生),得出同一认定或检验意见或否定结论。

在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中,大多数属种类认定,例如,油漆、橡胶等附着物,碰撞痕迹和刮擦痕迹的检验等。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痕迹物证的鉴定可以作出同一认定结论,如,车辆脱落的某一碎片的整体分离痕迹就可以做出同一认定的结论。

(三)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为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对事故车辆的痕迹检验,结合调查访问、人体损伤检验等有关情况综合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

交通事故现场是交通肇事行为的客观记录和反映,现场勘验提取的痕迹物证越多,勘验越详细,事故原因的分析就越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讲,事故形成过程的分析就是根据现场勘验所获得的各种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对已经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再现。

就其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影响其准确程度的因素很多,这要求参加事故的分析人员、现场勘查检验鉴定人员,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以交通事故现场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找出各种事故现象的因果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所分析推断的事故形成过程,也只能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起参考作用。

(四)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通过对事故有关痕迹的检验,根据所提取的痕迹物证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色泽和结构等特点,可以分析推断车辆类型、结构特点、车体颜色、损坏部位、轮胎花纹等,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
弹性大的客体上,不易形成工具痕迹。
脆性大的客体被作用时,容易造成断裂。
h
22
3、作用力
(1)作用力的大小与工具痕迹的形态、大小、深浅等 有密切关系。
(2)力的方向和角度决定着承痕体产生变形的方向和 趋势, 因此也影响着工具痕迹的形态和特征。
(3)力的作用点是工具与承痕体接触的部位。力的作 用点影响着工具痕迹出现的位置和痕迹的总体形状。
B、打击痕迹:工具与客体发生碰撞作用,在客体的接触部位产生
的塑性变形或破坏而形成的痕迹,称为打击痕迹。工具施加冲击载荷 于客体之上,工具与客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痕迹。
棒 打 中 空
木质客体上的撬压痕迹
h
26
线条状痕迹
A、擦划痕迹:工具通过压划作用,在承痕体接触部位形成的痕

B、剪切痕迹:工具通过剪切作用,在客体上留下的痕迹。 C、刺切痕迹:工具发挥劈的作用在客体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D、割削痕迹:工具对客体层次切削或割离破坏形成的痕迹。
动态接触:指工具与客体的接
触部位发生相对位移滑动的接触状 态.
线条状痕迹:承痕体在工具切
向力作用下,在接触部位形成的切 划痕迹,其形态为一组凸凹线条, 又称动态痕迹。擦划痕迹、剪切痕 迹、割削痕迹均属于线条状痕迹。
h
25
凹陷状痕迹
A、撬压痕迹:撬压痕迹是指作案人持工具,以杠杆作用方式破坏
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h
23
(三)作用方式与两类痕迹
1.静态接触→凹陷状痕迹
静态接触:指工具与客体在接
触面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接触状态,也 称为印压接触.
凹陷状痕迹:承痕体在工具法
向力作用下,在接触部位形成的凹 陷变形痕迹,又称静态痕迹。撬压 痕迹和打击痕迹均属于凹陷状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条状痕迹检验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痕迹检验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线条状痕迹检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线条状痕迹的形成,特征及应注意的问题,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线状痕迹检验
线条状痕迹对接检验就是根据痕迹检验的原理和程序,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利用痕迹中反映出的线条,在对接比较显微镜下,依据线条痕迹接合是否吻合,确定痕迹特征的异同进而作出认定或否定结论的检验方法。

这种方法在痕迹检验中较多地被用于工具痕迹和枪弹痕迹检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仪器操作、对线条痕迹特征的掌握等因素影响了检验鉴定的效率和质量,要掌握和运用好这种方法,有必要对线条状痕迹对接检验的科学基础、线条痕迹的形成和特征以及对接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加强认识。

1 线条状痕迹对接检验的科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痕迹物证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能否发现和运用痕迹物证,取决于人的自身素质、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科学水平的高低。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各具特性。

任何事物都只能和其自身保持同一。

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正是痕迹检验的根据和出发点,否则就无法区分一事物与他事物。

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是通过其固有的规定性即特征表现出来的。

人们是正确运用特征来认识和区分一切事物。

线条状痕迹对接检验法就是利用痕迹中线条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对接比较检验的。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绝对运动的前提下,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承认事物有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事物的相对稳定是进行科学分析事物的基本前提。

同样,作为线条状痕迹无论是印压接触或是切划接触形成,在一定的时间内其所反映的质是保持不变的,这为对接检验提供了前提条件。

2 线条状痕迹的形成
线条状痕迹出现类型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单独出现。

例如,工具痕迹中的擦划线条痕迹;枪弹痕迹中,弹底窝与弹壳底面摩擦形成的线条痕迹、抽壳时弹壳体部与膛内壁摩擦形成的线条痕迹、射击弹头上的坡膛痕迹和膛线痕迹等。

二是伴随其他痕迹同时出现。

例如,工具痕迹中,钳剪断头斜面上的线条痕迹、锯挫钻等工具割削时形成的痕迹;枪弹痕迹中,进弹时弹壳与弹膛后切口碰撞在壳体上形成的擦点状
痕迹、抛壳口痕迹中的线条等。

从形成线条状痕迹时造痕体与承痕体的接触状态分,又有切划接触和印压接触两种类型。

其中以切划接触形成的线条痕迹为主。

切划接触是指造痕体与承痕体在接触时产生相对运动,接触点处于连续改变,承痕体以凸凹线条的起伏形态反映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态结构,线条痕迹与造痕体凸凹象相反。

前面所举例子均属于此。

印压接触是指造痕体与承痕体的接触点不改变,造痕体通印压作用将接触面上具有的线条“烙”在承痕体上,线条痕迹与造痕体接触面呈一一对应、凸凹象相反。

较为典型的是枪弹痕迹中,在火药气体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弹底窝加工痕迹。

总之,无论线条状痕迹是以何种方式形成的,均反映着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态结构。

3 线条状痕迹的特征
特征是对事物特殊性的反映。

任何特征都是具有一定质的特征,即每个特征都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是有别于其他特征的特征,没有质的特征是不存在的。

人们之所以能将一事物与他事物区别,正是基于对特征的认识和运用。

特征质量的高低(或价值)与其出现率和重复性有直接的关系。

就特征的价值而言,出现率越高、重复性越大,特征的价值就越低;出现率越低、重复性越小,特征的价值就高。

换言之,特征形成时如果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偶然性,其价值就较高;如果特征形成时具有规律性和普
遍性,其价值就越低。

例如。

同一正规厂家生产的同一样规格的螺丝刀,刃门的加工工艺相同,刮擦形成的线条特征价值就较低。

如工具经使用后形成缺口、缺角,其刮擦形成的线条特征价值就较高。

总之,特征反映出的特殊性越强,其价值就越高。

线条的性质是以凸凹线条的起伏形态反映的,其种类特征是线痕的基本轮廓与形态。

个别特征是线条的位置、粗细、深浅、长短、流向、稳定性及粗大线条中是否还有细小线条等方面的具体形态结构。

4 线条状痕迹对接检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图1)
(1)明确承痕体的材料质地、机械性能、结构特点、生产或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2)寻找和确定出承痕体上所有的痕迹,明确其名称、位置、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

(3)深刻认识每一处痕迹的形态、形成方式,形成时作用力的大小、方向、角度等情况。

(4)制作对接检验样本:在不破坏造痕体的前提下,应选用与现场承痕体质地、机械性能相同或相近的材料。

在对痕迹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按现场痕迹形成方式制作检验样本,并且根据痕迹的反映情况和检验需要在数量上予以保证。

在可能的条件下,力求使检验样本的材料与现场承痕体相一致,可以减少特征差异的产生,使检验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有较强的说服力。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钳剪线条痕迹对接检验时,为省时、方便较多利用铅片作为样本材料。

但是由于铅片质地软、塑性强,线条反映好、且多。

但是,也容易在切划、剪切时产生铅屑,铅屑粘附在接触部位作用或单独作用形成的额外线条,就必然形成与铁丝、铝线、
铜线等材料钳剪断头上线条的非本质差异,直接影响了检验鉴定结论。

因此,在确定出造痕体及其部位后,在不破坏造痕体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材料制作样本再对接检验,直至形成正式的检验鉴定书。

(5)配光是关键:痕迹检验鉴定,需要制作检验样本。

检验样本制作质量的高低,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客体、痕迹的本来面目,直接影响到最后检验结论的正确与否。

制作检验样本就是对造痕体的再现。

线条对接检验时,对现场痕迹和检验样本配光的目的,是要通过调整光源的亮度、强弱、光照的方向和角度,清晰、准确、客观地反映线条痕迹的形态结构,确保对接检验的进行和结论的正确。

配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具体线条的凸凹形态、有无、宽窄、长短以及线条中的细小线条约有无等方面的变化,所以配光很关键。

在配光时,常常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就能将线条痕迹反映至最好。

因此检验鉴定人员需要耐心、认真细致、反复配光,才能客观反映线条痕迹形态结构,保证检验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李坚,姜平.论线状痕迹在刑事侦查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
[2]顾正波.刑事侦查手段在行政执法中运用的思考[J].城市质量监督,200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