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教学导案(1)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一课时教案设计(精编版)

小学语文一课时教案设计(精编版)

小学语文一课时教案设计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在课前准备一篇语文教案。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学语文一课时教案设计”,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小学语文一课时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2.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教学难点:能围绕中心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一)初试身手1.交流材料。

(1)出示材料。

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的材料。

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

( )常给我们讲故事。

( )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

( )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

( )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糊了。

( )到文化馆拜师学戏。

( )每天看书看到很晚。

( )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

( )(2)思考判断。

学生默读、思考、判断。

(3)交流反馈。

指名学生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4)小结点拨:围绕一个中心,可以用不同的事例来表达。

2.想象“方面”。

(1)确定一事。

如果只写同一件事,如,爷爷“跑了几十里路去看戏”这件事,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想一想爷爷因为赶路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2)想想“方面”。

围绕爷爷“跑了几十里路去看戏”这一件事情,可以从多个方面想象来写。

如,爷爷赶路的样子、赶路忘记劳累、赶路回来生病……(3)小结点拨:同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表达。

3.由“题”想“事”。

(1)选择题目。

从下面的题目中选一两个,想想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好斗的公鸡都是淘气惹的祸闲不住的奶奶忙碌的早晨欢声笑语满校园那些温暖的时光(2)思考想象。

一年级培训学科课时计划

一年级培训学科课时计划

一年级培训学科课时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次一年级培训学科课时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年级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通过一年级培训学科课时计划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学(1)数字1-50的认识与掌握(2)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3)简单的分数概念(4)量词和单位的认识(5)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描述2. 语文(1)认知汉字和拼音(2)识字训练(3)基本的组词造句能力(4)识字量扩大(5)短文阅读和理解3. 英语(1)基本的日常用语(2)英语字母和音标的学习(3)简单的英语对话和交流(4)基本的单词和句型4. 科学(1)认知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与现象(2)简单的实验观察与探究(3)科学小常识的学习(4)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5. 美术(1)基本的绘画技巧(2)造型能力的培养(3)颜色概念的学习(4)培养审美能力6. 音乐(1)基本的音阶和节奏感(2)歌曲的唱和听(3)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4)音乐素养的培养7. 体育(1)基本的体操动作和姿势(2)简单的球类运动(3)身体协调和灵活性(4)培养运动乐趣和意识三、教学方法1. 数学:注重理解和实际操作,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 语文: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英语:通过唱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加强对语音和语音的训练。

4. 科学:通过实际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魅力。

5. 美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通过美术作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音乐: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音乐欣赏和歌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7. 体育:通过简单的体操和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能和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四、教学课时安排1. 数学课程安排:(1)数字1-10的认识与掌握,课时1-2;(2)数字11-20的认识与掌握,课时3-4;(3)数字21-30的认识与掌握,课时5-6;(4)数字31-40的认识与掌握,课时7-8;(5)数字41-50的认识与掌握,课时9-10。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课程介绍与目标设定
活动目的:通过课程介绍和目标设定,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

活动步骤:
1. 课程介绍(5分钟):
- 介绍课程名称、课程简介和主要内容。

- 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学习目标设定(10分钟):
- 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目标。

- 与学生讨论目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3. 小组讨论(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目标,并互相交流、补充。

- 教师引导讨论,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4. 目标展示(10分钟):
-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目标。

-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目标,互相借鉴和学习。

-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目标给予评价和肯定。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 学生可以提出对本节课的反思和建议。

活动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小组展示的学习目标是否符合要求。

初中课时教案

初中课时教案

初中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生词和短语:maths, English, music, art, history, geography, science, computer, what time, you have, period, third period。

(2)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对话,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日常对话。

2.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学校课程安排和自己的作息时间。

(2)能够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日常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学校课程安排和自己的作息时间。

(2)能够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日常对话。

2. 难点一般现在时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

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询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朋友,互相问候。

2. 引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学校课程安排和作息时间。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本课的生词和短语。

3. 生词教学(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跟读、模仿。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生词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4. 对话教学(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对话,让学生跟读、模仿。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场景。

5. 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回答。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般现在时的运用。

(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用一般现在时描述自己的作息时间。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教学步骤合理性判断1
• • • • • • 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练习步骤: (1)徒手练习 (2)两人一组垫击固定球 (3)自垫球 (4)一人抛球,一人垫球 (5)垫球入框
• 自垫球击球部位是球正下方,而不是后 下方,可改为“两人一组抛垫网兜球”
教学步骤合理性判断2
• • • • • •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步骤: (1)徒手练习:四列横队散开 (2)两人一组近距离传球:同(1)但前后距离加大 (3)两人一组1分钟传球:同(2) (4)圆圈传球:成圆形 (5)游戏:两人传球一人抢:三人一组分散在篮球场进 行练习。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参评教案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六中学 授课教师:夏 力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部 分 时 间 跨越式跳高:起跳和过杆动作(新授课) 学习跨越式跳高的起跳和过杆动作,学生能描述相关动作的要领和技术动作口诀; 初步掌握起跳与过杆的动作技术要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 调性等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果敢与进取的优秀品质,提高对教材的学习兴趣和会学、互学的能力。 课的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常规, 师生问好,宣布教 学内容、学习目标 与要求。 2、队列练习:立 正、稍息、整齐、 报数等 动作要求:整齐有 力 3、趣味跑与仿生 跳 教学方法 1、体育委员按老师指定位 置集合队伍并报告人数, 教师介绍本次课内容、学 习目标与要求。 见 图(1) 2、按图(1)站立,在教 师口令指挥下,同学们集 体练习。 3、跑动中穿插螺旋跑(开 螺、闭螺)、仿生跳(兔 练习时 间 /次 数 1-2分 钟 组织与图解 开课队列示意图
•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 内容)略
(1)课的结构: 结构采用传统的“三段式”为多
• 四段式的“热身篇、实践篇、拓展篇、快 乐篇”,五段式的“激发情趣、展示自我、 能力提高、美的熏陶、放松情绪”等,这 些分法缺乏逻辑性、依据不清。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是体育课教学的基本 规律,我们提倡课时计划(教案)的结构 采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三段式的基本结构,它是符合人体基本活 动 规律的分段法

教案模板(课时计划)

教案模板(课时计划)

教案模板(课时计划)第一章:课程介绍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教学内容:1. 课程主题和目标的介绍。

2. 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反馈。

第二章:知识点讲解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点。

2. 能够运用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练习。

教学内容:1. 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讲解。

2. 运用知识点进行简单练习的指导。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反馈。

第三章:案例分析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分析案例并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案例的介绍和分析。

2. 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指导。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教师指导学生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并提供反馈。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反馈。

第四章:小组讨论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1. 小组讨论的主题和指导。

2. 表达观点和进行讨论的技巧。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小组讨论的主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

2. 教师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并提供反馈。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反馈。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目标:2. 对未来的学习进行展望。

教学内容:2. 未来学习的展望和指导。

教学活动:2. 教师对未来的学习进行展望,并给予指导。

大学教案课时安排怎么写

大学教案课时安排怎么写

一、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1. 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些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要教授的具体内容,包括知识点、案例、讨论话题等。

二、制定课时计划1. 学时分配:根据课程总学时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每节课的学时。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每节课为1-2学时。

2. 教学环节设计:将课时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讲解、课堂讨论、巩固练习、总结。

(1)导入:用5-10分钟的时间,通过提问、案例、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新课讲解:用30-40分钟的时间,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结合案例、图表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课堂讨论:用10-1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巩固练习:用5-10分钟的时间,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用5-10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出课后思考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物、图表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课时安排调整1.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时安排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总之,大学教案课时安排的撰写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课时安排示例:1. 学时:2学时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某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云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和技术》教学案

云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和技术》教学案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
电饭煲1个,大米若干,水,不同电饭煲的图片及使用说明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 大家在家煮过饭吗?你是怎么煮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煮饭方法—用电饭煲。
二、学习新知
1、小组交流—你知道的电饭煲
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你对电饭煲的认识。
2、自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出电饭煲煮饭的方法步骤。
课题
2、切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切菜的骤方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能熟练地切片、丝、丁。
3.情感目标: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成功的快乐。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重点
切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切丝的方法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准备:砧板2块、菜刀2把,学生准备土豆、萝卜等蔬菜
教 学 过 程
生尝一尝电饭煲煮的饭,谈谈自己的感受
指名交流,在课本上写出自己的收获
布 置 作 业
家里有电饭煲的同学,亲自试着煮一次饭,让爸爸妈妈在课本上写出评语。
板 书 设 计
电饭煲煮饭
(1)淘米 (2)放米入锅——米与水的比例 (3)插电煮饭—焖一下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5、炒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炒白菜的方法。
1课时
教学重点
凉拌黄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方法拌其他的凉菜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准备:砧板、菜刀,学生准备黄瓜、醋、盐、酱油等作料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教案)
———————————————————————————————— 作者:
———————————————————————————————— 日期:
课时计划(教案)
编号001
周次
第1周
日期
3月1日
课时安排
2
课题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1、引用参数的使用.
2、new与delete的正确使用
删除)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引入,讲解,提问
教学手段:
PPT课件,板书




1.补充关于程序时间复杂度计算的例题
2.解决C++中输入输出宽度的使用方法
即setw()、setprecision()、setfill()等等
用到的头文件为iomanip.h
Chapter2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类型定义
教学
后记
课时计划(教案)
编号003
周次
第2周
日期
3月8日
课时安排
2
课题
顺序表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1、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算法
2、插入和删除算法的时间性能分析




1、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线性关系
2、熟练掌握顺序结构的描述方法----一维数组
3、熟练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基本操作的算法(如查找、插入、
编号005
周次
第3周
日期
3月15日
课时安排
2
课题
线性表的应用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1、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正确使用
2、用单链表实现稀疏多项式的加法运算




1、能够从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角度综合比较线性表两种存储结构的不
同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2、掌握稀疏多项式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加法的实现
教学方法和
①T(n)=O(f(n))的含义 ②语句频度的计算(补充一些例子)
③介绍选择排序和起泡排序算法
引入最坏时间复杂度和平均时间复杂度
4.算法存储空间的需求------空间效率
形式化定义<D,R>:例(P5),补充例(提问)
课后作业
习题: 1.3 ,1.8
思考题: 1.4 1.6,1.7,1.19,1.20
3、教学要求:
4、补充介绍试验预备知识
从C过渡到C++(主要介绍以后实验中用到的一些主要差异)
(1)注释行
(2)引用类型的使用:&
(3)流库:头文件iostream.h




cout<<…,cin>>…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数据(data )
2.数据元素(data element)
3.数据对象(data object)

2、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熟悉类C语言的书写规

3、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提问
教学手段:
PPT课件,板书




Chapter1(续)
5.逻辑结构(logical structure)
6.存储结构(storage structure)
编号004
周次
第3周
日期
3月12日
课时安排
3
课题
链表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1、链表中指针操作技术
2、单链表上查找、插入和删除算法的实现




1、熟练掌握链式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指针操作和内存动态分配编程
技术
2、熟练掌握在各种链表结构中实现线性表操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提问
(1)按序号查找GetElem()
提问:书上算法中为什么if(!p||j>i)表示第i个元素不存在?
什么情况下发生p为空和j>i?
(2)定位查找LocateElem()
4.插入运算
5.删除运算
注意比较插入和删除的算法中while循环条件的不同!
为什么?
课后作业
习题: 2.22 ,2.24
教学
后记
课时计划(教案)
重点介绍一下基本操作
InitList(&L),ListEmpty(L),Listlength(L),




GetElem(L,i,&e),LocateElem(L,e)
ListInsert(&L,i,e), ListDelete&L,i,&e)
二、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即顺序表
1.比较两种定义:
①typedef struct ②typedef struct
7.数据类型(data type)
8.抽象数据类型ADT的定义、表示
三元组<D,R,P>来表示
补充例------复数的定义、Biblioteka 示及实现教学过

9.类C语言(重点强调与C的一些差异,上机时尤其注意)
二、算法和算法分析
1.算法的定义、五个重要特性、算法和程序的区别
2.算法设计的原则(要求)
3.算法效率的度量------时间效率
4.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形式化定义<D,R>:例(P5),补充例(提问)
课后作业
教学
后记
课时计划(教案)
编号002
周次
第2周
日期
3月5日
课时安排
3
课题
算法分析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1、抽象数据类型的引用及其描述方法(类C语言)
2、算法时间复杂度的计算




1、熟悉个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
{ElemType *elem; {ElemType elem[50];
int length; int length;
}Sqlist;动态数组} }Sqlist;静态数组
两种定义的区别(提问)
2.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3.插入和删除算法的平均时间复卒读的分析
课后作业
习题: 2.11 ,2.21
教学
后记
课时计划(教案)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PPT课件,板书




Chapter2(续)
6.两个有序链表的合并
7.循环链表
注意领会用尾指针表示的好处
例:将表(a1,a2,…,an)和(b1,b2,…,bm)链接成表(a1,a2,…,an,b1,b2,…,bm)
注:用尾指针表示循环链表,其实间复杂度O(1)
教学手段:
PPT课件,板书




Chapter2(续)
4.顺序表中的几个例子
三、线性表的几个链式表示及其实现-----链表
1线性链表的.存储结构表述和示意图表示
LNode和LinkList的含义有什么不同?(提问)
2.单链表的建立
方法一:头插法,方法二:尾插法




引入“头结点”的使用好处。
3.查找运算
3、数据结构的形式化定义




1、为了方便实验,要求使用C++编程环境(使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
2、通过基本概念和术语的理解,为后续章节作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导入,讲解,提问
教学手段:
PPT课件,板书




1、课程介绍
2、教学安排:删除第8章、第11章、第12章和部分**章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