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 11《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010版

合集下载

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电子系统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模拟系统设计、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与控制等相关技术。

通过学习,掌握常用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clude analog system design, digital system desig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or sensor and control. Through the course study, students could master the common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methods,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could be cultivated rapidly.《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1.1 导言1.2 电子系统设计概述1.3 系统设计与系统仿真技术1.4 板卡设计与板卡仿真技术1.5 芯片设计与仿真技术1.6 系统综合设计基础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系统设计与系统仿真技术第2章电子电路的加工及调试基础2.1 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2.2 元器件的焊接2.3 表面安装与微组装技术2.4 元器件的选择及资料获取2.5 接地技术2.6 电磁干扰及抑制2.7 调试与检测技术2.8 故障诊断技术教学难点:电磁干扰及抑制教学重点:调试与检测技术第3章模拟系统设计3.1 概述3.2 电源设计电路3.3 基本放大电路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3.4 信号发生及输出电路设计3.5 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举例3.6 模拟电子电路设计典型题目及要求教学难点:基本放大电路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教学重点:模拟电子电路设计典型题目及要求第4章数字电子电路设计4.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4.2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4.3 存储器技术4.4 数字电路设计举例4.5 数字电路设计题目教学难点: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教学重点: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第5章现代数字系统设计5.1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概述5.2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5.3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流程5.4 设计与仿真工具5.5 系统设计实例5.6 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实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第6章系统混合设计6.1 模拟/数字混合系统设计6.2 系统抗干扰技术6.3 SOC问题6.4 设计举例6.5 设计题目选编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模拟/数字混合系统设计二、教学要求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教学要求:了解电子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了解系统设计与系统仿真技术,了解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过程。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702039B中文名称: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英文名称:Electrical System Design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原理.单片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二、课程性质及目标课程性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学习本门课程前,学生应熟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PLD/FPGA应用系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及其应用等课程,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上述课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能利用Quartus 软件将其结合并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系统。

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系统理解电子系统的组成,为理解复杂电路组成及程序组成垫定基础,理解FPGA原理,能简单进行配置使用。

2.通过课程学习,借助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应用电路及系统设计过程的影响因素,得到有效结论。

三、课程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让学生通过知识对比迁移,课堂模拟,掌握电子电路的原理。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运算放大器.滤波器.FPGA等有一定的认知;通过与C语言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掌握VHDL语言;通过软件仿真模拟,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4.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开展答疑.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的认同。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基于集成运放的放大电路设计(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放大电路原理,熟悉理论计算过程。

2.理解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了解集成运放的分类。

3.掌握正确使用集成运放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集成运放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

沈阳理工大学 9《电子电路CAD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010版

沈阳理工大学 9《电子电路CAD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010版

电子电路CAD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030751009 周/学分:1周/2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无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是学习和训练学生电子系统设计全流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学习和掌握应用电子线路CAD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绘制和PCB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另一方面,在参与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对相应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相关电子设计与制板等方面的具体经验,为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如下: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方法和流程的理解。

2.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掌握电子绘图软件原理图、PCB图等。

3.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具有应用Protel 99 或Protel DXP的技能,和独立设计能力,培养工科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制图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按设计流程进行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最终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同步的方式进行,采用多媒体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以上机为主,提高实际操作、设计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清概念,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进行上机操作,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知识讲解、同步练习、独立设计、验收与评价。

1.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软件功能的讲解,内容设计软件基本操作、使用技巧、设计原则等。

2.同步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际操作,进行原理图绘制和PCB绘制。

3.独立设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需求独立进行原理图绘制和PCB绘制,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电子系统的设计的原理图和PCB的绘制。

沈阳理工大学-数字系统课程设计10教学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数字系统课程设计10教学大纲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651003 学时/学分:2周/4Course Design of Digital System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通信工程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二)课程设计性质数字系统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核心课程。

因此在课堂上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要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本课程设计是数字逻辑与硬件描述语言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桥梁。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使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设计数字逻辑电路的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

为培养实践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数字逻辑与硬件描述语言2、后续课程:数字通信原理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数字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对数字逻辑与硬件描述语言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数字逻辑与硬件描述语言》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字逻辑的基本知识,培养独立设计比较复杂的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掌握通过用现代EDA技术实现数字系统的方法。

要求学生使用超高速硬件描述语言(VHDL)完成包括设计输入、编译、软件仿真、下载和硬件测试等过程。

有能力的同学可同时使用Mutisim仿真实现硬件电路。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课程设计内容1)学习使用Xilinx ISE(或MaxPlusⅡ或QuartusⅡ)软件及应用2)学习使用Multisim软件3)根据实验室条件和个人志愿,每人进行布置题目之一的设计,或自行选题经指导教师批准后进行设计。

题目的难度要保证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题目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使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从传统的单纯硬件设计方法变为计算机软、硬件协同设计。

4)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根据所选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明确设计方案。

沈阳理工大学 电子产品设计-工设

沈阳理工大学 电子产品设计-工设

《电子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42051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nic product design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电子产品设计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通过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经典作品为实例,讲解产品设计的专业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阐述产品设计的应用法则,传达最新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设计出健康、安全、舒适、科技的电子产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2.树立起工业设计的设计思维,了解国内国外最新的设计理念;3.具有基本的鉴赏优秀的工业设计作品的能力;培养从不同方面应用产品设计理论进行产品设计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掌握工业设计一般知识,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阐述产品设计的应用法则,传达最新的设计理念,掌握设计的基本美学法则,掌握产品设计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基本技能:掌握工业设计理念、产品设计美学,以及产品设计鉴赏技能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和对于产品案例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以本大纲为指导,采取不同的脉络线索进行讲解。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设计类基础课,教学过程应以产品设计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主,以讲述产品设计理论论为辅。

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 提交专题报告(学生分组作专题材料收集、总结、报告);小型学术专题研究(学生分组作问题研究、课堂讨论、报告)。

沈阳理工大学 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教学大纲(NEW)

沈阳理工大学 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教学大纲(NEW)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151012学时/学分: 2周/4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自动化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后续课程:自动化控制工程设计实践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设计”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后,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过程工业控制所采用的先进方法、先进手段和先进技术。

课程设计可一人一题,也可以2-3人为小组的方式进行,但分工与任务要明确;设计题目应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着重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完成实际上机调试,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设计内容根据自己设计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的特点和系统特性,在实验室连接系统部件、构造硬件系统。

在过程监控计算机编制相应监控组态程序。

通过用控制器、监控计算机和实验对象的联机调试、执行、观察结果,达到预期应用功能和控制目的,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效果。

设计内容主要针对过程工业常见的控制对象“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来设计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

(1)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设计;(2)双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3)串级系统设计I(双水槽液位串级图形监控、串级参数整定);(4)串级系统设计II(双水槽流量串级图形监控、串级参数整定);(5)干扰抑制和前馈控制设计I(单水槽单回路);(6)干扰抑制和前馈控制设计II(双水槽双回路);(6)双输入/双输出系统设计(双水槽液位与双调节阀);(7)组态监控系统设计(通讯/本机实验、上下位系统参数自整定);(8)单回路流量控制系统设计;(9)三水箱压力控制系统设计;(10)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系统;(11)锅炉内胆水温前馈反馈控制系统;(12)锅炉内胆水温与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沈阳理工大学 光电子学教学大纲(光信息专业)

沈阳理工大学 光电子学教学大纲(光信息专业)

《光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90231008课程英文名称:Optoelectronics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光电子学》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多门课程内容相关,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激光的产生原理与特性,了解光在介质波导(主要是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掌握发光器件与光电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掌握光波调制技术,了解强光作用下的非线性光学现象等光电子学知识。

使学生在获取光电子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度介绍光电子学在相关领域中的最新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训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等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激光的产生、光在介质波导(主要是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强光作用下的非线性光学现象等光电子学知识,掌握发光器件与光电转换器件、光波调制等方面的知识2. 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激光的产生原理,掌握发光器件与光电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光波调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 基本技能: 掌握相应的计算技能、培养实验技能。

(三)实施说明1.本大纲适用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相近的诸如光电信息、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本科生。

作为一个整体,大纲展现了光电子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应注意本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实用性;但部分章节的组合也可作为开设某一专题的选修课使用;2.因教学学时所限,课堂教学要做到突出重点,精讲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理论与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基本光电子学问题。

教师在授课中可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3. 对于与其它课程交叉部分的内容,要分工明确,突出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作用与特色,即立足于光电子学涉及到的基本物理效应、重要概念与理论分析方法、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特征及应用方向等;4. 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融合贯通,注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学并不断积累学科前沿最新知识,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阳理工大学 电力拖动直流自动控制系统2010教学大纲-new

沈阳理工大学 电力拖动直流自动控制系统2010教学大纲-new

《电力拖动直流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131015课程英文名称:DC motor speed control systems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交流调速系统的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了解各种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各种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及静态和动态性能是对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基本任务为工业现场培养能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及调试的电气工程师。

教学目标是在学习电机学、电子学、运动控制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控制系统知识能够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设计系统的能力,能够设计直流运动控制系统,掌握调试系统的方法。

(三)实施说明由于自动控制系统是一门专业课,应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由浅入深,以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为切入点,通过其静态、动态性能的分析讲解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入双闭环系统,最后引入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适应专业课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应注意由于课时的削减,一定要注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该课程要求的先修课为《运动控制基础》,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和运动控制基础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为了增加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习题以思考题为主。

习题一定要独立完成,书写整齐,按时完成。

实践环节一定要亲自动手完成,能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培养协作精神。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电力拖动直流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单闭环直流调压调速系统、双闭环直流调压调速系统的动态、静态特性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30751011 周/学分:1周/2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A、单片机、数字系统与VHDL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

是学习完《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相关电子设计与调试等方面的具体经验。

为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如下: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方法和流程的理解。

2.针对电子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结合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完成一个独立的电子系统设计,实现一定的功能。

3.掌握应用单片机,或CPLD,或FPGA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电子设计中的软件编程方法。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按设计流程进行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在开发板或自己焊接的电路板上进行硬件调试,并利用软件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最终将程序下载到硬件芯片中进行综合调试,最终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结合学生兴趣,教师事先向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每个设计任务由1—2名同学组成小组独立,小组中每个同学都要有独立的工作。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方案论证、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综合调试、系统测试、验收与评价。

1.方案论证: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提出解决方案,在获得教师认可后进行下一步设计工作,教师鼓励创新性设计思想。

2.硬件电路设计:学生提出硬件设计方案,在获得指导教师的认可后,利用PROTEL软件等工具,完成设计的原理图,再根据实际情况焊接实际的硬件电路,指导教师可提供必要的元器件。

3.软件设计:学生根据任务需求设计实现相应功能的软件,利用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完成程序的开发和调试。

4.综合调试:将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电路的相应芯片中,结合实现的结果对软、硬件进行综合调试。

5.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综合测试,判别是否完成预定功能。

6、验收与评价:教师组成答辩组对学生完成并提交的结果通过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与验收,给出验收成绩。

四、指导方式
由指导教师召开课程设计动员会,进行分组,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讲解部分题目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小组的协同工作和指导教师的辅导,完成题目。

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验收及评定。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学生操作演示,教师检查、提问,评定上机及论文成绩)。

2.评分办法:
(1)从六个方面考核课程设计完成的成绩:原理图、PCB或实际焊接电路、软件源代码、系统功能、验收和答辩过程中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含考勤)、课程设计报告等综合打分。

各方面占总成绩的比重如下:
①原理图:10%
②PCB或实际焊接电路:10%
③软件源代码:10%
④系统功能:10%
⑤验收和答辩过程中回答教师提问情况:10%
⑥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含考勤):10%
⑦课程设计报告:40%
(2)对每一组按以上标准给出综合分,并将该分作为这组中最优秀同学的得分,其他同学的分数根据其在组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超过综合分)。

(3)课程设计的选题新颖或实现了额外的功能,应予以适当加分。

(4)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的成绩。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电子系统设计教程》刘昶编,沈阳理工大学内部教材
《嵌入式处理器原理及应用》郭书军,王玉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SOPC技术实用教程》潘松,黄继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挑战SOC-基于NIOS的SOPC设计与实践》彭澄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编写人:刘昶,张启东,孙维广
审核人:程磊
批准人:张焕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