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5下frodo
外国文学史6frodo

第三、四章:回想启蒙运动,发誓要坚持自
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而仍旧飘扬天空, /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你的号角虽
已中断,余音渐渐低沉,/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
的声音。/你的树木失去了花朵,树干遍体鳞伤, /受了斧钺的摧残,似乎没有多大希望……一个较 好的春天会带来不那么苦的瓜果。”
代神话,抒发自我情感,表达超越一切的人性与 爱。 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宣言《<抒情歌谣集> 序》,“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给普通
事物以想象力的色泽”,以淳朴的语言“使平常
的东西变得不平凡”。他的诗歌以宁静自然、抒
情、优美而著称。
《咏水仙》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神。
启蒙的理想今天还在,虽然未
完全实现。
1、拜伦式英雄:孤独、漂泊、斗争、痛苦、放荡
不羁、憎恨现实世界、无政府主义、向往理想王
国、善良,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无数国家之间的
对抗。 2、生平简介:
a 父亲欠债,流亡他乡,随母亲流浪,热爱大
自然 b 出版了一部诗集,遭到批评,写了《英格兰 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21岁,开始对抗整个英 国文坛、评论界。
中期: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欧那尼》
后期:贝朗瑞,他一生关注法国的时事与现实生 活
什么是浪漫主义?
社会背景:启蒙理想失落;资本主义社会;长期的党派斗争; 封建基础动摇了 文化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自我”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 文学渊源:卢梭与感伤主义 主要特征:a 反感、批判现实,偏爱主观、非凡的东西 b 重感情、轻理性,有感情主义色彩 c 大自然风光 d 民间文学、中世纪神秘色彩
外国文学史5下frodo

心灵的复苏
在阿卑斯山麓,侧卧在百花烂漫的草 地上的浮士德,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 数精灵围绕着他唱歌跳舞,给他身上撒着 迷魂川的水。浮士德一觉醒来,浑身轻松 舒畅,没有一点罪孽感,他感到自己又有 了一种坚毅的决心,要向新的生活高峰飞 跃。 瀑布在层崖迭嶂上奔腾, 成千成万的小流分头并进, 在空中吹播成无数泡沫氤氲。 那斑斓的虹彩多么变幻缤纷, 对这奔流中注入辉煌的奇景, 忽而显现分明,忽而弥散成云, 向着周遭散布出清香的凉韵。 这正反映着努力的人生。 留心看取,你会更加体认: 人生得反映出五彩成文。
3、 18世纪60至80年代:感伤主义阶段
感伤主义文学形成于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作 家们日益不满现实、对启蒙理性失望的背景下。他们转为崇 尚感情,宣扬感情至上,强调通过人的感情活动的描写表现 人性与现实的矛盾,借以打动读者,唤起他们对受苦受难者 的同情。是一种贬抑理性、张扬感性、有浓郁的哀怨忧伤情 调的文学,是启蒙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渡。
2、18世纪40至50年代:
启蒙文学成熟。
§理查逊(1689-1761)
• 创作关注婚姻与道德问题; • 打破了传统小说以主人公
理 查 逊 画 像
经历见闻为主线作品有《克莱丽莎》 (第一部书信体小说)与 《帕美拉》(感伤小说)。
《 帕 美 拉 》 插 图
他羡慕那些在战场上、 情场上激烈地死去的人们:
哦,我要祝福他呀,祝福这样 的人们, 或者是死在阵上头戴血染的荣 冠, 或者是狂舞之后抱在姑娘的手 腕! 啊,日前看见了崇高的灵力之 时, 我为何不曾丧魄离魂而悠然死 去。
外国文学史13frodo

开了门,最终,玛丝洛娃 被她诱奸了。第二天,军 官先生要离开,去前线。 临走时,悄悄地、强硬地 塞给玛丝洛娃100卢布, 她十分生气(纯洁的爱情 ——变相嫖娼)。在他眼 里,玛丝洛娃不过是个仆 人而已——这种事儿在19 世纪俄国天天发生。
玛丝洛娃之“死”
玛丝洛娃怀孕了。她求主人,让他回 来。主人不允许。一天半夜,她得知军 队途经此地。她挺着肚子跑到车站,找 聂赫留朵夫。结果,在火车临开时,看 见他正和一群人玩纸牌、喝酒、胡闹, 她大喊大叫,对方没有听见。火车走了。
后来,托尔斯泰开始研究东方。他认为,东方 人关注的是精神生活,西方人关注的是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的终点是痛苦,精神生活的终点是幸福。 他喜欢孔子、老子、伊斯兰教、佛教……这一切 让他找到了生命的答案。
阿尔扎马斯之夜
1869年9月,托尔斯泰因为田产的事情要去平扎省, 途经阿尔扎马斯过夜。在旅馆中,他睡着了,梦中突然出 现了死神,死神对他说话。他惊醒了。一会儿后,他再次 强行入睡,结果不久又在梦中看见死神的脸。于是,他陷 入恐怖与不安之中。
托尔斯泰认为,土地、金钱和空气、蓝天是一样的, 应该大家共享,所以,拥有大量财产、私有制是有罪的, 他不要土地、农奴,不要版税,不要钱。这使他和妻子、 家人发生矛盾。妻子认为,孩子需要身份与地位,需要一 定的财产继承,才能在社会上活得更好。
索菲亚
高尔基:关于索菲亚的争议
离家出走
一天晚上,悄悄叫醒马夫,坐上火车,三天 后,发烧、肺炎,死于一个小站附近。
聂赫留朵夫之“死”
聂赫留朵夫后来服兵役、从军,染上了上流社会不好的 习气,喜欢声色犬马,认为女人是天下最好的玩具。一 天 ,途经姑姑家,便顺道回家一趟。回家带来了高级衣物、奢 侈品,烧毁了自己的论文,否定信仰与理想,关注当下 享 乐。那一天是复活节。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填空1.福楼拜《包法利夫人》2.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家。
文学大厦《卢贡--马卡尔家族》,代表作《萌芽》3.莫泊桑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也是其成名作。
长篇小说《漂亮朋友》4.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5.最早描写“新人”屠格涅夫《前夜》,代表作《父与子》6.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特殊的“新人”拉赫美托夫7.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8.契科夫《套中人》9.安徒生《海的女儿》10.易朴生《玩偶之家》11.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国际歌》12.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早期创作总结《哥萨克》,《战争与和平》13.高尔基,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现实主义作品《切尔卡什》《马尔华》《叶美良.皮里雅依》,戏剧《底层》,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1)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描写新型革命者的名著(2)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之作(3)列宁说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4)主人公巴威尔、尼洛夫娜14.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15.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16.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17.肖.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18.亨利希.曼《臣仆》19.托马斯.曼《布登勃活克的一家》20.德莱塞《美国的悲剧》21.海明威,早期“迷惘的一代”《太阳照常升起》,30年代“反战”《永别了,武器》22.古波斯三大诗人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23.《一千零一夜》阿拉伯24.紫式部《源氏物语》25.二叶亭四迷《浮云》塑造来日本第一个“多余人”形象26.田山花袋《棉被》开创了“私小说”的道路27.泰戈尔《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沉船》《戈拉》28.川端康成《雪国》,《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29.古埃及《亡灵书》宗教性诗歌总集30.古巴比伦文学的代表《吉尔伽美什》世界最早的史诗。
外国文学史下

《呼啸山庄》1、内容:叙述了发生在呼啸山庄中三代人的爱与恨的故事,通过爱情与复仇的描写,客观上揭示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反抗压迫的斗争。
2、特色:1)打破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情节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新情节;2)打破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以狂野不羁的新人物;3)打破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
整部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俄国文学:奠基人:普希金。
(高尔基称其为“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现实主义奠基人)他创作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
(14行诗)另创作有长诗《茨冈》。
什么叫“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
都是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受过良好教育,对庸俗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这个社会决裂,他们希望有所作为,但远离社会生活和人民,缺乏坚定的生活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毅力,结果一事无成,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上都是失败的。
他们既不满沙皇专制政府,同时也不会和群众结合,所以称为“多余人”。
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女主人公形象。
(杜勃罗留波夫的“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针对她所写)卡杰琳娜热爱自由,勇敢争取生活权利与黑暗的封建宗法社会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她的悲剧是对“黑暗王国”的控诉与抗议。
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创了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先河。
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为什么说他是多余人,其特点在主人公身上是怎么体现的?)(网)奥涅金是书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①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1、长河小说:是一种卷帙浩繁的多卷本小说,或叙述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历程,或叙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叙述众多人物的生活经历,以此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
首创者是罗曼罗兰,代表性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和《母与子》。
2、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
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3、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
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定典型化原则;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
严格按照这种原则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
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
左拉虽提倡自然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接近现实主义。
4、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他们反对“附庸美”,既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也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独特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外国文学史5上frodo 优质课件

授,立契约论、三权分立;
• 宗教领域——破宗教迷信、偏见、狂
热,立信仰自由、宗教宽容、泛神论、
无神论; • 哲学领域——破唯心主义自然观,立
唯物主义自然观;
收藏于巴黎克鲁
纳瓦雷美术馆的 《人权宣言》
• 人际关系领域——破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立天赋 人权、平等观念;
• 文学领域——破贵族沙龙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立 启蒙文学。
提出改造社会的途径是劳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伏 尔 泰 画 像
《 老 实 人 》 书 影
§伏尔泰(1694—1778)
1、出生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2、教育:耶稣会、路易大帝高中 3、法官/诗人 4、第一次入狱(巴士底狱) 5、笔名伏尔泰,创作了《俄狄浦斯王》, 成为“法国最优秀的诗人” 6、遭贵族侮辱、诬告,再次回到巴士底狱 7、出狱,再次被诬告,被驱逐出境、流放英国 8、了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牛顿自然科学、君主立宪制等,书写了《哲学书简》。 9、《哲》被禁、焚毁。 10、避祸,逃到夏特莱侯爵夫人家中。隐居15年,创作了《凯撒之死》、《查第
他们要建立的理性王国是全人类的理想和要求。
“世界用头立地”
• 黑格尔认为,十八
世纪是“世界用头 立地的时代”,意 味着“人的头脑以 及通过它的思维发 现的原理,要求成 为一切人类活动和 社会结合的基础”。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 批判形式 借助于古典文化
绘画:伏尔泰《中国孤儿》首次朗诵会
伏 尔 泰 手 迹
绘画:普鲁士国王腓特 烈宴请伏尔泰
绘画:伏尔泰在朗诵自己的 作品
《老实人》
邦格罗斯(莱布尼兹):“在这最完美的世界中,一切都尽 善尽美!”
外国文学史(下)重点整理

外国文学史(下)重点整理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
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
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二、英国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并从写实小说发展到实验小说1.小说:高尔斯华绥(1867—1933):代表作长河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906-1921)戈尔丁(1911—1993):“寓言编撰家”,代表作《蝇王》(1983)毛姆(1878—1965):《人生的枷锁》,自传性作品,“英国的莫泊桑”福斯特(1879—1970):《小说面面观》乔治·奥维尔:《一九八四》,政治寓言小说2.60年代实验小说: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女作家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3.80年代少数族裔作家:V.S.奈保尔《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萨尔曼·拉比什《午夜诞生的孩子》4.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5.罗琳:《哈利·波特》6.戏剧: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7.诗歌:“运动派”,菲利普·拉金《受骗较少》《新诗行》《降灵节婚礼》愤怒的青年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文学派别。
这个派别的作家塑造了一种新的人物类型:他们是出身工人家庭或中下层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受的教育高于所出身的阶层,可是他们并不想成为绅士;他们对掌权者的特殊享受津津乐道,但又把权力看成可笑而又不道德的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8世纪40至50年代:
启蒙文学成熟。
§理查逊(1689-1761)
• 创作关注婚姻与道德问题; • 打破了传统小说以主人公
理 查 逊 画 像
经历见闻为主线的写法,集
中写一件事;擅长对人物进 行心理分析; • 重要作品有《克莱丽莎》 (第一部书信体小说)与 《帕美拉》(感伤小说)。
《 帕 美 拉 》 插 图
§菲尔丁(1707-1754) • 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 家,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创作“散文滑稽史诗”; • 代表作是《汤姆· 琼斯》:
* 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 说的顶峰之作; * 描述汤姆的身世及其与苏菲
菲 尔 丁 画 像
《汤姆· 琼斯》 封面画
亚的恋爱波折,广泛反映现 实,表现善恶斗争的主题; * 人物众多,个性鲜明,语言富于个性与讽刺调侃性;
后英 的国 棉工 纺业 厂革 命 失工 业业 大革 潮命 时 期 的
§ 斯特恩(1713-1768) • 是感伤主义代表作家;
斯 特 恩 画 像
• 代表作是《感伤的旅 行》: • 威廉·布莱克
• 彭斯
• 墓园派诗歌
• 哥特式小说
《感伤的旅行》书影
德国——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
• 德国的启蒙运动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资
《
§笛福(1660-1731)
•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
英国小说之父:
* 《鲁滨逊飘流记》
* 近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作。
鲁 滨 逊 飘 流 记 》 插 图
鲁滨逊
• 西方文学中第一个资产者的正面形象。鲁滨逊
的形象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感情和阶 级本质,恩格斯曾概括这个人物为“一个真正 的资产者”。 鲁滨逊坚毅顽强、勤奋创业,体现了资产阶级 上升时期资产者敢于冒险、追求财富的开拓进 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一个具有极强占有欲和私有欲的殖 民主义者。 笛福从维护资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对鲁滨逊采 取完全肯定和歌颂的态度。
1、浮士德题材来源
• 来自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
在歌德之前已有许多作家 写过这个题材的文学作品。
• 《浮士德生平》 (1587). • 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 • •
(1604). 莱辛:《浮士德》片断 (1784). 克林格尔《浮士德》 (1791). 沙米索:《浮士德》 (1813). 16世纪的一幅浮士德版画
(三)政治的抱负
浮士德帮助皇帝发行货币,暂时解 决财政上危机。皇帝想与希腊美女海伦 相见。浮士德与魔鬼实现了他的愿望, 但浮士德爱上了海伦的影子: 我还有眼睛吗?不是这美的源泉, 极丰富地深深地注入了我的心中? 我危惧的旅程带回了极欣幸的成就, 以前的世界在我是何等无聊而空空! „„ 我若离开你而又回到原状, 我生命的呼吸力定会消亡! 那婀娜的姿态曾经使我忘形! 在魔镜中呈现得十分袅婷, 不过是这位美人的一个虚影!—— 我愿呈献出一切力量的鼓动, 我愿呈献出满腔热情的粹精, 我愿呈献出倾倒,爱慕,崇敬,痴心。
他羡慕那些在战场上、 情场上激烈地死去的人们:
哦,我要祝福他呀,祝福这样 的人们, 或者是死在阵上头戴血染的荣 冠, 或者是狂舞之后抱在姑娘的手 腕! 啊,日前看见了崇高的灵力之 时, 我为何不曾丧魄离魂而悠然死 去。
你能够谄媚着把我引诱,/ 诱引我生出满足的念头, 你能够用享乐来把我欺骗,/ 我的一生便已经真正罢 休! 我来打赌吧! 我要跳身进时代的奔波,/ 我要跳身进事变的车轮! 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 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 我要在内心的自我中深深领略,/ 领略尽全人类所赋 有的精神,/ 至崇高的,至深远的,我都要了解, 要把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寸心,/我的小我便扩大 成全人类的大我。
一、生平与创作 二、《浮士德》
出生与求学
1、生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市民 家庭,父亲是法学博士,母亲是 市长女儿,精明活泼,善于讲故 事。 2、莱比锡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 (法学博士),成为一名律师。 3、创作有《葛兹》、《普罗米修 斯》、《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少年维特之烦恼》
维特: 思维敏捷、才华出众,热爱 大自然,推崇人的天性 / 腐朽丑 恶的社会现实 维特————绿蒂 自杀 “维特热”与时代情绪的反映。
魏玛
4 、受公爵邀请,来到魏玛, 从政。 5 、进行社会改良,整顿财 政,改良军队,修筑铁路等。 6、反叛精神与宫廷气息。 7、改名换姓,离开魏玛。
游历意大利
8、游历意大利。 9 、沉醉于古希腊艺术,转 入古典主义,认为可以通过 改善人性,以完美的文学、 语言改造人,从而建立理想 社会,具有人道主义特色。 10、创作有《埃格蒙特》、 《伊菲格尼亚在陶丽斯》等。 11 、对法国大革命的矛盾态 度。
结构庞大匀称精致,情节曲折自然;每卷前皆有序言。
《汤姆•琼斯》
• 故事梗概:见教材p.146 • 主题:资产阶级与上层社会的
唯利是图、腐朽虚伪生活。
• 艺术特征:
1、社会生活画面广阔,人物 众多(史诗性、现实主义小说) 2、人物塑造的特色:分组、 美丑对照
汤姆琼斯——布立非 奥尔华绥——威仕特恩 索菲亚 3、结构精巧,汤姆到底是谁?
• •
•
§斯威夫特(1667-1745) • 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政论
家和讽刺小说家 ;
• 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画像 《 格 列 佛 游 记 》 插 图
* 小说写格列佛医生在小人国、
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的奇 异经历,以讽喻现实、表达 作者的理想。 * 小说中出色的艺术虚构与现 实讽刺相结合。
他感到生活的无聊与束缚:
这狭隘的尘世生活太把我束缚。 我要从事嬉游,年纪是未免太老, 但要成为槁灰,年纪又未免还小。 世界究竟能够给我一些什么? 你应该安贫守分!这是永远之歌, 嘎声嘎气地一生中时刻都在唱, 每人的耳畔都有这歌声在响。 每天清早醒来,我便想伤心落泪, 这一天又准定是一无所为, 就连快乐的预感也要遭恶评破坏, 兴致葱茏的创造为油盐柴米阻碍。 就是在夜里我睡在床上的时分, 我也怀着忧心没有一些儿安定, 无数的噩梦还要使我饱受虚惊。 …… 因此,这存在对于我是重大的负担, 我情愿死,不情愿再活在这世间。
产阶级的软弱仅限于文化领域;
• 德国的启蒙文学缺乏革命精神,具有软弱、
保守性。
德国风光
• 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00年至1770年: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文 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族 文学。
§ 莱辛(1729-1781) • 是德国文学之父;
• 美学著作《拉奥孔》 与戏剧理论著作《汉堡 剧评》为德国启蒙文学
席 勒 画 像
《阴谋与爱情》
瓦尔特(宰相)、伍尔牧 斐迪南 —— 露易斯 公爵情妇 宫廷侍卫长 斐迪南:宰相之子 / 贵族阶
级的叛徒 启蒙、平等思想 / 刚愎自用
主题思想:市民阶级与封 建统治者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德 国最伟大的作家 , 与 荷 马 、 但丁、莎士比亚齐名的 “世界诗人”。
2、情节与艺术结构
• 五幕诗体悲剧:一个
“灵魂的漫游”
• 一幕序曲:《天上序曲》 •
是全剧总纲,预示了全部 作品的故事线索。 二个赌赛:天帝与魔鬼关 于对“世界与人的看法” 的打赌;魔鬼关于“浮士 德是否会对生活产生满足” 的打赌。
五大追求、五幕悲剧
(一)知识的追求和知识悲剧; (二)感官的追求和爱情悲剧; (三)权势的追求和政治悲剧;
赫 尔 德 尔 画 像
3、1786年至1805年: 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德国文学达到了当时 欧洲文学的最高峰。 • 这一时期,德国启蒙文学在政治上反对 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 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 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 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 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 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 • 代表作家:歌德和席勒。
(四)美的追求和艺术悲剧;
(五)事业的追求和事业悲剧。
(一)书斋的无聊
浮士德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毫 无用处,阴暗的书斋形同地狱,把 他与大自然隔离。他诅咒这一切, 为了摆脱这种欲求而不可得的苦痛, 浮士德曾想到了死,到另一个世界 去寻求出路。
唉,我到而今,已把哲学、 医学和法律,可惜还有神 学,都彻底地发奋攻读, 到头来还是可怜的愚人!
3、 18世纪60至80年代:感伤主义阶段
感伤主义文学形成于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作 家们日益不满现实、对启蒙理性失望的背景下。他们转为崇 尚感情,宣扬感情至上,强调通过人的感情活动的描写表现 人性与现实的矛盾,借以打动读者,唤起他们对受苦受难者 的同情。是一种贬抑理性、张扬感性、有浓郁的哀怨忧伤情 调的文学,是启蒙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渡。
新 古 典 主 义 绘 画
《雷蒙德夫人肖像》 大卫
§席勒(1759--1805) • 是德国杰出的戏剧家与诗人;
• 代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阴谋与爱情》:
* 通过宰相瓦尔特等人制造的 斐迪南与露易斯的爱情悲剧批 判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罪恶和封 建观念的腐朽,表现了资产阶 级对自由平等的向往,是“德国 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 * 艺术上有现实主义的成就, 也有“席勒化”的缺陷。
19 、歌德的一生:矛盾、挣扎与探索。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 克福议员的谨慎的儿子……”(p. 165)
20、1832年,83岁病逝。
《浮士德》
歌德名言: 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 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 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 学习迅速办事。 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 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 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
(二)爱情的悲剧
浮士德饮下魔药,回复青春年少,浑身爱情激荡, 爱上了少女玛格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