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

合集下载

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摘要]中美关系在建交后的三十年里,得到的发展有目共睹。

而在奥巴马继任后,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打背景下,双方关系被历史性、第一次推上历史的前台。

可以说中美关系的走向牵动着全球的神经,在国际政治这个诡计多变的环境中,这一问题更显的扑朔迷离。

中美关系无论何时都是国际瞩目的话题,近年来由于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和朝核问题,中美关系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

也正是如此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谓人言言殊。

在我看来,中美关系在历经三十年的风雨后,在各方面关系发展日益成熟时,互相间的不信任也在增大。

换句话说,中美两国在一系列广泛问题上变得不成熟时,双方对对方长期意图的根本性不信任却在增大。

文章从国际战略、经济、政治、军事、处理国际事务以及中美关系展望留个方面展开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美关系战略经济政治军事对外事务展望在前段时间开展火热的两会期间,李克强答记者问中,谈到当前与祖国发展甚至国际和平息息相的话题——中美关系。

对于“如何评价中美关系的现状,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水平的话,两国面临的障碍有哪些?”这样的问题,李克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中美关系实质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美因为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对一些问题存在分歧,这是客观的,在合作当中有摩擦也是事实,但这是合作中的“烦恼”。

我们只要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好分歧,平等磋商,尤其是注意扩大中美的共同利益,就可以提升中美关系的水平。

中美的共同利益可以说是远远大于分歧。

我们现在还正在进行中美投资协定的谈判,中美合作的潜力巨大,要在增强互补性上多做文章。

”正所谓大国之间的较量,国与国之间的往来仅仅建立在“共同利益”上。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利益越来越休戚相关,而一直以“老大哥”自居的美国不愿看到中国越来越强势,占了自己的风头,因此围绕这一问题,中美双方关系一直在“合作”和“斗争”中曲折前行。

奥巴马对华政策

奥巴马对华政策

奥巴马在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为振兴美国经济、维护全球战略利益,以及稳定日趋严峻的亚太安全形势,在对华政策上作出调整。

中国因素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也使美国对华政策面临更多的问题,中美关系也需要重新找到平衡。

经历了起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也大有提升,从此,中国不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有成为世界新一极的趋势,这使得作为现阶段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不再是高枕无忧了。

世界各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亚太地区是21世纪的希望,美国日益重视亚太地区,奥巴马连任后自称是“美国第一任太平洋总统”并提出要“重返亚洲”。

这说明美国的战略中心从中东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也是世界的权势东移的结果。

究其原因,源于中国的强势崛起,一个没有中国的亚太地区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战略中心的东移,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意识形态等全方位多领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整体性。

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对美国来说不再是单纯的外交问题,美国各行各业逐渐感觉到了“中国因素”的影响。

中美关系呈现出了“合作内容更多,竞争态势更强”的特点,既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上“遏制”与“合作”并存,奥巴马对中国的基本定位是:在政治上,中国是潜在的对手和威胁;在经济上,中国是发展伙伴和竞争对手;在军事上,中国是美国潜在的敌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卷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进行全面对抗,围堵中国的战略是不变的。

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两国在国际和双边事物中,既有接触、合作、对话也有分歧、矛盾和对抗。

目前,这两个大国是战略上的对手,但两国的繁荣和发展又离不开彼此。

中国和美国不是敌对国,但也不是同盟国,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的关系,在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相互握手,而有损于自身利益时互不理睬。

中美关系虽然有众多问题和摩擦,但谁也离不开谁,放弃对方。

而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也会限制两国发生正面的冲突和对抗的可能性。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论文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论文

论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论文摘要: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它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举足轻重,中美关系的阴晴冷暖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

论文关键词:中美关系;全球影响;竞争与合作随着以“变革”为竞选口号并成功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月正式入住白宫,在之后的日子里,正如很多人希望的那样,中美关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两国元首进行了多次重要会晤,达成多项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然而进入2010年,,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包括爱国者三型导弹在内的高性能武器,谷歌事件,会见达赖,宣布帮日本协防钓鱼岛,“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日美军演,南海美越军演,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的“特保案”不断增加等美国的一系列举动,却实实在在地刺激中国神经,让人们不得不反思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奥巴马上台时的中美关系“9·11”事件发生之后,中美关系保持了连续7年的稳定发展。

其间,中美之间没有出现一次重大危机。

另外,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展开了有效合作,两国关系的机制化程度获得了很大提升。

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发展良好,两国最高领导人经常性见面,各种电话热线陆续建立,各种磋商机制日益丰富,两国在最重要也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达成了有限但重要的共识,共同应对伊朗核危机,朝鲜核危机。

这也是之前所未有的,所有这些,使新总统执政一开始两国关系发展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奥巴马上台之后,中美关系在美国的政党轮替中实现了平稳过渡,开局良好,保持了积极的发展势头。

这在冷战结束后还是第一次。

这也一改之前中美关系的一贯发展轨迹,中美关系没有出现严重波折,这也是十分让人欣慰的。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美国研究》2009年第4期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①金灿荣 刘世强 〔内容提要〕在美国内部权力更替、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全球性挑战凸显的背景下,中美关系整体上保持了积极、稳定的发展势头。

尽管双方在功能性问题领域争吵不断,两国间的战略性困难也可能因力量差距的缩小而进一步加剧,但深厚的利益基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复合的对话机制使得中美间的矛盾和问题相对可控。

在总体稳定的框架内不断波动,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

奥巴马的首次访华对中美关系进行了战略再定位和政策再保证,中美两国正在开启走向战略互信、共存合作的新时期。

关键词: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奥巴马政府战略互信自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稳定的发展势头。

中美两国高层互动频繁,经贸联系不断增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合作顺利,在其他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加大了政策协调力度。

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既提升了中美关系的战略内涵,也增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奥巴马的首次访华则进一步确定了两国关系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

然而,围绕经贸、人权、气候等功能性议题,中美之间仍然矛盾不断;因权力过渡而带来的政策波动在双边关系中也时有体现。

但总体而言,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开局良好,支撑中美关系稳定的因素也不断增多,为未来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良好的开局过去30年来,中美关系存在一个基本规律,即每当政治权力从一个政党转换到①本文系教育部课题“大国关系与中国国家安全”系列成果之一。

另一个政党,新政府总是借批评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来凸显自己的地位。

政治权力的更替造成了中美关系的周期性波动,凸显了双边关系的不成熟和脆弱性。

但是,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成功地避免了政党权力转换的怪圈,开局良好。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积极的政策应对。

在奥巴马执政前,中方就与他的决策班子建立了良好联系。

奥巴马执政之后,双方在官方和民间层面进行了密切接触。

从国际系列峰会到战略与经济对话、从议会外交到商贸、能源、军事外交,两国交流次数之频繁、范围之广、层级之高、内涵之深,不仅在中美关系史上不多见,而且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也属罕见。

解读中美关系困局

解读中美关系困局

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再次公开指责中国汇率政策;同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中国人权现状。

美联社评论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罕见地在同一天对中国进行“双重伤害”。

而才在一周以前,美国派出了两个高级别官员,访问了中国,被外界称为“总统特使外交”,似乎中美关系在2010年一开始,围绕军售、达赖、谷歌等事件,变得“一地鸡毛”后又冰雪消融。

但是,奥巴马3月11日的举动表明,中美关系的困难期远没有结束。

“斗而不破”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从美国前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起,关系的改善定位于冷战时中美苏三角战略遏制的需要,属功利性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及中国开始走向改革开放,中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差异成份逐步居于次位,形成了多方位合作的外交关系。

邓小平成功访美,是个标志性的外交大事。

之后,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的利益相互渗透,经贸关系更加紧密。

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3000多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20倍,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这些关系基础的演变,决定了中美关系将处于“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动态平衡。

譬如美国对台军售,美国坚称其行为基于它的国内法《与台湾关系法》,并以“军售有利于纠正两岸军事失衡从而稳定海峡和平”为借口为其行为寻找国际法的支持。

美国历届总统都会批准对台军售,规模不等,周期不定。

这次奥巴马批准的军售,实际上是奥巴马的前任总统布什时期就计划好的。

应该看到,美方在今年两次宣布对台军售后,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把台军方想要的F-16战机和其他进攻型先进武器包括其中,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美方并不是完全不顾及中方的感受。

而中方则基于损害“核心国家利益”为由宣布对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军工企业进行制裁,并宣布推迟中美军方的双边交流。

不过,到目前为止,中方并没有公布遭到中方制裁的美企业名单,也没有任何一家相关美方企业传出受到中方制裁的消息。

奥巴马这八年,给中美关系留下了什么?

奥巴马这八年,给中美关系留下了什么?

奥巴马这八年,给中美关系留下了什么?作者:安刚来源:《华声》2017年第03期这一次,奥巴马真的要和白宫说再见了。

北京时间2017年1月11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了告别演讲。

回首奥巴马的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有波折,也有合作;曾有争执,也互相包容。

八年过后,奥巴马给继任者特朗普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对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8月6日下午6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机降落在加利福尼亚州安大略国际机场,这是他就任中国最高领导职务后首次踏上美国的土地,正式开启了中美关系新阶段。

在总时长超过八小时的会晤中,习近平表示:中美双方应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奥巴马接过了提议。

然而,“庄园会晤”后,面对中美关系当中此起彼伏的大小摩擦,以及美国国内质疑对华接触政策的压力,奥巴马政府对新型大国关系倡议显示出犹豫、摇摆甚至倒退。

美方明显淡化、回避有关提法,避免给外界特别是其亚太盟友留下美中“平起平坐”的印象,更拒绝任何可能给外界带来两国在西太平洋划分“势力范围”的联想。

从“庄园会晤”起,习近平与奥巴马之间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共进行了八次,包括2014年11月“瀛台夜话”、2015年9月“白宫秋叙”、2016年9月“西湖漫步”,围绕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美方进行了深入全面地探讨,希望排除干扰培育互利双赢合作模式的不利因素。

尽管美方对中方提出的理念在理解和认识上存在较多的疑虑,态度有所反复,特别是难以接受“相互尊重”的表述,但双方不对抗、不冲突、合作共赢的意愿是明确的。

系统性对话的升级2016年6月6日至7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这是奥巴马任内最后一次这样的对话了,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打造务实合作亮点、管控分歧与敏感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助推世界经济复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取得丰富成果。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在2005年3月建立的中美战略对话机制和2006年9月启动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新型对话机制,2009年7月27日至28日在华盛顿举行了首次对话。

奥巴马的中国政策

奥巴马的中国政策

奥巴马政府的中国政策一、美中关系回顾当前美中关系可谓自198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

之前的小布什政府努力维持与中国关系,不论在双边、区域或全球事务,均极力争取中国参与。

小布什政府对中国的交往政策始于“负责任国际利益相关者”(responsible international stakeholder)概念的提出。

首先要求中国扮演更重要的全球角色,肩负更多国际治理的责任。

其次,把中美关系置于全球格局下,而非仅为双边或区域合作关系。

美中交往进入更加制度化阶段,设立“资深官员对话”机制(Senior Dialogue),此后一系列有关区域或功能性对话机制也相继成立。

虽然美国的中国政策在提出新论调后改走务实路线,但在美国国内仍有另一派人士(主要是国防部)主张应附带条件,对中国采取“两手面政策”,因为中国仍不断进行军事现代化。

对此,美国增强与亚洲盟国的关系,和中国外围所有国家均建立非结盟式的军事伙伴关系,而且在太平洋、印度洋,以及美国大陆西部海岸增强军力部署。

二、扩大交往战略计画1.奥巴马刚上台即透露在中国政策方面有两个优先议题。

首先,他将延续前任政府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美全球合作,就如希拉里在访华时所说的:“全球均指望中美合作,为全球带来安全、和平与繁荣”。

这透露出奥巴马政府有意延续小布什的中国政策基调,并且有意放弃“战略两手”的策略。

希拉里还提出要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当前,美中双方均界定双边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和“全面伙伴关系”,口号虽略有差异,但内涵却是一致。

2. 奥巴马政府中国政策另一重点是“扩大与中国的战略对话范围”,除了传统军事合作,如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议题及军事交流之外,还增加了气候变迁、能源安全、武器控制、全球金融秩序维持等四个新的合作议题。

目前仍不能确定奥巴马政府有关与中国开启武器管制谈判的态度,若美国是希望与中国谈判设定战略武器的拥有上限,则美国势必要面临来自中国的难题,即中国必定会以美俄先裁减核弹头至一千枚以下为谈判的前提。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精选文档】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精选文档】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又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联系交往的不断发展,注定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因此,分析研究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制定执行有效的发展战略,对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富强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现在的中美关系,我们首先要追溯一下中美关系的起源与演变。

1: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蜜月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和美国一度相处十分融洽。

美国当年给中国运送物质,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抗战后期,美国加大了对共产党的援助。

1944 年,中共和美国的关系达到了一个顶峰。

罗斯福派出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考察,毛主席十分重视。

中共中央还为此下了第一份文件,叫做“外交文件”。

这也是我党外交工作的开始。

后来,美国人又送了中国人两份大礼:第一是提议我国进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

第二是让台湾回归中国。

所以,当时中美关系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美国对中国确立大国的地位、对台湾回归中国,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2:解放战争时期:错过握手的机会“二战”过后,在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时候,美国不幸站错了队,站在了蒋介石的一边。

当时美国也曾想调停中国国共两党内战,成立联合政府。

中共积极响应,作出了最大让步。

中共七大的报告就是《论联合政府》。

但是蒋介石不同意成立联合政府,而且还要求中共交枪。

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发话了,我和中共,有我没他,有他没我,你选吧。

当时美国犯了一个战略估计错误,认为蒋介石半年之内就可以消灭中共,自己应该站在胜利的一边。

可是蒋介石虽然得到了美国的支援,但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短短的三年,中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美关系的又一次机遇,中共给予了美国机会,美国也曾经做过试探,但最终没有抓住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
前言:奥巴马上台一年多以来,中国与美国关系波折不断,经历过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多年来的这种反复背后的实质是什么,这些情况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阶段做简单介绍,并初步分析其背后实质。

关键字:中美关系国家利益意识形态
一、中美关系的变化
奥巴马上台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一路高歌的蜜月期;风云突变的摩擦期;迅速回暖的正常期。

1、一路高歌
奥巴马08年刚上台,与克林顿、布什等前任总统的表现相反,对华方面表现出一种相当亲密的态度,具体为美国总统时隔十多年的首次对华国事访问以及期间与我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共识、与中国联合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上的主张等。

这些对华的亲密主张使中美关系似乎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此,中美关系又进入了新一轮历史轮回中的蜜月期。

2、风云突变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对华友好以后,奥巴马政府突然转变了对中国的态度。

一些事件的发生使中美关系骤然转冷,其中主要具有表现性的是: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中美意见分歧、对台的军售、无视中国利益,会见达赖、谷歌事件中的中美政治对抗、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等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中美之间的利益分歧较大,致使两国关系呈
现出恶化的趋势。

3、迅速回暖
中美关系似乎总是表现出一种忽冷忽热的关系,在经历一系列的对华强硬政策后,我们看到了一些两国关系逐渐缓和的迹象。

今年3月,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好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访华、月末,在新任美国大使张业遂递交国书后奥巴马重申尊重一个中国的原则,都表现出美国总体上还是尊重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中美关系无疑将继续稳定的走下去。

二、中美关系波折的实质
历史上的历任总统虽然上任伊始对中国的态度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大体上总是经历着一波三折、忽冷忽热的循环,期间的原因比较复杂,下面我以奥巴马政府为例,就各阶段来逐个分析。

1、蜜月期的实质
奥巴马刚上任的时候,金融危机的阴云正笼罩在美国的上空,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巨大创伤迫使美国必须与受影响相对较小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实现合作,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了危机的冲击,但还能保持向上的经济发展,国家实力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国正需要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伙伴来帮助其走出危机带来的各种恶劣影响。

在历史上,每当国家利益出现危机的时候,美国总会主动靠拢中国以期实现其国家利益的维护,而中国也需要美国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的合作,以实现中国的长远发展,中美双方总能在这一时期找到利益的均衡点。

2、摩擦期出现的原因
在减轻了经济危机、恐怖主义危机等困难时期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因素就会显露出来。

美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对中国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的敌视态度,加之中国的国力发展迅速,每年都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美国注定不会任由中国自由发展,总会在一些问题上侵犯中国的国家利益,以防止中国在未来的某一时期赶超美国。

而中国方面,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第一要择,不能坐视美国无视中国利益的行为,不能任由美国干预自己的国家事务,于是乎,两国之间就会在许多方面出现摩擦。

3、正常时期
虽然两国在许多问题上会有矛盾,但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利益总会趋向一个总的均衡点,这就是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在这一条件的约束下,中美之间必将产生各种相互依赖的联系,中美之间的关系终将逐步走向缓和和稳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